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说明书.doc
《采矿工程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说明书.doc(12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摘 要古书院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晋城市城区、泽州县境内。井田南北长度约7km,东西长度约4.3km。此矿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较小,为低瓦斯矿井,适合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根据对此矿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的考虑,决定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根据可采储量和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年推进2160米;根据运输,通风,掘进等因素的限制,本矿拟使用带区式开采,带区式布置可满足其运煤,通风,运料三大系统的要求,并且拥有巷道布置简单,通风系统简单的优点,故优于盘区式布置而采用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1501盘区,该带区划分为10个工作面,
2、工作面长度为200m,回采工艺采用综放采煤法,采用“四六制”作业制度,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最后,该矿日产量为4555吨,能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且回采率能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关键词:盘区 综放采煤 首采工作面引 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贯彻安全生产原则,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采掘机械化和生产集中化则是煤矿技术进步的核心体现。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以及世界其他重要产煤国家都高度重视采掘机械化装备和采煤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当前的新成就和新技术。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煤矿生产技术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并积累了丰富而实际的生产经验
3、。本设计也力求体现这些变化,以求与现代采煤技术的发展同步,与矿井高产高效的趋势并轨。本设计说明书由地质概况,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矿井通风等部分组成,是符合煤矿生产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本说明书阐述了古书院矿的地质条件,井田境界、储量和服务年限,还阐述了井田的开拓方式和采煤工艺。说明书在内容力求少而精,深入浅出。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并适当阐述应用新技术,以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仓促,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学生:xxx2012.6目录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 矿区概况11.1.1 交通位置11.1.2 地理位置11.1.3 地形地貌21.1
4、.4 水文情况21.1.5 气候条件51.1.6 地震资料51.2 井田地质特征51.2.1 煤田地层概述51.2.2 含煤地层概述91.2.3 地质构造101.3煤层特征131.3.1 煤层赋存情况131.3.2 煤质151.3.3 顶底板条件231.3.4 瓦斯、煤尘、煤的自燃242 井田开拓252.1井田境界和储量252.1.1 井田境界252.1.2矿井工业储量252.1.3矿井可采储量262.2 矿井工作制度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92.2.1 矿井工作制度292.2.2 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92.3井田开拓292.3.1 井田开拓方案确定292.3.2 井筒342.3.3井底
5、车场413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443.1概述443.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443.1.2 矿井运输系统443.2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443.2.1轨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443.2.2 运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453.3主要巷道断面确定464盘区巷道布置及装备514.1 煤层的地质特征514.2盘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514.3 盘区运输设备选择544.3.1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择544.3.2 分带运输顺槽运输设备的选择555采煤方法575.1 采煤工艺方式575.1.1煤层的赋存特征575.1.2 采煤方法的确定575.1.3 回采工艺575.1.4 工作面落煤605.1.5 装煤方式
6、635.1.6 移架方式635.1.7 移刮板输送机635.1.8工作面运煤635.1.9 工作面支护645.1.10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675.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85.2 回采巷道布置725.2.1带区巷道布置725.2.2保护煤柱尺寸的确定735.3 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735.4工作面顶板管理735.4.1正常工作时期顶板管理735.4.2正常工作时期特殊支护方式745.4.3各工序之间的平行作业安全距离745.4.4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745.5矿井系统755.5.1通风系统755.5.2防治瓦斯755.5.3综合防尘系统765.5.4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措施765.5.5供水、排水77
7、5.5.6供电系统775.5.7通讯系统775.5.8照明系统786 矿井提升796.1 概述796.2 主副井提升796.2.1 主井提升796.2.2 副井提升806.3排水设备806.3.1设计依据806.3.2设备选型计算817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837.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837.1.1 回采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37.1.2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847.1.3各硐室所须风量计算857.1.4其它巷道风量计算867.2矿井所需总风量867.2.1矿井所需总风量867.2.2风速验算867.3 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877.3.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877.3.2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
8、定877.3.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877.3.4 矿井总风阻和等积孔887.4 通风机选型937.4.1主要通风机类型937.4.2对矿井通风设备要求967.4.3 反风、风硐的基本要求977.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77.5.1瓦斯管理措施977.5.2煤尘的防治987.5.3防火987.5.4 防水997.5.5矿压显现控制措施997.5.6矿井安全出口997.5.7自救器及安全仪表的配备997.5.8矿山救护997.6 安全技术措施附则1007.6.4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1017.6.5运输1027.6.6机电1037.7 其他安全措施1037.8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1047.8.
