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吉首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首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吉 首 大 学二一四年十月0目 录前 言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2(二)本科专业设置2(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3(四)本科生源质量4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5(二)生师比6(三)主讲教师6(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6(五)教学经费投入6(六)教学基本设施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8(一)专业建设8(二)课程建设9(三)教材建设10(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1(五)实践教学12四、质量保障体系13(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效落实13(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14(三)教学日常管理与监控有序运行15(四)专业评估与认证有序推
2、进16五、学生学习效果16(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7(二)学生基本素质与基础能力17(三)学生创新实践17(四)本科生毕业与就业19(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0六、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与经验20(一)深入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卓越中学教师20(二)构建“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 能力22七、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24(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4(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24前 言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
3、点建设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均获得优秀。学校办在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本部设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学校占地面积161.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亿元,藏书总量252万余册。现有教职员工1662人,其中专任教师113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04人,博士340人(含在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66.43%。学校拥有文、史、哲、理、工、农、医、经、管、法、教、艺等十二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
4、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点3个;湖南省特色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招生。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全日制本科生18071人、专科生40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62人,留学生12人。学校坚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
5、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践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过硬作风,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办学56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2万余名。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2013年,学校突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进专业改造、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善教学条件,教学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学校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本科教育基础地位,以服务社会需求
6、为导向,人才培养为根本,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基层。(二)本科专业设置2013年学校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工、管、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见表2-1)。2013年招生本科专业共67个,新增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等3个本科专业,暂停教育技
7、术学、应用统计学、舞蹈表演等3个专业招生。表2-1:2013年吉首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学科门类专业数量所占比例(%)专业名称经济学45.71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法 学22.86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57.14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文 学68.57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历史学11.43历史学理 学912.86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化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工 学1927.14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食品科
8、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 学22.86园林、植物科学与技术医 学45.71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管理学912.86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学912.86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
9、其中本科生18071人,专科生406人,研究生762人,留学生12人,民族预科生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0.39%。图2-1 全日制在校生结构图(四)本科生源质量2013年,学校67个本科专业面向国内31个省市(区)招生,共招生本专科生4474人,其中省内3801人,省外1473人。2013年学校的生源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学校在湖南省本科二批录取投档分数线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一志愿上线平均录取率为17.27%,2013年学校在湖南省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情况见表2-2。表 2-2: 2013年吉首大学在湖南省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情况科 类分数线文史理工音乐(文)美术(文)体育(
10、文)体育(理)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文化专业湖南省本科二批控制线502423327208403225368247318228吉首大学本科二批投档线540468660638691627在省外,我校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均超过当地省市(区)控线,其中浙江、福建等省录取分数线超省控线40分以上,安徽、河北、海南、广西等省超省控线2040分,山西、贵州、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超省控线1020分。二、师资与教学条件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图书资源进一步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校始终把师资
11、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以及政策激励等措施,建立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爱岗敬业且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2013年,学校有教职员工1662人,其中,专任教师1135人,外聘教师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4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6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18%。师资队伍规模适度,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见表2-1)。表2-1:2013年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及学缘结构情况统计表 项
12、目分类类别教师数量所占比例(%)职称结构正高20417.97副高44539.21中级39434.71初级及以下928.11合计1135100学历结构博士17014.98硕士58451.45本科36732.33其他141.23合计1135100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36932.513645岁47241.594655岁25722.6456岁及以上373.26合计1135100学缘结构本校毕业16314.36外校毕业97285.64合计1135100(二)生师比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9992人,折合在校生数为22701人,专任教师1135人,外聘教师280人,折合教师总数1275人,生
13、师比为17.80:1。(三)主讲教师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授课制度,在严把教师准入制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岗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促进计划、教学比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等,确保主讲教师的质量,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校认真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教学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晋级与考核的基本条件,并对教授承担教学工作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最优质的教师资源用于本科教学。2013年度学校有教授(正高)174人,主讲本科课程教授159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1.38%;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门数为362门,占总课程门数的16.97%
