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doc(11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必修一 政治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 课程标准学习要求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 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
2、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的演变。 3、认识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二 教材知识整合(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夏商周政治制度概述(1)夏朝(公元前2070年建立): 王位世袭制:禹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启。从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
3、”演变为传子,出现了王位继承传子制度,“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 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外服分为候、甸、男、卫附属国管辖地区。 特点: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自主权。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是群巫之长,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王采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为严密的控制体系。 尚未实现权
4、力的高度集中。 2、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渊源:由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演变而来。 (3)原因:西周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巩固固政权; 扩展周的统治范围。(4)内容:受封者:周王把一定的土地、物资、武装、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和氏族首领,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周王室。其中,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周王子弟是分封的主体。 义务:受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5、 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朝成为 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6)消极影响: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 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3、宗法制 (1)概念: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 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2)目的:巩
6、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的稳定。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周天子作为嫡长子为天下大宗,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有主祭先祖的权利。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特点: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防止在权利的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建构了中国社会,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宗法制对中国
7、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单位”的“家族化”、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都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5) 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 施的法则和基础。 (6) 礼乐制: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鲜明的差别。是维 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BC221):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1、形成条件
8、(背景)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私有制出现。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破坏,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思想:百家争鸣中吸取法家思想。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成功。2、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 国君称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从中央到地方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 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以皇位世袭制、终身制、皇权至上和天下独尊为特点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2)中央官制: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的官制为基础,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御史大
9、夫,“掌副 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 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一些部门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特点:三公有名少实,九卿内外监管,官职不得世袭,权力高度集中。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衡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 (3)郡县制: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作用: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 统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
10、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特点 官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来历代王 朝所沿用,并得到不断改革和完善,经济也得到促进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消极作用:形成皇帝的独断专权和秦朝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朝很快被农民起义的
11、大风暴推翻。(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权力很大。 (BC202)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重用左右亲信近臣(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 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形成“中朝”与“外朝”相抗衡 的中央政治制度。相权削弱,君权加强。 东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中央虽设有三公,但“事归归台阁”。 (2) 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职能:执行政令,管理政务官职: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职能:纳言,起草政令,监察。官职:黄门侍郎、给
12、事中中书省吏部户部门下省礼部尚书省兵部刑部皇帝工部职能:审核政令官职:内史侍郎、中书舍人 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进一步完备。 内容: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 省(执行,下设六部)。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 省下设六部,分别主管相关事务,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
13、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对后世影响深远。皇帝 (3)宋朝:二府三司制最高军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宰相办公机构分军权官职:枢密使枢密院中书门下分财权三司分行政权参知政事计相户部盐铁度支副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内容:a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 b鉴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初采取增设管理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设枢密院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参知 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把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4) 元朝:中书一省制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皇帝工部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 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14、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替代三省,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 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等地区。(5)明清明朝:殿阁大学士,内阁皇帝殿阁大学士,后设内阁户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背景:明太祖认为,宰相位高权重,“威权专断”,威胁君权,是历代祸乱的根源。 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原因: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政务繁多,分身无术;后来,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形成: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正式确立。 发展: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
15、士替皇帝起草答批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票拟是 否被采纳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并非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皇帝 清朝:军机处设军机处设内阁制六部摄政王大臣议事会雍正皇太极 康熙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最初目的:及时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16、起初称军机房,不久改名为军机处。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特点: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评价: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跪受笔录后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密折制:雍正帝还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专制主义的高压政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等,对社会的进步、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的生产方式的 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而同一时期西欧国家已初步建立起近
17、代民主制度,政治上开始步入近代社会。总之,从秦朝到唐朝,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从宋朝到清朝,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特别是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的强化,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中危害尤为严重。中央集权制度是祖先留下的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有精华有糟粕,应该批判的继承。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与朝廷对抗。 通过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酎金夺爵”,王国问题逐步解决,儒家思想为正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东汉末年,形成州、郡、县三级体制。 (2)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唐朝中后期,设置许多节度使。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
18、越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一状 况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收精兵:精干禁军放在京师,实内虚外。禁军分别归互不同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但 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判通,有权 向皇帝直接奏报。宋朝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官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官掌握,以 免用兵作乱。 制钱谷:政府规定个州郡的财富,除自留一小部分以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 作用:消除了地
19、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利弊: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在长期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巩固了封建统治。 弊:中央集权的强化,超越了“冗官”、“冗费”“冗兵”的国家财政危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3)元朝: 背景:为适应疆域辽阔的现状,并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全国设十大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除十大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 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监管:行省的行政、军事、财政等权力都受到中央节制。对行省官
20、员,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办 法加以控制。 (4)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级。 (5)清朝:省、道、府、县四级。影响:分封制、封国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诸侯势力的膨胀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造成长期动乱; 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 世影响深远,而且经过不断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后来的地方 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共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