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doc
《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题目名称: 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内容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 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如图(附图1)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楼层平面L1=18m L2=30m 墙体厚度:370mm板搁置长度:120mm 次梁搁置长度:240mm 主梁搁置长度:240mm2.建筑位于非地震区3.结构安全级别为级4.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5.建筑材料等级:混凝土:梁、板 C25钢 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
2、钢筋 级 梁中受力筋级6.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3水磨石面层: 0.65kN/m2石灰砂浆抹面15mm: 17kN/m3 楼面活荷载: 6kN/m2 (建议尺寸:柱=350mm650mm)三 设计要求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四 设计成果计算书 1份板的平面配筋图 (比例自拟)次梁配筋图 (比例自拟)主梁材料图与配筋图(比例自拟)五 要求参考现行设计规范,认真、独立、按时完成六 参考资料赵鲁光 主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与课程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海河大学 等合编,水工钢筋混凝
3、土结构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七 设计时间2009.5.18-2009.5.24图1 楼盖平面图Fig.1 floor system plan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内容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如下图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楼层平面如图所示,墙体厚度370mm,结构横向长L1=18m,结构纵向长L2=30m,板搁置长度:120mm,次梁搁置长度:240mm, 主梁搁置长度:240mm,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不予考虑。楼盖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2.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3.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4.结构环境类别一类。5.
4、建筑材料等级:梁,板C25混凝土。 钢 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级,梁中受力钢筋级。6.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kN/m3, 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 梁板天花为混合砂浆抹灰15mm,重力密度为17kN/m3,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kN/m2。7.结构平面布置及初估尺寸: 板的支承长度为120mm,梁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的支承长度为240mm。 板厚:h=100mm 次梁:高h=450mm,宽b=220mm,间距l1=3.0m。 主梁:高h=750mm,宽b=250mm,间距l2=6.6m。 柱:bh=350mm350mm,柱网尺寸为6.0m6.0m。8
5、.使用要求:梁板的变形和裂缝宽度在本设计中均不考虑。9.采用的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三.设计要求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h=80mml/40=2000/40=50mm取。次梁截面高度取h=500mml/15=6000/15=400mm,截面宽度b=200mm。主梁截面梁高度取h=700mml/15=6000/15=400mm,截面宽度b=300mm。四.板的计算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所示。1
6、.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 0.65 kN/m2 板自重 250.08=2.0 kN/m2 板底抹灰 170.015=0.255 kN/m2 合计 g=2.905 kN/m2 恒载设计值: 2.9051.2=3.486 kN/m2活载标准值: 6 kN/m2 活载设计值: q=1.36=9.6kN/m2 P = g + q = 3.486 + 5.2 = 8.686 kN/m22.内力计算 板厚 h=80mm, 次梁 bh=200mm 500mm 计算跨度: 边跨 L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 L01= Ln+a/2=2000-120-20
7、0/2+120/2=1840mm 选其中较小者L01=1700mm 中跨 L02=Ln=2000-200=1800mm跨度差:(L01-L02)/L02=(1820-1800)/1800=1.1%10%,故按等跨连续板计算.板的弯矩计算表: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表1截面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及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1/11-1/111/16-1/142.616-2.6161.759-2.0103截面承载力计算:取a=20 , b=1000mm , h=80mm, h0=h-a=80-20=60mm, fc=10N/mm2 ,fy=210N/mm2,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 表2板的
8、配筋计算表2板带部位边区板带(、轴线间)中间区板带(轴线间)板带部位截面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及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中及中间跨跨中中间支座M/kNm2.616-2.6161.759-2.1012.616-2.6161.7590.8=1.407-2.0100.8=1.6080.0730.0730.0490.0560.0730.0730.0390.045=1-(1-2s)0.0760.0760.0500.0570.0760.0760.0400.046As=fcbh0/fy(mm2)215.776215.776143.191164.245215.776215
9、.776113.939130.604选配钢筋6/81806/818061806/81806/81806/818061806180实配钢筋面积(mm2)218218157218218218157157中间板带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表中的最大值为0.076min=0.15%满足要求。五次梁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所示。1荷载计算 恒载 板传递荷载 3.4862=6.972 kN/m 次梁自重 1.2250.2(0.50-0.08)=2.52 kN/m 梁侧抹灰 1.
10、2170.015(0.50-0.08)2=0.257 kN/m 合计 g=9.749kN/m 活荷载:由板传来 q=5.22=10.4 kN/m 总荷载 p = g + q = 9.749+10.4=20.149kN/m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Ln=6000-240-300/2=5610mmL01=(6000-240-300/2)1.025=5750 mm L01=Ln+a/2=5610+240/2=5730 mm 故取较小者L01=5730mm 中跨 L02=6000-300=5700 mm跨度差:(5730-5700)/5700=0.52%10%,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弯矩计算表(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混凝土 单向 板肋梁 楼盖 设计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