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doc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doc(22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 录一、设计任务书11.1设计数据11.2设计项目11.3设计分量1二、确定设计方案2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2.2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22.3 安装方式2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3.1设计条件3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3.2.1定性温度33.2.2流体有关物性数据3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54.1 估算传热面积54.1.1热流量54.1.2平均传热温差54.1.3传热面积54.1.4冷却水用量54.2主体构件的工艺结构尺寸54.2.1管径和管内流速54.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54.2.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64.2.4 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64.2.5 壳体内径64.2.6折流
2、板64.3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74.3.1热量核算74.3.2 壁温核算94.3.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压降)9五、机械结构设计115.1壳体115.1.1壳体直径与壁厚115.1.2气压校核115.2浮头管板及浮头法兰115.3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115.4管箱结构设计125.5固定端管板结构125.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壳体法兰125.6拉杆125.7分程隔板125.8接管125.9折流板135.9.1折流板选型135.9.2折流板计算13六、连接及排列方式146.1管子与管板的连接146.2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146.3管程分布与管子排列146.4分程隔板的连接14七、附属件
3、的计算及选型157.1接管法兰157.2垫片157.3防冲板157.4支座设计157.3.1 支座的设计选型157.3.2 支座承载能力校核16八、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17九、设计总结18十、参考资料19附: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工艺流程图20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数据为某工厂设计一台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的基础数据如下:(1)空气流量:Vh= 13 m3/min (标准状态)操作压强:Ph=1.5 MPa进口温度(初温):T1=150 出口温度(终温):T2= 40 (2)冷却剂:常温下的水初温:t130;终温:t2 36;温差:t=6;(t=58)(3)冷却器的压降1m水柱(1m水柱9.8*103p
4、a)1.2设计项目1、确定设计方案:确定冷却器型式,流体流向与流速的选择,冷却器的安装方式等;2、工艺设计:冷却器的工艺计算和强度计算,确定冷却剂用量,传热膜系数,传热面积,换热器管长,总管数,管间距,管程数,壳程数,校核压降等。3、结构设计: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式,管程分布与管子排列,分程隔板的连接,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折流挡板。4、机械设计:确定壳体,管板壁厚尺寸,选择冷却器的封头,法兰,接管法兰,支座等。5、 附属设备选型;1.3设计分量1、编写设计说明书一本。2、一号图纸一张(画冷却器)3、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合理,论述清楚,计算正确,制图无误,答辩流利正确。二、确定设
5、计方案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本设计中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器选用带有折流挡板的浮头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管内外均可承受高温高压;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考虑气体温度较高,而且要求1.5MPa的工作压强,故选用浮头式换热器。采用折流挡板,可使作为冷却剂的水容易形成湍流,可以提高对流表面传热系数,提高传热效率。本设计中的浮头式换热器采用的材料为碳钢管(20R钢)。2.2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本冷却器的管程走冷却水,壳程走压缩后的热空气。热空气和冷却水逆向流动换热。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
6、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压缩后的热空气走壳程。查阅传热传质过程设备设计P7 表1-3 可得到,热空气的流速范围为315 ms-1;冷却水的流速范围为0.33.0 ms-1。本设计中,假设冷却水的流速为0. 6ms-1,然后进行计算校核。2.3 安装方式冷却器是小型冷却器,采用卧式较适宜。水水空气空气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1设计条件由设计任务书可得设计条件如下表:数参类型体积流量(标准m3/min)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操作压力(Mpa)设计压力(Mpa)热空气(管外)13150401.51.6冷却水(管内)30360.30.4注:要求设计的冷却器在规定
7、压力下操作安全,必须使设计压力比最大操作压力略大,本设计的设计压力比最大操作压力大0.1MPa。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2.1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壳程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管程水的定性温度为 3.2.2流体有关物性数据由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卷)查得:热空气物性:导热系数:o=0.0317 Wm-1K-1粘度:o= 2.1710-5 Pas定压比热容:Cp,o1.009 kJkg -1K -1空气密度:o.293 kgm-3(1600kPa/101.33kPa)273K/(273+95)K15.146 kgm-3在95,1.6MPa下空气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物性密度o(kg/m
8、3)定压比热容Cp,o kJ/(kg)粘度o(Pas)导热系数o(Wm-1-1)空气 15.1461.0092.1710-5 0.0317冷却水物性:导热系数:i=0.6220 Wm-1K-1粘度:i=7.52310-4 Pas定压比热容:Cp,i4.178kJkg -1K -1密度:i=994.73 kgm-3在33水的物性数据如下:物性密度i(kg/m3)定压比热容cp,i kJ/(kg)粘度i(Pas)导热系数i(Wm-1-1)水994.734.1787.52310-40.622020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4.1 估算传热面积4.1.1热流量空气的体积流量为 Vo= = 0.2167 m3
9、/s空气的质量流量为 qm,o= 0.216715.146=3.282 kg/s热流量为= qm,o Cp,o (T1T2) =3.28161.009(150-40)=364.23kW4.1.2平均传热温差= =42.734.1.3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压力较高,故可选较大的总传热系数。查阅传热传质过程设备设计P20表1-11,可知管程为水,壳程为气体的总传热系数K值为17280 Wm-2-1。初步设定设K=200 Wm-2-1。根据传热传质过程设备设计P14,公式1-2,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m24.1.4冷却水用量根据传热传质过程设备设计P15,公式1-84.2主体构件的工艺结构尺寸4.2.1
