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学生矿山矿井毕业实习报告.doc
《某某学生矿山矿井毕业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学生矿山矿井毕业实习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毕业实习,使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基础工程、矿山井巷设计,以及其他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 并根据需要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2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自身独立的观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结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毕业实习,培养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使自己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社会之中,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二、实习日程实习时间:2011年2月13日3月4日(三周)实习安排:2月14日.毕业实习动员大会、看视频2月15日.了解冻结工法和观看矿山结构模型2月16日.参观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矿井
2、底车场2月17日.写日志和实习报告2月20日.合肥市北沙银座大厦基坑工程2月21日.合肥胜利广场欢乐城基坑工程监测2月22日.大通生态修复利用园区(生态新城)绿茵里项目一标段2月23日.淮南淮河新城2月29日3月2日.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TA14标段三、 实习地点淮南市 、合肥市、南京市矿山工程1、 动员大会 今天是毕业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和观看相关专业视频。上午10:0同学们都准时到达了新教1304教室,在这里林斌教授给我们召开了毕业实习的动员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夏艳华老师、杜小丽老师、平奇老师。大会的内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实习中应
3、注意学习的知识,包括看懂施工图纸和注意施工设计规范的收集。要求同学们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并查阅相关资料,以备外出实习之用;第二,林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内容、进度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并作了一一陈述,并且特别强调了实习纪律并做了详细的说明:遵守实习场地的各项安全规程规定;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有序地进入工程场地;在去工地时特别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戴上安全帽。动员大会结束后,由杜小丽博士主持为同学们播放相关专业视频。2、参观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矿井底车场1) 毕业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潘二矿2) 实习单位介绍(1). 潘二煤矿企业简介 潘二矿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
4、限责任公司 ,矿井1976年2月26日破土兴建,1989年12月2日投产。至2001年底,累计生产原煤888.14 万吨 。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等诸多原因,达不到矿井年设计产量,亏损严重,2002年开始操作 破产重组工作。同年12月26日潘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潘东公司对超过2.5米以上煤层 一律实行放顶煤和大采高开采,同时加大反采力度,采用悬移支架放顶煤开采新工艺,为矿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潘东公司年产量达116万吨,2004年煤炭产量又 有了新的突破。潘东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园林式单位”,荣获淮南市 劳动竞赛委员会“先进集体”称号,被淮南市总工会安全生产监
