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
《车轴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轴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1ABSTRACT1引 言2第一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和毛坯尺寸计算31.1 零件的分析以及模具选择方案31.2 模具类型的选择3第二章 设备的选择62.1 落料所需要的力的计算62.2 拉深所需要的力的计算62.3 冲孔所需要的力的计算72.4 翻边所需要的力的计算72.5 选择压力机7第三章 模架的确定和装配草图的设计9第四章 落料工序排样图的设计124.1 排样图的设计124.2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12第五章 工作零件的设计及加工135.1 工作尺寸的计算135.1.1 落料工序的计算135.1.2 拉深工序的计算145.1.3 冲孔工序的计算155.1.4 翻边工序的计算155.
2、2 复合模的设计及加工165.2.1 落料凹模的设计及加工165.2.2 落料拉深凸凹模的设计及加工175.2.3 拉深翻边凸凹模的设计及加工185.2.4 冲孔凸模的设计及加工195.2.5 翻边冲孔凸凹模的设计及加工20第六章 辅助结构零件的设计及选用226.1 卸料装置226.2 压料装置236.3 顶出装置246.4 导向装置266.5 定位装置276.6 螺钉及销钉276.7 模柄的选择276.8 固定板和垫板276.9 上模座与下模座30第七章 模具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31第八章 装配图的绘制及工作过程和模具结构的分析328.1 装配图的绘制328.2 模具结构和工作过程338.3
3、模具结构的分析33第九章 压力机的校核35参考文献36致 谢37附 录 车轴盖冲压复合模的设计湘潭大学20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摘要:本文设计了一副车轴盖复合模具,分析了零件的成型工艺,介绍了模具的主要工作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模具材料的选择,同时还分析了模具的工作过程。关键词:复合模;模具结构;工艺分析Design of compound die for automotive shaft cupClass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Control,Grade2008,Specialty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Control,Xiang
4、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China(P.R.CHINA)Abstract: An design of a composite die for automotive shaft cup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forming technology for the automotive shaft cup was analyzed .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 the design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die and the materials of die we
5、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s the working progress of the die was analyzed.Key words:compound die; die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analysi 引 言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研究推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和扩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的各种冲压新工艺,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
6、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小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的。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工序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工序。根据工序的组合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复合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 级进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 复合-级进冲压在一副冲模上包含复合和级进两种方式的组合
