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S换热器冷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doc
《基于DCS换热器冷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DCS换热器冷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doc(2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摘要 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集散控制系统问世以来,已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仪表和控制工程师已认识到集散控制系统并将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的主流。它具备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采用局部网路通信技术;完善的功能控制;采用模块化和开放性结构,系统扩展方便;管理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项目采用的是浙大中控(SUPCON JX-300X)的DCS,运用与之相配的AdvanTrol-Pro系统软件(V2.50)_SP06输出的组态软件。实
2、现现场数据实时记录和监控,设计了记录查询、报警、实时模拟等具有Windows风格的动态操作画面。 串级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自动保持两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在此项目中运用的是浙大中控的DCS来做换热器冷水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比值控制,通过串级控制来保持两液位的稳态。 引 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如果控制不稳定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产事故。为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这种控制系统就是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
3、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使用场合: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一、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根据串级系统的特
4、点,合理的设计串级控制系统。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解决主、副参数的选择,副回路的设计,主、副回路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及其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等问题。1. 主回路的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其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类似,设计过程可以按照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原则进行。这里主要解决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回路的协调工作问题。主要包括如何选取副被控参数、确定主、副回路的原则等问题。2. 副回路的设计 由于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对包含在其中的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二次扰动通过主、副回路的调节对主被控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在选择副回路时应尽可能把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幅度
5、大的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此外要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 归纳如下。 (1) 在设计中要将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2) 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3) 副被控过程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相应特性。 (4) 要将被控对象具有明显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一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5) 在需要以流量实现精确跟踪时,可选流量为副被控量。 在这里要注意(2)和(3)存在明显的矛盾,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有可能导致副回路的滞后过大,这就会影响到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系统的设计中要兼顾(2)和(3)的综合。3. 主、副回路的匹配 1) 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时间常数的
6、匹配 设计中考虑使二次回路中应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同时也要注意主、副回路扰动数量的匹配问题。副回路中如果包括的扰动越多,其通道就越长,时间常数就越大,副回路控制作用就不明显了,其快速控制的效果就会降低。如果所有的扰动都包括在副回路中,主调节器也就失去了控制作用。原则上,在设计中要保证主、副回路扰动数量、时间常数之比值在310之间。比值过高,即副回路的时间常数较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小得太多,副回路反应灵敏,控制作用快,但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过少,对于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不利;比值过低,副回路的时间常数接近主回路的时间常数,甚至大于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副回路虽然对改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有益,但是副回路
7、的控制作用缺乏快速性,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严重时会出现主、副回路“共振”现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 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的匹配、选择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节器是定值控制,副调节器是随动控制。系统对二个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主回路一般要求无差,主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应选取PI或PID控制规律;副回路要求起控制的快速性,可以有余差,一般情况选取P控制规律而不引入 I 或 D 控制。如果引入 I 控制,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也没有必要引入 D控制,因为副回路采用 P控制已经起到了快速控制作用,引入D控制会使调节阀的动作过大,不利于整
8、个系统的控制。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3)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在具体选择时,是在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根据工艺生产安全等原则选择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然后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和调解法确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最后再根据主、副参数的关系,决
9、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对于串级控制系统来说,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原则是整个系统构成负反馈系统,即其主通道各环节放大系数正、负极性乘机必须为负数。各环节放大系数极性的正负是这样规定的:对于调解器Kc,当测量值增加,调节器的输出也增加,则Kc为正(即正作用调节器);反之,Kc为负(即反作用调节器)。调节器为气开,则Kv为正,气关则Kv为负。过程放大系数极性是:当过程的输入增大时,即调节阀开打,其输出也增大,则Ko为正:反之则Ko为负。主副调节器作用方向序号主过程Ko1副过程Ko2调节阀Kv串级控制主控副调节器K2主调节器K1主节器K11正正气开(正)正正正2正正气关(负)负正负3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DCS 换热器 冷水 出口 温度 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