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设计静态波动率的计算.doc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设计静态波动率的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设计静态波动率的计算.doc(2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实验:静态波动率的计算 2 1.1 实验目的 1.2 基本原理 1.3 实验数据与内容 1.4 操作步骤与结果第二章 金融风险案例4 2.1 案例一: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2.2 案例二:有关“中航油”事件第三章 论我国信用评级建设 11 3.1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特征 3.2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加强与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建议 3.4 结语第四章 课程认识 184.1、何为金融风险管理 4.2、为什么要金融风险管理4.3、课程的学习目的 4.4、课程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实验 静态波动率的计算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excel实验,掌握利用历史数据计算金
2、融资产的日对数收益率及其预期收益率、静态的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离差系数的方法。2、 基本原理金融资产的日对数收益率采用单期对数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 金融资产日对数收益率的方差公式为金融资产日对数收益率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标准分数等于某个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之后的值,反映的是该数据与平均数比较相差个多少个标准差,以测度每个值在该组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并可以用它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又异常点。其计算公式为方差、标准差都是反映风险收益分散程度的绝对水平。对于平均水平或计量单位不同组别的风险数据值,是不能用方差、标准差直接比较其离散程度的。这时就需要使用离散系数。离散系数也称
3、为变异系数,它是一组风险数据的标准差s与其对应的预期值之比,计算公式为离散系数是测度风险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风险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越大,说明相对风险较大;反之,相对风险较小。3、 实验数据与内容(1) 下载收集一只股票多于一年的日收盘数据;(2) 计算该股票的日对数收益率;(3) 利用扫描统计指标的定义公式,计算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静态的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4、操作步骤与结果(1) 下载贵州茅台(600519)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盘价数据。(2) 计算这只股票的日对数收益率。在单元格C4种输入公式“=LN(B4/B3)”,下拉单元格,复制填充公
4、式至C4:C225,即得600519的日对数收益率。(3)在表的F3中输入公式“=AVERAGE(C4:C224)”,计算股票的预期收益率。(4)在F4中输入公式“=VAR(C4:C224)”,计算静态方差。(5)在F5中输入公式 “=F40.5”,计算静态标准差。(6)在G4中输入公式“=(C4-$F$4)/$F$6”,并复制最后一行。(7)在F7中输入公式“=F5/F3”,计算离差系数。2012年贵州茅台股票分析 股票代号600519日期收盘价2012-12-3200.192012-11-30216.01-0.076058 预期收益率=0.000403 -3.953406 2012-11-
5、29219.28-0.015025 方差=0.000374 -0.797673 2012-11-28218.390.004067 标准差=0.019340 0.189472 2012-11-27219.76-0.006254 离散系数=48.045785 -0.344157 2012-11-26217.050.012408 0.620762 2012-11-23222.23-0.023585 -1.240291 2012-11-22217.290.022480 1.141523 2012-11-21218.65-0.006239 -0.343424 2012-11-20215.960.0123
6、79 0.619250 2012-11-19214.050.008884 0.438515 2012-11-16224.4-0.047221 -2.462367 2012-11-15227.25-0.012621 -0.673364 2012-11-14230.65-0.014851 -0.788673 2012-11-13228.060.011293 0.563077 2012-11-12231.46-0.014798 -0.785965 2012-11-9234.81-0.014370 -0.763798 2012-11-8234.10.003028 0.135766 2012-11-72
7、37.47-0.014293 -0.759834 2012-11-6235.930.006506 0.315589 2012-11-5242.92-0.029197 -1.530455 2012-11-2248.36-0.022147 -1.165938 2012-11-1249.4-0.004179 -0.236876 2012-10-31247.340.008294 0.408037 有关金融案例金融风险防范案例一: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20世纪,香港有两件事情将载入史册,一是97年香港回归,结束了百年香港由外国人统治的历史;二是98年阻击国际投机家取得成功,成为国际金融史上政府与投机家对