5、督管理局命名为“淮南市安 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被淮南矿业集团党委、集团公司命名为“文明矿标兵”。2004年 ,潘东公司与集团公司签订了13项高定位技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投资总估算28657万元 。技改后,到2008年产量可达260万吨。 按照2008-2012年五年规划,生产格局从“两综一炮”逐步向“三综”转变,始终保持三个采煤工作面生产,以西四采区工作面为主力面,合理配采保证煤炭质量,加快南一A组煤采区、西四4-6采区、南二采区准备速度,确保新采区按期投产,保证开采的连续性。2009年-2012年规划期间,实现体统自动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最终到2012年具备年产45
6、0万吨的生产规模。(2).潘二矿的基本情况 2.1 矿区位置和交通概况 潘二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距淮南市政府所在地洞山约 25 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49261165110,北纬 324602325021。井田西邻潘一矿,南有淮阜铁路穿过,西至阜阳与京九线连接,往东与京沪线相连,煤矿有专用铁路与国铁接轨。公路四通八达,煤矿南部约 15 千米的淮河可通航,交通极为方便。 2.2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该区地处准河中游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 20.5 米22 米,总体趋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 926.33 毫米,年均蒸发量 1610.14 毫米,
7、年均气温 15.1,极端最高气温 41.2,极端最低气温-22.8,最大冻结深度 0.19 米,平均风速 3.18 米/秒。煤矿南部有淮河,流经淮南时一般水位标高15 米,历史最高洪水位 24.03 米,河床宽 30 米40 米;煤矿南缘有泥河,自西北向东南经青年闸注入淮河;煤矿东北侧有黑河,为人工水利工程河流。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地震烈度为度。淮南市潘集区面积 600 平方千米,人口 43 万,其中农业人口 35 万,盛产稻、麦、杂粮和各种瓜果蔬菜,正建设优质粮、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 2786 元。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己建有潘一、潘三、潘二矿,在建
8、的有潘北矿,生产能力超千万吨,同时建有平圩、田集大型电厂,已成为华东重要能源基地。 2.3 矿区地质概况 淮南煤田地处黄淮海平原,跨淮河两岸,居广阔的平原之中,第四系覆盖了全部矿区,唯有煤田南北两翼边缘低山残丘,出露前震旦系变质岩及震旦、寒武、奥陶系石灰岩等古老地层。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北邻蚌埠隆起,南靠合肥坳陷,东起郯庐断裂,西止于商丘麻城断裂。煤田呈复向斜形态,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走向,两翼有低山出露太古界五河群、中、上元古界霍山群、青白口系、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轴部具有次一级宽缓褶曲,主要有谢桥古沟向斜,陈桥背斜,潘集背斜和耿村向斜,。南翼有阜凤、舜耕山逆冲推覆构造,北翼
9、有明龙山上窑山重力滑动构造。北北东向的区域性断层迭加在北西西向的主体构造线上。 2.3.1 地层该区为全隐伏煤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 2.3.1.1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由灰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相间组成,平均厚 121 米,含煤 25 层,薄而不稳定,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 2.3.1.2 二迭系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二迭系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约 722 米,可分七个含煤段,分述如下: (1)山西组(P11) 即第一含煤段,地层厚 6883 米,平均厚约 73 米。底部为黑色泥岩,富含海相动物化石,多菱铁结核
10、,其上为砂泥岩互层,砂质泥岩夹薄层中细砂岩;中部经中细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顶部为灰色泥岩夹细砂岩。主采煤层 1、3 煤位于该段中、下部。 (2)下石盒子组(P21) 即第二含煤段,地层厚 124145 米,平均厚约 127 米。底部为松散的粗砂岩、含砾砂岩,全区稳定,其上为鲕状花斑泥岩、铝质泥岩发育良好,为煤岩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中部以中细砂岩、互层状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以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含煤 11 层,编号为 4-19 煤层,大致是以两层为一组分布于含煤段的中、上部。其中可采煤层 6 层。 (3)上石盒子组(P12) 厚约 522 米,可分为 5 个含煤段。 第三含煤段:地
