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文本.doc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文本.doc(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2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3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4第五章 避暑城建设用地规划5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9第七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12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15第九章 空间管制规划17第十章 低碳城市建设规划18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9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22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24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措施27第十五章 附则28附表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总表(2030年)29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背景为促进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市建设,根据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
2、地实际情况,在对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是松花江避暑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经哈尔滨市批准后实施,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及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防洪标准(GB5020194)(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9)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
3、办法(10)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11)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12)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13)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年)(14)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分近、中、远三期。近期:2011年-2015年,为开发建设近期;中期:2016年-2020年,为开发建设中期;远期:2021年-2030年,为开发建设远期。第5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至松花江;南至北四环;西至滨北铁路;北至呼兰河。规划总用地规划范围3
4、2.82km2。第6条 强制性条文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中以下划线形式标出,在规划实施中必须严格执行。第7条 本规划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8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以湿地景观、山水景观、风貌建筑景观为背景,以“避暑度假”为核心理念,突出“山水新区,欧陆风情”的形象特征,创新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东北亚地区知名的避暑、度假、旅游新城,共有以下四个方向的目标。(1)大松北双轴(哈黑路+沿江景观路)发展格局的纽带;(2)万顷松江湿地,百
5、里生态长廊建设的核心区;(3)“北国冰城”真正意义上的高端示范区;(4)哈尔滨新时期城市特色名片。第9条 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升区域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道路和基础设施条件、卫生条件、医疗保健水平等;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广泛建立起社区自豪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第10条 城市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打造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避暑、度假、旅游新城。第11条 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加
6、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维持现有的植被覆盖率和绿地率;发展河湖水系,保持原有湿地的整体风貌,将其打造为景观生态示范新城。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12条 城市性质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观光、科普教育、会展购物于一体的集现代避暑、度假、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新城,是哈尔滨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第13条 城市规模2015年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5万人,暂住人口4.6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13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40m2/人控制;2020年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13.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9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20km2,
7、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40m2/人控制;2030年松花江避暑城人口规模为2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0万人,暂住人口10.5万人),规划用地规模为32.82km2,人均建设用地按140m2/人控制。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第14条 空间结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空间结构为 “一心、九镇、十六岛、三山、五湖、十八湾”。一心在地段中央北京路两侧形成商贸、金融、办公、体育等为主导的中心镇;九镇是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创建九个特色小镇。这九个小镇既是整个新区的特色产业小镇,同时也是对外展示新区风貌的风貌小镇;十六岛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内通过开挖水系,河湖连通,形成十六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岛屿;三山在北
8、部、中部与南部三处较大水面周边的开阔地,利用开挖水面的土方建设三座人工山丘地形和变化创造的人工山地景观;五湖五个水面集中的主题公园;十八湾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环城水系建设,创建十八个特色水岸空间,成为水系景观与绿化景观的有机结合点,也是居民亲水、玩水、乐水的最佳平台。 第15条 功能结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功能依托十六个特色岛,强调一岛即一镇,一岛一风情,一镇一主业。功能结构分区上共分为疗养、度假、教育、商业服务、公司商务办公、行政、度假与商贸等功能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功能岛。其中中心岛为功能支撑岛,为整个地区行政与服务中心。第16条 发展时序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发展时序为:优先发展东部,平稳推进
9、西部。第17条 发展策略在一期建设用地中,合理选择建设示范区,鼓励多点带动,全面发展,以地中海风情区、中华风采展示区一部、德国风情区一部及北美风情区一部为触媒,带动发展步伐。第五章 避暑城建设用地规划第18条 用地规模松花江避暑城规划面积32.82km2,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以及仓储用地。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第19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二类居住用地为辅。其中一类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的比重为55.66%,二类居住用地占居住用地比重为44.34%,居住用地结构按居住片区、居住区、小区进行组织,完善各级配套设施。第20
10、条 居住用地指标规划居住用地792.31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15%。人均居住用地38.65m2/人。第21条 一类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一类居住用地主要布局于内环水系周边,居住形式以多层花园式住宅为主,规划局部在沿河流及公园、游园附近建设低层低密度住区,结合良好的自然条件形成宜人的高级住宅区,进一步体现避暑、旅游、度假、休闲的高端定位。 第22条 二类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布置于避暑城西环路东侧地区,避暑城西侧为发展支撑区,二类居住用地集中于支撑区内,建设强度可以适当提高,整体上以多层住宅为主,局部地区可依据需要设置小高层、高层住宅。第23条 中小学规划规划每所小学按1.52.
