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其表征.ppt
《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其表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其表征.ppt(7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08 十月 20231第6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其优化设计 08 十月 202326.1界面的概念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金属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金属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界面层)。界面相(界面层)。它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它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纽带纽带”,也是应力及其他信,也是应力及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界面是金属基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息传递的桥梁。界面是金属基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其结
2、构与性能直接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08 十月 202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一般是金属合金,此种复合材料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一般是金属合金,此种复合材料的制备需在接近或超过金属基体熔点的高温下进行。金属基体与制备需在接近或超过金属基体熔点的高温下进行。金属基体与增强体在高温复合时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在增强体在高温复合时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在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相变等。这些均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区的结构十分复杂。相变等。这些均使金属
3、基复合材料界面区的结构十分复杂。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区出现材料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区出现材料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热力学参数)和化学性质等的不连续性,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热力学参数)和化学性质等的不连续性,使增强体与基体金属形成了热力学不平衡的体系。因此,界面使增强体与基体金属形成了热力学不平衡的体系。因此,界面的结构和性能对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导热、的结构和性能对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导热、导电及热膨胀性能,载荷传递,断裂过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导电及热膨胀性能,载荷传递,断裂过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6.2界面的特征08 十月
4、20234 根据上面的三种结合力,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合可根据上面的三种结合力,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合可以分为六种以分为六种界面的界面的结合力结合力有三类有三类化学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它在金属基复合化学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它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有重要作用材料中有重要作用物理结合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它存在于物理结合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它存在于所有复合材料中,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占所有复合材料中,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很重要的地位。机械结合力就是摩擦力,它决定于增强物的比表机械结合力就是摩擦力,它决定于增强物的比表面和粗糙度以及基体的收缩,比表面和粗糙度越面和粗糙度以及基体
5、的收缩,比表面和粗糙度越大,基体收缩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机械结合力大,基体收缩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机械结合力存在于所有复合材料中。存在于所有复合材料中。6.2.16.2.1界面的结合机制界面的结合机制08 十月 20235机械结合机械结合基体与增强物之间纯粹靠机械连接的一种结合形式,由基体与增强物之间纯粹靠机械连接的一种结合形式,由粗糙的增强物表面及基体的收缩产生的摩擦力完成粗糙的增强物表面及基体的收缩产生的摩擦力完成溶解和润湿结合溶解和润湿结合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发生润湿,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相互溶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发生润湿,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相互溶解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形式解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形式反应结合反
