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强迫症.doc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强迫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强迫症.doc(3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强迫症咨询案例第一次咨询记录基本情况:求助者:男,24岁,高中肄业。目前待业在家,无所事事。未婚。形象端正,语言急速,思维反应正常。无任何精神病性迹象。要求首次会谈一对一形式,满足了求助者的要求。主要谈话内容求助者似乎对介绍自己的“症状”有点羞涩,但断续之间已经披露出来了。据说,求助者在读高二的时候开始“发病”。那时候,他本来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好,效能非常高的孩子,但“不知何故”就无缘无故地关注起不该关注的人与事,闹得自己六神无主,筋疲力尽,不得不中断学业。最初被诊断为强迫症。他的关注对象,是上课时分心关注一个前排的同学。自己觉得那样不应该,但无论如何都克制不了。就是换了位置,这个问题还是存在
2、,只是关注的人物稍有变换而已。其它措施都一样不灵。曾经求询过八九次心理医生,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并无大进展,据称对自己药物也不对症,没有效果。甚至到了上海去求治,也是无果而返。那以后就一直呆在家中以病人角色自处,不再介入社会了。以前也安于这样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发现,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成为废人了,于心不甘,只好试图改变。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苦恼至极。这一次寻找心理咨询,也是自我努力的结果。家中人并不了解自己,也无法帮助自己,自己甚至觉得也不能和他们说清楚自己的情况,十分孤独。只要能治好自己的病,条件都好说,求助者说自己也不急,知道这得有一个过程。我们的交流,指向对强迫症的起因的了解与理解。从整
3、体上,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开了困惑数年的心结:我为何是这个样子?为何不能回到过去效率高的状态?核心问题求助者一直以为过去的自己是正常的,只有得了强迫症后才变得不正常。求助者一心想回到过去的状态里,那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经过咨询师的质疑,求助者慢慢地发现,过去的所谓正常也许正是一种不正常的发端呢。而当前经过调整后的慢节奏,倒是相对正常了。提示求助者,强迫症状的出现,其实是肌体对于个人过度投入某种非人性非生物的追求的矫枉过正。“症状是我们健康的朋友”,它起到了一个信号灯的作用,告诉我们,我们以前的心理活动方式与内容已经有了重大偏差。这个新的视角,为求助者提供了自我理解的最佳方式,打开他封
4、闭的视野。原来认为“正常”的,也许不正常;原来以为是毛病的,恰恰是朋友。这样的观念颠倒,对于求助者而言,是革命性的。我们的这一次咨询,就是在观念上进行了初步的纠正,让求助者了解了心理咨询师对强迫症的某种专业性解读,帮助他学习更好的自我接受。人格结构与强迫症求助者的家族性影响是,全家人都比较刻苦,比较勤奋,自我要求比较高,追求成功,追求完美。它导致了求助者人格结构的偏态:超我过于强大,而本我缺乏地位。这一点求助者已经有了很好的认同,并开始了反思。由于内在人格结构的偏差,在高考临近的高压力刺激下,求助者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的任何松懈,注意力的任何分心,导致强迫性的自我责备,自我苛求。这正是最初强迫问
5、题出现的心理前提。后来的恢复期中,虽然有了一些不得不的调整,却不是主动的调整;因此,问题在迁延中,导致退缩反应,功能萎缩,与社会脱节。目前的功能正在停滞中,有许多功能的损害已经危及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了。人格结构的调整,在强迫症的咨询治疗中势所必行。预约与作业在初步建立了咨询关系后,求助者急切地想进入第二轮的咨询,与我们初步约定于下周三,进行第二轮会谈。咨询师答应,在求助者完成这次咨询作业后就为其立案,并开展预案基础上的长线心理咨询。作业有两项,一项是个人成长史;另一项是一周强迫日记。前者为了进一步搜集背景性资料,进一步理解强迫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后者,主要想了解求助者当前强迫的主要对象、内容与性
6、质,了解其对功能损害的情况,以及他原有的应对策略,和防御措施。这些都有利于预案做得更合乎实际,更有可操作性。涉及的主要观念1、症状是朋友,不是敌人,要学会与之和平共处,而不是轻易打压;2、当症状来临,可以自我安慰,以“大无畏的精神”来处理,而不过于惊慌失措;3、咨询治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症状,而是让求助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对等症状体验;4、强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强迫中自己的应对强化了强迫;5、根治强迫,必须从对强迫的真正有效的理解着手;不然就有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6、强迫等症状体验不过是自己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人生价值定位、个人作风的综合反应,它让自己有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成长的机会;7、