8、抗的经典范例。一、这场金融大战的起因香港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最后提款机1、泰株失守7月2日,泰国390亿外汇储备耗尽,泰株自由浮动,泰株对美元汇率从26跌到60。出现挤提风潮,大量银行倒闭,泰国爆发全面金融危机,导致差瓦列政权更替。2、主攻不下10月98年1月,主攻香港,国际投机家抛空1000多亿港元,打歼灭战;香港股价暴跌,不到一个月,恒指下跌6000多点,导致许多公司破产倒闭,一些中小银行出现挤提风险。但港币汇率保住了。(百富勤轰然倒下)3、迂回战役香港久攻不下,转战外围。而且逐步蔓延到全球。至98年78月(1)韩国:韩元对美元汇率从820下跌至2000,汉城股价指数从900点跌倒300多点。
9、30家财团一半破产倒闭。(2)日本: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10跌至147日元,日经指数大幅下挫(21000-14000)。受此影响,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股市汇市继续大幅下跌,可谓恶性循环。(3)与此同时,俄罗斯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卢布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从6.2一下子贬值到26,导致国债利率大幅上升(80-120%),股票暴跌;政府无力偿还外债及国内债务。 (4)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货币汇率和股市双双暴跌,大量外资从这些国家抽离。二、香港政府为什么要全面干预?1、保卫香港我们知道香港一直以自由港而闻名于世,特区政府一直奉行自由市场原则,而这一次为什么会介入这场纷争?其目的是什么呢?从这
10、场战斗开始起,特区政府一再声明“政府奉行不干预市场的原则”,但是如果有人怀着不良动机,企图破坏自由市场公平公正原则,损害香港投资者、企业和广大居民的利益,特区政府不会就手旁观。如果特区政府不应战,就会出现股市暴跌、港币大幅贬值的凄惨局面。据当时权威机构估计:恒生指数可能跌至3000点左右,港币将贬值50左右。到那时香港金融市场将一片混乱,在港投资者和香港居民将会蒙受巨大损失,而投机商则从中获取暴利。例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荣智健的中信泰富。2、政治风险英国人搞了100多年香港都是好好的,一回归就出事。当时财富杂志预测香港回归后四年就完蛋。后来不得不承认预测失误,向中国人、向江主席道歉。3、国内
11、金融危机风险如果港币汇率保不住,人民币汇率肯定保不住(当时人民币黑市价达到910。资本外逃相当厉害。),这有可能导致国内金融危机。所以这时没有退路,被迫应战。特区政府入市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击投机商,维持自由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在港投资者和香港广大居民的利益。三、多空双方实力对比1、多方中国和香港政府战将:中银刘金宝,财政司司长曾阴权,金管局局长任志刚。刘金宝当年在里根总统遇刺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初露锋芒。资金:94015315002600亿美元2、空方国际投机家战将:量子基金索罗斯,老虎基金罗伯逊,摩根斯坦利巴顿毕斯高盛,美林所罗门美邦,瑞士第一信贷,JP摩根索罗斯92年打垮英镑而威名远
12、扬,从此将国际金融市场变成了投机家的天下。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在与国际投机家的对抗中取胜。资金:20022050005,能动用的资金上万亿美元。(当时曾阴权说投机资金有3万亿美元,可调动投机资金高达30万亿美元,这可能有点跨大其词)全球对冲基金大约有5500个,投机资本达3000亿美元。仅在美国一地,对冲基金就超过2500个,投机资本超过1500亿美元。加上对冲基金10倍或20倍的杠杆作用,其威力就更大。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几乎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但又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3、战场要描述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首先必须简单解释一下香港这个金融市
13、场和投机者的操作过程。投机者的操作过程大概要涉及到四个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现在假设某国际投机商手中有一笔港币,他先将港币在即期外汇市场兑换成美元,然后用美元作抵押在资本拆借市场借入港币,再用借入的港币作保证金在恒指期货市场上抛空, 当港币遭狙击时,金管局释出美元,大量港币流回金管局,市场流通的港币减少,拆借市场利率上升,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增加,商业活动萎缩,股市下跌。这样投机商就能从恒指期货抛空和股票市场抛空中双双获利,投机商再用这些利润去套取更多美元,如此循环往复。如果港币贬值,则获利更丰。当然具体投机过程形式多样,手法千变万化。而特区政府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大量卖出
14、美元以保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用手中积累的巨量港币在恒指低位时大量买进股票和恒指期货,推动恒生指数节节上升,使得投机商在恒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上的盈利企图落空,甚至出现亏损。同时利用利率上升,使投机商融资成本增加,从而迫使投机商平仓出局。四、8.28金融保卫战“官鳄”最后决战8月5日香港开市前一天,美国股票市场大挫,道指下跌近300点。国际货币炒家半天之内在货币市场上沽出近290亿港元。香港金管局利用外汇储备接起了240亿港元沽盘。6日、7日,对冲基金再次沽出近200亿港元。8月14日香港政府入股市、期市开始全面干预。俗称“官鳄大战”的港府与对冲基金的对决开始进入高潮。28日是8月期指结算日,因此也
15、成为战况最为激烈的一天。多空双方在这一天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刀光剑影的最后决战。国际投机商为了挽回败局,准备了数百亿港币及筹码,早晨股票交易一开盘,大举放空,打压恒指现货、期货,而特区政府誓死捍卫,上午两个半小时交易结束,成交400亿。下午投机商孤注一掷,又结集了几百亿资金及筹码,继续负隅顽抗,下午一个半小时的交易,又成交了390亿。在交易结束前几分钟,投机商弹尽粮绝,眼看败局已定,但又不甘情愿,企图使用一些非市场手段来阻止交易,最终未能得逞。这一天恒生指数收在7829点,创下了790亿的成交天量,大约是平时成交量的十倍。这一天不仅香港600万人屏住呼吸,注视着股票行情;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都在