9、1灾害应急措施1047.8.2避灾路线1058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6参考文献108ABSTRACT110结束语111致谢113附 录11493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古书院矿地处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书院街中段,有铁路专线与太(太原)焦(焦作)铁路相连,毗邻长(长治)晋(晋城)、晋(晋城)阳(阳城)、晋(晋城)焦(焦作)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图1-11.1.2 地理位置古书院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晋城市城区、泽州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911”1125324”,北纬353321”353728”。太洛公路线头露层煤号3矿务局层断逆寺
10、马白王台铺矿井田田井矿山凰凤北岩井田古书院矿井田井田位置示意图图1-21.1.3 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西侧,泽州盆地北端。井田内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属山地、丘陵区,北、东部为丘陵区,中、南部为山区。最高点海拔标高1039.40m,最低点海拔标高580.60m,最大高差458.80m,平均海拔高程810.00m左右。1.1.4 水文情况晋城市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井田内沟谷纵横,松散层广泛分布,蓄水能力强,第四系潜水多生成于此。井田内有水库、水池多处,由于多年干旱失修,大多数除雨季外,常年干涸无水。常年有水的较大水库有:东四义人工湖,容量52万m3。 地下水:晋城矿区地下水属三
11、姑泉域地下岩溶水系统,位置在泉域中上部径流带。三姑泉为散泉,较大泉眼有石青泉、马尾泉、郭壁泉、土坡泉、白洋泉、小会泉、乡北泉、水掌泉等。泉水总流量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7.210m3/s之间,三姑泉流量在24m3/s左右,平均3.45m3/s。三姑泉域范围西北边界以丹河流域分水岭为界;东北部可溶岩区以地形、地下分水岭为界;东部可溶岩区以夺水黄金窑马圈一带地形、地下分水岭和太行山东部的众多小型地下分水岭与焦作泉域分界;西边界南段以高平晋城断裂带为界,北段主要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局部可与延河泉域沟通;西南边界为晋城小山字型构造前弧的西段,该段东西向地堑构造有一定阻水作用。总之,泉域边界基本与丹河流域
12、边界一致,面积约2813.48km2。地理范围包括晋城城区、高平、陵川、泽州等县市。泉水补给方式:1.东部大面积裸露可溶岩区降水入渗补给;2.西部砂岩区地表径流线状渗漏补给,包括任庄水库以下至小会,河水入渗及任庄水库漏水,据他人统计资料,日均漏失量5926.8m3。岩溶水动力场:在泉域东侧地下水以5.56的水力坡度向中部集中,在晋城以北(本井田包括在内)广大区域内,水力坡度1;晋城以南,泉域地下水进入排泄区,水力坡度变陡,为8.7。中部水力坡度较小,区域面积巨大,约100km2,地下岩溶水丰富。井田内所有水源井出水量可观,便是证明。据25号水源井2000年观测资料,水位标高580m,出水量可达
13、2000 m3/d。区域地下水,除上述深部奥灰岩溶水外,还有中层石炭系薄层中厚层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和二叠系砂岩裂隙水,上层冲积层孔隙水和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冲积层和风化壳水属潜水,其余中层和深层水都是承压水。据以往资料,上层潜水和中层承压水一般水量较小,分布范围也局限,简述如下:(一)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二)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裂隙岩溶水(三)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 3号煤层充水因素:影响矿井涌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河床冲积层潜水,水量丰富,补给条件好,占矿井涌水量的60%,尤其对下分层开采影响大。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开采3号煤层(+650水平)防治水的重点是:古窑采空区积水和盖层厚度在50m以下
14、的地表水体渗漏及层间砂岩裂隙水的涌出等。 6、9、15号煤层充水因素:9、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有:太原组石灰岩(主要是K5、K2石灰岩)含水层渗透;奥灰岩溶水突水可能。3号煤层矿井涌水量估算:3号煤层上部含水层及水体包括地表水体、水系,冲积层孔隙水,风化壳孔隙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等。根据井下出水情况,地表水体、冲积层、风化壳潜水等对采煤影响不大。砂岩裂隙水在开采过程中时有渗水淋滤发生,因而,3号煤层开采过程中的涌水量主要是砂岩裂隙水。 选用潜水涌水量公式:Q=1.366K(2HM-M2h2)/(lgR-lgr) (1-1)式中:Q估算开拓范围的预计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选用