14、;主讲的课程门次数为661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10.61%。(五)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切实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3年投入教学经费共计7550.48万元,占学费总收入的74.7%。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888.10万元,生均159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851.01万元,生均1024元;本科实验教学经费574.20万元,生均318元;本科实习经费822.80万元,生均455元。(六)教学基本设施1、教学用房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161.7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1.3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59万平方米,生均14.8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4.61万平方米,生均7.30
15、平方米。2013年,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新增实验用房247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2.54万平方米,生均6.27平方米。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投入。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有本科教学实验室3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0657.20万元,生均9099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02.40万元,增幅11.33%;2013年教学用计算机达5691台件,每百名学生30台件;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8447个,每百名学生92个。3、图书文献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9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3000个,图书文献总量252.61万册,生均图书111.3册。其中
16、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156.93万册,电子图书、期刊95.67万册。当年新增图书21.3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期刊18.01万册),年生均进书量9.4册。学校大力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电子文献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数字图书馆全天24小时开通,在校园网可无障碍访问40多个数据库。全年数据库使用量(登录、检索、浏览、下载)2207.93万人次,与2012年同比增长116.61%,并随时提供参考咨询、课题检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论文收录和引用检索、学位论文检测等各种信息服务项目,为学校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4、信息资源学校校园网全面覆盖,2013年校园网用户达3万余户,
17、校园网网络信息点数15000多个,校园网出口总宽带3.8G。学校校园网全面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数字化校园初步建成。建有校园“一卡通”、网络教学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网络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采用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了面向用户的一站式综合网络信息服务的校级信息门户。三、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围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专业建设1、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发展应用性本科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8、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贴区域内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工科、医学和应用性文科类专业,2013年新增设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等3个本科专业。二是建立专业办学的退出机制。根据生源情况、就业情况、办学条件等因素,学校2013年暂停3个专业的招生。到目前为止,工学、理学、管理学类专业成为学校的专业主体,专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2、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学校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推进、以点带面、内外联动”的思路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一是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商管理、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为切入点,系统推进管理类、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
19、学、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设计与改革。二是聚焦学校传统优势的师范类专业,以学生师范技能培养为着力点,以优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抓手,系统推进师范专业综合改革。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构建的 “三结合”三段式学程模式,以专业能力测评为核心的质量监控模式,以及以办学经费包干制为基础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机制赢得了省教育厅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可,湖南教育快讯进行了专门的报道。3、不断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学校继续实施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重点建设36个本科专业,分四年每个专业每年资助4万元建设经费。根据高等学校新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全面修订与调整了3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
20、案,优化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和增加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课程87门,资助76名任课教师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去学习与挂职锻炼,聘请了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50余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新建学生实践实训基地23个。(二)课程建设 1、加强新开课程建设围绕2013年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落实新开课程教学任务,规范新开课程教学内容,明确新开课程建设目标,提高新开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第三轮新开课程建设计划,确定多元统计分析等20门课程为2013年新开课程建设项目,确定病理学等2门课程为改造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资助2万元建设经费。2、优化选修课与实
21、践课的比例在保持专业课程体系系统性的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在2013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各学科门类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较好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学科门类的选修课与实践课比例情况见表3-1。表3-1:各学科门类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学分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序号学科门类选修课(平均)学分选修课(平均)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实践课(平均)学分实践课(平均)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经济学4124.80%38.523.26%2法学42.525.00%37.522.06%3教育学4827.04%5933.24%4文学382
22、1.95%3621.18%5历史学3419.88%3621.18%6理学3620.57%5531.43%7工学3318.85%6034.28%8农学3821.74%3822.35%9医学4518.75%8537.78%10管理学4627.06%4526.47%11艺术学4222.10%8142.63%3、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学校在拓展课程资源的同时,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一是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制度,在学校的年终教学考核中,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其聘用和考核的基本条件。二是实施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计划,为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规范,掌握教学技巧,站稳讲台,学校为75名青年教师配备专门的
23、指导教师,学校督导团专家对其进行跟踪听课和指导,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技能。三是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营造教师重教乐教的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13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全国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三)教材建设学校重视教材建设,严格执行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大力引进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教材选用质量高,使用效果好;教师积极编写特色教材,资助出版一批优秀教材。2013年学校使用教材1309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81种、国家级获奖教材105种,省级规划教材230种、省级获奖教材11种,外文教材35种,选用近3年出版的省部级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首 大学 2013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