16、关注着这一事态的发展。据估计,8月28日一天大约有600亿元成交量为特区政府所为,政府成为市场的唯一买家。从8月14至8月28日特区政府共计买入并持有蓝筹股1300多亿港币,占恒指蓝筹股总值10以上。下午则以期货市场为主战场。政府为了防止投机家8月恒指期货转仓,在午后狂沽9月期指,指数下挫至7100水平,外资行亦难抵挡,美林、霸菱、怡富等外资行亦不得不买入,收市报7210点,贴水600点。港府沽售9月期指的目的,是不让对冲基金逢高沽售,增加其沽空成本,也是对自身手持大量现货的对冲。五、这场世纪大战的胜负如何?为了能在这场战役取胜,8月22日江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知名实业家,江总书记说:“香港
17、企业家对香港的繁荣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只要香港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无条件全力支持”。8月28日那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直接坐镇香港,准备了600亿港币,准备随时参战。8月28日战役结束后,国际投机商仍然不甘失败,伺机反扑。索罗斯量子基金投资主管斯坦利在CNBC电视节目上公开宣称“香港政府救市解决不了问题”。当时市场上仍然弥漫着悲观情绪,担心香港政府顶不住国际金融投机家的攻击。一方面,特区政府及时调整策略改变游戏规则,不是在金融市场上硬拼,因为就资金实力而言,特区政府的资金有限,很难与国际投机商长期抗衡;因此立即出台了一系列限制金融投机的政策和措施。香港特区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秩序
18、及透明度“三十条”措施等。及时有效地遏制了国际投机家的后续进攻。另一方面,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特别是8月份,许多国际投机家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其中美国最富盛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巨额亏损250亿美元而宣布倒闭,美国及主要西方国家为了防止“危及自身”,加强了金融监管、打击国际投机,迫使银行收紧对对冲基金的信贷。国际投机家被迫撤出香港。至此,一场腥风血雨的战斗暂告一段落。曾荫权事后称,港府在与国际炒家的对决中“惨胜”。严格来说不能说特区政府取得了“胜利”,只能说国际投机商阴谋没有完全得逞。香港保住了联系汇率制,而对冲基金们获利离场。香港为此付出的
19、代价难以估量商业活动萎缩、投资减少、楼价大跌,消费疲软、高失业率、经济负增长等。一直持续到现在。 案例二:“中航油”事件一、案情2003年下半年:中国航油公司(新加坡)(以下简称“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
20、度大增。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1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二、原因1中航
21、油的交易一开始就存在巨大隐患,因为其从事的期权交易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是巨大的。期权交易中,期权卖方收益是确定的,最大收益限于收取买方的期权费,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很大(在看跌期权中),以致无限量(在看涨期权中)。中航油恰恰选择了风险最大的做空期权。2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没有建立起防火墙机制,在遇到巨大的金融投资风险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使风险无限量扩大直至被逼仓。事实上公司是建立起了由安永会计事务所设计的风控机制来预防流动、营运风险的,但因为总裁的独断专行,该机制完全没有启动,造成制定制度的人却忘了制度对自己的约束的局面,那么就有必要加强对企业高层决策权的有效监控,
22、保障风控机制的有效实施。3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作为中航油总裁的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这反映了公司内部监管存在大缺陷。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确实非常科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虚设导致对陈久霖的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4监管机构监管不力。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归国资委管理,中航油造成的损失在5.3亿至5.5亿美元之间,其开展的石油指数期货业务属违规越权炒作行为。该业务严重违反决策执行程序,这监管漏洞无疑为后事埋下伏笔。三、启示1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企业没有建立起防火墙机制,即在遇到巨大的金融
23、投资风险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而是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采用挪盘的形式,继续坐等购买人行使买权,使风险敞口无限量扩大直至被逼仓。2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此次惨痛损失“归功”于一人,那就是中航油总裁,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的陈久霖,原因在于手中权力过大,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而在“一人集权”的表象下也同时反映了公司内部监管存在重大缺陷。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其风险控制的基本结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CEO-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风险 管理 课程设计 静态 波动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