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检测毕业论文.doc
《齿轮的检测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的检测毕业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课题六 齿轮的检测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在机床、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动力和精密分度等。齿轮传动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机器的传动质量、效率和使用寿命。本课题将结合齿轮的使用要求,研究齿轮的检测方法。检测齿轮的目的有两种:(1)为了确定齿轮的使用性能,应综合研究齿轮的各部分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为齿轮的几何参数较多,它们的误差可能得到相互补偿,宜采用综合检查法;(2)为了研究切削过程的正确性,应研究齿轮单独参数的误差大小,宜采用单项测量。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结构、工
2、作原理2.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3.加深理解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及数据处理方法二、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说明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在齿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测量原理如图6-1所示。图6-1测量原理图6-2为齿轮跳动检查仪,它主要是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4,顶尖座锁紧手轮5,顶尖座锁紧手柄6,调节螺母7,指示表架8,指示表提升手柄9,指示表10组成。该仪器可测模数为0.3-5mm的齿轮,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 图6-2齿轮跳动检查仪1底座;2滑板;3纵向
3、移动手轮;4顶尖座;5顶尖座锁紧手轮;6顶尖锁紧手柄;7升降螺母;8指示表架;9指示表提升手柄;10指示表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近。球形的测头直径应按下式选取: 1.68 式中为球形的测头直径,为齿轮模数。测量时,将测量头放入齿间,逐齿测出径向的相对差值,在齿轮一圈中指示表读数最大的变动量,即为齿圈径向跳动量。三、测量步骤1.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心轴与顶尖间的松紧要适当,以能灵活转动而没有轴向窜动为宜。2.根据被测齿轮模数选择适当的球行测头,并安装在指示表10的测量杆下端。3.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器测量头位于齿轮宽的中部,借升降
4、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然后开始测量。4.逐齿测量,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柄9,使指示表测量头离开齿间,测量一圈,记下指示表读数,将读数添在报告中。5.处理测量结果,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五、思考题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2.为什么不同模数的齿轮,测量时要选用不同直径的测头?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计量 器具 名称 分度值 测量范围被测齿轮齿轮标注模数mm齿数Z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测量记录序号读数序号读数序号读数113252142
5、631527416285172961830719318203292133102234112335122436实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合格性判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绩实验6-2 用万能测齿仪检测齿轮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万能测齿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练习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测量方法3. 掌握控制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的意义二、 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1测量原理 齿距偏差是指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齿距累积误差是指任意两同测齿廓在分度圆上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取绝对值)。 齿距累积误差一般采用两种测量方法:相对法和绝对法。本实验采用相对量法,相对测量法
6、是以任意一个齿距为基准,将仪器指示表调至某一示值(通常为零),然后沿整个齿圈依次测量其它齿距对于基准齿距的偏差值(即相对齿距偏差),经数据处理后得出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偏差。2仪器说明 万能测齿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齿轮测量仪器,除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基节、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厚外,还可以测量圆锥齿轮和蜗轮。其测量基准是内孔。图6-3为万能测齿仪的外形图。弧形支架7上的顶针可装齿轮心轴,工作台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内作纵向和横向移动。工作台上的滑板4能够作径向移动,借助锁紧装置3可固定在任意位置上。松开锁紧装置3,靠弹簧的作用,滑板4能匀速地移到测量位置,进行逐齿测量。滑板上的测量装置5上带有测头和指示表6
7、。万能测齿仪的测量范围为模数m=0.510mm,最大直径为150mm,指示表的分度值i=0.001mm。 图6-3万能测齿仪1底座;2工作台支架;3螺钉;4滑板;5测量装置;6指示表;7弧形支架;8重锤 用万能测齿仪测量时,将套在心轴上的齿轮装在仪器上、下顶尖之间,调节测量滑架使活动测头与固定测头沿齿轮径向大致位于分度圆附近,将仪器指示表凋零,重锤保证齿面和测头接触稳定可靠,测完一齿后,将测量滑架沿径向退出,使齿轮转过一齿后再进入齿间,直到测完一周后复到测量基准齿,此时仪器指示表仍指在零,必须注意,由于重锤的作用,每次将测量滑架退出时要用手将齿轮扶住,以免损坏测头。三、 测量步骤1将被测齿轮套
