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范文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doc
《护理论文范文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论文范文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1指导任务书( 1 )2指导记录表( 2 )3写作提纲( 3 ) 4论文提要( 5 )5论文正文( 6 )6参考文献( 15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16 )8答辩记录表( 17 )9审查意见( 18 )15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技的发展,儿科治疗手段不断创新,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逐渐成为新生儿病房的主流.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静脉穿刺置管术较成人易失败,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可降低患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减轻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实习的一年时间里了解到了新生儿头皮
2、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并且分析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探索改进对策. 对新生儿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统计留置针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寻找针对性护理对策. 经过在临床上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的观察与实践操作,了解了怎样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天数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证实了头皮静脉留置针适合绝大多数新生儿病例使用,通过对穿刺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关键词: 新生儿 头皮静脉留置 问题分析与对策 并发症(前言)不孕症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1,不孕症中女性因素约占25.037.02,女性不
3、孕症的发生率在351133,且近年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编印的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中指出:女子婚后夫妇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1年不孕者,称为女性不孕症。不孕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它同时也影响着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女性对不孕的反应强,对怀孕和生育有更大的欲望,而且受到社会、家庭、文化的压力和影响,所以女性不孕症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大,较多出现心理障碍。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不孕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 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心理学是一门能令人产生神秘遐想的学科,自古以来
4、,洞悉人的心灵、改变人的思想、甚至通过心理活动控制人的行为,是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乃至平民百姓们所奢望已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学,或者,心理学都在研究些什么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临床心理学涉及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的识别与鉴别。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而心理不正常即心理学中的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此为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另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
5、、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而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出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强调健康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强调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出治疗的两种手段,即药物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指的是以谈话的方式治疗疾病,即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生理角度讲,健康意味着个人有着强健的体魄,能够享受生活,并且有能力适应自然环境;从心理角度讲,健康的人应该有情感满足和自尊及社会幸福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享受生活,能够较好的适应周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这种健康
6、概念的提出,强调人的整体性,即生物、心理与社会协调一致和平衡。心理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反过来亦作用于心理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有害的物质因素固然可以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消极悲观的心理因素不仅能够造成精神疾病,还可以引起生理疾病。所以说,“一切顽固的、沉重的优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1.1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目前,西方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规模已相当可观。国外心理健康研究具有的特点:政府重视、起步早;范围广、规模大;手段现代化、形式多样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严格等。在拥有40多个分支学科的美国心理学会中,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临床心
7、理学是首屈一指的最大分支,临床心理学家不仅在精神病院工作,而且在各种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部门,各种心理卫生诊所,以及学校、儿童指导机构等都有他们的工作岗位。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已呈现出以下特点:每所学校都设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政府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从重视消极的方面,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到重视积极的方面,即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心理学家们还设计了各种教案,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国家把小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列入课程,学