11、层厚 86120 米,平均厚约 97 米。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下部以砂岩为主,全区发育,夹泥岩,有煤线或炭质泥岩 12 层;上部以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含煤三层,其中 11-2 煤为主采煤层。11-2煤下常见鲕状泥岩,11-2 煤附近植物化石丰富。 第四含煤段:地层厚 112121 米,平均厚约 117 米。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下部以中细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全区发育,其上为紫红色含鲕花斑泥岩,分布稳定,为主要对比标志层;中部为煤组层位,以泥岩和煤层为主,有 1215 煤共 4 层,其中 13-1 煤为主采煤层,13-1 煤与 14 煤之间常有极不
12、稳定煤层,出没无规,其下多见菱铁结核;上部以泥岩为主,内有 23 层沿线岩呈紫红、黄绿色花斑状。该段富产植物化石。 第五含煤段:地层厚 5075 米,平均厚约 58 米。以青灰色、灰绿色为主要特征。下部是砂岩、粉砂岩、砂岩交替出现,呈互层状;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含不稳定煤层 3 层,其中 17-1 煤局部可采。 第六含煤段:地层厚 85117 米,平均厚约 105 米。以灰色、深灰色、灰绿色及青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含煤 4 层,编号 1821 煤,为不稳定薄煤层,常与炭质泥岩互为消长,其中 18 煤层位稍稳定,易于识别。底部为中细砂岩;上部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中下部砂
13、岩相对较多。1819 煤间有薄层硅质岩 13 层,18 煤底部常有铝土质泥岩,时而见鲕状结构。 第七含煤段:地层厚 120160 米,平均厚约 145 米。主要为灰、深灰、青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砂岩。岩性变化大,砂岩成分复杂,分选及磨圆度中等,钙质、泥质胶结,具缓波层面,局部含泥质包体,顺层分布,中下部见菱铁结核。含极不稳定劣质煤 4 层。编号为 2225 煤,常常尖灭或变为炭质泥岩。 2.3.2 构造 潘二煤矿位于陶王背斜北翼及其转折端。陶王背斜是形态完整的短轴背斜,轴向北西 5560,长轴约 75 千米,长短轴之比为 1:2,轴部出露的最老层位是 7、8煤层。 陶王背斜北有 F68、F6
14、6 逆冲断层,南有 F5、F3 逆断层组,两翼逆断层将背斜夹于其间,它们均属潘集背斜的挤压构造成分。其中北翼逆冲断层规模大,是典型的逆冲迭瓦构造。 根据构造特征的差异,潘二井田可分为四个构造区:东部倾伏区,西部倾伏区,北翼和西部逆冲断层带。分述如下: 东部倾伏区:陶王背斜消失在 F2 北侧东线附近,F2 以南有陶大郢背斜继续向东延展,两者呈错位的斜列雁行排列形式。特征如下: (1)陶王背斜倾伏于 F10、F2 断层组之间,煤层走向呈弧形转折,背斜枢纽倾伏向东,倾伏角较大,与两翼煤层倾角大致相同,均为 1619。 (2)F2、F10 断层组分别发育在转折端的南北两翼,将背斜夹于其间,构成地垒组合
15、形式,轴部一侧煤层相对两翼均为上升盘,两翼煤层逐级下降。 (3)倾伏端断层排列呈放射状。 西部倾伏区:该区北起 F1,南至 F5,地层走向呈弧状转折,倾伏区夹于 F1-4与 F5 两组逆断层之间。地层倾角平缓,枢纽向西倾伏,北翼地层倾角 310,南翼倾角 25,F5 下盘局部有次级褶曲。 背斜北翼:陶王背斜北翼出露 817 煤层露头,是潘二矿主要开采地段,特征如下: (1)煤层向北倾斜,由南向北倾角逐渐加大,11-2 煤层露头附近为 1012,过 13-1 煤层露头一般为 1822。 (2)煤层沿走向的产状尚较稳定,但中段东线至线 2 千米区间波状起伏发育,煤层产状有显著变化。同时,北东向与北
16、西向两组断层以“X”共轭关系并存于此区段。 (3)北翼的斜切正断层几乎全部向北倾斜,形成了背斜轴部一侧上升隆起,翼部一侧煤层向北逐级下降形势了。 西北部逆冲断裂带:断裂带地处井田西北部边缘,夹于 F68 与 F66 之间,切割13-1 煤层于-550-800 米水平。断裂带由 F1-3、F1-4、F68、F66、F66-1、F72 等逆断层组成,呈狭长带状,宽 400900 米,其走向大体平行于地层走向。其特征如下: (1)构造带以逆断层为主,具有“波状”、“铲状”断层面呈迭瓦式组合的逆冲断层特征。 (2)根据地震勘探资料,构造带煤层呈南北走向,与背斜北翼煤层走向近于直交,煤层倾角 1622。
17、 (3)构造带内煤层次级褶曲发育。 2.3.3 井田边界 西起线,东以131煤层800m等高线投影为界,北界起于F1断层及其延长线,经F66、F13煤层800m等高线,南界由F5断层向东经线,背斜轴,拐线,再沿F3断层、线至131煤层800m等高线。拐点为构造线与勘探线的交点,线上拐点在12孔南200m连602孔交F5断层,线上拐点在2孔南160m处,以57度与线夹角向西南交F5断层。井田走向长12Km,倾斜宽1.34.5Km,井田面积33.5Km2。储量计算边界即井田边界,矿井一水平计算储量为基岩界面垂深60m-530m,二水平计算储量为-530 m-800 m,储量计算煤层为13-1、11
18、-2、8、7-1、6-1、5-1、4-1。截止2004年底,潘东公司井田内7层煤共有地质储量37815.4万吨(其中一水平15903.7万吨、二水平21911.7万吨),可采储量11290.3万吨(其中一水平5966.4万吨、二水平5323.9万吨)。 2.4. 煤层和煤质2.4.1 煤层 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 石炭系太原组含煤 25 层,薄而不稳定,无开采价值,为非勘探对象。 二迭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共含定名煤层 31 层,总厚 35.19 米,含煤系数为 4.87%,其中可采煤层 11 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1、3、4-1、4-
