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试控制仪的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试控制仪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测试控制仪的设计.doc(6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目 录1前言(绪论)21.1设计背景21.2设计目标21.3技术路线21.4实施计划21.5必备条件32总体方案设计42.1设计任务42.2方案一42.3方案二52.4方案三:62.5方案的比较与确定63单元模块设计73.1温度检测电路73.1.1选择传感器的总原则73.1.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83.1.3温度检测接口电路93.2信号放大电路93.3A/D转换电路103.3.1A/D转换器的选择103.4单片机AT89C52电路133.5温度设置电路143.6显示接口电路143.7执行电路163.8看门狗电路173.9电源电路183.9.1电源变压器183.9.2整流电路193.9.3滤波电路
2、193.9.4稳压电路193.10器件介绍203.10.1检测部件-铂电阻203.10.2铂电阻的温度特性(RT)203.10.3常用标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特性213.10.4温度传感器特性的线性化213.11信号放大AD522223.12A/D转换芯片ICL7109233.12.1A/D转换器的功能233.12.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33.12.3ICL7109的介绍233.13X25045的介绍253.13.1主要特性253.13.2功能描述253.13.3操作方法253.14AT89C52的介绍273.14.1主要性能273.14.2功能特性描述273.14.3管脚介绍273.1
3、4.4存储器结构293.15显示器件303.16执行部件双向晶闸管313.16.1概 述:323.16.2符 号:323.16.3主要技术参数(表3.3,表3.4)323.16.4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33.16.5双向晶闸管的特性参数:334软件设计354.1系统软件功能354.2程序及算法介绍354.2.1主程序354.2.2主要子程序364.2.3控制算法385系统测试416系统的技术指标426.1系统能实现的功能426.2系统指标参数测试426.3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分析447结论468总结与体会479谢辞(致谢)4910参考文献50附录51摘 要:本次设计是采用单片机AT89C
4、52构成的智能温度测控仪。其主要任务是对化工合成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按工艺要求控制最高加热温度。采用带有死区的PID控制算法,当温度在给定的死区范围内,不予调节;当温度超出给定范围时,由单片机系统按照运算结果驱动双向可控硅,调节加热装置,以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关键词:单片机, 温度检测, PID控制算法, 双向可控硅Abstract: This design is uses the Microcontroller Unit AT89C52 constitution the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meter. Its p
5、rimary mission is carries on the examination to the chemical industry synthesizer temperature, and according to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control highest heating temperature. Uses has the dead area the PID control algorithm, when temperature in assigns in the dead area scope, does not give the adjus
6、tment; When the temperature surpasses assigns the scope, by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result actuation bidirectional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 the adjustment heat installation, by controls the synthesizer the temperature.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Unit,
7、Temperature examination, the PID control algorithm, Bidirectional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1 前言(绪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对系统理论和控制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动控制科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单片机性价比较高,经济实用,目前大多数的温度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通过单片机来实现的。1.1 设计背景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工业炉窑等工业生产中,温度是极为普遍又
8、极为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温度控制一般指对某一特定空间的温度进行控制调节,使其达到并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在本设计中,主要研究对特定空间(某合成装置)的温度进行高精度控制。其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时滞以及不确定性。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控制方式或现代控制方式都很难达到高质量的控制效果,本设计将经典控制与现代智能控制相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1.2 设计目标本设计选择单片机AT89C52构成系统,采用带有死区的PID 控制算法,当温度在给定的死区范围内时,不予调节;当温度超出给定范围时,由单片机系统按照运算结果驱动双向可控硅,调节加热装置,以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1.3 技术路线本智能温度测控系统是一种
9、用于化工合成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按工艺要求控制最高加热温度系统,系统主要采用带有死区的PID控制算法,当温度在给定的死区范围内,不予调节;当温度超出给定范围时,由单片机系统按照运算结果驱动双向可控硅,调节加热装置,以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采用单片机AT89C52结构设计,所用功能绝大部分靠编程软件实现。1.4 实施计划该系统的硬件是由温度检测系统、信号转换电路、A/D转换系统、温度设置电路、单片机基本系统、执行信号输出电路、显示接口等部分构成;系统采用的的控制方法是PID控制算法,此算法对动态响应缓慢的对象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在设计中按照模块进行分模块的设计。先进行资料的查询。然后依次进行硬件设
10、计,软件设计,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等。最终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报告并答辩。1.5 必备条件在设计中,我们首先应该具备设计中所需要的资料和相关书籍,杂志,报刊期刊等。同时需要有相对应的硬件软件技术资料以及技术测试方面的资料,同时更加需要老师在技术上和设计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关怀。在写本报告的过程中,摘编了生产厂家和各种电子类报刊、参考书的资料,特向提供资料的同学及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报告中定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2 总体方案设计2.1 设计任务本设计是采用铂电阻构成的温度检测及控制系统,其功能要求:对化工合成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按工艺要求控制最高加热温度;在升温阶段,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以
11、每小时15的速率上升;加入触媒后的温度采用恒值控制。前期为370,中期380,后期为390。控制精度为3;最高温度连续三次达到400时发出报警信号;显示检测温度值;留有扩充余地,以实现多回路控制。根据上述任务要求,本设计选择单片机AT89C52构成系统,采用带有死区的PID 控制算法,当温度在给定的死区范围内时,不予调节;当温度超出给定范围时,由单片机系统按照运算结果驱动双向可控硅,调节加热装置,以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2.2 方案一此测温方案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后,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其测温的单片机控制器采用NEC的8位78K0系列单片机,
12、(同时扩展EERPOM存储单元),并启用了看门狗功能,以提高测温仪的抗干扰性能;报警采用的是蜂鸣器,采集时显示温度,比较系统设定值,连续三次达到400则报警;系统中采用的是模糊控制算法。此其中其结构框图如图2.1铂 电 阻桥 路放 大电 路A/D转 换电 路NEC8位单片机温 度控 制LED显示EEPROM存储单元蜂 鸣 器开关控 制图2.1:方案一结构框图2.3 方案二由于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控制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考虑到功耗及整机的精度和价格等问题,测温控制器同样采用的是单片机,其是AT89C52系列单片机,并扩展看门狗功能,也是要提高测温仪的抗干扰性能。测温
