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地球运动.doc
《高中地理专题——地球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专题——地球运动.doc(1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地球运动考试目标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黄赤交角的概念和定义3、“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光照图”上节气、时间的判断4、“二分二至光照图”上晨昏线的判读及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极地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5、掌握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与晨昏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和判断方法6、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来判断自然现象7、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含义基础知识掌握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1、 地球自转(1)自转轴:地轴(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3)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
2、秒,转过角度为360。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也是昼夜更替的周期,一太阳日是24小时。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太阳日恒星日相互联系都是对天体(地球)自转周期的描述区别参照物不同太阳某一恒星时间不同24小时23小时56分4秒自转角度不同36059360(4)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 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角速度与线速度均为0 2、地球公转(1)公转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是逆时针)。(3)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1月初在近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4)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时间为
3、365日6时9分10秒,转过角度为360(5)公转速度:角速度:平均约为1/ 天。线速度:平均约为30千米 / 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解释: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在近日点,由于太阳和行星的连线较短,只有公转速度快,才能增加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反,在远日点,太阳和行星的连线较长,所以公转速度较慢。)(6)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7)黄赤交角:概念: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带获得能量不同。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
4、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2)分界线:晨昏线(3)周期:1个太阳日为24小时。2、地方时(1)时间的确定: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2)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3)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4)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国际标准: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东、西12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计时方法: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主要城市所在的时区:伦敦中时区、开
5、罗东2区、北京东8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3、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冬)至日:由北(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
6、,每年直射两次。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4)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5)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反之。成因上的区别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空间位置相对固定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依据
7、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2)界线:回归线和极圈(3)五带:自北向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直射点移动速度加快(变慢)寒带范围变大(变小)黄赤交角变大(小)小公转周期不变 直射点移动的南北范围变大(变小) 全球各地(赤道除外)昼夜变化幅度变大(小)北回归线以北各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变小),冬至日变小(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小)说明: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
8、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度数呈正相关,即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影响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各地一年后总周长的年变化幅度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而且纬度越高变化越明显。但是,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黄赤交角变化前后的变幅为零;黄赤交角变化后的寒带范围内,仍然有极昼、极夜现象。 考点二: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晨昏线又叫晨昏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其中半个圆圈是晨线,半个圆圈是昏线。1、 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2)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
9、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3)晨昏线的类型:极点俯视型侧视图圆柱投影型2、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3)永远平分赤道。(4)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夹角,夹角的范围在02326。(5)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3、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图中已知弧BO为昏线,弧OA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弧BO为晨线,弧OA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2)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的
10、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等于0时,要么等于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经线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经线是12时。(3)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过南北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31日或9月23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
11、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注意太阳直射点一定与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5)确定昼夜长短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焦点之间的弧线(即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同时,也可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来解决昼夜长短问题。(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分别是(12昼长/2)和(12+昼长/2)(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
12、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时间正好相反。(8)确定日出日落方向平时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的时间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其他时间太阳升落的方向并非正东或正西。我们可以借助晨昏线来判断太阳升落的方向。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1、右图里,若
13、AB是晨线,AC是昏线,那么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北极圈内是极昼;反之,若AB是昏线,AC是晨线,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内是极夜。认清这一点对解答试题帮助很大,比如若AB是晨线,则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分。若AB是昏线,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分。2、右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3、读右
14、图判断(1)-(2)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E,30W D0,120E(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 本初子午线 B0,180 C0,150W D150W,1804读图回答(1).图一所示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可能是图二中的( )A.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2).如图所示的时间里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图一 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图一北京昼长于夜,且夜在增长 时值深秋,北京常有寒潮侵袭 北京昼长于夜,且夜在缩短A B C D 图二5、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
15、为8日19时。 回答(1)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 B C. D(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 日 14时 B9日2时 C9 日 20时 D8 日 8时(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自西向东 考点三: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1、地方时的确定: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为0点;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点,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这些都是光照图中隐性
16、已知时间,可据此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2、时区的划分(1)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先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3、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所求地地方时注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以
17、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2)已知某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公式:已知地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所求地经度注意: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3)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公式: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取商的整数)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4)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的方法公式:某地时区序数1
18、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注意:除零时区以外,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5)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所求地的区时注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因此,钟点要渐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是,则是前一天,因此
19、,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减一天。4、日期界限及某日期占全球的百分比地球上的人为日界线是以180经线为基础而划定的,它的位置始终不变;而另一条作为日期界限的经线0时经线,其位置总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所占的百分比也随之变化。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自0时线与日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自然界线与人为日界线刚好相距180,全球两个日期所占的范围刚好相等。考点四: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1、 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也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
20、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圈上为零。(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他极昼地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2、 正午太阳高度(1)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专题 地球 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