7、让自己更有情调地活着而不是机械僵硬地生活,放松自己,宽容自己,就是强迫症的最终出路;让过于强大的超我放逐了,自我的身心才能得到解放;8、只有相信自己的当前的感觉、肌体的需要、本我的冲动,任其自然,而不为外在目的去扭曲自我,一个健康的自我才有可能出现,强迫才会成为历史;9、森田疗法的要义在于不再在乎神经症的困扰,放害地任其自然地生活,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森田精神的绝妙写照。咨询关系建立安全牢固。第一次谈话顺利。求助者在听说有作业时,拿出了笔记本,进行了记录。它说明了求助者的求助心切,同时也说明其处事的认真样子。求助者流露出要抓紧一切时间处理强迫的倾向,被咨询师加以点评,指出应以“从容淡
8、定”的态度来对待更好。求助者追求效率,时常有紧迫感,这一点已经通过其谈话的语速过快,思维翻转等现象披露出来了。求助者的自我接受性显然比较低,倾向于将自己个体工具化,过度遵从传统的社会的价值理念而缺乏独立性。收到的“作业”之一标题是:症状次数,环境,诱因5月18日10:00 看报纸 独自一人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16:30 吃饭 四个朋友聚会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22:00 上网看新闻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5月19日14:48 修车 旁边很多修理工人 在休息厅看电视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18:20 在家吃饭 妈妈在旁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20:10 上网看新闻 一个人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5月20日10:3
9、0 上网看新闻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14:30 跟同学在医院聊天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 一个下午持续头痛5月21日12:08 朋友新房装修 旁边四个装修工人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20:01 上网看新闻 头晕 眼睛关注鼻子作业之二 :“成长史”(邮件)成长史从小到大学习都不认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没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都是在家人学校的压迫下去学习。每次发成绩单都是那么胆战心惊。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知识能力是得到金钱财富的途径。高二上学期开始努力的读书,我觉得那时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每天都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直都在学校,就连星期天也参加补习。生活很单
10、调,但是时间过很的快很充实,每天晚上晚自修回来我心理真的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学了很多知识,我在进步。直到高二下学期开学一个星期后,我在某一天的上课中,无意间看了某同学一眼,然后就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上课时总关注着那个同学,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强行使自己集中精力去听课,脑袋里无时无刻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每天都过着惶惶忽忽,脑子里混混沌吨的,就这样过了大约一个月,期间我换了好几个位子,但是还是重复相同的事情,注意力从一个同学转移到另外一个同学身上完全不能听老师的课。那时精神很颓废压抑,每晚都在想为什么会这样,甚至想到了自杀。到后来父母了解到情况就让我停学在家修养。在家修养期间,虽然没有同学在旁
11、,但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症状。因为从小到大,亲戚朋友都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好看,象我爸爸很宽很大,所以我经常照镜子对着自己的鼻子看好久。在某一天看书中,我突然看了自己的鼻子的一眼,从那以后我看书,走路,做事情,总喜欢看看自己的鼻子,然后我就使劲不要让自己这么做,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会看看自己的鼻子,这样让我真的很累,我实在找不出原因是什么啊。这样的状况有一段时间比较强烈,还伴随着头痛头晕。所以我尽量不能给自己压力,一切顺其自然,但是这样我也做不了任何事情,我完全不能深入仔细的考虑学习,大学期间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父母知道我有心理障碍但不知道仔细的情况,也没有逼迫我去学习。直到现在,家里也给我一点压力该去