13、系统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后,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采集时显示最值温度,超过设定值连续三次达到400则报警,报警是由软件控制;本方案采用AT89C52芯片(内部含有4KBE2PROM),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可使其他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其结构框图如图2.2:温度检测信号放大A/D转换单片机报 警温度控制开关控制LED显示看门狗定时器图2.3:方案二结构框图工作过程:某合成装置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经运算放大器AD522后送往ICL7109A/D转换,由ICL7109完成模/数转换,此数字量被送入单片机AT89C52;单片机将温度信号进行数字滤波,标
14、度变换后,由LED显示合成装置温度;同时与系统设定值进行比较,按照PID控制算法进行运算,通过输出信号去驱动双向可控硅,调节加热装置,以控制合成装置的温度。若最高温度连续三次达到400时则系统报警。其中输出采用双向可控硅调功方式控制,执行器件是由带过零触发电路的双向可控硅,输入TTL电平信号可控制其导通和截止,在规定周期内控制加入装置导通的交流周波来实现调节功率的作用。2.4方案三:框图如图2.3,此方案也是以AT89S51作为控制核心,单片机软件编程自由度大,可用编程实现各种控制算法和逻辑控制,但是是以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线式数字式温度计芯片,结构简单,不需要外接
15、元件,可以实现设计的要求,而且DS18B20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强。DS18B2089S51键盘驱动电路 加热降温光 耦LED显示过零触发图2.3 方案三的框图2.5方案的比较与确定三个方案的思想理念都是一样的,只是器件的选择和控制算法上有所差别。在器件选择上,方案一采用是的NEC的8位78K0系列单片机,方案二是采用以AT89C52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及报警是由软件程序提供的。方案三是采用的89C51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在控制算法上:方案一和三是采用的是模糊控制;方案二采取的是PID控制算法。由于模糊控制是不需精确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而且适合于较大滞后特性的被控对象,但是静态误
16、差不容易控制。而PID控制是理论和技术都很成熟,在单片机上较容易实现,可以达到较小的静态误差,但误差较大时,系统容易出现积分饱和,从而导致系统出现很大的超调量甚至出现失控现象,而只有仔细调整控制参数,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考虑到功耗及整机的精度和价格比较,本设计及制作采用了方案二。3 单元模块设计系统的硬件构成:该系统的硬件电路由温度检测、信号放大、A/D转换、单片机、温度设置电路、温度控制电路(执行电路)、显示接口电路,看门狗电路及电源电路等部分构成。3.1 温度检测电路3.1.1 选择传感器的总原则现代传感器在原理和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控目的、测控对象以及测控环境合理地选择传感器
17、,是单片机测控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传感器选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控电路也就可以确定了。测控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择是否合理。作为单片机测控系统前向通道的关键部件,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测控对象与测控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择,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对象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A:传感器的量程;B: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C: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D:传感器信号的引出是有线还是无线;E
18、:是购买传感器学是自行研制传感器以及价格因素等。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就能确定选择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灵敏度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与被测量变化相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越大,有利于信号处理。但是,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越容易混入,噪声被放大系统放大后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量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干扰信号。另外,某些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他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
19、度越小越好。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好,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在允许的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一定的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线性范围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量成正比的范围。从理论上讲,在此范围内灵敏度应保持定值。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在选择传感器时,当传感器的种类确定之后首先要看其量程是否满足要求。实际上任何传感器都不能保证绝对的线性,其线性度也是相对的。当所要求测量精度比较低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将非线性误差较小的传感器近似看线性,这样就给测量带来极大
20、的方便。稳定性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其性保持不变化地能力称为稳定性。影响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因素除传感器本身结构外,主要是传感器的使用环境。因此,要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传感器必须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选择传感器之前,首先应对其使用环境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或采用适当措施以减小环境的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有定量的指标,在超过使用期后,在使用前应重新进行标定,以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对于某些要求传感器能长期使用而又不能轻易更换或标定的场合,所选择的传感器稳定性要求更来格,要更能经受住长时间考验。精度的选择精度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是关系到整个测控
21、系统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感器的精度越高,其价格越高,因此,传感器的精度只要能满足整个测控系统的精度要求就可以了,不必选得过高。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同一测量目的诸多传感器中选择比较便宜和简单的传感器。 如果测量结果是供定性分析的,选择重复精度高的测量值,就需选择精度等级能满足要求的传感器。对某些特殊使用场合,无法选到合适的传感器,则需自行设计制造传感器。自造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3.1.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温度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玩具、家用电子产品、工业测控系统以及个人计算机应用中。传统上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是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元件,而集成温度传感器特点是测温误差小、价格低、
22、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它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温度传感器。综上所述,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应用场合,由于在温度测控系统中,传感器是前向通道的关键部件,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原则要考虑温度范围,温控精度,测温场合,价格等几方面的因素。如果被测温度较高,一般可选择热电偶式或辐射式温度传感器。对于常温区域的温度测量,如果要求精度高,宜选择集成温度传感器;如果要求精度不高,宜选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如果要求对被测温度能快速反应,则应选择时常数小的温度传感器,若被测环境具有较强腐蚀性,则选择的传感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智能 温度 测试 控制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