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pptx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 门脉性肝硬化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二、病理变化一、病因及发病三、病理与临床四、结局与并发症一、病因及发病消化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及管壁的慢性破坏性病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有关,又称消化性溃疡。发病状况: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二者之比约4:1。仅5%的病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存在,称复合性溃疡。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和上腹部饱胀感等。一、病因及发病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2、见图9-1)。图9-1 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二、病理变化肉眼肉眼观察察:部位:胃窦部、胃小弯近侧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大体:切面呈斜漏斗状;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状如刀切;深度:溃疡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底部平坦;二、病理变化溃疡周边:黏膜皱壁向四周呈放射状;浆膜面可触及瘢痕组织(硬块)(见图9-2)。图9-2 慢性胃溃疡(肉眼观)二、病理变化镜下下观察察:溃疡底部由里(胃腔)向外(胃壁)分四层结构(见图9-3)。图9-3 慢性胃溃疡(镜下观)二、病理变化(1)渗出渗出层:覆盖于溃疡表面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2)坏死坏死层:均匀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3)肉芽肉芽组织层:由新生的毛细血
3、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构成。(4)瘢痕瘢痕层: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构成。三、病理与临床(一)(一)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三、病理与临床(二)反酸、呕吐(二)反酸、呕吐 由于胃酸的刺激,引起幽门括约肌痉挛和胃逆蠕动,使酸性胃内容物返流,临床上出现返酸、呕吐。(三)(三)嗳气、上腹部气、上腹部饱胀感感 由于幽门括约肌痉挛,胃排空时间延长,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发酵及消化不良而引起嗳气和上腹部饱胀感。(四)(四)X线钡餐餐检查 溃疡处钡剂造影可见龛影。四、结局与并发症(一)(一)结局局1.愈合(愈合(healing)溃疡由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及周围黏膜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四、结局与并发症
4、2.并并发症症四、结局与并发症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如下(见表9-1)。表9-1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部位 胃小弯靠近幽门处,胃窦部多见 十二指肠球部,前、后壁多见 发生率 25%左右 70%左右 溃疡大小 直径多在2.5cm以内 直径多在1cm以内 溃疡深度 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达黏膜下层或肌层 出现腹痛 饭后0.52小时 午夜或饥饿时 并发穿孔 少见 多见 恶性变 1%几乎不发生 典型案例男,23岁,以“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8天,皮肤黄染2天”为主诉入院。体检:双侧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区叩击痛,肝肋下4cm,脾未触及。化验:白细胞总数:5.2
5、109/L,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52%,甲肝抗体(),乙肝五项标志物: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讨论题:1.根据以上病史做出诊断。2.试解释上述临床表现。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二、基本病理变化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三、类型及特点四、病理与临床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其炎症性质为变质性炎症。病因为肝炎病毒。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型。其中乙型肝炎最多见,约占50%。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感染的病毒种类及宿主的免疫功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各型肝炎
6、分类比较(见表9-2)。表9-2 各型肝炎的病毒特点及临床特点肝炎类型 病毒类型 传染途径 发病年龄 潜伏期(周)肝病变 甲型肝炎(HAV)RNA 消化道 儿童及青少年 26 急性肝炎 乙型肝炎(HBV)DNA 血道及密切接触 青壮年 426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丙型肝炎(HCV)变异的RNA 同上 同上 226 同上、肝癌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续表肝炎类型 病毒类型 传染途径 发病年龄 潜伏期(周)肝病变 丁型肝炎(HDV)缺陷性RNA 同上 同上 47 同上 戊型肝炎(HEV)RNA 消化道 同上 28 急性肝炎 己型肝炎(HFV)RNA 血道及密切接触 二、基本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
7、化有以下三点(见图9-4)。图9-4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基本病理变化(一)肝(一)肝细胞胞变性、坏死性、坏死1.肝肝细胞胞变性性(1)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2)肝细胞嗜酸性变(见图9-5)。图9-5 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观)二、基本病理变化2.肝肝细胞坏死胞坏死(1)嗜酸性坏死:可见嗜酸性小体,如图9-5所示。(2)溶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最多见,常由气球样变发展而来。由于坏死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出现多种坏死:点状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坏死、灶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接坏死、大片坏死。大片坏死。二、基本病理变化(二)炎(二)炎细胞浸胞浸润在小叶内及汇管区常有不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消化系统 疾病 ppt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