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阿坝州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坝州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阿坝州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目录序 言3第一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3第二节“十二五”发展形势3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3第一节指导思想3第二节发展定位3第三节发展目标3第三章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3第一节壮大发展旅游业3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第三节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3第四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3第一节发展壮大特色工业3第二节优化工业发展布局3第三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3第四节着力培育骨干企业3第五章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第一节发展特色生态农业3第二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第三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第六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3
2、第一节强化交通枢纽功能3第二节完善能源设施建设3第三节加快建设数字九寨3第四节巩固水利设施建设3第七章全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3第一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3第二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第三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3第八章促进区域协调合作发展3第一节突出区域功能分区3第二节构建四大发展片区3第三节主动参与区域合作3第四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3第九章着力建设生态九寨3第一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3第二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3第三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第十章深入实施科教兴九战略3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3第二节加快科技进步3第三节壮大人才队伍3第十一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3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第三节提高人
3、民健康水平3第四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3第十二章着力构建和谐九寨3第一节合力调节分配收入3第二节加强社会建设管理3第三节全力维护公共安全3第四节 重视民族宗教工作3第五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第六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3第一节保持投资较快增长3第二节扩大城乡消费需求3第三节加强重大项目建设3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3序 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九寨沟国家公园、促进灾后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阿坝州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经历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严峻考验后,全面贯彻落
4、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各项地方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坚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在客观分析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对全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努力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围绕创建“国际一流景区、藏区一流城市、富裕文明乡村”三大目标,深
5、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加快发展,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实现 “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在国家支持以及港澳、眉山市援建下,优先完成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快速推进产业恢复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完成重建项目202个,完成总投资29.7亿元;旅游业综合收入2010年恢复性实现17亿元,基本实现灾后重建目标,步入了发展振兴新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6 亿元,年均增长13.1 %,高于全州0.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预期目标快 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465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6、资累计完成29亿元,年均增长2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 43 %。特色生态农牧业、特色工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快速复苏,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8:21:71调整为6:29:6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新区建设以及旧区改造、精品旅游乡镇和村寨打造有序推进,城乡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环境整治等各项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游泳馆、沿河沿路景观、二号大桥、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功能和形象显著提升,生态型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五年建城区面积新增5平方公里,完成5个旅游乡镇以及 28 旅游村寨打造,城镇化率由2005 年35%提高到50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能源、水
7、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相继完成省道301、205线改造升级和九若路整治工程,新增通乡油路214公里、通村公路94.0 公里。积极推进电力建设,完成双河水电站以及220kV 电力送出通道建设,农网改造覆盖面达到80 %;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人饮水;完成灌溉工程20处,新增灌面 5000多亩。电话普及率达到 60%,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 80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农村税费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得到深入贯彻落实,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民营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37.5%提
8、高到2010年的50%,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2.5亿元,九寨葡萄酒业、宝清果业等企业相继落户我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有序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初步成效,地方病及传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计生、文体、广电等事业得到进一步繁荣,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正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城乡统筹就业成效
9、显著,城镇就业人员达6.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5475元、3436元,分别较2005年增加 元、元,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发生较大变化。城乡居民住房明显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9.7%,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3.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河流断
10、面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绿化率达到3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专栏一:“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指 标2005年实际“十一五”目标2010年实际“十一五”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512219.212.063.7人均生产总值(元)1275820000146502.8三次产业结构8:21:716:29:658:31:61旅游业收入(亿元)17.83317-0.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11882.19501.0008-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885815292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381
11、1268000508956.0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050504.6城镇化率(%)37.550505.9公路通车里程(公里)671869.79697.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085851.2全县总人口(万人)8.35969.68.6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7822747915475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20033150343611.4城镇登记失业率(%)3.144.57.73森林覆盖率(%)6372.569.72.05年累计退耕还林(万亩)2.033.23.29.5注:1.表中生产总值是当年价,年均增长按可比价计算。 2.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第二节“十二五”
12、发展形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西部大开发10年和灾后重建3年的建设发展,已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县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国际旅游名城和九寨沟国家公园正处于建设期。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以及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宏观发展环境良好。“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将继续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13、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持续的动力。藏区扶持力度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藏区工作座谈会和四川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家、省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解决制约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改善藏区发展条件,将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灾后重建效应显现。通过三年的恢复重建,我县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产业快速恢复增长,为发展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省将在灾区发展振兴时期继续给予项目、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支持,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推进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国家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壮大发展旅
14、游、水电、农产品加工等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形成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低碳经济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振兴。为促进灾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我省启动 “旅游提升计划”,实施灾区旅游“新五大行动”,完善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继续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将加快我县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九寨沟国家公园进程,实现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和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区域交通建设加快。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打造,绵九高速、汶九高速、成兰铁路、九武高速、九迭公路等区域性交通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将形成九环线高速交通网络和贯通扩展西北大通道。从而缩短我县与成都经济区、甘肃省的时空距离,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要素合理流动
15、,推动我县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二、发展挑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导致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相融性、协同性较差。同时旅游产品尚需优化开发,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均衡,制约了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震后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次生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同时受地形地貌限制,河谷地带人地矛盾突出,适宜城镇和产业布局用地有限,发展空间制约明显。城镇发展严重滞后。除县城建成区和章扎镇外,其余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
16、和集聚能力弱,导致城乡分割发展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川甘结合部区域开发的需求。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县域乡镇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城乡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筹依然面临巨大压力;收入分配、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困难弱势群体等社会矛盾依然突出。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和改革开放深入,还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人才技术制约突出。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管理以及复合型人才匮乏;技术应用推广和转化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发展,必须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
17、识和责任意识,坚持 “三拓展一突破”1,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形成服务大局的合力,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藏区加快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灾区发展振兴的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九寨沟国家公园”目标,坚持“一个转化、两个加快、三个提高”2, 扎实抓好发展、稳定、民生、开放四件大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统筹发展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
18、水平;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强扩大区域合作;以保护生态为重点,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九寨沟,为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县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发挥优势、跨越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突出发展特色,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发展质量,在跨越发展中解决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快缩小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富民工程,积极扩大就业,加大扶贫帮困,推进
19、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力营造稳定社会环境,构筑和谐社会之基。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积极破除城乡差别的体制机制障碍,联动推进城乡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增长、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科学开发,壮大发展旅游、水电、农产品加工等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发、合作发展。贯彻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区域性交通改
20、善为契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更广泛领域的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二节发展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审时度势,深入实施“八大工程”3,力争用510年时间,把九寨沟县建成美丽、生态、活力、富裕的“国际旅游名城”;把九寨全域建成以休闲度假胜地、国际会议中心、民间艺术之乡为载体,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九寨沟国家公园”;把九寨沟县打造成生态发展的示范地、开放合作的先进地、藏羌文化的体验地、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和安居兴业的模范地。第三节发展目标按照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战略目标,结合我县发展定位和经济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经济实力
21、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左右,到2015年达到38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8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左右,力争达到4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左右,力争完成75亿元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左右,力争实现15.5亿元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4:70,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旅游总收入达到54亿元以上;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工业需求的就业人员大幅增加,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3%;城镇功能和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到5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
22、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人口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科技、文体、广电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7.68万人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民族更加团结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600元左右,农民人均
23、纯收入达到7600元左右,率先赶超藏区平均水平;扶贫帮困取得新进展,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城乡危房得到有效改造,基本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9.7%,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100%以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类标准,建成较为完善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预警监测防治体系。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处理无害化率分别达到100 %、 100%以上。专栏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2010年实际2015年目标“十二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坝 九寨沟县 国民经济 十二 规划 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