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财务管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
2、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对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上市公司的相关指标,具体分析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进而发现非经常盈余管理研究的不足并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一些贡献。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些年国内有一些学者对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过一定的研究。魏明海(2000)最早就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提出。蒋义宏、王丽琨等(2003)将亏损上市公司分为首亏组与扭亏组,分别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他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同一会计年
3、度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薛新惠(2003)运用对比分析和统计检验等实证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张嵘(2003)和周勤业、周长青等(2005)分别运用2002年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资料对沪深两市公司财务业绩进行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存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行为。吴溪(2006)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特别处理ST公司的申请摘帽制度化之前,申请摘帽公司在申请摘帽的业绩中普遍确认了重大非经常性利得;当摘帽标准明确限制了非经常性利得的幅度后,申请摘帽公司在申请摘帽业绩中确认的非经常性利得显著降低,这进一步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证据。国外资本市场相对于国内而言,
4、在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上要成熟多了。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30号意见书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相对于经常项目而言的一些非正常或非经常的交易或事项。Barneaeta1.(1976)研究得出存在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公司报告期利润的行为的结论。CraigandWalsh(1989)实证证明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项目和报告期的利润存在相关关系,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大部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有运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利润的行为。基于对1960年到1966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非经常项目和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证实非经常项目会被管理层用来完成某个预定的盈利目标。研
5、究发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3年3月增加的要求公司公开披露非GAAP盈余的规定不但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披露以增强表现感觉,而且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盈余传达永久盈余的意愿。英国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项目进行利润平滑的影响,发现平滑的动机和非经常项目呈正相关关系。在香港研究表明管理者披露正的非经常和例外项目以迎合税前利润的市场预期。然而对新加坡上市公司研究的情形却与此相反,相关研究并没有发现证据证明存在通过非常项目进行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这可能是由于新加坡具有一个公平有效的资本市场,而且公司认为没有动机通过非常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显然,国内对非经常性损益和盈余管理
6、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一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项目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没有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二是由于时间所限,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项目不能进行时间序列的研究。3.参考文献1陆建桥.中国亏本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蔡昌.盈余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威廉R.斯科特(WilliamScott).财务会计理论(原书第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6蒋义宏,王丽琨.非经常性损益缘何
7、经常发生来自亏损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3(6).7张嵘.2002年深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状况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3(7).8孟焰,张莉.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与披露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2).9周勤业,周长青.非经常性损益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1).10傅太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4).11钟辉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5(7).12李爽,吴溪.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自然轮换状态与强制轮换政策的初步影响J.会计研究,2006(1).13刘晓静,王富炜.对“
8、非经常性损益”界定和披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6(4)14邵毅平,谢芝丽.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的国内外比较J.财会实务,2009(4).15陈敏.“非经常性损益”观念的转变J.会计之友,2009(7).16刘晓娜.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案例J.法学之窗,2010(4).17牟海霞.上市公司非经常项目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0.18薛新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证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3.19原秀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0 B a rnea et a 1 , J .R onen and S .S
9、 adan.C la ssificatory S moothing of Incom e w i th Ex traordinary Items J .The A ccounting R eview ,1976 ( 51 ) . 21 S hipper,K. C om m entary on Earning s M anag ement J . A ccounting Horizons ,1989 (12 ) . 22 C ra ig ,R . and P.W a lsh.A djustments for Extraordinary Item s in S m oothing R eporte
10、d Profits of L i sted A ustrM ian C ompanies: S om e Em pirical Evidence J .J oumal of B usiness Finance and A cco unting ,1989 (16 ) . 23 C ra ig .R and P .W a l sh.A djustments for Ex traordinary Items in S moothing R eported Profits of L i sted A ustrM ian C om panies: S om e Em pirical Evidence
11、J .J oumal of B usiness Finance andA ccounting ,1989 ( 16 ) . 24 Heal,P.M .and Wahlen, J .M . A R eview of Earning s M anag ement L itera ture and its Im plications for S tandard S etting J . A ccounting Horizons, 1999 ( 12 ) . 25 Eattie,V .B row n,D.Ew ers,B .J ohn,S .M anson,D.Thomas and M .Turner
