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薄膜技术的发展.doc
《毕业论文薄膜技术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薄膜技术的发展.doc(2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薄膜技术发展史.第二章 薄膜技术2.1 薄膜与薄膜技术2.2镀膜方法.2.3薄膜的形成.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3.1 现代薄膜技术的应用3.2 未来薄膜技术的市场与预测致谢参考书目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薄膜已经越来越多地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出现,尽管它只是极薄的一层膜,却威力极大,神通无比。功能膜有很多种,有的能识别物质,有的能导电、导光,有的具有反应性能,有的起分离作用等。本文从薄膜的发展历史出发,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薄膜制备方法并在其中介绍了各种镀膜方法所得的薄膜的一些特点。最后对薄膜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列举,对薄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希望能我们能加深对薄膜技
2、术及其重要的认识与了解。关键词:薄膜、薄膜技术、功能膜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ilm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life. although it is extremely thin layer of film, but a powerful magic and clinking. There are various functional membrane, some can identify ma
3、terial, some can conduct electricity, light, some have reaction performance, some on separate function and so on.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the paper introduces are some important film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in which introduces various coating method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
4、he film. Finally, som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in film on the list, the future is prospected. Hope we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ilm technology and its importa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Keywords: film, Film technology, Functional Film第一章 薄膜技术发展史19世纪化学镀膜最早用于在光学元件表面制备保护膜,到19世纪真空镀膜已经有
5、200多年的历史。但在19世纪却一直是处于探索和预研阶段。探索者的艰辛在此期间得到充分体现。1805年, 开始研究接触角与表面能的关系(Young)。1817年,Fraunhofe在德国用浓硫酸或硝酸侵蚀玻璃,偶然第一次获得减反射膜。1839年, 开始研究电弧蒸发(Hare)。1852年, 开始研究真空溅射镀膜(Grove;Pulker)。1857年, 在氮气中蒸发金属丝形成薄膜(Faraday;Conn)。 1874年, 报道制成等离子体聚合物(Dewilde;Thenard)。1877年,薄膜的真空溅射沉积研究成功(Wright)。1880年, 碳氢化合物气相热解(Sawyer;Mann)
6、。1887年, 薄膜的真空蒸发(坩埚) (Nahrwold;Pohl;Pringsheim)。1896年, 开始研制形成减反射膜的化学工艺。1897年, 研究成功四氯化钨的氢还原法(CVD); 膜厚的光学干涉测量法(Wiener)。而真空蒸发与溅射这两种真空物理镀膜工艺的大规模应用,实际上是在1930年出现了油扩散泵-机械泵抽气系统之后。20世纪的前50年 1904年, 圆筒上溅射镀银获得专利(Edison)。 1907年, 开始研究真空反应蒸发技术(Soddy)。1913年,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Langmuir,Knudsen,Knacke等)。1917年, 玻璃棒上溅射沉积薄膜电阻。192
7、0年, 溅射理论的研究(Guntherschulzer)。1928年, 钨丝的真空蒸发(Ritsehl,Cartwright等) 。1930年, 真空气相蒸发形成超微粒子(Pfund)。1934年, 半透明玻璃纸上金的卷绕镀(Kurz,Whiley); 薄膜沉积用的玻璃的等离子体清洗(Bauer,Strong)。1935年, 金属纸电容器用的Cd:Mg和Zn的真空蒸发卷绕镀膜研究成功(Bausch,Mansbridge); 帕洛马100英寸望远镜镜面镀铝(Strong);光学透镜上镀制单层减反射膜(Strong,Smakula); 金属膜生长形态的研究(Andrade,Matindale)。1