6、应结合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形成化合物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形成化合物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形式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形式交换反应结合交换反应结合基体与增强物之间,除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形成化合基体与增强物之间,除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形成化合物外,还有通过扩散发生元素交换的一种结合形式物外,还有通过扩散发生元素交换的一种结合形式氧化物结合氧化物结合这种结合实际上是反应结合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结合实际上是反应结合的一种特殊情况混合结合混合结合这种结合是最重要、最普遍的结合形式之一,因为在实这种结合是最重要、最普遍的结合形式之一,因为在实际的复合材料中经常同时存在几种结合形式际的
7、复合材料中经常同时存在几种结合形式08 十月 202366.2.26.2.2界面分类及界面模型界面分类及界面模型 6.2.2.1 6.2.2.1 界面分类界面分类 上述几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机械结合、溶解上述几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机械结合、溶解与润湿结合、交换反应结合、氧化物结合和混合结合)可与润湿结合、交换反应结合、氧化物结合和混合结合)可以分成以分成I I、三种类型:三种类型:I I型界面表示增强体与基体金型界面表示增强体与基体金属既不溶解也不反应(包括机械结合和氧化物结合);属既不溶解也不反应(包括机械结合和氧化物结合);型界面表示增强体与基体金属之间可以溶解,但不反应型界面表示增强
8、体与基体金属之间可以溶解,但不反应(包括溶解与润湿结合);(包括溶解与润湿结合);型界面表示增强体与基体之型界面表示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发生反应并形成化合物(包括交换反应结合和混合结合)间发生反应并形成化合物(包括交换反应结合和混合结合)。见表。见表6-16-1所示。所示。08 十月 20237 表表6-16-1中伪中伪型(型(pseudo-pseudo-classsystemclasssystem)界面的含)界面的含义是:热力学指出,该种体系的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应该发义是:热力学指出,该种体系的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应该发生化学反应,但基体金属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反应生化学反应,但基体金属的氧化膜阻
9、止反应的进行。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氧化膜的完整程度,当氧化膜尚完整时,能否进行,取决于氧化膜的完整程度,当氧化膜尚完整时,属于属于型界面;当工艺过程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而型界面;当工艺过程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而使基体氧化膜破坏时,组分之间将发生化学反应,变为使基体氧化膜破坏时,组分之间将发生化学反应,变为型界面。具有伪型界面。具有伪I I型界面特征的复合材料系在工艺上宜采型界面特征的复合材料系在工艺上宜采用固态法(如热压、粉末冶金、扩散结合),而不宜采用用固态法(如热压、粉末冶金、扩散结合),而不宜采用液态浸渗法,以免变为液态浸渗法,以免变为型界面而损伤增强体。型界面而损伤增强体。表6
10、-1金属基复合材料体系的界面类型界面类型界面类型体体 系系型型C/CuC/Cu,W/CuW/Cu,AlAl2 2O O3 3/Cu/Cu,AlAl2 2O O3 3/Ag/Ag,B(BN)/AlB(BN)/Al,B/AlB/Al,SiCSiC/Al/Al,不锈钢,不锈钢/Al/Al型型W/Cu(W/Cu(CrCr),W/W/NbNb,C/NiC/Ni,V/NiV/Ni,共晶体,共晶体型型W/Cu(W/Cu(TiTi),C/Al(100)C/Al(100),AlAl2 2O O3 3/Ti/Ti,B/TiB/Ti,SiCSiC/Ti/Ti,AlAl2 2O O3 3/Ni/Ni,SiOSiO2
11、2/Al/Al,B/NiB/Ni,B/FeB/Fe,B/B/不锈钢不锈钢注:注:表示伪表示伪型界面;型界面;该体系在低温下生成该体系在低温下生成Ni4V;当两组元溶解度极低时划为当两组元溶解度极低时划为类。类。08 十月 20238 PetrasekPetrasek和和WeetonWeeton对对W/CuW/Cu复复合材料界面的研合材料界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究结果表明,在基体铜中加入不基体铜中加入不同合金元素,会同合金元素,会出现四种不同的出现四种不同的界面情况界面情况 WfWf/Cu/Cu(CrCr、NbNb)系。合金元素()系。合金元素(CrCr、NbNb)向向W W丝中扩散、溶解并合金化
12、,形成丝中扩散、溶解并合金化,形成W W(CrCr、NbNb)固溶体。此种情况对复合材料性能)固溶体。此种情况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不大影响不大WfWf/Cu/Cu(CoCo、AlAl、NiNi)系。由于基体中的合)系。由于基体中的合金元素(金元素(CoCo、AlAl、NiNi)向)向W W丝中扩散导致其丝中扩散导致其再结晶温度下降,使再结晶温度下降,使W W丝外表面晶粒因再结丝外表面晶粒因再结晶而粗大,结果导致晶而粗大,结果导致W W丝变脆。丝变脆。WfWf/Cu/Cu系。在系。在W W丝周围未发生丝周围未发生W W与与CuCu的相的相互溶解,也未发生相互间的化学反应。互溶解,也未发生相互间的化
