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粗煤气、合成气热交换器设计的设计.doc
《热粗煤气、合成气热交换器设计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粗煤气、合成气热交换器设计的设计.doc(5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太原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热粗煤气、合成气热交换器设计 摘 要:换热器是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工艺设备。设计中考虑操作条件及介质的特性,本设计采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该设备适用于温度不大,壳程流体清洁,不易结垢拆卸,清洗的场合。在设计过程中,依照GB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对换热器依次进行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最后完成专题讨论。本设计每层管子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这种方法在相同的面板面积上可排较多的管子,且管外表面传热系数大。最后检测该换热器是否满足介质换热的需求。 关键词:换热器,固定管板,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计算。The design of hot coal g
2、as, synthesis gas heat exchanger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 control1022Liu Huan instructs teacher: Yan JianxinAbstract : Heat exchanger is a kind of process equipment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many Industry departments. Conside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3、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dium, this design uses the fixed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The equipment is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that temperature is not high and not easy scaling. In this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GB151-1999the type of steel tube shell heat exchanger conduct pr
4、ocess calculation, 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 calculation, finally completes the seminar.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each layers of tube in this design adopts equilateral triangle arrangement. This method in the same area of the panel can be discharged more pipes,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ube own
5、high conduct heat coefficient. Finally, testing this heat exchanger whether meet the demand of heat transfer medium.Key words: Heat exchanger a fixed tube sheet process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 calculation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1工艺流程- 1 -1.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 -1.2低温甲醇洗工段工艺流程- 2 -1.3换热器(w-501)的设计说明- 2 -1.4工艺过程及控制参数的选取- 3 -1.5控制方案的设计- 3 -1.6各仪表的作用方式- 4 -2工艺计算- 5 -2.1原始数据- 5 -2.2类型选择- 5 -2.3流体流径的选择- 5 -2.4工艺参数的计算- 6 -2.4.1确定冷热流体的定性温度- 6 -2.4.2物性参数
7、的计算- 6 -2.4.3计算热负荷- 11 -2.4.4平均温度差- 12 -2.4.5初选总传热系数- 13 -2.4.6初算所需传热面积- 13 -2.4.7换热器结构设计- 13 -2.4.8核算总传热系数- 14 -2.5核算压强降- 15 -2.5.1管程压强降- 15 -2.5.2壳程压强降- 16 -3结构设计- 18 -3.1设计条件- 18 -3.1.1设计压力- 18 -3.1.2设计温度- 18 -3.1.3计算压力- 18 -3.2筒体壁厚- 18 -3.2.1筒体选材- 18 -3.2.2筒体壁厚的计算- 18 -3.2.3筒体的强度校核- 19 -3.3管箱设计-
8、 20 -3.3.1管箱选材- 20 -3.3.2 管箱筒体厚度计算- 20 -3.3.3筒体的强度校核- 21 -3.4管箱法兰- 21 -3.4.1材料选择- 21 -3.4.2法兰型式及尺寸- 21 -3.5管箱法兰垫片- 22 -3.6管箱法兰紧固件- 23 -3.6.1螺柱- 23 -3.6.2螺母- 23 -3.6.3弹簧垫圈- 24 -3.7封头的设计- 24 -3.7.1封头的壁厚计算- 24 -3.7.2封头尺寸- 25 -3.8拉杆设计- 25 -3.8.1拉杆结构形式- 25 -3.8.2拉杆选材- 26 -3.8.3拉杆参数- 26 -3.8.4拉杆的布置- 26 -3
9、.9管板设计- 26 -3.9.1材料选择- 26 -3.9.2管板结构- 27 -3.9.3中心距的求取- 27 -3.9.4布管限定圆- 27 -3.9.5拉杆孔的设计- 27 -3.9.6实际布管- 27 -3.10换热管设计- 27 -3.11接管设计- 28 -3.11.1管程接管设计- 28 -3.11.2壳程接管设计- 29 -3.11.3排气管和排液管的设计- 29 -3.12接管外伸长度- 29 -3.12.1各接管尺寸设计- 29 -3.12.2管程接管位置的确定- 29 -3.12.3壳程接管位置的确定- 30 -3.13防冲挡板- 30 -3.14折流板- 31 -3.
