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板SA003C红外感应器的测试工装设计论文.doc
《光控板SA003C红外感应器的测试工装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控板SA003C红外感应器的测试工装设计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摘 要 光控板SA003C红外感应器是一个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它有着两个调节旋钮,一个控制负载时间的长短,另一个控制感应的光线强度主要的作用就是设置感应的光线强度范围,在可以感应的光线强度下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会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并且在不断运动的话,开关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开关延时自动关闭负载。人到灯亮,人离灯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更显示出人性化关怀。一般情况下它的测试工装非常简单,只需要给它提供一个足够的直流电压即可,光线的强度可以在密闭的测试房中用变压器调节给灯泡的供电电压来产生不同的光线强度来模拟。原本的工装只是为
2、它提供电源而已,并且在工装的安全和抗干扰方面做的有些欠缺,故而我基于原来的工装设计出一种便于携带、简单方便的工装。对于初学者学习SA003C的测试可以做到快速安全的掌握。并且在它的扩展方面也提供了很多的改善,不再局限于一个产品的测试。关键词:测试工装 安全简便 可扩展目 录引言11设计任务分析11.1 测试工装设计的可行性11.2 设计目标11.3 设计任务21.4 设计依据22初选方案22.1 旧测试工装分析22.2 测试工装设计方案一22.3 测试工装设计方案二32.4 方案选择43方案详细设计43.1 外壳模块设计53.1.1夹具扣设计53.1.2顶针设计53.1.3透镜孔设计73.1.
3、4其他设计73.2 内壳模块设计73.2.1 连线设计73.2.2 防短路设计73.3 工装测试83.3.1 SA003C测试83.3.2 不良品维修84设计总结和评价8参考文献9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说明书引言步入21世纪,红外感应器的大范围推广使用,使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方便。SA003C红外感应器就是一款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它的性能稳定,真正做到了既节能又环保,可以说是声光控产品的完美替代产品。它 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或身体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接收管产生脉冲,线路接收到信号后
4、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红外智能节电开关由于触发的时候不需要人发出任何声音,而是人走过时身体向外界散发红外热量最终控制灯具的开启,当人离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延时,自动熄灭。因为不同于声光控灯,不需要声音和开关控制,从而避免了声控噪音的侵扰,同时因为它是感应人体热量控制开关,所以避免了无效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效果。 然而一个好的产品也需要一个过硬的质量检验。在公司的日常生产中,质量检验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直接影响了一个公司产品的质量好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它一般需要经过首检、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等等诸多检验,而其中
5、各种各样的测试工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工装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的各种功能测试,可以快速简便地查找出产品的问题,一个好用的测试工装可以降低一些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产品的更新换代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相对应与时俱进的测试工装来进行检测,反而会拖后腿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公司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简便安全适合初学者的SAOO3C的测试工装,所以根据公司布置的任务我做了以下分析和制作。1设计任务分析 作为一个发展得非常成熟的产品光控板 SA003C红外感应器,它可以用于吸顶灯和嵌入式墙壁灯提供智能控制,墙壁嵌入式红外智能感应灯的感应角度可达120度,克服了楼道的死角问题,即使