11、0万人设置,服务半径300500m控制,每所中学按2.53万人设置,服务半径5001000m控制。鼓励小学与中学集中设置,规划在避暑城西部支撑区西环路东侧,设置中小学混合制学校三处,满足避暑城居民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第24条 幼儿园规划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内部解决幼托需求,规划不单独设置幼托用地。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25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形成一心、多点的布局模式,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采用散点的布局结构,结合16个特色岛屿,在每个岛屿满足基本公共设施需求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发展特色功能,主要承担疗养、度假、教育、商业服务、公司商务办公、行政、度假
12、与商贸等职能。第26条 公共设施用地指标规划避暑城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城市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813.68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80%,人均面积39.69m2/人。第27条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将瑞士风情岛作为行政办公岛,并在北京路与西一路交叉口周边地块建设行政办公中心,打造以北京路为依托的行政办公服务组群,此外,在各特色岛的主干道交汇处的核心区域设置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01.06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08%。第28条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按城区级、镇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三级配套。规划北
13、京路与中心南北路交口的周边地块的商业设施形成全区的商业中心,布置城区级商业设施。在各特色岛屿设置公共中心,镇区级商业设施主要依托各岛屿公共中心设置。加强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的同时,结合居住区的开发配套建设居住小区级商业金融设施。整体上形成城区中心、镇区中心、居住小区级中心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规划商业金融用地520.77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5.88%。第29条 文化娱乐用地文化娱乐设施按城区级和镇区级二级配套。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与商业用地结合,并分级布置。完善区级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规划北京路与东环路交口的周边地块的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全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加强居住区内文化娱乐设施
14、的建设。规划文化娱乐用地45.34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38%。第30条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4.5万人体育场1座,位于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南部,靠近松花江和四环路的交叉口。可以举办世界级赛事和大型文艺演出。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应按人均0.5m2配置体育健身设施用地。规划体育设施用地39.39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20%。第31条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主要设置于景观环境优良的滨水地区,重点设置在濒临大水面的地段,充分利用景观资源优势,发展以度假疗养为主要功能的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二级以上医院每床建筑面积4560m2,每床净使用面积6m2以上,一级医院每床建筑面积45m2,每床净使
15、用净面积不少于5m2。逐步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区县综合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组织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增加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老年康复保健机构等。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安全保障。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20.14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1%。第32条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5所寄宿式国际学校。利用教育产业进一步拉动城区的全面快速发展。规划教育科研设计设施用地86.98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65%。第三节 对外交通用地第33条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有铁路用地、公路用地和港口用地。规划扩建徐家火车站,打造对外铁路连接;在城区西
16、北部结合西环路设置对外公路客运交通首末站,强化公路客运交通。在北二路、南二路与超级堤交汇处设置客运码头,进一步丰富避暑城对外交通方式。第34条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指标规划松花江避暑城对外交通用地13.73万m2,占总用地的0.42%,其中铁路用地1.01万m2,公路用地4.62万m2,港口用地8.10万m2。第四节 道路广场用地第35条 道路广场用地布局避暑城形成方格网与环路相结合的道路体系,城市广场用地主要设置与城区主干道的交汇处,利用街道的转角设置广场,形成丰富的城区空间,局部广场用地结合重要的景观轴线设置,作为轴线的端点设置。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结合各公共中心设置,是城区集中停车设施的主体。第
17、36条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指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565.86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17.24%,其中,道路用地面积511.19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比重15.58%;广场用地面积47.09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1.4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7.58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0.23%。第五节 市政设施用地第37条 市政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将避暑城市政设施布置于城区西侧的支撑区内,其中供应设施用地与交通设施用地分布于西环路两侧,依据功能需求并结合东西向干道与西环路的交口布置。环境卫生设施用地设置于城区东北部,其与避暑城其他用地被三电厂高压走廊绿带分隔,减少对城区其他用地的影响。第38条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8、指标松花江避暑城市政设施用地面积25.01万m2,占避暑城总用地面积的0.76%。第六节 绿地第39条 公共绿地布局松花江避暑城公共绿地氛围三个层次,分别为公园、游园和滨水景观绿带,其中共设置公园九处,较为均衡的分布在城区内;游园12处,主要为各特色岛屿的核心景观,结合岛屿风情定位进行特色发展;滨水绿带围绕避暑城内环水系分布,其宽度在3080m之间,是重要的线性景观公共空间。第40条 防护绿地布局避暑城防护绿地主要设置于两处,一处为滨北铁路沿线(在研究范围内,未列入用地范围),对铁路的防护,其宽度不等,建议其内部可结合实际需要设置苗圃和和以绿化防护林地为主的活动场地,提高防护绿地的使用效能。另
19、一处防护绿地为呼兰三电厂输电高压走廊,宽度340m,长度2400m,在避暑城的西北部,其内部禁止设置设施。第41条 绿地规划指标避暑城规划绿地面积989.10万m2,占总建设用地的30.14%,其中公共绿地859.35万m2,公共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26.19%,防护绿地面积129.75万m2,占总用地面积的3.95%。第七节 仓储用地第42条 仓储用地布局仓储用地应尽量靠近铁路、公路等主要对外联系通道,方便产品的对外运输。规划于避暑城东北部设置抗洪储备物资仓库一处,用于储备抗洪物资。第43条 仓储用地规划指标规划仓储用地10.00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30%。 第八节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20、第44条 建设强度分区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强度基本分为三个梯度,其中西环路以东至内环水系的部分为支撑区,其建设强度应为全区最高,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高层为辅;中心服务岛与瑞士风情总部经济岛应为建设强度第二梯度,其强度低于支撑区,局部设置标志性高层以外,公共建筑应以多层为主;其余城区为第三梯度,严格控制高层建设,公共建筑以多层为主,居住建筑为花园住宅和底层建筑。第45条 建设强度控制为了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通过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密度和人口容量4项指标对城市土地使用强度进行控制。具体建设控制指标需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第46条 整体容积率控制规划预期松花江避
21、暑城整体建设容积率在0.5左右(其中包含公共绿地与水系面积),各特色岛建设容积率应满足容积率1的要求。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第47条 发展目标以按照建设组团型低碳城市的要求,建设以联系组团间主干路为骨架的客货分流的城市路网结构。建设以公交走廊为依托,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从而形成以人为本、快速、高效、安全、绿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第48条 规划原则(1)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规划。(2)系统性原则,合理确定道路功能、等级,确定合理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宽度,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建立通畅的城市路网系统,解决好动态交通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松花江 避暑 总体规划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