10、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mm的传热管(碳钢管);由传热传质过程设备设计P7表13得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流速范围为0.53.0m/s。设冷却水流速ui0.6m/s。4.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依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公式3-10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根)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标准设计,取传热管长,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传热管总根数4.2.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公式3-8a和3-8b有RP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图3-9得则实际平均传热温
11、差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2.4 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法,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其优点为管板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程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采取焊接,取管心距t=1.25d0 t=1.2525=31.2532mm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16计算 s=t/2+6=32/2+6=22 mm分程隔板两侧相邻管排之间的管心距为44mm。4.2.5 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2
12、0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则壳体内径为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挡及工艺要求,可取。4.2.6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600=150 mm取折流板间距B=0.4Di,则B=0.4600=240mm,取B为250mm。折流板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板数为NB=16。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4.3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4.3.1热量核算(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于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ho = 其中:当量直径,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时,依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22得de0.0202 m壳程流通截面积 So = BD(1)=0.
13、250.6(1)0.03281 m2壳程热空气的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uo = 6.603m/sReo93098普兰特准数Pro =0.6907粘度校正()0.141因此,壳程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ho为ho = 270.0W/(m2)(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hi = 0.023Re0.8Pr0.3其中:管程流通截面积Si =0.02450m2管程冷却水的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ui =0.5961m/sRei15763普兰特准数Pri =5.053因此,管程空气的传热膜系数hi为hi=0.023157630.85.0530.3=3119.1W/(m2)(3)基于管内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C由化工单元过程及
14、设备课程设计表3-9和表3-10,可取管外侧污垢热阻Ro0.0004m2KW-1管内侧污垢热阻Ri0.0006m2KW-1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表3-11,碳钢在该条件下的导热率为50Wm-1K-1按式3-34计算管壁热阻RW=0.00005 m2K/W因此,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21有 (4) 传热面积裕度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35,计算传热面积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36计算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处于要求的8%2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能满足设计要求。4.3.2 壁温核算 因管壁很薄,且管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化工单
15、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42计算。设定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36来计算传热管壁温。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早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按式3-42有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tm和气体的平均温度Tm分别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43、3-44计算tm=0.436+0.630=32.4 Tm=0.5(150+40)=95 hc = hi = 3119.1 W/ (m2K)hh = ho = 270.0W/ (m2K)传热管平
16、均壁温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95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t=9537.39 = 57.61 因此,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4.3.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压降)(1)管程流动阻力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47式3-49可得管内流体:Re=15763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查莫狄图得=0.041.直管部分的压降:pi=弯管回路中的压降:局部阻力系数一般情况下取3pr=总压降:pt(pi+pr)Ft Ns NpNs壳程取1,Np管程取2,Ft管程结垢校正系数取1.5符合设计要求。(2)壳程阻力:由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式3-50式3-54可得流体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原理 课程设计 空气压缩机 冷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