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安全论文:矿山泥石流特点及防灾减灾的对策.doc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安全论文:矿山泥石流特点及防灾减灾的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安全论文:矿山泥石流特点及防灾减灾的对策.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矿山地质论文矿山安全论文:矿山泥石流特点及防灾减灾的对策摘要: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演化过程与自然泥石流存在着差异。有关矿山泥石流的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总结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致灾特点,对于矿山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矿山泥石流是矿山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程中不合理排放的废石渣是矿山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固体物源。废石型泥石流、尾矿型泥石流是矿山最主要的泥石流类型。矿山泥石流具有人为性、频发性、污染性可控性等特点。开展矿山泥石流隐患沟调查评价,研究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落实新建矿山“灾评”及“方案”编制制度,实
2、施废渣的减量化生产与资源化利用,选好固体废渣物堆排场所,做好拦渣护挡措施等矿山泥石流综合治理等措施,可以避免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关键词: 矿山泥石流;废石型泥石流;尾矿型泥石流;研究现状;减灾对策矿山泥石流是山区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废石渣堆放引发形成的人工泥石流。开发矿产资源在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修筑道路、修建工业场地、露天剥采及井下开采等过程中,排放的废石渣堆积在山坡上及沟谷中,破坏及与压占土地植被,造成或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在强降雨、水库溃决、冰雪消融等水动力激发下形成矿山泥石流。大多数情况下,形成矿山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于采矿过程中排放的废石渣,由于废石渣的特点,矿山泥石流
3、的形成与防治有别于自然泥石流或其他人工泥石流。相对于自然泥石流,目前矿山泥石流的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多偏重于矿山泥石流个案研究1-4、矿山泥石流形成、评价及防治对策5-6,有关矿山泥石流7形成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无全国性矿山泥石流综合性研究成果。本文试图总结我国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特点及防灾减灾对策,旨在为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1矿山泥石流及其危害11矿山泥石流形成条件矿山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灾害,往往是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其形成条件与一般泥石流一样,须具备高陡的地形地貌、强降雨或其他水动力激发条件及丰
4、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等三个基本条件,故而山地丘陵区必然是泥石流的易发区。我国除油气、砖瓦粘土以外,绝大多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产于山区,因而山区矿山泥石流是在具备地形高差、强降雨条件下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和加剧的人工泥石流。矿山筑路、工业场地修建、采矿及选矿等矿业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石渣、尾矿沙为矿山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质,矿山泥石流成为山区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矿山泥石流虽然形成、运动、堆积过程具有自然泥石流的共性特征外,但与自然泥石流的最大差异在于构成泥石流的固相物质的来源不同。矿山泥石流物源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排放的废石弃渣,是人为堆积的,具有聚集速率快
5、,堆积集中,呈现数年甚至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堆积过程,其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强度及规模;自然泥石流的物源取决于自然过程,物源形成的速率相对缓慢,补给相对分散(除山崩、滑坡提供的物源外),规模取决于面蚀和沟蚀的强度。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地堆放废石渣于沟脑、坡面和沟谷河道边,挤占沟床,堵塞河道,造成行洪不畅,加大了沟床的纵坡降比,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加剧了矿山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危害,导致矿业开发前非泥石流沟或低频泥石流沟变成了泥石流沟或演变为高频泥石流沟;或矿山开发前所在的沟谷本身就是泥石流沟,矿业开发废石渣堆放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所指的矿山泥石流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废石渣
