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
《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摘要】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会计发生了变革,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也由以前的记账、报账转变为现在财务预算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且会计处理对象和会计处理方法也日益复杂多样,风险逐渐增大。会计造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造假普遍,严重危及会计工作的生命,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会计造假常用手段、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危害、提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的建议。【关键词】会计造假 危害 防范与治理目 录【摘要】11、问题的提出12、会计造假的定义13、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23.1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23.
2、2 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影响23.3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33.4 制度保障不健全33.5 上级下达的任务与企业经营状况实际相背离33.6 受政府管理部门绩效政策的影响43.7 社会关于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够43.8 处罚力度不够44、企业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段54.1 账目来源失真54.2 账目处理失真54.3 核算资料造假54.4 成本费用造假54.5 往来款项造假64.6 资产计价造假65、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危害65.1 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危害65.2 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75.3 败坏社会风气,使政府公信力下降76、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76.1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
3、德建设76.2 加重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86.3 全面实行诚信教育96.4 要合理地建立组织机构和控制制度96.5 改善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功能106.6 鼓励股东主动参与监督公司,维护合法权益116.7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116.8 加强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116.9 加重作假的处罚力度127、打击会计造假的意义128、结语13附录(1) 参考文献13附录(2) 谢 词141、问题的提出由于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大规模会计造假案,使会计人员本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诚信” 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当前我国会计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因为各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人为调节
4、利润、粉饰业绩、偷逃税金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才会引发如此剧烈的信任危机,因而防范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现象,必须摆在行业工作的首位。“究其因才能正其果”,无论是预防,还是措施得力的治理,明确会计造假的成因是必要的,无论是大刀阔斧的打假,还是公正有效的治假,加强立法执法力度、采取正确的对策是必须的。因此,对我国企业的会计造假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会计造假的定义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决策层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给小团体或者个人谋取私利,擅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通过采取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处理中伪造,编造虚假会计资料、会计报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
5、,会计造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前者是指通过诈骗、盗窃等手段,将公司资产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后者则是指通过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3、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3.1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3.1.1 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不高,因水平技能低下而造成的非主观意识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3.1.2 有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物质利益驱使下,将集体主义甚至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抛在脑后,不顾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会计行业规范,不顾一切地恶意涂改、编造甚至伪造会计资料,利用职务的便利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误入歧途
6、、以至走向犯罪;3.1.3 部分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违反财经法纪,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3.2 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影响3.2.1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隶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了追求企业或者个人的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使会计人员沦为管理者造假的工具。一些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个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屈从与领导的意图,被迫弄虚作假,有的甚至同流合污;3.2.2 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诱发了财务会计的造假行为。企业税收、银行放贷均以企业的效益状况为依据,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是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在经营不
7、善的情况下,或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谋取贷款;或为了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在会计帐务中弄虚作假。3.3 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3.3.1 从企业内部看,审计监督工作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加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其对会计的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3.3.2 从企业外部来看,一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二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3.4
8、 制度保障不健全3.4.1 企业制度缺陷,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没有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易造成单位负责人独断专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客观条件;3.4.2 会计准则不够完善。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而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制度不够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监督和打击不力。3.4.3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颁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采用了新的会计制度,这样就为发现会计
9、造假行为增加了难度。3.5 上级下达的任务与企业经营状况实际相背离一些企业处于某些目的,如上市的目的,或由于薪酬与业绩相挂钩,而制定一些根本实现不了的目标,下属经理迫于这些高经营业绩的考核压力,“高指标”的重压下,只好造假来应付。3.6 受政府管理部门绩效政策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大兴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完成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任务,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武断地向辖区企业下达任务指标,因而企业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账目及报表。3.7 社会关于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够会计造假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够,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虚假的信
10、息造成泡沫繁荣,误导国家经济决策,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对股东的利益影响可谓是最直接的,虚报资产、虚报利润直接左右着股东的决策。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是股东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不能保证这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策失误是要股东承受最大的经济损失。社会的公开力度不够同样是造成会计造假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的原因。会计造假行为是危害整个社会的行为,没有超高的曝光度,不足以引起全民的危机意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国民的监督力度,减小了会计造假的阻力。没有专门的进行会计造假信息披露的机构,专业的会计信息核查、专业的税务稽查、专门的执行机构,这些都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但也是披露会计造假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形式
11、化的核查,滋养了会计造假这个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蛀虫。3.8 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对会计信息造假的不法行为往往通过行政手段予以处罚,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较缺乏,从而没有对违规者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监管部门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通过行政手段的形式进行打击惩治,而对财务直接负责任人却较少追究刑事方面的责任,惩罚中涉及的民事责任少之又小。另外,执法力度也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程度不够,会计造假付出的代价是有限的,这里的代价可分为两种形式:违法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前者即违法行为被发现后应受到的惩罚,后者指会计造假时所费的精力和心理承受的各种压力等,如工作机会、晋级升迁等。会计造假成本低导致一