8、校配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教师本身是中小学的学科教师,但同时又在大学里进修过学校心理教育有关课1.2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1.2.1 对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大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第1期,第45页因此,虽然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较短,但是随着人们心理问题的增多,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迅速发展,从我国目前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和政策到新闻媒体的热烈讨论,我国已经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一项重要和十分
9、紧迫的任务。总体上,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个人,我国对心理健康及其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1.2.2 心理健康研究内容逐步丰富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像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那样的大型心理健康研究机构,但是我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行为、系统、分子水平上开展心理健康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研究情绪机制对儿童的环境适应与创新的影响,建立心理障碍和异常心理与行为的评价、诊断和干预平台,确定情绪调节的若干条神经回路,阐明成瘾行为的调控机制,建立心理适应的评价系统与训练方法,提出认知老化的神经心理机制和干预措施等。目前该实验室正拟逐步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心理健康研究平台。此外,国内其他
10、心理学研究机构也开展了方方面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2.3 较系统地开展了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在心理健康人员专业培训方面,目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校中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在师资培训方面,许多省、市或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专职教师的认证工作。如北京市2000年确立了14个区县的294所中小学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单位;天津市对89的市区学校、56的郊区学校、18的县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短期培训,培训教师超过了4 000人次,截至2003年年底,每所学校都有13名教师拿到了市教委颁发的上岗
11、合格证。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7日,第5版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我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有关专家制定和出台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一项新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设为三个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即技师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心理咨询师(即高级技师级)。目前我国尚未有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填补了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不足。2 我国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研究综述2
12、.1 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王会4等对68例不孕患者进行观察、交谈和医学检查,并按HAS和HDS标准单独进行精神状态评分后发现,同正常育龄妇女相比,不孕症妇女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随着不孕症时间的延迟,焦虑与抑郁评分亦升高。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焦虑与抑郁均有显著性差异。该文认为受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承受许多人尤其是配偶及其父母及亲戚朋友的不理解,都无疑使不孕患者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女性不孕症的心理障碍与其年龄、职业、婚龄、不孕年限及对待不孕的态度、性生活满意度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其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自卑感、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焦虑抑郁
13、、社交减少、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往、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李少琴5等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7例不孕症患者和29例已婚已育的正常健康者进行评定和测试。结果发现不孕症患者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健康者,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不孕症患者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性(L)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外向(E)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认为不孕症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具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
14、、易怒、掩饰的个性特征,提示在治疗及护理不孕症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防止其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祁秀娟6等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女性不孕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S)测定心理状态。结果发现213例不孕症妇女焦虑发生率为 31.92%,抑郁发生率为23.94%,焦虑伴抑郁患者36例,发生率为18.9%。中、小学文化程度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孕症妇女(P0.01)。不孕症妇女压力主要源自自身、家庭、社会及两种以上因素,对日常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担忧和烦躁。该文认为不孕症是一种身心疾