8、937年, 使用铅反射器的密封光束头研制成功(Wright); 真空卷绕蒸发镀膜研制成功(Whiley); 磁控增强溅射镀膜研制成功(Penning)。1938年, 离子轰击表面后蒸发取得专利(Berghaus)。1939年, 双层减反射膜镀制成功(Cartwright,Turner)。 1941年, 真空镀铝网制成雷达用的金属箔。1942年, 三层减反射膜的镀制(Geffcken); 同位素分离用的金属离子源研制成功。1944年, 玻璃的电子清洗研制成功(Rice,Dimmick)。1945年, 多层光学滤波器研制成功(Banning,Hoffman)。1946年, 用X射线法吸收法测量薄膜
9、的厚度(Friedman,Birks); 英国Goodfellow公司成立。1947年,200英寸望远镜镜面镀铝成功。1948年,美国国家光学实验室(OCLI)建立;沉积粒子的真空快速蒸发(Harris,Siegel);用光透过率来控制薄膜的厚度(Dufour)。1949年,非金属膜生长形态的研究(Schulz)。 1950年,溅射理论开始建立(Wehner);半导体工业开始起步;各种微电子工业开始起步;冷光镜研制成功(Turner,Hoffman,Schroder);塑料装饰膜开始出现(holland等)。 20世纪的后50年 这是薄膜技术获得腾飞的50年。真空获得、真空测量取得的进展是薄膜
10、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性的因素。1952年,表面自动洁净的溅射清洗方法研制成功;开始研究新的反应蒸发方法(Auwarter,Brinsmaid);开始研究耐腐蚀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膜。 1953年,美国真空学会成立;以卷绕镀膜的方法制成抗反射的薄膜材料(3M公司)。1954年,开始研制新型真空蒸发式卷绕镀膜机(Leybold公司)。1955,薄膜沉积的电子束蒸发技术开始成熟(Ruhle);开始提出介质的射频溅射方法(Wehner)。1956年,美国第一台表面镀有金属膜的汽车问世(Ford汽车公司)。1957年,真空镀镉方法被航空工业所接受; 研究光学膜的反应蒸镀方法(Brismaid,Auwar
11、ter等); 美国真空镀膜学会成立.1958年, 薄膜的外延生长技术研制成功(Gunther);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成立.1959年, 磁带镀膜设备研制成功(Temescal公司).1960年, 聚合物表面等离子体活性沉积方法出现(Sharp,Schorhorm); 电推进器用离子源研制成功(Kauffman); 石英晶体膜厚测量仪研制成功.1961年, 低辐射率玻璃研制成功(Leybold公司); 开始研究元素的溅射产额(Laegried,Yamamura等).1962年, 开始研究用于化学分析的溅射方法; 碳(Massey) 和金属(Lucas) 的电弧气相沉积; 研究作为清洗用
12、的介质的射频溅射方法(Stuart,Anderson等);Leybold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开始考虑元素的蒸气压(Hoenig).1963年, 开始研制部分暴露大气的连续镀膜设备(Charschan,Savach等); 离子镀膜工艺研制成功(Mattox).1964年, 光生伏打薄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方法研制成功(Bradley等).1965年, 偏压溅射沉积方法研制成功(Maissel等); 薄膜的激光气相沉积方法研制成功(Smith,Turner); 绝缘材料的射频溅射沉积方法研制成功(Davidse,Anderson等); 脉冲激光沉积方法研制成功(Smit
13、h等); 醋酸纤维膜所用的多层真空金属网带膜研制成功(Galileo).1966年,核反应堆中的离子镀铝(Mattox等); 作为润滑剂用的软金属的离子镀膜研制成功(Spalvins); 附着性能好的阳光反射膜(3M公司).1967年, 刀具上溅射镀铬成功(Lane);真空离子镀膜方法取得专利(Mattox); 三极溅射方法研制成功(Baun,Wan等); 高真空条件下,引爆膜的沉积(Mattox).1968年, 旋转箱中,小型部件的离子镀膜(Mattox,Klein), 这个方法后来在航天工业中叫做离子气相沉积.1969年, 磁控溅射在半球形部件内部进行,多种滋控溅射源取得专利(Mullay
14、);Leybold公司的新型溅射镀膜机问世;蒸发薄膜形态图出版发行。 20世纪70年代各种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全面实现产业化。薄膜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70年,真空蒸发的空心阴极电子源研制成功(ULVAC公司);高沉积速率多层光学镀膜机研制成功(OCLI);空心阴极离子镀膜设备在日本出现(ULVAC公司)。1971年,用离子轰击的方法在玻璃上镀膜的公司在不少国家大量涌现;硬碳膜研制成功(Aisenberg等);锥形部件内的磁控溅射方法取得专利(Clarke);任意位置的阳极电弧蒸发源出现(Snaper,Sablev);蒸发过程中,活性气体的等离子体激活(Heitman,Auwarter等)
15、;镀铝的香烟包装纸研制成功(Galileo);使用电子束蒸发源的离子镀膜设备出现(Chamber公司)。1972年,粒子束团沉积方法研制成功(Tagaki);采用离子枪的高真空溅射镀膜设备出现(Weissmantel);薄膜形态的同步轰击效应的研究(mattox等);细网上镀膜的设备获得广泛应用。1973年,电镀行业采用新型质优价廉的离子镀膜设备(Bell公司);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平形板反应堆中应用(Reinberg)。1974年,超紫外臭氧清洗技术出现(Sowell,Cuthrell等);离子轰击膜中压缩应力的研究(Sowell,Cuthrell等); 平面磁控镀膜
16、技术取得专利(Chapin).1975年,反应离子镀膜技术研制成功(Murayama等); 柱状阴极磁控溅射技术取得专利(Penfold等); 族半导体材料的分子束外延(MBE)研制成功(Cho,Arthur);交替式离子镀膜技术研制成功(Schiller);汽车车架上镀铬出现(Chevrolet)。1976年,离子枪用于沉积薄膜的同步轰击(Weissmantel)。1977年,中频平面磁控反应溅射沉积法研制成功(Cormia等);ITO膜的真空卷绕镀研制成功(Sierracin,Sheldahl等);幕墙玻璃在线溅射镀膜设备研制成功(Airco Temescal公司);溅射薄膜形态图出版发行
