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doc
《浅议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doc(1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浅议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摘要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振兴青海的重要举措。目前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应高度重视农牧区基础教育,加大农牧区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改善农牧区人力资源的生存条件;加大农民和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牧区政策,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吸引人才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农牧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青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农牧区,人力资源,产业结构 目录绪论1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1.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1.开发农牧区人力资
2、源是农牧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1.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1.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社会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迫切要求2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2.在数量上表现为2.在质量上表现为2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设想3.高度重视农牧区基础教育4.大力发展农牧区职业教育与培训4.改善农牧区人力资源生存与发展的生活环境5结论5参考文献7致谢8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浅议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绪论青海省是全国资源大省之一,但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相对滞后。要全面推进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不容忽视。全省人口仅
3、农牧区占全省总人口的75.6%,这些人力资源需要开发,第一要素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摆在了青海各级政府的面前。研究表明,有实物资本存量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总量的增加,仅相当于由人力资本存量增加额的1/4,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贡献是实物资源的4倍,人力资源对社会的贡献是远大于其它资源的。青海省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对作为具有实际劳动能力和潜在劳动能力的农牧区人力资源,因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重视。随着青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成为振兴青海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了。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麦
4、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此后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优先于物理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第一资源,成为保证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青海农牧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2004年农牧区有人力资源264.95万人,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却普遍低,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开发。1.1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流动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份额一般在16%20%之间。因此,加强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力度越
5、大,其转移、就业的能力就越强。1.2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农牧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青海农牧区农牧产品品种繁多,但大多数依靠出售初级产品为主,已不能满足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所以必须走向农牧产品加工、销售领域参与对加工、销售利润的分配。这就要求,劳动者的智慧性和技术性,这无疑对农牧业经营者的人才质量、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曾说:“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由于青海农牧区劳动者对科技接受能力的有限性也无形中影响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1.3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青海多年来农
6、牧业生产中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严重地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结症所在,在靠扩大农牧产品产量的增加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向集约型转变,靠技术进步品种的改变,靠低消耗,高技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办法来获得高质量,高产出的优质品种,而所有这些都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注意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青海经济会延缓赶上其它省区,仍会处于全国的倒数,所以它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4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社会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迫切要求在青海农牧区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先富起来的是那些文化素质较
7、高的家庭,而那些文盲、半文盲等较低的农牧民家庭至今还在温饱线上徘徊。人均耕地较少,牧场草质受损和沙化的农牧民连口饭吃都解决不了,很多地区出现这样一种不良循环,即收入低家庭贫穷教育投资少人口素质低技能缺乏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在农村有的家庭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不错了,牧区有的上了小学能放牧就在草原待上一辈子。破解这一怪圈的对策就是给予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次推动。这样也有利于青海农牧区的经济发展。青海省农牧区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部分,在生产技术水平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常常以劳动数量作为反映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青海人口数量处于一个逐步增长,民族成分不断增加的过程
8、,尤其是农牧人口从数量和总体规模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农牧区整体增长速度高于城市;而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劳动者在其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如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知识和技能等。鉴于青海省的历、自然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的质量受自然环境、人力资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以下特点。2.1在数量上表现为第一,人口在边缘地区分布较广泛,这些地区多为东部农业区和高山、草原的高海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第二,少数民族藏族多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区交通和信息非常闭塞,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3.5%;第三,农牧区人口总
9、量继续增长,即使在低生育水平下,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将在10万左右,增长幅度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农牧区人口数量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尽管近年来脱贫工作成绩卓著,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由于居住环境差、耕地资源极为匮乏等原因,致使消除贫困、改善环境、促进民族和谐与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2.2在质量上表现为2.2.1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从表上看,显著的特点是文盲率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各地区文盲率差距大。在8个州、地、市中,玉树最高,西宁最低,各地区受教育程度不仅低于全国水平,而且内部差距大,有的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两年至三年,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
10、17年,比全国低5%。农牧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严重影整个青海经济文化的发展。2.2.2 学历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匮乏学历结构特征是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学历结构高且学历层次合理说明人力资源的文化、知识整体的综合素质高。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学历结构普遍较低,农牧区人口升学率低于城镇,学历及高尖人才极度匮乏,农牧区劳动人口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2.4%。2.2.3 人力资本存量低,严重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青海农牧区人力资源能力系数4.18低于全国6.89的平均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也,使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人力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农牧区 人力资源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