8、到心轴上(无间隙),并一起安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2调整仪器的工作台和测量装置,使两测量头位于齿高中部的同一圆周上,与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在齿轮心轴上挂上重锤8,使产生测力,让齿面紧靠测头。3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的零位。然后将测量头退出并进入被测齿面,反复三次,以检查指示表的示值稳定性。4按顺序逐齿测量各个齿距,记下读数。四、数据处理 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可以用计算法或作图法确定。计算法较为方便常用,下面举例说明。为方便起见,可以列成表格形式(表6-1)。将测得的齿距偏差记入表中第二列,对测得值按顺序逐齿累积、记入第三列。计算基准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因为第一个齿距是任
9、意选定的,假设它对公称齿距的偏差为K,以后每测一齿都引入了该偏差K,K值为各个齿距相对偏差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0.5将第二列齿距相对偏差分别减去K值,记入第四列,其中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该被测齿轮的齿距偏差: 将实际齿距偏差逐一累积记入第五列,该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表5-1 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计算示例(齿数z=10) ()一二三四五齿距序号相对齿距偏差读数值读数值累加齿距偏差齿距累积误差100-0.5-0.52+3+3+2.5+23+2+5+1.5+3.54+1+6+0.5+45-1+5-1.5+2.56-2+3-2.507-4-1-4.5-4.58+
10、2+1+1.5-390+1+0.5-3.510+4+5+3.50相对齿距偏差修正值 /=+0.5测量结果: 根据计算确定的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与被测齿轮所要求的相应极限偏差或公差值相比较,判断被测齿轮的合格性。五、思考题1测量和有何意义?它们对齿轮有什么影响?2测量第一个齿距时,未将指针调零,会产生什么问题?实验6-2 用万能测齿仪检测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被 测齿 轮模数m齿数压力角齿距极限偏差/齿距累积公差/计量器具名称指示表分度值测量范围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齿距序号齿距相对偏差读数累积值齿距偏差齿距累积误差123456789101112齿距相对偏差修正值为 =/ =_测量结果实际齿距偏差
11、 = _ 实际齿距累积误差 = _ 合格性判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绩实验6-3 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2.加深对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理解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Ew与齿厚偏差有关,因此可用来评定齿侧间隙。公法线长度变动Fw指同一齿轮上测得的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如图6-4所示,即Fw=Wmax-Wmin,因为Fw能部分表明齿轮转动时啮合线长度的变动,故可用Fw评定运动精度。公法线长度W是指跨n个齿的异
12、侧齿形的平行切线间的距离,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6-5所示,公法线指示卡规,如图6-6所示,万能测齿仪等测量。图6-4公法线长度变动Fw图6-5 公法线千分尺 图6-6 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时,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跨齿数及公法线长度W应满足下式要求:W=1.476(2-1)+0.014式中 齿轮模数()齿轮齿数跨齿数当齿形角=,变位系数=0,齿数为时,取=+0.5的整数W和n 也可在表6-1中查取。公法线长度测量方法简单,又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但不适用小模数齿轮,内齿轮,窄斜齿轮以及精密齿轮的测量。 表6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
13、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WWW1524.638327410.710639513.83081624.652328410724640513.84481724.666329410.738641513.85581837.632430410.752642513.87281937.646431410.766643513.88682037.660432410.780644513.90082137.674433410.794645616.86702237.688434410.808646616.88812337.7.2435410.822647616.89502437.716536513.78884861
14、6.90902537.730537513.802849616.92302637.744538513.816850616.9370注:表中=,=1,=0。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三、测量步骤1.按被测齿轮齿数,查表6-1(也可以按公式计算),求出公法线公称长度W及跨齿数n。 2.沿齿圈一周逐个测量公法线长度(最好测量全齿圈,也可隔一齿测量一值)记入报告中。取测得值的平均值做为公法线平均长度的测量结果。将平均值减去公称值W,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所有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及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3.查阅公差表,处理数据结果,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四、思考题1.为什么
15、规定公法线长度的上下偏差都是负值?2.测量Fw和Ew的意义有何不同?3.为什么不能单独用Fw一个参数来评定齿轮的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实验6-3 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被测齿轮件号模数齿数压力角图样标注公法线长度:W=1.476(2-1)+0.014跨齿数:=+0.5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0.72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0.72测量数据序号(均布)123456789101112公法线长度测量结果公法线长度变动公法线平均长度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合格性结论理由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实验6-4 用齿厚游标卡尺检测齿厚偏差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齿轮 检测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