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釜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doc
《化学反应釜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釜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doc(6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摘要反应釜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容器,其内部反应机理较为复杂。研究通过控制其过程参数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以提高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对化工生产和生物制药等工业很有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反应釜传热特性的分析,总结出被控对象的特殊性,设计了一套按偏差分档控制的智能测控系统。讨论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了模糊PID复合控制理论在反应釜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具体运用,给出了具体的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 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反应釜智能控制器。应用了两种目前比较流行的串行总线接口技术单线总线和 I2C总线,构成了多点温度测量系统的控制,通过对执行器件的动作控制和参数调节,实现了对反应釜内温度及其梯度
2、的控制。 关键词:反应釜; 过程控制; 单片机; 温度测量; 模糊-PID控制I目录摘要I目录21绪论11.1本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1.2反应釜控制技术的现状11.3本设计的内容21.3.1被控对象的特性分析21.3.2控制方案的确定21.3.3系统的硬件设计31.3.4系统的软件设计31.3.5实验与结果32反应釜过程系统的特性分析42.1过程控制系统42.2反应釜的过程分析52.2.1反应釜的结构简介52.2.2反应釜的工作原理52.2.3反应釜的控制方案62.3反应釜的动态特性82.3.1基本方程82.3.2基本方程的线性化92.3.3有关通道的传递函数92.4设计指标102.4.1功能指
3、标102.4.2精度指标112.4.3其他指标113控制方案的确定123.1总体控制方案的确定123.2模糊控制方案143.2.1模糊控制方法概述143.2.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163.3 PID控制器方案223.3.1常规数字PID控制及其缺点223.3.2改进的PID算法233.3.3 PID参数的整定253.4搅拌速度的控制方案264硬件电路设计274.1硬件系统构成274.2基于DS18B20的多传感器侧温电路284.2.1 DS18B20的内部结构简介284.2.2 DS18B20的读写时序304.2.3 DS18B20的常用命令314.3 D/A转换及输出电路324.3.1 MAX5
4、18与I2C总线324.3.2电压放大电路364.3.3 V/I变换电路374.4 DKZ型电动执行器384.5 搅拌电机控制电路414.6 电源电路424.7 人机接口电路434.7.1 键盘接口电路434.7.2 LED接口电路444.8 硬件抗干扰措施454.8.1干扰的来源与抑制方法454.8.2电源抗千扰措施464.8.3微处理器监控器465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485.1主程序设计485.2键盘中断服务子程序495.3定时器0中断服务子程序515.4温度采集子程序525.5控制量输出子程序535.6控制算法子程序545.7软件抗干扰措施546实验与结果567结束语57致谢58参考文献5
5、9附录A 硬件电路总图60附录B DS18B20与单片机的通信子程序62附录C MAX518与单片机的通信子程序6464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设计 1绪论1.1本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化工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生产过程往往伴随有物化反应、生化反应、相变过程等,过程机理十分复杂。化工过程的被控对象往往是高维、大时滞、严重不确定与非线性等,控制起来非常困难。化工生产经常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环境下运行,生产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是适应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的需要,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必然措施。在我国由于大
6、中城市科学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步伐较快,近年来一些生产规模不大,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工生产项目转移到农村和小城市,并常有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对于智能化检测和控制装置的呼声日益增高。由于许多化学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具有规模小、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多数的、小规模的反应釜、培养皿生产方式将长期存在下去。因此,针对这种化工生产特点所进行的智能检测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将长期进行下去,并不断深化。在反应釜、培养皿等化工容器内完成的化学工业过程的特征参量一般为温度、压力、浓度等,这些参量是化工过程本身的属性的表现。它们不仅是化工生产过程质量好坏的表征,而且在很多时候也是化工生产过程安全性
7、(例如是否爆炸、起火等)的表征。因此,通过测量并校正这些参数,以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1.2反应釜控制技术的现状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反应容器。在十几年前,反应釜的控制几乎完全是靠手工操作。手工操作不仅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大,控制精度不高,且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各种反应釜自动控制装置。在我国,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反应釜智能控制器的研发与应用。早期的反应釜自动控制系统较为简单,大多是使用一些单元组合仪表组成位式控制装置,由于化学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非线性和时滞性,这种简单的控制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精度,且往往
