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系统模糊PID控制与仿真.doc
《温度系统模糊PID控制与仿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系统模糊PID控制与仿真.doc(5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摘要模糊PID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真正的智能化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温度控制系统都基于模糊PID算法而设计。随着控制对象变得复杂,应用常规PID温度控制精度和鲁棒性降低。当控制对象很复杂的情况下,常规PID温度控制器已经不再适用了,为了提高对复杂系统的控制性能,要使用模糊PID温度控制器。一种将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简便性、灵活性、以及鲁棒性融为一体,构造了一个模糊PID温度控制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的温度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介绍了模糊PID控制理论基础,其次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硬件选择,最后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以及仿真。关键词:模糊PI
2、D;AT89C51单片机;温度控制;仿真AbstractFuzzy PI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real intelligence and flexibility, more and mor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are designed based on fuzzy PID algorithm.With the control object becomes complicated, using conventional PID temperature control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3、 of the lower.When the control object is a complex situation, conventional PI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s no longer appl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complex systems, to use the fuzzy PID temperature controller.A way to PID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of simplicity, flexibility, a
4、nd robustness of the integration, we constructed a fuzzy PID temperature controller.This design presents a fuzzy-based PI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o AT89C51 SCM,made the following main areas of work:first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fuzzy PID control,second for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hardware desig
5、n,and finally to the system software design and simulation.Keywords: Fuzzy PID; AT89C51 SCM; temperature control; simul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1.2概述11.3温度测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11.3.1定值开关控温法21.3.2 PID线性控温法21.3.3智能温度控制法2第二章 模糊PID控制理论42.1PID控制器42.1.1 PID控制的发展42.1.2 PID控制理论42.1.3 PID控制算法52.2模糊控制原理72.2.1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
6、概念72.2.2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72.2.3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82.3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92.3.1模糊PID复合算法92.3.2模糊PID算法运用10第三章 模糊PID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43.1系统硬件电路构成143.2系统设计原则及系统总电路图143.2.1系统设计原则143.2.2系统总电路图153.3 单片机的选择153.4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93.4.1 DS18B20简介193.4.2 DS18B20的性能特点203.4.3 DS18B20的管脚排列213.4.4 DS18B20的内部结构213.4.5 DS18B20的测温原理223.5数码管输出223.6键盘接口电路23
7、3.7蜂鸣电路243.8外部存储模块243.9电机驱动模块25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274.1主程序模块274.2温度传感器DS18B20模块274.3LED显示模块294.4键盘控制模块29第五章 系统的仿真315.1仿真工具315.2 MATLAB及其模糊逻辑工具箱和仿真环境315.2.1MATLAB概况315.2.2模糊逻辑工具箱315.3模糊PID的仿真325.3.1控制对象模型325.3.2MATLAB仿真335.4仿真结果与分析35结论37参考文献38附 录39附件一:部分源程序391.DS18B20相关子程序392.LED相关子程序393.按键相关子程序40附件二:英文文献43附件
8、三:系统总电路图51第一章 绪论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温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1.2概述 温度是生活及生产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的与温度相联系。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
9、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均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越来越多称之为单片机的小电脑在为我们服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尖端武器、通信设备、信息处理、家用电器等各测控领域的应用中独占鳌头。时下,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智能化、遥控化、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模糊控制化己成为世界潮流,而这些高性能无一不是靠单片机来实现的。1.3温度测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近年来,温度的检测在理论上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实际测量和控制中,如何保证快速实时地对温度进行采样,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并能对所测温度场进行较精确的控制,仍然是目
10、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度测控技术包括温度测量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两个方面。在温度的测量技术中,接触式测温发展较早,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低廉、测量精度较高,一般能够测得真实温度;但由于检测元件热惯性的影响,响应时间较长,对热容量小的物体难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并且该方法不适宜于对腐蚀性介质测温,不能用于超高温测量,难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另外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是通过对辐射能量的检测来实现温度测量的方法,其优点是:不破坏被测温场,可以测量热容量小的物体,适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还可以测量区域的温度分布,响应速度较快。但也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仪表指示值一般仅代表物体表观温度,测温装置结构复杂,价
11、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1。温度控制技术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动态温度跟踪与恒值温度控制。动态温度跟踪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值按预先设定好的曲线进行变化。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场合需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如在发酵过程控制,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冶金工厂中燃烧炉中的温度控制等;恒值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恒定在某一给定数值上,且要求其波动幅度(即稳态误差)不能超过某允许值。本文所讨论的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就是要实现对温控箱的恒值温度控制要求,故以下仅对恒值温度控制进行讨论。
