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隧道施工 技术措施3.5.5.1 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措施部分隧道存在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质,施工方法如下: 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黄土隧道进洞前按设计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地表冲沟、陷穴等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铺砌、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措施,将水排至隧道范围以外,以免下渗影响结构安全。雨季施工时若地表水下渗,将表层黄土夯实或覆盖防水膜,保证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用水管理,超前支护、洞身锚杆施工采用干式成孔。地层含水量大时,分部开挖的各导坑底部作成中间低两侧高,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必要时中部纵向排水沟铺设防水膜,以防水下渗。地层含水量较大时,配合井
2、点降水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在开挖过程中每20m或地质发生变化时用比重法、年代法或浸水压缩法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检测,若黄土具有湿陷性,则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以人工洋镐、风镐开挖为主。墙脚、拱脚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若隧道基底位于软土地层或承载力不足时,基底采用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时,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调整施工方案。 黄土隧道的
3、初期支护施工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垂直节理,必要时应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坍方事故的发生。开挖后应立即对隧道周边及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并及时施作锚杆、钢筋网及钢支撑。喷射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喷射机的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拱部锚杆采用药包式锚杆。钢支撑施作后每侧增设锁脚锚杆(管),锁脚锚杆(管)长度不少于3.5m。 黄土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仰拱超前,分段整幅浇注,一次成型,仰拱距离掌子面控制在30m以内。拱墙二次衬砌整体灌注,并及早施作。隧道衬砌完成后,对施工缝、沉降缝、洞口路基过渡段布置水准观测点定期进行监测。3.5.5.2 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隧道基底开挖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
4、应用水准仪检测基底46点。并用激光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基底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土质基底采用动力触探,击数标准经试验确定或设计给定;石质基底采用现场目测鉴别方法。基底应完整无损伤,边墙底与基底顺接应圆顺。基底底面无虚碴、积水及杂物。仰拱混凝土(或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采用探地雷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空洞及时采取基底注浆措施3.5.5.3 保证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本标段隧道的特点,结合在类似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快速施工组织与管理要点阐述如下:建立现场生产指挥中心,以作业工班为管理单元,以施工工序为控制对象,进行各工序的协调、工序循环时间和循环进度的
5、控制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注重协调各工序间的矛盾和问题。实行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全机械化作业,缩短工序时间,多工序平行作业。从施工组织、机械设备配置和用电保障等满足隧道工程的快速掘进。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施工作业。通风系统采用专业化队伍维护,通风机专人值守,通风管设专职人员安装和维修,保证通风及时,掌子面作业环境良好。对专业化要求程度较高的工序如防水层铺设和焊接等采用专业队伍施作。软弱围岩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岩施工中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施工中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建立地质素描
6、档案,采用无接触法量测技术,建立收敛变形预警机制,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掘进进度。优化配置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化作业效能。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均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指定专人管理,明确性能指标及操作要求,杜绝违章操作;在机械设备使用空隙,加强检修和保养,时刻保证其完好状态;如设备在运转中出现故障,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并在规定时间内修复。优化工序组合
7、,实行平行作业。隧道施工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多工序平行流水作业,实现各道工序均衡施工,达到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的目的。建立循环时间、循环进度的“卡死”制度。要实现快速掘进,首先要突出时间概念,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奖罚机制,设立节时奖和达标奖,要求每个作业班组在合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工序,在达标基础上,用时更少者,给予奖励。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切实解决好运输与仰拱施工干扰问题。为了保证出碴和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扰,保证衬砌结构的整体性,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采用仰拱栈桥,解决仰拱施工和运输之间相互干
8、扰的矛盾,可以使仰拱超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回填。3.5.5.4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技术措施 围岩坍方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中,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会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
9、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如出现加速收敛现象,则表明坍方已经临近。 隧道坍方预防措施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
10、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等开挖方法。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围岩、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期间,洞口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先撤出工作面
11、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3.5.5.5 砼结构耐久性控制技术措施砼结构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设计。施工中对下列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原材料控制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要求。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二级级配碎石。矿物掺合料选用
12、品质稳定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当引气、能明显改善和提高砼耐久性的产品。施工中严把原材料选择和进场关,质量专职部门和试验部门密切配合,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拌和用水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等指标满足要求。以上各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均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砼配合比控制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耐久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砼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结构砼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耐久性砼施工控制砼施工前,针对不同结构及环境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并进行砼试浇筑,验证并完善砼施工
13、工艺。砼搅拌应采用自动计量的强制式拌和机,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施工过程中委派专人记录砼运送到工地的时间和出机的坍落度、浇筑时间和浇筑时的坍落度、浇注时洞内温度与砼浇筑温度、浇筑长度、浇筑高度的控制以及养护方式、养护过程。钢筋保护层及钢筋的定位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使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定位保护层厚度时,垫块的尺寸和形状采用工字形或锥形,垫块的强度高于衬砌结构本体强度,衬砌结构两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洞内温度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施工过程中要估计混凝土温度与拉应力的变化,提出混凝土
14、温度的控制值,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部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包括仰拱和底板),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衬砌结构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大于20,新浇筑混凝土与上一区段衬砌混凝土或围岩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洒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15。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过大以避免离析或泌水。插入式振动棒需变换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时,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不得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将其推向远处。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方能拆模。耐久性混凝土养护时
15、间要求见表3.5.12,整个养护期内不得间断。表3.5.12 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水胶比洞内平均气温养护期限0.45521天1014天2010天0.45514天1010天207天3.5.5.6 一级防水标准施工技术措施3.5.5.6.1技术措施本标段隧道中为保证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达到一级防水标准,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在隧道地下水发育段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堵水;二次衬砌前采用地质雷达对初期支护密实度进行检测,不密实时采取注浆回填密实;隧道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铺设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和初期支护间拱墙环向设50mm软式透水管盲沟,纵向间距每隔8m一道,防水
16、卷材下端泄水孔标高处设置80mm软式透水管盲沟,纵向盲沟两端及环向盲沟下端采用圆弯接入隧道侧沟;全隧道拱墙纵向施工缝涂界面剂防水,拱墙环向施工缝设止水带防水和50mm波纹管外包土工布排水,仰拱环向设置中埋式止水带防水,变形缝处设置钢板腻子止水带及聚硫密封胶防水,并设置排水暗槽排水。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在二次衬砌拱部混凝土施工前预留注浆管,待衬砌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防水层铺设利用轨行式作业平台施作。监控量测表明支护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且净空满足二次衬砌厚度、支护表面平整经地质雷达检测初期支护及背后密实,满足质量要求后方可铺设防水板。防水层铺设作业区不得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施工 技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