8、因出现超调而导致失误。后来有人使用PLC作为控制器,较大地提高了控制精度,但这种控制方式难以适用较复杂的过程控制,在通信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缺点。近年来,以微控制器或工业微机为核心的各种智能控制系统成为反应釜过程控制的主流。在控制理论的运用上,早期的反应釜控制系统多为两位式调节的单回路调节系统,对于重要的环节设计有串级调节系统。后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 PID控制,它的算法简单,易于用各种廉价的微控制器实现,控制效果较以前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PID控制主要是具有确切模型的线性过程,而反应釜对象具有非线性和时滞性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故PID控制难以满足复杂的过程控制。随着智能控制理
9、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研究智能化的反应釜过程控制装置。各种智能控制方法,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都已在反应釜控制中有所运用。事实上,对于一个复杂的,不仅具有严重非线性和时滞特性,而且还在变化的过程,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控制策略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目前最先进的反应釜智能控制系统多采用将先进的智能控制理论与传统的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方法。这些反应釜智能控制器大多需配备工业微机作为主控制器,以满足复杂的控制算法的需要,硬件成本较高。且由于反应釜中的生产对象不同,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差异大、生产规模差异大,故难以形成成熟、适用、制式化的智能控制设备.特别是对生产规模小的反应釜和培养皿而
10、言,这种复杂的控制系统难以推广。故必须研制适用于小型生产设备的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智能控制装置。1.3本设计的内容1.3.1被控对象的特性分析 化学反应釜作为被控对象有其特殊性。本设计通过研究反应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选用温度作为控制参量。设计中主要分析了反应釜内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传热特性,研究了温度等参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推导了相关通道的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并进一步总结出该系统的特点:大时滞性、时变性、非线性。1.3.2控制方案的确定根据控制对象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确定了反应釜过程控制的具体方案。控制系统以温差为输入量,以加热或冷却阀门的开度为输出量。在分析了各传统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基础上
11、,本设计对温度控制采用了三段分档控制策略。即当偏差很大时,直接采用最优控制;当误差较小时,采用模糊控制;当误差很小时,采用PID控制。这种复合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获得良好的鲁棒性。为了克服反应釜内温度不均匀,根据温度不均匀的程度对搅拌器实行调速。搅拌速度采用较为粗糙的模糊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要求。设计中详细论述了用模糊控制实现反应釜过程控制的具体方法,还应用了一种改进的数字PID算法。1.3.3系统的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了技术要求和工厂的实际使用情况。硬件电路主要由MCS-51单片机和其它外围器件构成,按功能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电源电路、温度采集电路、输
12、出控制电路、人机接口电路和微处理器监测电路。在数据采集电路和D/A转换电路中,利用了两种目前比较流行的串行总线接口技术单线总线和I2C总线。温度测量电路利用单总线技术实现了多点温度采集,提高了测量精度。利用I2C总线技术的串行D/A转换器节省了单片机的I/O口线。人机接口电路由键盘和LED显示屏构成,操作简便、显示直观,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考虑到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工业现场较严重的电磁干扰,系统还配备了微处理器监控器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1.3.4系统的软件设计系统的软件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主程序模块、温度采集模块、键盘中断处理模块、定时器中断处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和控制算法模块
13、。由于使用了两种串行通信技术,故在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时序的要求。此外,还运用了一些软件抗干扰措施。 1.3.5实验与结果本系统设计完成后,制作了多套控制器进行安装调试。并利用现场实验法对PID算法各参数进行了整定,取得了良好的结果。2反应釜过程系统的特性分析2.1过程控制系统所谓过程系统是指研究一类以物质和能量转变为基础的生产过程,研究这类过程的描述、模拟、仿真、设计、控制和管理,旨在进一步改善工艺操作,决高自动化水平,优化生产过程,加强生产管理,最终显著地增加经济效益。参照美国仪器学会的分类方法,从控制的角度出发,把工业分为三类:连续型、混合型和离散型。连续型工业在习惯上称为过程工业
14、,有时为突出其流动的性质而称之为流程工业。从操作性质来看,它们包括了连续、不连续和间歇三种操作方式。其生产特征是:呈流体状的各种原材料在连续流动过程中,经过传热、传质、生化物理反应等加工,发生了相变或分子结构等的变化,失去了原有性质而形成一种新的产品。在连续型工业中,主要对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和物性等六大参数进行控制,它的生产特征决定了它在控制方面的特点。第一,连续型工业加工过程包括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同时还伴随着物理化学反应、生化反应、还有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因此,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它进行控制的艰难程度,例如,过程工业的建模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第二,过程工业