15、450孔资料:0.342 H水头高度,82.42m M含水层厚度,63.64m h含水层疏干为0 R引用影响半径(m) R=r0+r r=F/ r0=2SKH (S=H) F估算储量面积将上述各数代入(1)式,求得Q=8108m3/d。按19992002年日产量平均数计,吨煤含水系数为0.9,与凤矿实际含水系数(0.471.23)接近。 9号煤层矿井涌水量估算:9号煤层矿井涌水量包括K5石灰岩含水层水、上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小煤矿、古窑积水。选用潜水涌水量公式:Q=1.366K(2HM-M2h2)/(lgR-lgr) (1-2)式中:Q估算开拓范围的预计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16、),选用2检孔资料:1.56 H水头高度,86.11m M含水层厚度,5.79m h含水层疏干为0 R引用影响半径(m) R=r0+r r=F/ r0=2SKH (S=H) F估算储量面积将已知数值代入(1-2)式,求得9号煤层预计涌水量Q=8137m3/d。因3号煤层采空区、小煤矿、老窑积水情况不清,下渗量没有计算在内。15号煤层矿井涌水量估算:15号煤层开采涌水量包括K2石灰岩含水层涌水;上部3、9号煤层老窑积水渗漏涌水量。公式:Q=2.73KMS/(lgR-lgr) (1-3) 式中:Q预计矿井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选用502孔K2数值:0.0038m/d M含水层厚度,采用9
17、.11m S水柱高度,采用46m R=r0+r r=F/ F估算储量面积 r0=10SK 将已知数值代入(1-3)式,求得15号煤层预计涌水量Q=840m3/d。因3、9号煤层采空区、小煤矿、老窑积水情况不清,下渗量没有计算在内.1.1.5 气候条件晋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1,极端日最低气温-22.8极端日最高气温38.6。晋城市雨季为6、7、8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622.7mm,最小295.9mm(1965年),最大1010.4mm(1956年)。年平均蒸发量1783mm,最小1393.3mm(1989年),最大2428.3mm(196
18、5年)。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3倍。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和南风,风力一般34级,最大6级左右。每年10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旬为霜冻期,全年霜期150180d。最大冻土深度43cm。全年无霜期在180天,早霜期一般于十月中旬,晚霜期于四月中旬。风力不大,一般为3、4月,最大6级左右,春、冬多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南风。1.1.6 地震资料据山西省地震局1978年省震字第29号文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及说明的划分,晋城市为6度地震烈度区。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煤田地层概述古书院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东部,是山西省五大煤田之一。煤田整体
19、大致呈南北走向,煤田区域内地质条件简单,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古书院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与王台矿、凤凰山矿组成晋煤集团的东矿区。井田内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出露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25%,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山梁及沟谷地段及沟谷地段,大部分为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中、下部地层。井田内的含煤地层分别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现结合区域资料与钻探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2.1.1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灰岩和含石膏的泥质角砾状灰岩,中下部岩溶发育,呈蜂窝状小溶洞相互连通,一般可见13层,洞内可见黄褐色沉淀物。最高的岩溶层距奥灰顶界264.27377
20、.00m,岩溶总厚8.7064.59m,平均31.69m。本组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78.32m。本组岩溶发育,含水丰富,是矿区水源的重要取水层段。1.2.1.2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以浅灰深灰色致密性脆的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具方解石细脉。本组厚177.04254.13m,平均207.96m。1.2.1.3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砾石成分较复杂。本组厚42.7986.13m,平均68.38m。出露于白马寺逆冲断层以西。1.2.1.4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为一套
21、以泥岩为主的泻湖海湾相沉积。底部为山西式铁矿。本组厚4.0622.25m,平均9.65m。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1.2.1.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组成,属三角洲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含煤11层,一般68层,可采3层(6、9、15号)。含石灰岩510层,一般5层。本组厚54.80107.72m,平均83.23m。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1.2.1.6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白色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属三角洲平原和泻湖、湖沼沉积。一般含煤4层,其中3号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工程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