12、些财务人员甘愿以身试法。4、企业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段4.1 账目来源失真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账目的真实性。原始凭证的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内容不合法。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本身就不符合财务规定,如请客送礼形式不合法。如白条顶账、假发票、假收据等。编造虚假凭证。如虚记应收预付款项,转移资金,形成账外小金库等。4.2 账目处理失真即使取得了合法的原始凭证,但是通过编制不合理的记账凭证,在登记账目、编制报表时也会发生造假账行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有:故意作弊,会计人员利用不正当手段故意做假账、编假报表。如编制与原始凭证不符的记账凭证来贪污公款等。做法失真,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会
13、计准则规定同一经济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却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不同的结果。4.3 核算资料造假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的造假。会计凭证造假主要是在原始凭斑点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将不合法收支列入合法项目中。会计账薄、会计报表造假除受到会计凭证造假影响之外, 还大量存在伪造账薄,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4.4 成本费用造假企业出于利益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就
14、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或虚列支出,把根本未发生或虽发生但不属于本企业的开支,列入本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从银行取得贷款,他们又会在“缩小”成本费用上下功夫,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摊。4.5 往来款项造假企业对债权或债务, 长期不清或干脆虚列债权或债务,造成往来款项不实。许多企业对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账,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款项长期无人问津;或者为了逃税的需要,干脆虚列债权人或债务人。4.6 资产计价造假企业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根据主观确定标准和方法,造成
15、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计价因人为的偏差背离客观实际,使企业的资产严重不实。5、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危害5.1 会计造假的现状和危害会计造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是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经济实体运行中的实际经济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和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虚假、错误的会计信息将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导致市场行为主体或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更容易滋
16、生腐败,引发经济犯罪活动,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侵犯了国家、股东、债权人、客户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再次,虚假信息将对证券市场形成严重冲击,误导证券投资者行为,破坏市场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5.2 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就不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破产关门。5.3 败坏社会风气,使政府公信力下降上市公司往往
17、是企业中较优秀的企业,上市公司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投资者会认为政府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力,使造假成本太低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6、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6.1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6.1.1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鉴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考核、奖惩、培训、退出等办法,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6.1.2 应当提倡会计终身教育制度,对于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首先应当把会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放到工作的首位,加强重视程度,对财务人员开展
18、继续教育,鼓励会计人员主动学习,也可以企业为财务人员举办一些培训活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能,防止因水平技能低下而造成的非主观意识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6.1.3 财政等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业务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新会计准则,特别是及时使财务人员了解国家的一些新出台的政策,适应新形式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正确进行会计核算;6.1.4 财务人员还要掌握税收知识。作为一个会计人员,了解基本的税收知识,有利于准确计算、按期缴纳税款,充分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保障税基完整,防止侵蚀税基逃税漏税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全面了解各
19、类税务知识,防止不法分子以假乱真,危害本企业的利益;6.1.5 会计人员不但要进行自我道德约束,还应当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知法犯法现象的发生。6.2 加重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资料造假的原因主要来自单位内部,“源泉”主要是单位负责人。通常,会计人员受到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不会主动造假。而一些单位领导为追求政治或经济上的私利,以身份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作假。而一旦被查处,单位负责人可以以“不懂业务”、“不了解情况”等理由来推卸责任,这种现象值得警惕。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6.2.1 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知识培训,争取其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从而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发展;6.2.2 按照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会计管理;6.2.3 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管,健全和完善离任审计制度和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6.2.4 加大单位会计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6.2.5 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重点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让造假者从各方面都受到损失,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增强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6.3 全面实行诚信教育会计诚信体现了会计对社会做出的承诺
21、,客观、真实、公正地将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等反映出来,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会计诚信也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与资本,政府部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抽查,主要起到督促与教育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执业能力,加强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宣传力度,树立会计人员诚信理念。企业会计造假,必须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意识以及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导他们不能因为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而失去职业道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原则,爱岗敬业、诚信为本,尊重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从事会计的人员身上的具体表现,是会计从业人员通过长期的会计道德实践所形成
22、的稳定的、整体的个人心理和行为品质上的倾向与状态,一般由忠直、诚信、智慧、坚毅、积极、廉洁几个道德品质范畴构成。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是减少财务造假主观动因。6.4 要合理地建立组织机构和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产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将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使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从源头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牵制的体现,并与其他管理控
23、制同时进行,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预防财务造假的作用,减少违法乱纪的发生。首先,各单位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定单位内部需要设立的机构的层级、机构的数量、机构的职能及各机构之间的隶属联系等其次,有了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还对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分工。最后,在建此基础上建立恰当的控制制度,把责任、义务、权利、利益四者相结合,落实好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6.5 改善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功能根据我国当前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部门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法制体系,明确各监督机构职责和权限,协调好财政、审计、税务等各监督部门的工
24、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6.5.1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同时注重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使其能依法办事,尽职尽责;企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下层员工都应对诸如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从知法懂法入手。并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建立一个权责明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会计结构,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并有效执行。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可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漏洞,避免差错和舞弊行为,减少企业损失。同时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从财务工作的源头上进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6.5.2 强化社会审计。围绕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这一核心问题,把公司法人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会计 造假 防范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