15、病,躯体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支持及卫生宣教,提高妇女自我调整能力以利于生殖能力的恢复。郑凯7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自评的方式调查随机抽取的78例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不孕症妇女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高于正常人群,且各因子均高于正常人群(P=5年),周围环境压力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月人均收入=300元),夫妻或婆媳关系紧张者更易产生较重不良心理情绪。主要的心理障碍体现在自卑、焦虑、抑郁、失落和缺乏信心,同时冗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及迫切的求治心理往往使他们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据统计,约60%的神经官能症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降低了正常受孕率。同时由于缺乏信心,影响
16、正常治疗的进行,受孕后又由于盼子心切,精神紧张,容易导致流产、早产或异位妊娠,所有这些因素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治疗,消除心理障碍,则将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11。宋爱芹12等对86例不育妇女及86例已生育的健康妇女进行了心理状况、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已生育的健康妇女相比,不育妇女每周性生活次数少、满意程度低、存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她们的个性特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为偏于内向、情绪不稳、好掩饰的个性缺陷,并且所获社会支持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婚年限、每周性生活次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阳性症状数和主客观支持是不育的“危险”因素。Hart1
17、3研究认为,不孕(育)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负面的心理状态也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李明14分析多篇有关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的文献后认为,生殖是人类繁殖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自然人本性的需求,当正常的生殖生理功能障碍,个体会产生“异常的”、“与众不同的”、“异端的”疑病心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负面因素,诸如朋友的眼光、周围人的只言片语,又会加重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孩子的有无,可以影响一个家庭的整体结构,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因素为不孕(育)症患者带来的内在和外在压力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2.2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分析近年国
18、内外有很多关于不孕症患者心理特征的研究,具体归纳如下:2.2.1 焦急心理有的妇女得了不孕症,盼子心切,病急乱投医。听说某地名医有祖传秘方,就慕名登门求医。听说远方有某名医治疗不孕症有高深造诣,千里寻医在所不惜,东碰西撞,缺乏系统检查。沈进15认为,焦急心理的不孕患者由于盼子心切,内心不甘认可,总认为未找到名医。翻开她的病史,这里去治,那里也瞧,看到广告总想试一试,没有稳定而延续的治疗方案及过程,到头来经济上的损失且不说,既耽误了治疗时机,还给心理上强加了沉重的负担。荆秋荣16认为虽然夫妻同居两年以上未怀孕才被诊断为不孕,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她们的迫切心理,也为了早诊断,早治疗,常常对婚后
19、一年仍未妊娠者就已开始治疗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往往恨不得几天就把病治好,并且同时尝试好几种治疗方法,包括从报刊杂志、电视或亲朋好友处得到的方法和所谓的秘方。2.2.2 紧张心理一些不孕病人,旅途劳累,环境变迁,精神紧张,远地去接受“人工受精”,往往影响受孕成功率。有些新婚夫妇,实行旅游结婚,住亲戚家,斗室同居,精神紧张,出现暂时性阳痿,如缺乏性知识,心理压力无法解除,日后可发展至难治性阳痿,导致不孕。沈进15认为紧张心理的不孕患者,往往多见于婚后缺乏性生理卫生知识,或因居住不良,性生活时精神高度紧张,生理功能的不和谐,久而久之,更加重了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进而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而致不孕。杨翠
20、莲17认为有些不孕患者有明显的来自社会、家庭或自身的心理压力,对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十分在意,切盼怀孕成功,对治疗过程中任何环节均十分紧张,过分积极配合治疗,经常提问,并坚信怀孕可能性极大。2.2.3 恐惧心理某些神经质类型患者,对性刺激敏感,性交怕痛,出现阴道痉挛,无法进行性生活,往往造成多年不孕,经过心理治疗并建立正常夫妻生活后,即可怀孕。许立红18等认为由于缺乏性知识,导致心理异常,有的妇女由于工作、学习或其他因素导致性欲低下,无性兴奋高潮,夫妻间不能协调,影响夫妻间的感情,由于对性生活有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怀孕。反之,因急于受孕刻意安排性生活时间,亦可影响性生活的协调。此外,大男大女婚后对
21、生育的顾虑和恐惧,一方面担心不会怀孕,另一方面怕怀孕,这种矛盾心理也会导致不孕。沈进15认为某种神经质类型不孕患者(如婚前曾遭强暴等)对性刺激极为敏感,性交时往往出现严重性交痛甚至阴道痉挛,以致产生恐惧心理,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造成多年不孕。2.2.4 悲观心理有学者认为有些病人,结婚时夫妻感情很好,由于婚后不孕,膝下犹虚,生活似乎失去了任何色彩,对生活也失去了兴趣,以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进一步增加了受孕的难度。许立红18等认为有些患者求治愿望迫切盼子心切,抱着一次就成功的心理急于求成,一旦失败即产生悲观情绪烦躁失望,失去自信。沈进15认为,悲观心理的不孕患者由于久婚不孕,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22、,因而往往对生活和治疗丧失了信心,只是在别人的引导催促之下才来来咨询一下,以此聊以自慰。即诊时可见其忧心重重,精神疲惫,询其病史可知其常抑郁寡欢,偶遇不顺心则心胸痞闷,这都是由于盼子不得,内心痛苦,长期处于精神重压之下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具有这类心理状态的病人多有性冷淡现象,且夫妻感情紧张甚至濒于崩溃。2.2.5 怕羞心理一些高龄产妇,当询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晚怀孕?为什么这样晚才找医生?他们往往叙述有结婚多年不孕史。由于思想闭塞、存有怕羞心理,不敢到医院检查,等年龄大了,心理发了急,才硬着头皮去找妇科医生看病,耽误了治疗时机。2.2.6 抑郁心理陆亚文等19研究认为,不孕妇女精神症状比对照组多;抑
23、郁程度重(发生率62%)。中度、重度抑郁者占27%。抑郁测评,与Downey等20研究报道的不孕妇女74.6%有情绪改变的结果接近。提示:情绪障碍也是我国求治不孕妇女突出的心理问题,他们为无子女而烦恼,生活工作能力下降,部分人有自杀念头,迫切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Fatemeh等21对在伊朗的一个生殖研究中心的370例女性不孕病人心理症状的研究表明,沮丧的发生率为40.8%,焦虑的发生率86.8%。同时研究还发现,焦虑和沮丧的发生最常见于不孕病程4年6年中,特别是严重的沮丧发生在不孕病程的7年9年中。这一研究结果与Jones等22的研究结果相近。张素芳23认为不孕患者由于没有孩子而感到生活中缺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论文范文 新生儿 头皮 静脉 留置 应用 问题 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