6、走在楼道拐角处,感应灯也能正常工作,非常方便。而吸顶式红外智能感应灯以其高灵敏度、广角度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楼道、走廊、卫生间、阳台等处,其外观精美,可与多款豪华灯具配套使用,既解决了声控灯及手动开关灯的噪音影响和不便,又能取得极好的装饰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成熟的产品,我发现它却没有一个方便安全的测试工装,经常导致初学者因为不熟悉操作规程和熟练掌握测试步骤而导致触电或者是报废线路板,给公司带来了无形的经济损失和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报废的板子可以维修但是也很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根据我在测试房和维修室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在结合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电路知识以及相关师傅的帮助下,终于设计出一款简便
7、安全适用于初学者的测试工装,让他们可以快速掌握对光控板SA003C的质量检测。1.1测试工装设计的可行性测试工装的成功设计可以给公司及测试人员带来好处,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不熟悉操作规程和没掌握测试步骤的新员工快速掌握SA003C的测试,减少一些安全隐患。它本身的扩展可以推广到公司的其他相关性产品的测试上,使之不再局限于SA003C的功能测试。2.可以为公司减少一些经济损失,在SA003C产品检验的安全性上有一个提升,并且在其他产品的测试工装设计上有一个借鉴。1.2设计目标1.可以达到SA003C的PCB半成品光控测试要求,做到简便安全。2.设计的测试工装具有可扩展接口,便于灵活拆卸以满足同
8、一款式不同型号的SA003C半成品光控测试要求,最好满足其他不同类型产品的测试。3. 测试工装的设计经济合理,最好可以大批量运用来提高测试效率。 1.3设计任务 该测试工装具备以下功能:1. 操作方便简单,降低安全隐患。2. 工作电压可以清晰显示,有助于维修定位问题;3.电源线有可扩展接口可连接变压器调节输入电压大小,满足SA003C系列的各种测试电压要求;4.测试工装有一个电源和地接口,可以为其他测试工装提供电源;5.运用一个40W的烙铁芯和整流稳压电路可防止短路引起的线路板报废,并且会有蜂鸣器警报。6测试时感应头下有一个透镜片,可以大大减小因人体干扰导致的产品误测; 1.4设计依据宁波高新
9、区申特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制作SA003C测试工装的决定书,要求满足测试SA003C系列的半成品测试,外形美观。负责人黄益民。 2初选方案2.1旧测试工装分析 首先先来看一下原来的测试工装,如图2-1所示不难看出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只是提供一个零线火线及输出端的接口以及一个指示灯与开关,接线简单,但是因为平放在桌面要求测试桌面整洁不然元器件引脚可能接触会有短路的危险,而且弹簧夹无法长久的使用,当线夹入后弹簧一直保持张力,时间久了,弹簧就容易失去张力就不能很好的夹线了。图2-1 旧的测试工装 我们再来看看测试时的工装,如图2-2所示,这是测试时的工装,因为感应头那用一个密闭的黑胶带遮盖,但是依然无法避
10、免感应头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且没有负载,遇到短路的线路板接线后只会报废板子。测试时因为测试工装没有固定所以板子无法固定只能用手固定板子来调节旋钮时容易碰到板子触电,因为接的是220V的交流电所以对测试人员有极大的危险,需要测试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图2-2 旧测试工装测试2.2测试工装设计方案一 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初步有了第一种测试工装方案,并且在他的指导下做成了成品。初步的想法是用夹具扣来固定板子的电源板,再用顶针来替代接线口,顶针的位置选择为SA003C的电源板上接线柱上的两个引脚焊盘和继电器上的输出端,对于SA003C的感应头板的处理是放一个成品安装的外壳,有了透镜的存在能有效地减少外界的干扰
11、。如图2-3所示根据顶针的长度和SA003C的电源板的长宽放置夹具扣主要是用来固定PCB板及为下面的顶针确定位置,三个顶针分别为火线和零线以及输出端,位置是通过与SA003C的电源板比对得出的,固定柱是根据板子的形状设计的可以更好的固定板子,而透镜的作用就是防止外界干扰影响测试结果。 图2-3 第一种测试工装 如图2-4所示就是该测试工装测试光控板SA003C红外感应器时的样子。 优点:因为板子悬空不用担心平放桌面带来的引脚接触短路;不用接线只需按压为测试带来方便可提高测试效率;透镜的放置可以减少因为外界的干扰引起的测试误差。 缺点:透镜的那头不好按压并且那的线路板容易掉出来失去抗干扰的能力,
12、因为旋钮在正对右边故而不好调节,夹具扣的固定效果不明显,因为顶针会往上翘,按压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很好的固定板子。除此之外还没能解决短路的问题。背面线路裸露,不美观。图2-4 工装测试 2.3测试工装设计方案二 根据师傅的建议和指导下,我有了第二种方案,初步想法是设计出一种与插座形状差不多的测试工装以便于随时取用。与第一种测试工装相似的是,也用夹具扣和固定柱固定位置,并为线路板接一个负载避免短路出现的报废问题,连接线整合在工装外壳内,外面用螺丝拧紧。并接出火线和零线两个端口为扩展作用。工作电压用数显面板表显示。 优点:简单好用,线路不复杂易于制作,外形美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如引脚碰触等问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控 SA003C 红外 感应器 测试 工装 设计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