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51的智能健康称重系统设计.doc
《基于C51的智能健康称重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51的智能健康称重系统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与传感器等技术基础上设计的智能健康称重的电子秤。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即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构成了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传感器,且置于系统的最前端。在一个现代自动检测系统中,如果没有传感器就无法监测与控制表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参量,也就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在现代技术中,传感器实际上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也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
2、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 为了提高我们对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方面知识的处理能力,并且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和个人兴趣等因数,我们设计了一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电子秤。本系统通过称重传感器采样,A/D转换后输入单片机,通过按键设置单价后,经过单片机主控制器件的处理后,液晶上就会显示:体重和距离健康的标准。 关键词:智能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 测试技术III摘 要III第1章引言1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12.1 设计任务及要求12.1.1任务12.1.2设计说明22.1.3智能秤的工作原理22.2智能秤设计的要求及思路22.2.1智能秤设计的基本要求22.2.2智能秤设计的基本思路2第3章智能秤的设计与
3、制作43.1智能秤的各个模块43.1.1传感器43.1.2测身高部分63.1.3A/D转换模块ADC080883.1.4微处理器模块AT89C5193.1.5输出显示模块LCD103.1.6电源模块11第4章智能秤的软件设计124.1总体方案设计124.2称重部分软件设计134.3测量身高部分软件设计144.4A/D转换部分程序流图164.5LCD显示部分程序16第五章 总结18第1章 引言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压力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疾病也随之而来,而在这些人群中,患有肥胖和营养不良的病人居多。 为方便人们及
4、时了解自己的体重是否超出或低于标准的体重,在许多公共场合都摆放了人体秤,商场、药店、马路旁等随处可见,给那些由于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到医院做定期体验的人们带来了方便。人体秤已不再是医院的专用医疗器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普通人体秤测量身高和体重的结果都是直接用眼睛观看指针读取的,由于读数的方法各不相同、读数时光线有明有暗等多种原因,使得读取数据的误差过大。由于人体秤的使用非常普遍,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计算机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单片机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单片机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
5、来的由单片机控制的人体称,比普通人体称在耐用性、适用环境、读数的准确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智能人体秤经济、实用,适合在广大工薪阶层推广。因此,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人体秤,不但提高了读数的精确度,给人们以直观的效果,将身材标准与否一并显示,与普通人体秤的价格相差无几,逐渐取代传统的人体秤。同时单片机的可编程性使得称重还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拓展,如加入健康指标。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2.1 设计任务及要求2.1.1 任务设计一个人体智能秤,能够显示人的体重,并通过算法给出健康与否的评价显示在LCD上。2.1.2 设计说明电子秤是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来确定物体质量(重量)的测量仪器,也可用来确定与质
6、量相关的其它量大小、参数、或特性。不管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电子秤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承重与传力复位系统、称重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测量显示与数据输出模块。承重与传力复位系统是被称物体与转换元件之间的机械、传力复位系统,又称电子秤的秤体,称重传感器是将由非电量(质量或重量)转换成电量的转换元件,测量显示与数据输出模块为核心的数据处理与显示功能的模块。2.1.3 智能秤的工作原理当被称物体放置在秤体的秤台上时,其重量便通过秤体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随之产生力电效应,将物体的重量转换成与被称物体重量成一定函数关系(一般成正比关系)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等)。此信号模/数(A/D)器进行转换,数字信号再送
7、到微处器的CPU处理,CPU不断扫描键盘和各种功能开关,根据键盘输入内容和各种功能开关的状态进行必要的判断、分析、由仪表的软件来控制各种运算。运算结果送到内存贮器,需要显示时,CPU发出指令,从内存贮器中读出送到显示器显示。2.2 智能秤设计的要求及思路2.2.1 智能秤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传感器测量体重、身高,通过单片机的程序进行计算,和测量体重比较,输出胖瘦的判断。2.2.2 智能秤设计的基本思路将电子秤大致能划分为三大部分,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由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前级处理和A/D转换部分组成。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处理,由控制器完成对该数字量的处
8、理,驱动显示模块完成人机间的信息交换。本系统主要采用称重传感器模块、滤波放大电路模块、模数转换电路模快、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等部分组成。人体的体重信息由称重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由单片机控制A/D转换器完成数据采集,并由单片机完成运算、输出,有LCD将结果显示。 图2.13第3章 智能秤的设计与制作3.1 智能秤的各个模块3.1.1 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用传感器茵先要考虑传感器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这点对正确选用称重传感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它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乃至整个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称重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的基本概念和评价
9、方法上,新旧国标有质的差异。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称重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内部线路采用惠更斯电桥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输出信号电压可由式3.1给出。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弹性敏感元件:利用它将被测的重量转换为弹性体的应变值;另一个是电阻应变计:它作为传感元件将弹性体的应变,同步地
10、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电阻应变片所感受的机械应变量一般为10 - 610 - 2,随之而产生的电阻变化率也大约在10 - 610 - 2数量级之间。这样小的电阻变化用一般测量电阻的仪表很难测出,必须采用一定形式的测量电路将微小的电阻变化率转变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才能用二次仪表显示出来。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通过桥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电桥电路图3.1电桥电路称重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内部线路采用惠更斯电桥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输出信号电压。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组成了桥式测量电路,Rm为温度补偿电阻,e为激励电压,V为输出电压。 若不考虑R
11、m,在应变片电阻变化以前,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3.1)由于桥臂的起始电阻全等,即R1 = R2 = R3 = R4 = R,所以V=0 。当应变片的电阻R1、R2、R3、R4变成R+R1、R+R2、R+R3、R+R4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变式子3.2为:V=(3.2)通过化简,上式则变式子(3.3)为:V=(3.3)也就是说,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与各臂电阻变化率的代数和成正比。如果四个桥臂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相同,且 = K,则上式又可写式3.4成:V=1 - 2 + 3 - 4 )(3.4)式中K为应变片灵敏系数,为应变量。上式表明,电桥的输出电压和四个轿臂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量的代数和成正比。在电
12、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4个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梁的4个敏感部位,传感器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在力的作用下,R1、R3被拉伸,阻值增大,R1、R3正值,R2、R4被压缩,阻值减小,R2、R4为负值。再加之应变片阻值变化的绝对值相同,即R1 = R3 = + R或1 = 3 = +R2 = R4= - R或2 = 4 = - 因此,V=4 = e K。若考虑 Rm,则电桥的输出电压变成式(3.5):V= = K e(3.5)令SU = ,则SU = K SU称为传感器系数或传感器输出灵敏度。对于一个高精度的应变传感器来说,仅仅靠4个应变片组成桥式测量电路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弹性梁材料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
13、及热处理工艺、应变片性能及粘贴工艺、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感器势必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少传感器随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提高其精度和稳定性,需要在桥路两端和桥臂中串入一些补偿元件。如:初始不平衡值的补偿、零载输出温度补偿、输出灵敏度温度补偿等。3.1.2 测身高部分 超声波测距原理: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雷达、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例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等场合。它是通过不断检测超声波发射后遇到障碍物所反射的回波,从而测出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t,然后求出距离S=Ct/2,式中的C为超声波波速。 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
14、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t/2。超声波测身高距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本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单片机控制超声波的发射和对超声波自发射至接收往返时间的计时,单片机选用AT89S52,经济易用。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图3.2 超声波测身高示意图(1)40kHz 脉冲的产生与超声波发射测距系统中的超声波传感器采用UCM40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0kHz的脉冲信号,这由单片机执行下面程序来产生DSH: MOV 14H, #12H;超声波发射持续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51 智能 健康 称重 系统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