7、工序。虽然我国的模具工业和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未来的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CAD/CAE/CAM技术;大力发展快速制造成形和快速制造模具技术;在塑料模具中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发展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逐步推广高速铣削在模具加工的应用;进一步研究开发模具的抛光技术和设备;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开发新的成形工艺和模
8、具。2第一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和毛坯尺寸计算1.1 零件的分析以及模具选择方案零件图1为车轴盖零件,料厚为1.2mm,材料为10钢。图1车轴盖零件根据图1可以知道,零件为拉深翻边圆筒件。根据GB/T15055-2007f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可查得,翻边尺寸为。要生产此零件,需要在模具上进行四个工序,分别是落料,拉深,冲孔,翻边。这四个工序可以在一副模具上完成,也可以在两、三或者四副模具上完成,其需要在几副上完成主要根据零件的外型和翻边的次数以及拉深的次数来确定。1.2 模具类型的选择根据上面分析,生产该零件可用单工序模具生产业也可以用复合模生产,具体用什么模具要从经济性和工艺性进行选择。1
9、 由于生产的是车轴盖零件,所以应该是大批量生产的,对于以上两种模具类型,复合模更适合一些。2 复合模生产率较高,压力机在一次行程内可完成两道以上工序,而单工序模一次行程只能完成一道工序,所以生产效率较复合模要高一些。3 复合模冲压精度较单工序模要高。4 复合模对原材料要求比单工序模要低一些。5 复合模安装,调整与操作简单,单工序模有导向时安装与调整方便。根据图知,如要用复合模一次就把此零件成型,则四道工序要合理的进行,上一道工序的结果应不影响下一道的工序。四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应该这样安排:落料-拉深-冲孔-翻边。这样拉深不会影响翻边预冲孔,翻边才不受影响,计算不受影响。根据以上五点,初步选用复合
10、模,具体用不用还要看能否一次拉深及其翻边。以下是计算能否一次成型以上两个工序。1 首先计算拉深毛坯的尺寸:因为H/ =20/58.8=0.34,故可一次拉深成功。4 翻边预冲孔直径的计算 d=D+0.86r+1.43t-2H=17.636 D-竖边部分的中径 H-翻边的高度 r-翻边的圆角半径t-板料的厚度5 翻边系数的计算 板料的相对厚度d/t=17.636/1.2=14.7查得模具最小翻边系数为0.55,而:,所以可以一次翻边成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拉深和翻边均能一次成形,零件可以一次实现落料、拉深、冲孔、翻边4道工序。由于拉深为无凸缘、无压边圈拉深,先落料(落料尺寸为拉深毛坯尺寸),再拉深
11、(拉深到设计深度),最后冲孔和翻边。需要指出的是冲孔、翻边2个工序必须放在拉深完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所冲孔的大小,并会出现翻边后R1.5mm处开裂,翻边高低不平的现象。综上可知,模具类型选选用复合模具更为经济。第二章 设备的选择由于该零件的生产过程要经过落料,拉深,冲孔,还有翻边四道工序,且是先落料,再拉深,再冲孔,最后翻边,其模具类型选择复合模形式。所以在选设备的时候要先计算哪个工序需要的力大些,其次还需考虑最大的力是否在压力机安全范围内等等,以下是压力机选择要考虑的基本因素:1 冲压设备的类型和工作形式是否使用于应完成的的工序;是否适合安全生产和环保的要求;2 冲压设备的压力和功率是否满
12、足应完成工序的需要;3 冲压设备的装模高度,台面尺寸,行程等是否适合完成工序所用的模具;4 冲压设备的行程次数是否满足生产率的要求等。以下分别计算各个工序所需的力:2.1 落料所需要的力的计算1 冲裁力的计算 =Lt其中 -冲裁力,单位为N;t-材料厚度,单位为mm;-材料抗剪强度,单位为MPa;对10钢 取296MPa;L-冲裁周长,单位为mm。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凸凹模间隙的波动,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材料厚度的偏差等因素,实际所需冲裁力还必须增加30%,即 F=1.3=1.3Lt所以=98204.62N F=127666.02N2 顶件力: 卸料力: 因为材料为10钢,查得:,(取0.0
13、5) 所以:,3 总冲裁力 =F+ +=1384.69KN2.2 拉深所需要的力的计算1 拉深力的计算 =1021.9KN-工件直径-材料抗拉强度极限在(300-440)Mpa之间,取最大值440Mpa-拉深系数t -材料厚度2 压边力的计算 式中:拉深比:k=D/d 最大拉伸力: (近似计算)3 拉深总工艺力 =P+ =1024.4KN2.3 冲孔所需要的力的计算冲裁力 =Lt 其中-冲裁力,单位为N;t-材料厚度,单位为mm;-材料抗剪强度,单位为MPa;对10钢 (半硬)取296MPa;L-冲裁周长,单位为mm。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凸凹模间隙的波动,材料机械性能的变化,材料厚度的偏差等