10、14.1材料- 31 -3.14.2折流板的设计- 31 -3.15吊耳- 32 -3.16焊接结构设计- 33 -3.16.1焊接结构- 33 -3.16.2焊接材料的选择- 33 -3.17设备总质量估算- 34 -3.18支座选型- 34 -3.19鞍座位置确定- 35 -4强度校核- 37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附录- 43 -IV1 工艺流程1.1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图1.1 合成氨工艺流程造气粗煤气低温甲醇洗及冷冻系统液氨洗系统氨合成氨库造气即原煤经处理系统产生煤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在加压气化流中反应。氨由H和N两种元素组成。合成氨是以H2和N
11、2在一定条件下全盛的。H2是从煤中获得的,而N2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原煤经过筛选,粉碎等过程后,在200#工段加压气化系统的燃烧炉内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反应的一系列方和如下:燃烧层: C+O2CO2+Q C+O2CO+Q CO+O2CO2+Q 气化层: C+ H2OCO2+H2 Q C+ H2OCO+ H2Q C+ H2CH4+Q CO+ H2OCO2+ H2+Q粗煤气继续在200# 经过洗涤降温,分离等程序最后进入300#,粗煤气变换系统的主要成分有CO2、CO、H2、H2S、CH4等。到300#的粗煤气洗涤变换后进入400#,在300#的变换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有:C+ H2OCO
12、2+ H2 +Q。进入400#变换气冷却系统的变换气主要成分是CO2、H2,还有少量的CO、N2、H2S、CH4等。400#2段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变换气,气体的成分基本没有变化。CO2、H2S等有害物质和各种杂质的作用会影响合成氨的质量,还可能造成设备仪器的损坏等,因此,在合成氨之前必须将这些有害物质和杂质去除。500#低温甲醇洗涤系统和600#液氮洗系统是用物理方法吸收,沉淀这些物质。500#主要吸收CO2 和H2S,从500#流出的净化气还有少量的CO、N2、CH4等。600#主要吸收CO,从1800#、5800#空气分离得到的N2 也进入600#,并和H2混合,得到比例大约为1:3的N2和
13、H2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进入900#氨全盛系统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N2+3 H22NH3 经氨合成系统合成的氨经处理后进入氨库。1.2 低温甲醇洗工段工艺流程冷却工段即为气氨的液化。气氨的液化包括气氨的压缩和冷凝,气氨在常压常温下冷凝温度为33.35。因此,在常压常温下,气氨不能用常温水使其冷却成液氨。氨的冷凝温度随压力的提高而升高,当压力提高1.6MPa时,冷凝温度为40,高于一般冷却水温度,因此可以用2535的常温水冷却,使之液化。工艺流程:气氨冷凝为液氨,是靠冷冻循环来完成的,冷冻循环主要由压缩、冷却、冷凝、节流膨胀、蒸发五个过程组成的。气氨冰机压缩提压后,进入氨冷却器,冷却后的气氨
14、进入冷凝器,由冷却水把气氨冷凝为液氨,由冷却水将气氨放出的热量带走,冷凝后的液氨通过节流阀由冷凝压力降至蒸发压力。节流膨胀后的氨在氨冷器中蒸发吸收被冷却水的热量,此时液氨又变为气氨送入冰机进口,如此构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被冷却物质的温度便于降低达到工艺要求。1.3 换热器(w-501)的设计说明第一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两种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满足工艺要求。 控制方案的确定1.4 工艺过程及控制参数的选取1被控变量的选择:本过程主要是冷却变换气,使变换气出口温度达到一定值来达到下道工段的要求。因而选择其出口温度为被控变量。2操纵变量:变换气进口流量。被控对象控
15、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较大,时间常数较小,纯滞后 时间越小越好。3干扰因素:(1)变换气进口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 (2)变换气进口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 (3)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终确定参数如下:被控变量:变换气出口温度。给定值:变换气出口给定温度。测量值:由检测元件测得的变换气的实际出口温度值。被控对象:变换气出口管。操纵变量:变换气进口流量。1.5 控制方案的设计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图1.2热交换器温度简单控制方框图图1.3氨冷却器温度控制方案流程图1.6 各仪表的作用方式对于系统而言,当发生故障时,应保证气氨出口温度不要太高,即在考虑安全及节能方面,应选用气开阀。各仪表的作用方式为:1.气
16、开阀:正作用“+”;2.变送器:正作用“+”;3.当阀关小时,气氨出口温度升高,“-” “-”=“+”,取反,故调节器为反作用“-”。验证: 阀开大 2 工艺计算2.1 原始数据表2.1原始数据物 料温度(进口/出口)操作压力(MPa)体积流量 (/h)管程37/22.65120951壳程-27/-22.109753.2 表2.2 原始数据2含量成份管程变换气壳程合成气%40.0185.880.120.201.451.9849.794.8674.9517.647.035.490.921.2624.9882.290.150.292.2 类型选择因此不需考虑热补偿。2.3 流体流径的选择考虑逆流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气 合成气 热交换器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