12、从工业控制器的发展过程来看,温度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以下几种:1.3.1定值开关控温法所谓定值开关控温法,就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计算判别当前温度值与设定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系统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进行通断控制。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高,则关断加热器,或者开动制冷装置;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低,则开启加热器并同时关断制冷器。这种开关控温方法比较简单,在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情况下,用很简单的模拟电路就能够实现。目前,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的温度控制器在我国许多工厂的老式工业电炉中仍被使用。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是当系统温度上升至设定点时关断电源,当系统温度下降至设定点时开通电源,因而无法克服温度变化过程
13、的滞后性,致使被控对象温度波动较大,控制精度低,完全不适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控制。1.3.2 PID线性控温法这种控温方法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中的PID调节器控制原理,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工业过程控制中,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由于PID调节器模型中考虑了系统的误差、误差变化及误差积累三个因素,因此,其控制性能大大地优越于定值开关控温。其具体控制电路可以采用模拟电路或计算机软件方法来实现PID调节功能。前者称为模拟PID控制器,后者称为数字PID控制器。其中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在现场实现在线整定,因此具
14、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的温度控制器,其控制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PID参数(比例值、积分值、微分值)。只要PID参数选取的正确,对于一个确定的受控系统来说,其控制精度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它的不足也恰恰在于此,当对象特性一旦发生改变,三个控制参数也必须相应地跟着改变,否则其控制品质就难以得到保证。1.3.3智能温度控制法为了克服PID线性控温法的弱点,人们相继提出了一系列自动调整PID参数的方法,如PID参数的自学习,自整定等等。并通过将智能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从而实现温度的智能控制。智能控温法以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并适当加以专家系统来实现智
15、能化。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专家系统等。尤其是模糊控温法在实际工程技术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出现一种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可以很好的模拟人的操作经验来改善控制性能,从理论上讲,可以完全消除稳态误差。所谓第三代智能温控仪表,就是指基于智能控温技术而研制的具有自适应PID算法的温度控制仪表。目前国内温控仪表的发展,相对国外而言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主要还是在控制算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内温控仪在全量程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比较低,自适应性较差。这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如针对不同的被控对象,由于控制算法的不足而导致控制精度不稳定。第二章 模糊PID控制
16、理论2.1PID控制器2.1.1 PID控制的发展PID控制策略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现金使用的PID控制器产生并发展于1915-1940年期间尽管自1940年以来,许多先进的控制方法不断的推出,但由于PID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参数易于整定,P、I、D控制规律各自成独立环节,可根据工业过程进行组合,而且其应用时期较长,控制工程师们已经积累大量的PID控制器参数的调节经验。因此,PID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工业控制器仍然采用PID控制器。PID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液动式、气动式、电动式几个阶段,目前正由模拟控制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控制器的方向发展3。2
17、.1.2 PID控制理论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y(t)构成控制偏差e(t): 式(2-1)将偏差e(t)的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和微分(Derivative)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因此称为PID控制,PID控制系统原理如图2-1所示:图2-1 PID控制系统原理图其控制规律为 式(2-2)或者写成传递函数形式为 式(2-3)式2-3中: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PID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
18、制作用,以减少偏差;(2)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3)微分环节能够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且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5。2.1.3 PID控制算法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系统,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因此,式2-3中的积分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现令T为采样周期,以一系列的采样时刻点KT代表连续时间t,以累加求和近似代替积分以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做如下的近似变换2: 式(2-4) 式(2-5) 式(2-6)其中,T为采样周期,e(k)为系统第k
19、次采样时刻的偏差值,e(k-l)为系统第(k-l)次采样时刻的偏差值,k为采样序号,k=0,1,2,。将上面的式2-4和式2-5代入式2-6则可以得到离散的PID表达式: 式(2-7)如果采样周期了足够小,该算式可以很好的逼近模拟PID算式,因而使被控过程与连续控制过程十分接近。通常把式2-7称为PID的位置式控制算法。若在式2-7中,令: (称为积分系数) (称为微分系数)则 式(2-8)(2-8)式即为离散化的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的编程表达式。可以看出,每次输出与过去的所有状态都有关,要想计算u(k),不仅涉及e(k)和e(k-l),且须将历次e(j)相加,计算复杂,浪费内存。下面,推导计
20、算较为简单的递推算式。为此,对(2-8)式作如下的变动:考虑到第(k-1)次采样时有: 式(2-9)使(2-8)两边对应减去(2-9)式得整理后得 式(2-10)其中:; 式(2-10)就是PID位置式的递推形式如果令,则: 式(2-11)式中、同式(2-10)中一样。因为在计算机控制中式中、都可以事先求出,所以,实际控制时只须获得 、三个有限的偏差值就可以求出控制增量。由于其控制输出对应执行机构的位置的增量,故(2-11)式通常被称为PID控制的增量式算式3。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与位置式控制算法比较,有如下的一些优点:(1)位置式算法每次输出与整个过去状态有关,算式中要用到过去偏差的累加值,
21、容易产生较大的累计误差。而增量式中只须计算增量,控制增量的确定仅与最近几次偏差采样值有关,当存在计算误差或者精度不足时,对控制量的影响较小,且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2)由于计算机只输出控制增量,所以误动作影响小,而且必要时可以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去掉,对系统安全运行有利;(3)手动与自动切换时冲击比较小5。2.2模糊控制原理2.2.1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在人参与的实际控制系统中,人们发现,有些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虽然不懂被控对象或者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也不懂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却能凭借经验采取相应的决策,很好的完成控制工作,如图2-2是典型的人机控制系统框图4。图2-2 典型人
22、机控制系统框图操作者根据仪表显示的信息(包括声、光、及数字信息),获得系统的运行状态,然后操作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对控制对象进行运作,在这个系统中,仪表的信息都是精确量,通过人的感官传入操作者的大脑,然后在脑中形成具有模糊性的概念,然后操作者根据经验,进行模糊决策。显然,这种人机控制系统进行的控制是一种模糊控制,人们为了模拟这种控制过程,设计了一种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同人机控制系统一样,都是一种模糊控制,只不过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决策者是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将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模糊决策,输出一个模糊量,然后将它精确化,并作用于被控对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 系统 模糊 PID 控制 仿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