6、堆放引发的人为泥石流8,包括采矿废石渣形成废石型泥石流和尾矿渣形成的矿山泥石流。12矿山泥石流的类型泥石流按其形成因素包括了自然泥石流和人工泥石流。由于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始终是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下进行的,故属于人为泥石流或人工泥石流1-3范畴。而“人工泥石流”可包含人类的多种活动形成的泥石流,如水利水电工程、山区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等引发的泥石流。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提供的固相物质的类型,矿山泥石流可分为采矿过程中排放的废石形成的废石型泥石流、选矿过程中排放的尾矿沙形成的尾矿型泥石流,以及矿山崩塌滑坡堆积物形成的崩滑型泥石流。矿山泥石流的规模及频发程度取决于矿业活动过程中排放的
7、废渣量的多少、持续堆排时间。依据矿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体性质,矿山泥石流可分为粘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采矿排放的废石渣性质及颗粒级配决定着矿山泥石流的类型。以固相物质组成,矿山泥石流可分为水石流、泥石流和泥流。矿山水石流主要形成于与花岗岩类、碳酸岩类以及坚硬的变质岩类岩石分布有关的矿区,如小秦岭金矿区;而在泥岩类、砂质泥岩类等沉积岩以及片岩、千枚岩等软岩性变质岩矿区,则为泥石流类型,神府煤田矿区采矿弃渣主要为粉砂岩、泥岩,故形成了泥石流7。依据泥石流形成场所的地貌形态,矿山泥石流可分为山坡型(坡面)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河谷型泥石流。以激发的水动力条件,矿山泥石流可分为降水型泥石流
8、、冰雪融水型泥石流和溃决水型泥石流(水库、尾矿库、堰塞湖、高山冰湖、崩塌滑坡堵塞沟谷河道等)。降水型泥石流是矿山防灾减灾的重点。13矿山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以其暴发突然,来势汹猛,冲击力强,冲淤变幅大,主流摆动速度快等特点,以冲刷、冲击、淤埋等方式表现出巨大的危害性。由于矿山所在的山区多为狭长沟谷,矿山工业场地及人员多分布于矿山泥石流流经的区域,因此,矿山泥石流发生后,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矿山经济损失(表1、表2)。我国历史上部分废石型泥石流灾害见表1。尾矿库是金属矿山重要工业设施之一,由于山区地形条件所限,山谷型尾矿库的建设往往难以避开居民区,因此矿山尾矿库一旦溃坝,含有大量水分的尾沙沿山谷向
9、下游倾泄形成泥沙流,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灾害。美国克拉克大学公害评定小组的研究表明,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危害,在世界93种事故及公害中,名列第18位,仅次于核爆炸、神经毒气、核辐射等灾害,而比航空失事、火灾等其他60种灾害严重。直接引起百人以上死亡的尾矿库溃坝形成的尾矿型泥石流并不新鲜(见表2)。2矿山泥石流特点矿山泥石流与自然泥石流一样,具有形成类型的多样性,发生后同样会造成群死群伤灾难性后果。但因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受控于矿产资源开发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矿山泥石流还具有一般泥石流不同的特点。21人为性在原沟谷纵坡降、降雨量等形成泥石流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矿山泥石流的发生与演化受控于
10、矿产资源开发人为活动。采矿排放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在陡峻而狭窄的、易于集水集物的沟谷中,加大了沟床纵坡降比,在缺乏有效的拦渣、稳渣护挡及排导工程措施的情况下,人为地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使原本非泥石流沟或低频泥石流沟演变成泥石流沟或高频泥石流沟,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和危害。22频发性在地形高差、植被盖度、降雨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受控于固体物质补给程度。通常情况下,一次自然泥石流发生后,原有物质被搬运出集水区外,沟谷中泥石流物源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沟谷就很难再形成泥石流12。但是在矿山,一次泥石流过后,只要采矿活动不停止,采矿的废石渣又会持续不断地、速聚堆积
11、在沟坡中,为泥石流再发生提供新的物源。加之,采矿废石渣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小,抗冲能力减弱,在采矿爆破、矿震、采空塌陷、地震等影响下,导致激发泥石流形成的降雨量限值降低。因此,山地矿山成为泥石流的易发区和频发地。如西北地区同一矿山发生2次泥石流的有23处, 3次的有7处, 4次的有4处。宁夏汝箕沟煤矿区先后于1997-08-13、1998-05-20、2002-06-07发生泥石流,共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 000万元、24 km导洪堤被毁、沿沟两侧高压线电杆全部倾倒、29333 hm2 8。23污染性山地金属矿山采矿排放的废石、贫矿及尾矿渣中,通常含有汞、铅、镉、砷、铜、锌等重金属元素,
12、因此废石渣型泥石流,特别是尾矿沙型泥石流,除具一般泥石流冲毁淤埋等致灾作用外,还会污染河流、造成水源地污染,引发重大社会问题。24可控性由于矿山废石渣、尾矿沙是导致矿山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松散物质,因其堆积位置、数量是确定,即矿山泥石流形成的地点是明确的,其危及对象就是此地段下游流通区、堆积区内的矿山设施及人员。因此,与一般泥石流的区别在于矿山泥石流的防治重点在于源头预防。选择合理的堆渣场所,修建拦渣稳渣挡墙、废渣场地排水排导等工程措施;控制采空塌陷区山体的稳定性,减少崩塌、滑坡堆积物成为泥石流的物源。通过控制矿山泥石流的物源,就能达到控制和减轻矿山泥石流的发生及其灾害损失。3我国矿山泥石流时空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地质 论文 安全 泥石流 特点 防灾 减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