17、(Thornton等);在细网上溅射加热镀镜面膜(Chahroudi)。1978年,在细网上镀制光衍射膜成功(Coburn公司);可控电弧蒸发源研制成功(Dorodnov);等离子体暗弧蒸发研制成功(Aksenov等);窗用ITO膜溅射沉积方法研制成功(后来简称CP膜);微弯柔性电路板问世(3M公司)。1979年,商用在线低辐射率玻璃镀膜设备投入使用;溅射沉积网状膜实现产业化(Cormia Chahroudi公司);平面磁控阴极溅射取得专利(BOCCT公司);在线高沉积速率玻璃溅射镀膜设备问世(Leybold公司)。 1980年,离子枪改善蒸镀铬膜的应力(Hoffman,Gaerttner);
18、第一台大型溅射卷绕镀膜设备问世(Leybold公司);多弧气相沉积在美国实现产业化;Ag基热控镀膜实现产业化(Leubold公司)。1981年,在工具上用物理气相沉积法镀硬膜;装饰硬件的装饰膜和多功能膜(Leybold公司);装饰膜的溅射离子镀(Leybold公司);溅射卷绕镀设备问世(Leybold公司);高沉积速率的在线ITOAgITO镀膜设备问世(Leybold公司);表面镀银的反射膜研制成功(3M公司)。1982年,超微粒子的气相蒸发实现产业化(ULVAC公司);旋转磁控柱状阴极取得专利(Mckelvey);旋转平面溅射靶研制成功(Tico Titanium公司).1983年,轰击增强
19、化学活性的研究(Lincoln,Geis等); 旋转柱状磁控溅射靶研制成功(Robinson); 高密度光盘问世(Phillips,Sony公司); 磁带用网状镀膜设备产业化(Leybold公司); 蒸发区真空度不断变化时形成金属化细网(Galileo公司).1984年,a-Si光生伏打薄膜的网状镀制(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公司).1985年,真空蒸镀多层聚合物膜取得专利(GE公司).1986年,非平衡磁控溅射法的研究(Windows等)。1987年,高温超导薄膜的激光剥离沉积(Dijkkamp等);无栅极的霍尔离子源研制成功(Kaufman,Robinson等);
20、彩色喷墨打印问世(OCLI)。1988年,双阴极中频溅射离子源研制成功(Este等);直流柱状旋转磁控溅射技术实现产业化(BOCCT公司);溅射沉积薄膜时控制应力的加压脉冲法研制成功(Cuthrell,Mattox)。1989年,考陶尔兹功能薄膜问世,现在通称为CP膜。 1990年,双交流中频磁控溅射技术成熟(Leybold公司);用于金融柜安全的细网镀膜设备研制成功(ULVAC公司);用于细网镀膜的摇盘研制成功(Leybold公司);氧化铝的中频反应溅射沉积方法研制成功(Leybold公司.1991年, 丙烯酸类聚合物上镀膜成功;ZrN装饰膜产业化(Leybold).1993年,刮刀镀膜技术
21、取得专利(Gillette公司);1995年,氧化硅阻挡膜取得专利(BOCCT公司);用于汽车车灯的在线团束溅射镀膜技术研制成功(Leybold公司)。1997年,丙烯酸类聚合物镀膜技术更名为V技术;硅上用物理气相沉积法镀TaN和Cu(IBM公司);用于装饰膜的离线团束镀膜设备研制成功(Leybold公司)。1998年,采用滤波电弧源的刮刀镀膜设备投产(Gillette公司)。1999年,V技术用于大面积玻璃的纵向镀膜。 第二章 薄膜技术2.1薄膜与薄膜技术的概述在几何上薄膜的定义为:一个方向长度比其它两个方向的长度小时,这种结构称之为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1作者:周立 刊名:稀有金属:由原子,
22、分子或离子沉积再基片表面形成的2维材料,用塑料、胶黏剂、橡胶或其它材料制成,其种类有光学薄膜、光电子学薄膜、集成光学薄膜、信息存储薄膜、保护功能薄膜、微电子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也可以说薄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由于其在厚度这一特定方向上尺寸很小,只是微观可测的量,而且在厚度方向上由于表面、界面的存在,使物质连续性发生中断,由此使得薄膜材料产生了与块状材料不同的独特性能。薄膜技术1 郑领英与王学松著膜技术 (thin film technique) 是与薄膜制备、测试等相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薄膜技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以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为代表的
23、成膜技术,以离子束刻蚀为代表的微细加工技术,成膜、刻蚀过程的监控技术,薄膜分析、评价与检测技术等等。现在薄膜技术在电子元器件、集成光学、电子技术、红外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航天技术和光学仪器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不仅成为一间独立的应用技术,而且成为材料表面改性和提高某些工艺水平的重要手段。薄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其产品类别有薄膜电容器、金属薄膜电阻器、薄膜电阻器、拉伸膜、镭射膜、液晶薄膜、点阵式液晶显视膜、薄膜开关、收缩膜、碳膜电阻器、块、橡胶按键、薄膜键盘等。2.1.1 薄膜的结构薄膜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组织结构、晶体结构、表面结构。一、薄膜的组织结构薄膜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薄膜 技术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