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4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前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主编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7年4月15日前 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邮电部北京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共同编制而成。本规范以总结工程实践经验为主,参考了国内、国外有关标准规范,认真征求邮电部、建设部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审查定稿。现批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
2、会标准,供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北京朝阳区安慧里二区十一号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内,邮政编码100101),以便于今后修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负责本规范的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参 编 单 位:邮电部北京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北京市电信管理局主要起草人名单:张宜、阮培义、陈耀铭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7年4月1 总则1.0.1 本规范是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
3、.0.2 凡本规范未包括的内容,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和验收时,应按工程设计办理。1.0.3 施工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规格、技术要求,可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执行。1.0.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验的规定。建设单位的驻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应加强工地的监督及工程质量检查工作。1.0.5 竣工验收项目内容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办理。1.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等相关
4、规定。2 施工前的环境检查2.0.1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2 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 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5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3 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5、3.0.1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缆线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3.0.2 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1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2 管材采用钢管、硬聚氯乙稀管、玻璃钢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3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理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4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
6、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5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3.0.3 缆线的检验要求:1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2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3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4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m长度进行抽样测试。5 剥开缆线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6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m或50/125m
7、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1)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2)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8 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光纤调度软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2) 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
8、合设计要求。3.0.4 接插件的检验要求:1 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2 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3 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4 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3.0.5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3.0.6 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附录B内容。4 设备安装4.0.1 机架安装要求
9、:1 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2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3 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4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5 壁持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4.0.2 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1 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2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3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4 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
10、出地面宜为5001000mm。4.0.3 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1 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2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4.0.4 信息插座安装要求:1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2 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3 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4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5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6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
11、要求。4.0.5 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1 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2 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 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 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5 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6 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4.0.6 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5 缆线的敷设和支撑保持方式5.1 缆线的敷设5.1.1 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1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12、2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4 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5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 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6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2) 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
13、0倍。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7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8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9 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10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5米/分。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
14、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11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1.1-1规定,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1.1-2规定。注:双方都在接地的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对绞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12 光缆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1.1-3规定。5.1.2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2 管道内应无阻挡,道口应无毛刺,并安置牵引线或拉线。3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
15、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4 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5.1.3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0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2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
16、、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3 电缆线槽宜亢同地面2.2m。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4 布放线槽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于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5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5.1.4 采用吊顶支撑柱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
17、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5.1.5 在竖井中可采用暗管、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并应符合5.1.1、5.1.2、5.1.3、5.1.4条款要求。5.1.6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邮电部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5.2 支撑保护方式5.2.1 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要求:1)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为不同尺寸,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
18、过25mm。2)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3) 拉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用防水措施。4) 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5) 预埋金属线槽方式如图5.2.1-1所示。2 预埋暗管支撑保护要求:1) 暗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硬质PVC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2)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3) 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建筑群 综合布线 系统工程 施工 验收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