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doc
《双鸭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鸭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双鸭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全市工业产业及产品结构,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工业强市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为深入贯彻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兴双鸭山市工业,实现工业强市,特制定双鸭山市“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一、“十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概况。(一)“十五”时期工业整体评价。“十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民营富市、特色扩张、向外扩展”发展战略,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工业经济良性运行,效益质量大幅提高。
2、“十五”期间,双鸭山市工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格局由中直、省直工业占主导,转变为地方工业占主体,地方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的57%。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从九五期末的12.9亿元,增至2005年的37.9亿元,增长了193%。“十五”期间,双鸭山市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显著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九五末期的-0.9亿元,增至2005年末的8.2亿元;实现税金从九五末期的2.8亿元,增至2005年末的7.4亿元,增长164%。企业改制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开始成为主体。自2001年以来,以国退民进为主攻方向的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实现质的突破,全
3、市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民营化,消除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增强了工业企业的活力。通过分类分批地进行规范的民营化改造,市直44户企业在一年半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国有资本退出,累计化解债务2.4亿元,市直工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由2001年的104%降到了目前的85%。停产多年的原大型国有企业市一炼、铁矿、焦化厂等,在改革过程中实现了整体启动,做大做强。原改制企业中工作不规范、不彻底,资债划分、土地处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规范与化解。并使一批最现实的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开始由煤炭采掘及初加工、农副产品初
4、加工等为主,向煤转电、煤转焦、煤化工、铁转钢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方向发展,并将建成为全省煤电产业的核心区,钢铁产业的先导区,绿色食品产业的主产区。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及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稳中有进,发展势头良好,部分产品实现了与高新技术的融合,2005年全市煤炭产量实现1900万吨,创历史新高。钢铁工业及焦化工业等新兴产业产能迅速增大,2005年末,全市铁精粉产能达到100万吨,生铁产能达到63万吨,焦炭产能达到100万吨。园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集聚效应得以体现,冶金工业园区已经初见雏形,铁矿、焦化及钢铁冶炼在园区内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技术创新机制
5、与体系得到完善。产学研工程由以技术合作发展到以项目、融资为基础的全面合作;技术中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市有省级技术中心5家,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企业信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双矿集团、新时代水泥、东方公司及方达公司等实施了信息化改造。这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信息化改造,使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对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骨干企业明显增多,带动能力不断扩大。在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及国企改革的推动下,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涌现了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建龙集团、天津环渤海、哈尔滨宏达、山东鲁能等等纷纷在我市
6、投资办厂。预计2005年末,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2户,是“九五”时期的6倍。(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工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部分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在今后的调整改造中予以解决。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层次和水平偏低。从规模上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3%,差距依然很大。从结构上看,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产品档次偏低,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及工艺落后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我市尚处于借助增量结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时期,增强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
7、力任重道远。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不够。我市煤炭地质储量114亿吨,除去生产矿井已占用的20.9亿吨外,只有18亿吨达到精查或详终程度,其他储量均为普查以下程度,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直接开发利用的资源少,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建立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资金筹措渠道,煤矿企业依靠自身又无力解决,资源勘探工作的滞后,已经限制了规划新矿井的开发建设。技术装备老化,整体水平低。技术改造投入相对不足,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设备及技术所占比重小。由于缺少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及缺少资金扶持等因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短缺仍是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受管理欠规范,
8、担保质押资产较少,信用记录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全市规模以下企业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一般靠自筹或通过民间借贷维持生产。资金紧缺,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而且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越来越明显,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有些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二、“十一五”工业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为
9、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工业经济,大力发展龙头型、科技型、外向型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做大作强,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煤电、煤化工、绿色食品加工、钢铁等四大基地,构建全国煤电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钢铁和煤化工基地,实现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围绕加快经济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要求
10、,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2、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发展循环经济并重的原则。化解资源利用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在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基础上,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员高就业、经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3、坚持突出重点,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通过工业拉动,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同时加强区域联合,构建资源共享、产业相依、产品相连的整体发展格局,打破隶属关系、行业关系以及所有制的界限,实现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4、坚持结构调优,