13、学反应。WfWf/Cu/Cu(TiTi、ZrZr)系。)系。W W与合金元素与合金元素T Ti i与与ZrZr均发生反应,并形成化合物。使复合均发生反应,并形成化合物。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下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下降。08 十月 202396.2.2.26.2.2.26.2.2.26.2.2.2 界面模型界面模型界面模型界面模型 在早期的研究中,将复合材料界面抽象为:界面处在早期的研究中,将复合材料界面抽象为:界面处无反应、无溶解,界面厚度为零,复合材料性能与界面无无反应、无溶解,界面厚度为零,复合材料性能与界面无关;稍后,则假设界面强度大于基体强度,这是所谓的强关;稍后,则假设界面强度大
14、于基体强度,这是所谓的强界面理论。强界面理论认为:基体最弱,基体产生的塑性界面理论。强界面理论认为:基体最弱,基体产生的塑性变形将使纤维至纤维的载荷传递得以实现。复合材料的强变形将使纤维至纤维的载荷传递得以实现。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增强体强度的控制。预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混合物度受增强体强度的控制。预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混合物定律是根据强界面理论导出的。由上述可见,对于不同类定律是根据强界面理论导出的。由上述可见,对于不同类型的界面,应当有与之相应的不同模型。型的界面,应当有与之相应的不同模型。08 十月 202310 (1 1)I I型复合材料的界型复合材料的界面模型面模型 CooperCoop
15、er和和KellyKelly(19681968)提出,)提出,I I型界型界面模型是界面存在机械互锁,面模型是界面存在机械互锁,且界面性能与增强体和基体且界面性能与增强体和基体均不相同;复合材料性能受均不相同;复合材料性能受界面性能的影响,影响程度界面性能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界面性能与基体、纤取决于界面性能与基体、纤维性能差异程度的大小;维性能差异程度的大小;I I型界面模型包括机械结合和型界面模型包括机械结合和氧化物结合两种界面类型。氧化物结合两种界面类型。图图6-1 型界面控制型界面控制08 十月 202311 (2 2)、型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模型型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模型 、型界面模型认
16、为复合材料的界面具有既不同于基型界面模型认为复合材料的界面具有既不同于基体也不同于增强体的性能,它是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带,界面体也不同于增强体的性能,它是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带,界面带可能是由于元素扩散、溶解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反应造成。带可能是由于元素扩散、溶解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反应造成。、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的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的1010类性能,即基体拉伸强类性能,即基体拉伸强度;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度;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m m);纤维拉伸强度;纤维拉伸强度(f f);反应物;反应物拉伸强度拉伸强度(r r);基体;基体/反应物界面拉伸强度反应物界面拉伸强度(mimi);纤维;纤维/反反应物界面拉伸
17、强度应物界面拉伸强度(fifi);基体剪切强度;基体剪切强度(m m);纤维剪切强;纤维剪切强度度(fifi);反应物剪切强度;反应物剪切强度(r r);基体;基体/反应物界面剪切强度反应物界面剪切强度(mimi)和纤维和纤维/反应界面剪切强度反应界面剪切强度(fifi),见图,见图6-26-2所示。所示。08 十月 202312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在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在、型界面的复合材料中,型界面的复合材料中,反应物裂纹是否对复合材料性能发生影响,取决于反应物的反应物裂纹是否对复合材料性能发生影响,取决于反应物的厚度。影响反应物临界厚度的因素如下。厚度。影响反应物临界厚度的因素如下。基体
18、的弹性极限。基体的弹性极限。纤维的塑性。纤维的塑性。图图图图6 62 2、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性能的各项强度所对应的应力方向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性能的各项强度所对应的应力方向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性能的各项强度所对应的应力方向型界面控制复合材料性能的各项强度所对应的应力方向 08 十月 202313图图图图6-36-3当纤维具有一定程度塑性时,反应物裂纹尖端当纤维具有一定程度塑性时,反应物裂纹尖端当纤维具有一定程度塑性时,反应物裂纹尖端当纤维具有一定程度塑性时,反应物裂纹尖端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发生塑性变形
19、 图图图图6-4 6-4 当纤维是脆性时,反应物裂纹当纤维是脆性时,反应物裂纹当纤维是脆性时,反应物裂纹当纤维是脆性时,反应物裂纹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断裂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断裂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断裂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断裂 例如不锈钢丝增强铝复合材料系中,由于纤维是韧性的,反应物裂纹尖端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了滑移带),见图6-3所示。又例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系中,纤维是脆性的,反应物裂纹产生的应力集中使纤维断裂,见图6-4所示。可见后者的界面反应物临界厚度小于前者。08 十月 2023146.2.36.2.3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6.2.3.1 6.2.