12、工作赚钱,我自己也觉得该去做一些事情,不能在这么颓废整天无所事事,所以我觉得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我不是很有信心,但是我一定要去做,我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新一轮的咨询主题计划:1、要了解强迫对象的转移,发现规律再作处理。以前关系同学,现在是关注自己(鼻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2、要了解强迫消失的过程,从中找到积极的应对潜力,加以挖掘利用。比如,转移注意力,比如,把事情安排得更有条理等。3、询问“最佳状态的自我”是什么样的,从而确定咨询的方向,调整的目标。可以使用“假如”条件句来设问:假如一切正常,你会是怎样的?你将如何去做?4、要了解求助者的自我感受与自我解释,从而了解求助者的自我接受性大
13、小;帮助求助者更好地自我接受。5、要对“正常-不正常”进行再度责疑,澄清思维误区中的极端思维、两分法等问题。6、要引导去除求助者的病人标签,走出病人角色定位。这个方面主要是自我暗示术的运用。7、要树立更好的信心。通过咨询关系可以强化信心。布置相应的“虽然,但是”作业。它有利于内部语言的理顺。8、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各种人际关系,在情感问题上加深自我认识。强迫与社交问题的相互作用,可以算是一个牛鼻子。9、强迫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性心理问题,适当时候要加以检查。咨询记录求助者提前半小时到工作室,显得比较主动与着急。坐定,我们就从上面的“咨询思路”开始切入交流情况。主要谈到了1、强迫对象的转移过程;2、了
14、解了强迫通常结束的方式;3、理想自我的状态;4、自我接受性对于强迫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其余的几个“思路”也就是谈论的主题,只要留待下面会晤时再解决了。求助者系一个小型企业业主(他姐姐开的一个游乐园里的“董事长”),未婚,平时工作比较轻松。我们分两个单元来探索;但一个单元后,求助者感觉很难支配这样的谈论,有头疼的表示。咨询不得不中止。关于强迫转移过程与本质经了解,求助者认定,自从第一次在高二时发生强迫注意过一个相貌不怎么样的女生,从而感到尴尬,并力图回避的对眼光与女性强迫外,就一直只是强迫注意自己的鼻子。对鼻子的关注(见前边的作业情况),实际上在此前已经有过一些雏形,但没有成为关注中心。因为一直
15、以来,求助者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说他象他的父亲,而他父亲的鼻子,又被认为是“长得很难看”,这样,求助者就自动地认为自己的鼻子可能也有一样的问题。他曾对着镜子照了又照,仔细观察自己的鼻子,虽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心里总有一块疙瘩或阴影。他承认自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到如今,他还在抱怨,“要不是他们这样讲”“你觉得在你关注女生与关注鼻子的不同强迫对象中,有什么共性的因素?”咨询师启发道。求助者经过思考,发现自己原来就是在关注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实际上是强迫的最核心的内容物。求助者害怕自我形象受到他人的不良评价而贬损。当年害怕那个女生“误解”自己对她有爱慕之心,也是在担心自己的“纯洁”的个人形象被破
16、坏。而如今关注鼻子,不过是在脱离了学校的环境之后的强迫转移现象,其本质关注自我形象,却没有变。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了。我们进一步追究,让求助者明白,之所以过度关注自我形象的心理学原因,在于求助者的自信缺乏与外部控制。求助者对此已经有了认同。关于强迫消失与强迫维持的条件求助者反映,自己的强迫发生条件是:无聊的时候,做很容易做的事情(不动脑筋)的时候,或者,面对很艰难的任务时。他说自己开车时也有轻微的强迫。咨询师问他,一般情况下强迫是如何结束的。他说到了“突然有事情要做了”就结束了。咨询师启发他,这种情况表明,强迫常常需要一定的心理能量,当有事可做,必须做时,心理能量就不能分配给强迫了。强迫性格
17、是“战争性格”,在战场上,强迫症者可以表现得很勇敢,甚至很出色。求助者表示同意。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如果是面对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事物,强迫也不容易出现。比如,他举例说,看武侠小说,强迫出现的频率就低,而看电子杂志,就高,因为前者自己比较有兴趣,而后者要枯燥得多。我们得出结论,要让强迫消失,最好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比较充实,有目标,有动力,有兴趣去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还有一个结论是,求助者要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而不能让目标太高,脱离实际,不然,会因为太困难了反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这类适中的目标,是解决强迫问题的关键。谈到了目标,求助者想起自己可以学英语。与此同时,求助者感到学英语,很难抵达