11、资源整合原则。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项目,同时千方百计提高龙头企业对资源的控制力。5、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同步的原则。全面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牵动、优势替代产业为主导、传统接续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6、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2、做大做强民营经济,通过所有制结构调整,激发整体经济活力,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主要目标。工业总量发展目标。工业经济进入扩张增长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年均递增17%,到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结构优化目标。到2010年,煤电及煤化工产业做为全市主要经济增长点实现快速扩张,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煤电产业核心区,全省循环经济的示范区。钢铁产业增加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实现清洁生产,成为全省钢铁产业的先导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构筑成大豆、玉米、大鹅等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
13、的主产区。机械、建材、医药等传统产业扩充总量,集团化发展。骨干企业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重点发展21户亿元以上集团型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集团型企业1户;年销售收入50 -100亿元的集团型企业1户;年销售收入30-50亿元的集团型企业1户;年销售收入10-30亿元的集团型企业3户;年销售收入5-10亿元的集团型企业5户;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集团型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业目标。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形成高新技术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超5亿元的5家,超1亿元的10家。民营经济发展目
14、标。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2.4%上升到5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60户。(四)产业布局及发展的重点与方向1、产业布局。通过整合资源、循环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以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反馈式物质循环模式为基础的循环生态工业体系。重点建设三个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以此为启动点,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即烟煤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以东荣矿区为重点,加快园区内矿井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为煤炭液化等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园区内重点搞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煤转焦、煤转气、煤转油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褐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依托鲁能集团,
15、开发一系列褐煤精深加工项目,逐步实现园区内水电热废的内部循环。冶金循环经济园区:依手建龙集团正在形成的铁矿、焦化、钢铁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冶炼,机械、化工、建材产业,最终实现水、煤气、高炉余热、铁矿石尾矿、废钢渣等能耗、废弃物资源循环发展。同时建设三个产业集群,即: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集群。在搞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煤炭转化力度,加快煤炭就地气化、液化、焦化及煤电联营。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煤炭电力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通过发展大加工、
16、培育大企业、树立大品牌,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冶炼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钢材和钢铁终端产品为原材料的铸造、机械产业。扶持建龙钢铁公司企业,开发骨干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做强新兴支柱产业,努力把骨干企业建成全省成本最低装备最好、环保最优的一流企业。提高铁资源利用率、能源循环利用经、水循环利用经及固体废弃物利用经,推进清洁生产。2、具体发展重点与方向。(1)煤炭产业。坚持以煤为主,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把延伸煤炭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煤电基地建设和加大煤炭转换力度,推进煤炭工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型的以煤化工为主体的集采煤
17、、发电、冶炼、气体回收、炉渣利用为一体的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从而使我市煤炭工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重点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煤炭开采、煤化工产业,将煤炭就地气化、液化及焦化,延长产品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形成二次能源,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2010年,煤炭产业重点建设57项,总投资327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工业增加值60亿元。煤炭开采业。十一五期间,增加煤田地质勘查投入,提高勘探水平;在稳定现有煤矿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投产一批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煤矿,同时对现有大中型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完
18、善提高安全设施;对合法小煤矿进行集中化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量,提高单井产量;鼓励大中型煤炭企业以资产为纽带,把一些可靠的合法小煤矿改造成现代化矿井。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友谊县建设普查区、集贤县东荣精查区及普查区、宝清双柳精查区、七星河南勘探区、小城子勘探区、索伦河西山详查区、文胜详查区、双河镇勘探区、方盛普查区、十八里普查区等煤炭资源勘探项目。到2010年,新建、扩建、复产矿井投产后,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600万吨,在2005年基础上新增1900万吨。其中:规划新建矿井项目9项:鲁能宝清朝阳露天矿(1100万吨)、东荣一矿(90万吨)、东荣四矿(120万吨)、顺发矿(90万吨)、双柳煤矿(6
19、0万吨)、小青山矿(45万吨)、宝清县鑫达煤矿(15万吨)、丰盛煤矿(9万吨)、兴山煤矿(9万吨),总设计生产能力1538万吨/年。其中,东荣一矿、兴山煤矿、鑫达煤矿已开工建设,其他6座煤矿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006年开工建设。兴山煤矿和宝清县鑫达煤矿2006年建成投产,东荣一矿、双柳煤矿、小青山矿、丰盛煤矿2008年投产,东荣四矿、顺发矿和宝清朝阳露天矿2010前建成投产。此外,加快推进龙煤集团与国电集团在双鸭山市宝清县拟开发建设的七星河南1500万吨和双合镇500万吨各一座煤矿,同步配套建设400万千瓦坑口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改扩建矿井3个,其中二矿
20、增产90万吨/年,三矿增产60万吨/年,集贤矿增产60万吨/年,总计新增原煤生产能力210万吨/年。复产矿井30处,总储量2000万吨,总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复产后将为我市增加1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双矿集团移交矿井8处,总储量4300万吨,总设计生产能力144万吨/年。其中长兴和双阳实验井为生产矿井,办理移交手续后即可正常生产。其他六处煤矿为省政府批准正在恢复矿井。综上,到2010年,全市新增煤矿生产能力1992万吨,预计达到3600万吨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市煤炭加工业发展的需求。煤炭洗选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生产工艺,充分发挥选煤厂生产能力,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建设投
21、产一批先进选煤厂,提高原煤入洗比重及商品煤质量。“十一五”期间新建18座选煤厂、扩建1座选煤厂,全市原煤入洗能力要增长一倍以上。重点搞好双矿集团中央选煤厂扩建工程(新增年入洗能力120万吨)、双矿集团东荣选煤厂(400万吨),建龙顺发选煤厂(90万吨)、建龙双桦选煤厂(30万吨)、建龙煤业宝清选煤厂(60万吨)、黑龙江联友选煤厂(150万吨)、市大东煤业有限公司(30万吨)、市天瑞煤炭有限公司(30万吨)、汇丰洗煤厂(60万吨)、双兴时代洗煤厂(45万吨)、鸿轩洗煤厂(30万吨)、建大洗煤厂(50万吨)、衡源选煤厂(30万吨)、平源选煤厂(40万吨)、银河洗煤厂(30万吨)、虹桥选煤厂(40万
22、吨)、铭泰选煤厂(40万吨)、兰荣选煤厂(30万吨)、纯金选煤厂(30万吨)、盛程选煤厂(30万吨)及四方台区选煤厂(60万吨)等项目建设。煤化工产业。 以煤炭为基础,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围绕建设煤化工示范生态园,通过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和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在生态园内外重点发展三条产业链:一是煤转焦产业链:煤炭-焦炭-焦油-炭黑-粗苯萘蒽等副产品精加工产业链,并加大对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搞好综合利用,如作燃料用于城市煤气、发电;做化工原料生产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进一步深加工形成乙烯、甲烷产业链。重点推进建龙化工二期80万吨焦化续建工程、顺隆120万吨焦化工程、万邦80万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鸭山市 十一 工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