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硕士论文).doc
《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硕士论文).doc(5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 UDC 学 位 论 文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作者姓名:董凌云指导教师:钟磊钢 副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类别:管理学学科专业名称:工商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06年2月25日论文答辩日期:2006年3月3日学位授予日期: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主席:郭伏 教授评阅人:东 北 大 学2006年2月A Dissertation in MBA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The Analysis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of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
2、e Stationby Dong Lingyun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Zhong Leiga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February 200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3、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如作者和导师不同意网上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同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44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摘 要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而仓储库存则是企业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仓库的设计、规划、建立和应用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为例,深入分析了企业内部物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
4、详细阐述了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原理,从需求分析、选址、平面规划、功能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相关设备采购、办公环境搭建,以及物流路径设计、物资区域划分、规章制度建立、业务流程设计、条码技术应用、数字化业务管理、员工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针对中转站投入使用后的应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完善措施,最后对中转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企业物流 库存 编码 条码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The Analysis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of The
5、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AbstractLogistics is “the third profit resource” of an enterprise. And storage is the most key step of an enterprises logistics. To most enterprises, the design, planning,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orage is crucial for an enterprises running of production. This
6、 thesis take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of 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 for instance, analyzes the forming, development, changing of logistics in enterprise,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The
7、 whole process described in this thesis includes analyzing of demands, choosing address, planning of drawing, designing of func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iction, purchasing of equipments, establishment of office, designing of route of logistics, area assignment, founding of regulations, planning of s
8、teps of business, using of bar cod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business, training of staff, etc. This thesis also proposes steps on how to perfect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using and effect, and als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Ent
9、erprise logistics; Storage; Code; Bar code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 录声明I中文摘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引 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3研究方法2第二章库存管理概述32.1库存理论概述32.2企业物流理论概述52.3条码理论概述9第三章需求分析123.1企业概况123.2企业库存物资特点143.3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143.4建立中转站需求分析16第四章中转站建立184.1选址方法184.2平面规划原则184.3进度计划编制214.4设备采购内容及流程224.5综合布线配置224.6安全防范措施224.7其他注意事项23第五
10、章中转站运行245.1内部区域划分245.2物流路径设计245.3基础数据准备245.4编码规则制订245.5条码技术应用275.6人员培训285.7业务流程设计285.8日常管理制度编制305.9软件功能设计315.10需求信息实时发布355.11应用效果分析37第六章中转站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386.1存在的问题386.2改进措施研究40第七章结束语44参考文献45致 谢46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七章 结束语第一章 引 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则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赢得了“世界工
11、厂”的美誉,“中国制造”风靡全球。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各企业纷纷从“手工作坊”、“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生产”模式靠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企业在传统的“开源节流”措施之外,把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加以深入挖掘。仓储库存作为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仓库”既是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概念认知的起始点,也是传统观念的物流和现代理念的企业物流二者的交叉点。从国内装备制造业来看,在仓储库存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两个极端:一端是大量的老国企和少量小规模民营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手工帐本方式来管理仓库,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资金沉淀及物资损耗严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明显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12、另一端是大量的独资、合资、民营企业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应用条码技术进行仓储库存管理,使物流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许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仓储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产生了向先进管理模式转型的迫切需求。1.2 研究意义在对仓储库存的管理研究中,过去的大多数资料文献,都是着重于探讨仓储库存的现代技术应用层面,而很少涉及其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和方法等,例如新仓库如何规划及建立、先进技术如何应用、基础数据如何准备、旧模式如何向新模式切换、新模式如何顺利运行,等等。本文以实证方式结合企业实际,从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和应用的全过程入手,由浅