18、成功。后来,咨询师与求助者谈论了什么是成功,触及到求助者的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求助者看来,世俗的成功就是赚很多很多的钱,并拥有别墅汽车什么的。为了深入了解求助者的世界观与人生图式,咨询师采用苏格拉底式询问,追究成功的意义,结果导致了求助者一定程度的反思:成功到底是过程性的,还是一个结果?成功为什么非得依靠外界来评定?这些问题的追问,迫使求助者的思维进入到哲学领域。咨询师让求助者阅读了文章成功的另一种诠释。另外,下一次咨询,咨询师将介绍神经症者的关注倾向性这篇文章。求助者对于这类问题的深思,很不习惯。他告诉咨询师,以前他只是简单地遵照长辈与同龄人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对这些高深的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
19、。一思考,自己就觉得头疼。关于最佳自我状态“假如一朝醒来什么问题也没有了,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咨询师这样来问求助者。求助者的回答就是“成功”。而对成功的批判告诉我们,过去求助者的成功定位有问题,主要是他没有真正内化的独立的价值观,而过多地受制于外界的影响。他的自我处于虚化或软弱的地位,根本无法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联系关于自我形象的认识,就可以看到,求助者的生活只是戴着假面俱的生活,求助者的追求只是外在成功的追求。他不了解自己真正的生活目的,也不了解生命的价值。他在意自我形象,实际上就是在意自己的面具,而不是在意自身能力以及能力的发展。这远非一个成熟的自我实现者的人生态度。我们让求助者了解不同定位
20、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不同,让他对人生定位进行一次反思,与再选择。我们向求助者介绍了马斯洛的人生观,推荐他读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哲学的书。理想自我,与自我形象或面俱的混同,导致了求助者异化了自我,让自己变成一台服务于某种身外目的的工具,而不再成为一个本身有价值的存在。求助者忽视自身的感受,宁可要维护自身的形象,结果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求助者的情感生活因此变得极为枯竭,心理能量瘀结。关于自我接受性求助者对于一个真实的自我(有缺点有问题的自我)接受性太低,才需要面俱,需要掩饰,需要依赖他人或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求助者的自信缺乏,与其自我接受性低直接相关。求助者承认,自己特别害怕他人知道自己有病。求助者换位思
21、维道,“如果我发现他人有强迫症,我是不会主动与他交往的”。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一种自身对强迫症(神经症)的歧视,投射到他人身上的结果。咨询师举出疑邻人偷斧的典故来说明投射作用的危害使认知受到扭曲。求助者也就慢慢地承认了自身对强迫症的歧视,同时也承认了某种的自我歧视。一个自我接受性低下的人,自我接受性就不好了。求助者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根本性的缺陷。求助者说自己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的朋友,但最要好的只有两三个。后来咨询师问及这些朋友是否有情感交流,有“心与心的交流”,彼此开放,求助者说从来没有。也不知道如何去谈论那些看起来非现实的问题与事物。问及求助者是否恋爱过,他说恋爱过了,但去年底分手
22、了。咨询师试图顺便检查求助者的人际交往模式,情感问题,但浅尝则止,没有深究。咨询师指出求助者可能缺乏幽默感,缺乏自嘲。求助者有点不同意的意思,但似乎没有真正领会什么是幽默。它是在自嘲的基础上对人性弱点的普遍性的讽刺。咨询师注意到,求助者的情感表达可能存在重大的问题(述情障碍)。过于重视实在而忽视感受,过于重视利益而忽视精神,过于重视成功而忽视个性,可能是强迫问题背后的原因。咨询师认为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深入检查求助者的情感状态,帮助求助者学习情感沟通、表达,提高其情商水平。关于口头禅“不过”及其纠正口头禅反映了一个人的典型心理特征。求助者的口头禅就是“不过”。他先是接受一个有用的观点,然后用“不
23、过”来推翻它。“不过”,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理解方式,帮助自己安于现状,拒绝改变。求助者喜欢追究原因,尤其喜欢追究外部的原因;很少主动地寻找自身的原因,更很少不问原因只问结果了。在功能受损的前提下,他还是为自己之所以这样进行无休止的自我辩解,这样就导致了他对于改变的可能性的漠视。“我恨自己这样,不过,我只能这样。”这是求助者内心的一种经常有的声音。为此,咨询师要求求助者改用“虽然但是”语句进行自我纠正,以学习正性自我暗示,提高自我接受性。求助者遵照指示进行了练习,但显然有困难。这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关于错觉与余光据求助者反映,他不同场所都会有“看到自己的鼻子”的强迫。咨询师让求助者立即尝试一下,让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案例 报告 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