14、因素,实际所需冲裁力还必须增加30%,即F=1.3=1.3Lt所以=19669.92NF =25570.90N2.4 翻边所需要的力的计算翻边力的计算P=1.1 t (D-d)=7454.17Nt-材料的厚度-材料的屈服强度D-翻边后孔中径d-预冲孔直径2.5 选择压力机根据以上几个工序所计算的结果,落料的冲裁力最大,且该冲压件选择的模具类型为复合模,这类模具在工作的时候是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完成,在受力的时候各个工序所受的力不和其他的工序重叠,就是说在选设备的时候根据在各个工序里的最大力来选,且所受的力在安全范围内。所以此副模具就是根据落料工序的总工艺力来初选压力机。1 对于落料冲裁工序,压力机
15、的公称力应大于或等于冲裁时总冲压力的1.1-1.3倍 P(1.1-1.3) 其中P-压力机的公称力F-冲裁力的总冲压力P 1800.11KN 2 冲压设备的选择 冲压设备选择的要求:1) 压力机的行程大小,应能保证成型零件的取出与毛坯的放入。2) 压力机的工作台面尺寸应大于冲模的平面尺寸,还需留有安装固定的余地,但是在过大的工作台上安装很小尺寸的冲模时,工作台的受力条件也是不理想的。所选的压力机的工作台面尺寸应与冲模的平面尺寸相适应。3) 模具的闭合高度:模具在闭合时,上模座的上表面到下模座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压力机的闭合高度H:滑块在下死点时,工作台面到滑块下端面的距离。该距离一般是可以调整
16、的,故一般的压力机均由最大闭合高度和最小闭合高度。4) 压力机的吨位要与总的冲压力相适应。根据所计算出的总冲压力F=1800.11kN。初步选择公称压力为2500kN的闭式单点单动压力机J31-250。其基本参数如下表1:表1 J31-250基本参数公称压力2500kN滑块行程315mm标准行程次数20次/min最大闭合高度 490mm闭合高度调节量200mm工作台尺寸(左右)1000mm工作台尺寸(前后)950mm标称压力行程10.4mm导轨间距离900mm滑快底面前后尺寸850mm拉深垫压紧力400KN第三章 模架的确定和装配草图的设计模架是标准件,各类模架的结构和尺寸已系列化、标准化。模
17、架由五部分组成,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导套和模柄,但标准模架不带模柄。导柱和导套之间的导向对模具提供导向。按照导柱和导套布置的位置和数量,模架分为四类。后侧导柱式:其开敞性好,便于操作,导柱分布不对称,受力不平衡,拔模不方便,适于冲裁形状比较简单、小型、间隙较大的零件时使用的模具。对称导柱式:仅限于前后操作,受力平稳,导向准确可靠,拔模方便,两根直径不同,防止误装配。对角导柱式:条料可从前后、左右两个方向送进,操作教方便,导柱对称分布,受力平衡,拔模方便。多用于窄长的级进模 四导柱式:导向平稳,精度高,用于高精度级进模,重载荷冲模。经分析考虑,车轴盖零件属于形状不复杂,小型,且所选用的模具类型
18、为复合模,各工序依次按一定顺序进行,所以要求要方便操作,依次选用后侧导柱式模架。 模架的外形尺寸主要由凹模尺寸决定。根据模具结构、且对于此副模具的话,主要有落料的凹模来确定长以及宽,模具的闭合高度则有设计的上模,下模,以及模具的一些配件来决定,对于此复合模,应该先考虑他的闭合高度,其次才是它的宽度和长度,所以要合理选择模架,就有必要考虑它的工作零件以及配件的合理高度,这样才能合理的选择模架。根据上面提到的要用复合模,再根据零件图考虑用复合模到底能不能实现,这就要求看要设计的复合模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排列在工作时能正确合理的生产出所需要的零件,且根据先落料,再拉深,再冲孔,最后翻边的顺序,因此要合理
19、的设计复合模,由图1分析知,应设计复合模为落料拉深凸凹模,翻边冲孔凸凹模,拉深翻边凸凹模,再加落料凹模及冲孔凸模。根据下图2知道各工作零件的装配关系,并且还可以知道工作行程,由此来知道橡皮的收缩长度,进而合理的设计橡皮的高度,这样所有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合理的选择模具的闭合高度。首先分析一下该模具的基本工作过程:(1) 第一是落料,此工序的行程大于一个厚度,即1.2mm。(2) 再就是拉深,由图1知道,需要行程大于20mm。(3) 第三就是冲孔,也需要一个厚度左右。(4) 最后翻边,据图1知道应大于6mm,所以工作行程必须大于28.4mm(5) 在此行程下的橡皮高度最小应该在66mm左右,
20、因为橡皮收缩不大于本身的45%。(6) 根据行程和橡皮及橡胶的位置还可以大概知道落料拉深凸凹的高度,大于行程的高度+橡皮最小高度=94.4mm,而落料凹模则大于行程+10=38.4mm,在加上其余的模板,(7) 闭合高度大于落料拉深凸凹模+落料凹模+上模定板+下模定板+下模固定板+上下两模板=94.4+38.4+10+20+20+上下两模板(100左右)=282.8mm。根据以上可以选模架的尺寸,因为所选的模架类型为后侧导柱模架,通过查表可以选择模架为:凹模周界 L B 280x280 (mm) 闭合高度 最大320mm 最小275mm上模座 280x280x55(mm) GB2855.9-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车轴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