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doc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doc(11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聘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整理u 章节目录(代表青岛历年考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第七章:课程 第八章:教学 第九章:德育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课外(校外)生活 第十二章:学校与家庭 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第十四章:素质教育 第十五章:新课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u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法、2.调查法、3.实验法、4.统计法、
2、5.信息论基本方法6.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7. 控制论基本方法u 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是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2生物起源说:沛西能(英国)和勒图尔诺(法国);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该学说认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
3、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3.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区别。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劳动起源说认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
4、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历史教育形态特点:(一)原始的教育形态。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正式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口耳相传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成人礼有密切关系。(二)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
5、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三)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四)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学校教育形态特点:1奴隶社
6、会的学校教育: 从奴隶社会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学在宫府”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教育与权力被宫府把持,文化典籍被宫府把持 “六艺”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补充:“六艺”是两周时期的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是“六经”内容,囊括先秦时期,成熟于西汉时期) 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轻视体力劳动 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 欧洲奴隶社会中的雅典教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斯巴达教育
7、体系相比更重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2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我国封建教育: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唐朝学制”-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此外地方设州学、府学、县学 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内容:“四书”“五经”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律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 选士制度和科举制欧洲封建教育:两种类型: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欧洲中世纪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的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
8、诗)行会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的市民教育开始。3.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异同不同点: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而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古代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垄断,具有阶级性;现代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古代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人才,现代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还担负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 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内容增多 古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古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落后单一;
9、现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多样、先进、现代化。 古代学校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限制在狭小天地里,是一种封闭式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样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相同点: 无论古代学校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都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广义的教育目的);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目的性,社会性,永恒性(5性)。u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一)特点:停留在经验
10、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中国:孔子: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办私学;从教五十多年;论语;后人称为师祖;康熙称为“万世师表” 提岀启发式教育原则;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欧洲古代教育思想代表作,古罗马古希腊文化遗产(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核心);昆体良雄辩术源理系统的总结了罗与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笫一个世纪的教
11、育观,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二)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他们的教育活动。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17世纪到19世纪末)(一)创立标志:五个方面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和术语方面; 研究方法方面; 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12、,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二)代表人物及著作思想:1、英国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 2、 捷克 教育学家 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另外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内容一: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内容
13、二:(1)构建了学科基本框架和基本研究内容 (2)强调了义务教育重要性,论证了义务教育合理性(3)提岀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要适应自然规律,为以后形成卢梭为代表的主观自然主义教育之路开辟了途径。(4)提岀了“百科全书式” 的教学內容,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科学,轻视自然教育的倾向进行了修正,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先声。(5)笫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对学校开学、放假等进行了规定和论述。(基于自然适应性理论所构建的教学原则体系)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3、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书中不仅论述了教育
14、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哲学。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率先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观点) 4、德 康德 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5、还有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等。6、17、18世纪,我国出现了一批教育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A、他们对理学家的人性论进行了彻底批判;B、认为人性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C、批判理学教育空谈心理,不务实际;D、主张学习实际有用的如:礼、乐、兵、农、医等;其中王夫之特别指岀学习知识过程包括:学、问、思、辨、行。颜元提出:学校有弹劾天子的权力
15、。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繁荣时期,19世纪末以来)(一)发展动力一条线索: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的斗争。西方教育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教育总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教育学
16、的若干基本问题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二)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学流派1.实证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1861年 英 斯宾塞教育论 著名实证主义者基本观点: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2.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基本观点反对思辩教育学;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
17、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评价: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19C末20C初 美国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
18、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教育即生长,做到“从活动中学”“ 从经验中学”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评价: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凯洛夫: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赞科夫、巴班斯基等。我囯: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
19、实践的理论著作教育学;基本上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教育观对史上教育作了批判地继承;首次把教育学分成四部份:a、基本原理 b、教学论c、德育论 d、学校管理。代表观点: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杨贤江: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新教育大纲是我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著作。杨贤江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他批判了当时的“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 教育中正说” 和“教育独立说” 等观点,并驳斥了“教育万能论”“ 教育救国论” 和“先教育后革命论”代表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
20、社会中有阶级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
21、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1956 美国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他的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人们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 1963 美 布鲁纳教育过程主张务必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发现
22、法教育)。 苏联 赞可夫 教育与发展 苏联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u 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有三类: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 教育的定义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1、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
23、思想教育活动。2、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特朗里)”。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3、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4、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u 教育的基本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重点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