20、3.1 润湿现象润湿现象 不同的液滴放到不同的固体不同的液滴放到不同的固体表面上,有时液滴会立即铺展开表面上,有时液滴会立即铺展开来覆盖固体的表面,这一现象称来覆盖固体的表面,这一现象称为润湿现象或浸润;有时液体仍为润湿现象或浸润;有时液体仍然团聚成球状不铺开,这一现象然团聚成球状不铺开,这一现象称为润湿不好或不浸润。液态基称为润湿不好或不浸润。液态基体在制造条件下能润湿固态增强体在制造条件下能润湿固态增强物是制造性能良好的金属基复合物是制造性能良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在固体表面上材料的必要条件。在固体表面上液滴保持力学平衡时杨氏方程式液滴保持力学平衡时杨氏方程式成立(见图成立(见图6
21、-56-5)。)。图图6-5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情况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情况 08 十月 202315式中:式中:SVSV、SLSL、LVLV分别为液汽、固汽、表面张力和固液分别为液汽、固汽、表面张力和固液界面张力;界面张力;液体对固体的浸润角或接触角。液体对固体的浸润角或接触角。若若SVSV SLSL,则则coscos9090,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当液体不能润湿固体。当180180时,固体表面完全涌被液体润湿,液体呈球状。时,固体表面完全涌被液体润湿,液体呈球状。若若LVLV SVSV-SLSL,则,则11coscos0,0,LVLV,则液体在固体表面完全浸润时仍未达到平衡,则液体在固体表面完
22、全浸润时仍未达到平衡而铺展开来。而铺展开来。SV-SL=LVcos cos (6-3)(6-4)08 十月 202316 液体对固体吸引力的大小用液体对固体的粘着功液体对固体吸引力的大小用液体对固体的粘着功WaWa来来表示,粘着功是指将一平方厘米的固一液界面拉开所需要表示,粘着功是指将一平方厘米的固一液界面拉开所需要作的功,液体对固体的吸引力越大时,粘着功也越大。粘作的功,液体对固体的吸引力越大时,粘着功也越大。粘着功可表示为:着功可表示为:Wa=LV+SV -SL (6-5)Wa=LV+LVcos=LV(1+cos)(6-6)液体自身的吸引力大小用液体的内聚能Wc来衡量,内聚能是指将一平方厘
23、米截面的液体拉开时所需作的功。内聚能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为:Wc2LV (6-7)或08 十月 202317 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来取下列措施来改善金属基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来取下列措施来改善金属基体对增强物的润湿性。体对增强物的润湿性。1 1)改变增强物的表面状态和结构以增大)改变增强物的表面状态和结构以增大SVSV;2)2)改变金属基体的化学成分以降低改变金属基体的化学成分以降低SLSL;3)3)改变温度;改变温度;4)4)改变环境气氛;改变环境气氛;5 5)提高液相压力;)提高液相压力;6)6)某些物理方法。某些物理方法。只有当粘着功Wa大于内聚能Wc时,液体才能对固体浸润。Wa与
24、Wc之差定义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开系数S,S为正值时,即S0时,发生浸润现象。SWa-Wc=(SV-SL)-LV (6-8)08 十月 2023181.1.铝碳系铝碳系2.2.铝硼系铝硼系3.3.铝碳化硅系铝碳化硅系 4.4.铝氧化铝系铝氧化铝系5.5.铝铁系铝铁系1.1.钛硼系钛硼系2.2.钛碳化硅系钛碳化硅系3.3.钛碳系钛碳系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Click to add Text6.2.3.26.2.3.2基体与增强物之间的化学相容性基体与增强物之间的化学相容性1、热力学相容性 决定热力学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是温度,热力学相容性温度比较直观的可
25、由相图得到。但比较实用的相图很少,所以具体的复合材料体系中的相容性问题往往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解决。下面以几种常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为例说明。(1 1)铝及铝合)铝及铝合金复合材料金复合材料(2 2)钛及钛合)钛及钛合金基复合材料金基复合材料(3)(3)镍和镍合镍和镍合金基复合材料金基复合材料(4)(4)镁和镁合镁和镁合金基复合材料金基复合材料1.1.镍钨系镍钨系2.2.镍钼系镍钼系3.3.镍碳化硅系镍碳化硅系4.4.镍氮化钛系镍氮化钛系5.5.镍金属碳化镍金属碳化物系物系6.6.镍碳系镍碳系1.1.镁碳系镁碳系 2.2.镁硼系镁硼系08 十月 202319 复合材料在热暴露过程中拉伸强度与时间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金属 复合材料 界面 及其 表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