15、往往处于十分苛刻的生产环境,例如高温、高压、真空,有时甚至是易燃易爆或受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的环境,因而生产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相应的故障预报和安全监控系统受到特别重视。第三,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因而强调生产控制和管理的整体性,应把各种装置和生产车间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实现了个别设备或装置的优化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应求取全厂的最优化。早期多采用比例积分微分 (PID)定值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商品化的传感器、调节器、记录仪和气动或电动调节阀来加以实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调节器和分布式系统 (又称集散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用来代替模拟调节器。
16、过程控制的任务是在了解、掌握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对控制提出的要求,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出包括被控对象、调节器、检测装置和执行器在内的过程控制系统,并对它进行分析和综合,最后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也就是说,过程控制的任务是由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来完成的。2.2反应釜的过程分析2.2.1反应釜的结构简介化学反应釜的基本结构如图 2-1所示。内装入物料,使物料在其内部进行化学反应,罐体上装焊了许多附件,主要有传热装置、搅拌装置、工艺接管和观测部件等。图2-1反应釜结构示意图最常见的传热装置是夹套,它是焊接在雄体外的各种形状的钢结构,与罐体的外表面形成密闭的空间,可
17、在此空间内通入载热流体,通过夹套内壁传热,以加热或冷却物料,维持物料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载热流体的每秒流量受电动阀门的控制。搅拌装置安装在罐体内部,由外部的电机驱动搅拌轴带动叶轮旋转,为物料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罐顶和罐底分别装有加料管和出料管,分别用来在往罐体中加入物料或从罐体中取出物料,为了测量釜内的温度,在罐内装有钥制的温度计套管,这是一种一端封闭的管子,可将温度计或传感器放入其中。为了满足一定的工艺要求,罐体上往往还可安装其它附件。2.2.2反应釜的工作原理现以本设计所涉及的间歇式反应釜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反应前先将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反应物、催化剂等原料加入反应釜内,然后在夹套中通以高压蒸
18、汽,待釜内达到预定的反应温度时,停止加热,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恒温以使化学反应正常进行,反应结束后对其进行冷却。有时在恒温后还需要二次升温和恒温。恒温段是整个工艺的关键。如果反应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反应深度,从而降低产品的质量。有的反应过程,若温度升高过多,会导致爆炸、起火等事故发生。造成温度偏高的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大量反应热。为了使釜内温度恒定,通常在夹套中通以适量的冷剂,以移走反应放出的多余热量。2.2.3反应釜的控制方案a输入输出参量由于反应机理的复杂性,导致了反应釜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的化学反应,由于反应釜稳定操作的区间狭小,控制难度很大。一般在设计
19、反应釜控制方案时,首先要满足质量指标、物料和能量平衡以及一定的约束条件。在被控变量的选择上,有以出料成分为被控变量和以反应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变量两种方案。反应釜的控制指标主要是反应的转化率、产量、收率、主要产品的含量和产物分布等。如果把这些指标直接作为被控对象,反应要求就直接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化学反应的机理十分复杂,这些综合性参数的测量十分复杂。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和上述指标的密切相关,又便于测量,所以本设计中将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由于在恒温过程中,釜内温度是由夹套中冷剂吸收反应放热量的多少来保证,故可以通过冷剂的流量变化来稳定反应温度。冷剂的流量通过调节冷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这种方案
20、如图2-1所示。此外,由于冷剂的流量相对较小,当釜温与冷剂温差较大,釜内温度不均匀时,容易造成局部过热或过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设计在釜内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传感器来测量温度,通过釜内各点温差来调节搅拌速度,在局部温差较大时,通过提高搅拌速度来加快传热,以确保各点温度均一。综上所述,本设计共设计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回路。主回路温度为输入量,以冷剂阀门的开度为输出量。副回路以釜内温差为输入量,以搅拌速度为输出量。因为作为被控变量的温度和温差均为反应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故本设计的控制方案属于两种方案的后者。b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践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往往是迅速上升的,经过数据归纳和热学
21、分析,得出阿累尼乌斯公式(2-1) (2-1) 式中 反应速度常数,1/s; 气体常数,1. 487kcal/kmol,K; 活化能,表示使反应物分子成为能进行反应的活化分子所需的平均能量,其值在 10000-50000kcal/kmol;绝对温度,K; 频率因子,单位同k。由式(2-1)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也升高,所以对于不可逆反应,提高温度总使反应速度加快。c搅拌速度对传热的影响反应釜内装有搅拌装置,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釜内物料流动,使反应器内物料均匀分布,增大传热和传热系数。在反应过程中,随着转化率的增加,物料的薪度往往也增加。如果不能适时地搅拌均匀,就会导致传热系数下降或局部过热
22、,物料和催化剂分散不均匀,影响产品的质量。再者,当釜内温度和夹套温度相差较大时,釜内靠近罐壁处的物料温度要比釜中间处的高很多,若不及时将物料搅均,则容易导致反应物粘壁,使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对于本设计所针对的反应釜所采用的涡轮式叶轮搅拌器,液体对罐壁的表面传热系数与罐内液体单位质量搅拌功率有以下关系 (2-2)式中, 被搅液对夹套的表面传热系数,W/(m2. K);D, d, b- 罐径、浆径、叶宽;流体的热导率; 单位质量被搅液消耗的搅拌功率;普朗特数;一 被搅液的运动速度。对于搅拌功率P,又有 (2-3)式中, 功率准数; 液体密度;一搅拌转速。若被搅液体的总质量为m,则 (2-4) 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反应 智能 测控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