12、.Ex traordinary Items and Income S m oothing : A Positive A ccounting A pproach J .J ournal of B usiness Finance A ccounting A pproach,1994 ( 2 ) .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相关概念的界定1.1非经常损益的界定1.1.1国内对非经常损益的界定1.1.2国外对非经常损益的界定1.2盈余管理的界定1.3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现状分析2.1动机分析2.1.1首发动机2.1.2配股动机2.1.3契约动机2.1.4
13、避税动机2.1.5政治成本动机2.2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现状3浙江省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3.1样本来源和选取3.2研究假设3.3实证研究4浙江省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4.1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4.2相关启示和建议4.3研究的局限性4.4进一步的展望5总结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调研方案:本项目的研究是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和时政资料。因此,我觉得要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和EBSCO等查找相关的资料、获取有效数据,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进度
14、计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索、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束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
15、一步调查研究;完成论文。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文献综述(20_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持续损益作为依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判断未来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与主营业务无关且
16、通常数额巨大,极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1相关概念的界定1.1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首次提出,定义为
17、“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其要求在年度报告正文中“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项下增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指标,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额。这次定义是我国会计改革中对“损益”观念的重大革命。但是将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定义在损益发生的频率上有一定的缺陷,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错误的判断。此后,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界定,定义为“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
18、收入、支出。”2004年修订了2001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文件;2007年对2004年版进行了重大修订,定义为“与公司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的特殊性,影响了反映公司正常经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2008年对2007年版发布了修订意见。仅9年的时间,有关“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有3次,修改2次。中国证监会对非经营性损益的界定越来越清晰,在方便执行的同时,更大限度的发挥了进一步挤兑上市公司业绩水分的作用。1.2盈余管理的界定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较为权威的定义有三种。按照美国会
19、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的说法,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此外一种代表性观点是Hedyt和Wahlen于1999年提出的,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总之,盈余管理就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
20、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2对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2.1国外对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外资本市场相对于国内而言,在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上要成熟多了。早在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30号意见书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相对于经常项目而言的一些非正常或非经常的交易或事项。要确定一个项目是否属于非常项目时,必须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此外,Barneaeta1.(1976)研究得出结论:存在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公司报告期利润的行为。大多数具有负的收益调整的公司管理者并没有利用调整而普遍进行利润平滑以降低盈余变动或增加预测能力,以期进行盈余管理“大洗澡”
21、。CraigandWalsh(1989)实证证明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项目和报告期的利润存在相关关系,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大部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有运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利润的行为。虽然将产品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等转移到非经常性损益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底线盈余,但是却扩大了盈余,树立一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企业形象,借以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基于对1960年到1966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非经常项目和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证实非经常项目会被管理层用来完成某个预定的盈利目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3年3月增加的要求公司公开披露非GAAP盈余的规定不但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披露
22、以增强表现感觉,而且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盈余传达永久盈余的意愿。在英国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项目进行利润平滑的影响,发现平滑的动机和非经常项目呈正相关关系。在香港研究表明管理者披露正的非经常和例外项目以迎合税前利润的市场预期;同时如果公司具有低的历史经济表现,他们更倾向于披露负的非常和例外项目,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春季清洁”,以期在未来年度里有更好的经济表现。然而对新加坡上市公司研究的情形却与此相反,相关研究并没有发现证据证明存在通过非常项目进行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这可能是由于新加坡具有一个公平有效的资本市场,而且公司认为没有动机通过非常项目进行盈余管理。这从一个侧面
23、反映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应该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2.2国内对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有一些学者对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均发现了我这种方法。不过研究方法不够谨慎,时间跨度太短。魏明海(2000)最早就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提出。蒋义宏、王丽琨等(2003)将亏损上市公司分为首亏组与扭亏组,分别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他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同一会计年度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薛新惠(2003)运用对比分析和统计检验等实证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张嵘(2003)和周勤业、周长青等(2005)分别运用2002年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 经常性 损益 盈余 管理 研究 开题 报告 文献 综述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