13、入深,由粗到精,逐步解析出一个老国企如何从古老的手工帐本过渡到现代化条码物流管理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套详细的、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进行自身内部物流及仓储库存的改造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1.3 研究方法本文以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及应用为实例,分析其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剖析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设计了企业实施仓储库存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仓库建立方法和系统运行流程,总结了条码技术应用、业务流程设计、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共享传递等方面的经验,评述了该方法应用与生产实际中的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实现企业仓储库存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
14、科学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2.1 库存理论概述2.1.1 库存的分类库存可以按不同的作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周转库存。指生产或订货是以每次一定批量而不是以一次一件的方式进行的。(2)安全库存。指生产者为了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防止缺货造成的损失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存货。(3)运输库存。指处于相邻两个工作地之间或者相邻两销售组织之间的库存。(4)预期库存。指在淡季为旺季的销售或在收获季节为全年生产储备的存货。 本文所研究库存的范围主要指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周转库存,包括安全库存和预期库存,但不包括运输库存。2.1.2 库存控制的模型和意义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有两类:
15、一是定量订货模型;二是定期订货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两种方式相结合使用。库存控制的意义如下:(1)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经常性的产品或部件的制造质量问题。(2)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工人的缺勤问题、技能训练差问题、劳动纪律松弛和现场管理混乱的问题。(3)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供应商或外协厂家的原材料质量问题、外协件质量问题、交货不及时问题。(4)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弥补企业计划安排不当问题、生产控制制度不健全问题、需求预测不准问题、产品配套性差的问题。2.1.3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货位分配原则:(1)上轻下重。这样可使货架受力稳定。(2)分散均布。这样可使货架、地基受力均匀。(3)先入先出。这样可避免长
16、期积压而产生锈蚀、变形、变质等损坏现象。(4)就近入库。就是将出入库频繁的零件,在人库时就近放在出货口附近,可以保证快速响应出库请求,尽力提高工作效率。(5)分类配盘。按零件类型、按零件规格、按使用单位等进行分类配盘。这样,不仅能节省正常的产品发货时间,而且遇到维修领用或外销等情况、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调度原则:(1)先到先服务原则。(2)优先权原则。(3)处理时间最短原则:每一个出入库任务的完成时间都是不同,先处理那些完成时间短的任务申请,减少在线货物存储量,这一规则对完成任务小,批次多的系统尤为适用。 (4)处理时间最长原则。(5)随机规则。(6)联合出入库原则:有多项出入库任务是
17、,适当把出入库任务进行组合优化,满足条件的出入库任务组合进行联合作业可缩短存取周期,提高存取效率。(7)中断抢先原则。货位管理原则:(1)分巷道存放原则:目的是提高仓库的可靠性。要求将同一种规格的货物尽量均匀分散在不同的巷道进行存放。这一原则可以使所有的堆垛机同时高速运行,同时防止某一台堆垛机损坏或某一巷道发生阻塞而不能进行出入库操作,造成生产中断,物流阻塞。(2)就近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提高效率。不同频率、重量的货物在立体仓库中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按就近原则,入库时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最靠近入口的空货位,出库时寻找时间最早又最靠近出口的货物,这样使出入库时间最短,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货架受
18、力均匀原则:上轻下重,使货架受力稳定;分散存放,货物分散存放在仓库的不同位置,保证货架受力均匀,防止货架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倾覆。(4)先入先出原则:同种货物出库时,先入库者,先提出库,以加快物料周转,避免因物料长期积压产生锈蚀、变形变质以及其它损坏。(5)货位分区原则:根据货物出入库频率和特性,将立体仓库划区,方便管理。2.1.4 库存管理的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基本原理是处理问题要分清主次,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库存ABC分类法是按照存货单元的年利用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通常按20%,2050%,50100%三个百分区间将存货单元
19、分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讲,数量上仅占据20%的存货单元对应的年利用价值达到80%,显然A类存货单元应给予优先考虑,而C类存货单元,其年利用价值充其量仅仅占5%左右,在控制上可以采用较粗略的方法。2.2 企业物流理论概述2.2.1 物流的起源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以后,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更加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即“货物的配送”,而日本人将“PD”
20、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称为物流、综合物流。“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后勤保障供应系统中,成功地运用了“物流”技术,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
21、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及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生产厂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费者是物流的第二方,运输、仓贮起家的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的第三方,成为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为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又称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物流是系统工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物流服务企业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发展。现代工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在生产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压得很低。但是,现代工业中从工业生产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难度很大,余地也很小。然而,在流通过程中降低物流成本逐渐成为人
22、们关注的课题,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使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大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所以,从生产中压缩成本远不如从物流中降低成本,物流被称作“第三利润源”。因此,发达国家工业界竞相研究物流,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开发物流技术,推动了物流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是物流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使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代物流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引发一场经济社会变革。2.2.2 企业物流的发展概括地说,企业物流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品物流阶段(Product Distribution),又
23、称为产品配送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起止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属于企业物流的早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物流的主要功能大多围绕在对产品从企业工厂生产出来到如何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的运作上。在当时,企业重视产品物流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把产品有效地送达到顾客。企业重视产品物流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扩张其生产线;二是为了对付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压力,倾向于生产非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产品物流阶段物流管理的特征是注重产品到消费者的物流环节。第二个阶段: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这个阶段的时间起止为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资 配送 中转站 建立 应用 研究 硕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