19、2、5-1、6-1、7-1、8、11-2、13-1、17-1 煤层,可采煤层总厚 28.42 米,占煤层总厚的 80.76%。2.4.2 煤质 各煤层煤的颜色均为黑色,沥青-弱玻璃光泽,条带状、粒状结构,粉末状、碎块状构造,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半亮型煤。 该区煤类为气煤和 1/3 焦煤,少量 1/2 中粘煤和天然焦 2.5 开采技术条件 2.5.1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含水层有 6 层,分别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性不均一,富水性中等;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14 灰岩为 1 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水位标高 23.482
20、4.50 米,单位涌水量 0.0176-0.432 升/(秒米),富水性弱-中等;新生界中部含水层,水位标高+21.43 米,单位涌水量 0.082 升/(秒米),富水性弱;新生界上部含水层,水位标高+17.45-19.09 米,单位涌水量 0.978-1.740 升/(秒米),富水性中等;该矿 417-1 煤是砂岩裂隙充水为主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床,即二类一型;开采 3、1 煤为岩溶裂隙底板进水为主的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预计未来矿井开采 417-1 煤时正常涌水量为 302 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为 365 立方米/小时;开采 3、1 煤时正常突水量为 278 立方米/
21、小时。综上所述,该区 417-1 煤层为裂隙类充水矿床,在留设有 80 米防水煤柱的条件下进行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而在开采 3、1 煤层时,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应按岩溶裂隙底板进水为主的充水矿床来考虑。 2.5.2 工程地质条件 该区为沉积层状矿床,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岩石抗压强度中等,一般情况下岩体较稳定,局部存在岩体破碎,顶板管理难度增大。 综上,该矿床是以碎屑岩为主的坚硬半坚硬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即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 2.5.3 环境地质条件 目前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废气废水排放,矸石堆污染,地面塌陷等,企业己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改
22、善与保护该区环境。矿井排水和瓦斯排放对大气与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塌陷区将逐渐扩大,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2.5.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27.66 立方米/吨,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风化带深度为基岩下 100 米200 米。 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性危险。 煤层为很易自燃不易自燃煤层。 地温:垂深 308474 米为一级高温区,垂深 474 米以下为二级高温区。 综上所述,该区开采技术条件中等偏复杂,属于中等(-4)类型矿井。 2.6.矿区开发现状 矿井采用立井、集中运输大巷、分区石门、上下山开拓,共划分-530 米、-800米水平,矿井现生产水平为一水平。经生产布局调整,全井
23、田目前划分为南二、南一、西二、西四四个采区。南一、西二、西四采区为生产采区,南二采区准备开拓。 (1)开拓方式及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分区石门和上下山开拓。工业场地内设主井、副井两个井筒,其中主井井筒净直径 6.6 米、全深 642.2 米,副井井筒净直径 8.0 米、全深 586.4 米。在背斜轴部设有西进风井和西回风井,西进风井井筒净直径 6.0 米、全深 416.0 米,西回风井井筒净直径 6.5 米、全深 385.0 米。全井田共划分-530 米和-800 米两个水平,上下山开采。回风水平标高为-350 米。全井田原设计共划分六个采区(南二、南一、西一、西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学生 矿山 矿井 毕业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