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智能修复综合系统的初步研究.doc
《浅谈混凝土裂缝智能修复综合系统的初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混凝土裂缝智能修复综合系统的初步研究.doc(3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目录前 言2摘 要3第一章 绪论4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41.2.1 国内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的发展状况51.2.2 国外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的发展状况71.3课题的提出91.4 研究存在的问题91.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难点101.5.1 主要研究内容101.5.2 课题研究的难点11第二章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产生原因122.1 按裂缝产生的外因分类122.1.1 荷载裂缝122.1.2 温度裂缝132.1.3 收缩裂缝14第三章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产生原因163.1 按裂缝产生的外因分类163.1.1 荷载裂缝163.1.2 基础变形裂缝173.1.3 冻胀裂缝183.2 按裂缝的
2、力学特性分类183.2.1 基本分类内容183.2.2 剪切破坏193.2.3 影响剪切破坏的主要因素203.3 本章小结20第四章 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214.1 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自修复机理的提出214.2 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构造与作用224.3 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管材的选用234.3.1 储存胶液压力管的选用244.3.2 胶液运输管的选用244.4混凝土裂缝修补254.4.1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选用原则254.4.2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选定254.5 本章小结27第五章 混凝土老化的控制285.1 混凝土老化的原因285.2 混凝土老化的处理方式295.3 SH 加固剂混凝
3、土老化修复方法的提出29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316.1 结论316.2 展望32致 谢33参考文献34前 言根据本文的研究特点,参考现有的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方法,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修复机理,并通过试验,分析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自身强度的影响,对比了几种不同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在查阅与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机理,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模型并确定了其内含胶黏剂的材料和配方;2)通过对普通混凝土试件与内置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混凝土试件的对比试验分析,得出
4、了内置不同体系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自身强度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计,从而验证了该系统修复混凝土裂缝的可行性。3)对内置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三次抗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内含不同胶黏剂、不同体系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及反复修复效果,得出了影响该系统对混凝土裂缝修复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此类构件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4)针对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5)从预防混凝土构件表层老化、防止裂缝产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方法:即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涂一层加固剂,该加固剂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的碳化,即在裂
5、缝未开裂之前就进行加固,进而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摘 要根据本文的研究特点,参考现有的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方法,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修复机理,并通过试验,分析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自身强度的影响,对比了几种不同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在查阅与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机理,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模型并确定了其内含胶黏剂的材料和配方;2)通过对普通混凝土试件与内置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混凝土试件的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了内
6、置不同体系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试件自身强度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计,从而验证了该系统修复混凝土裂缝的可行性。3)对内置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三次抗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内含不同胶黏剂、不同体系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及反复修复效果,得出了影响该系统对混凝土裂缝修复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此类构件的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4)针对空间管状纤维骨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5)从预防混凝土构件表层老化、防止裂缝产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方法:即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涂一层 SH 加固剂,该加固剂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的碳化,即
7、在裂缝未开裂之前就进行加固,进而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自修复 修复材料 储存胶液压力管 胶液运输管 裂缝修复管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 19 世纪后期至今,随着设计理论、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多方面的不断突破,桥梁的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路交通的咽喉,桥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桥梁一旦损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所以如何提高其耐久性的问题研究、试验与推广,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混凝土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也是目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成
8、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随着混凝土向高强度、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依然是土木工程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由于混凝土的物理、结构特性,使混凝土存在其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在混凝土内部会形成一定的孔隙和微裂缝。水分及其它有害物质通过孔隙和微裂缝侵入混凝土内部,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降低、渗漏、碳化、钢筋锈蚀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混凝土材料劣化,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使结构的可靠度降低。人们对混凝土裂缝危害性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承载力、外观和使用功能上,这是不够的。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大气、水质日益恶化,裂缝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
9、响也越来越大,细小的裂缝也会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缩短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我国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裂缝导致耐久性降低而引发的工程毁坏重大事故,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裂缝的危害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发生。现已发现国内外大量混凝土构筑物在达到设计年限之前就过早地出现了剥蚀、钢筋锈蚀等破坏现象,尤其是海港、桥梁、水工建筑、道路和机场及某些化工、冶金工业建筑等混凝土构筑物,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修复甚至拆除重建。在美国有 577000 座公路桥,其中 69%以上都有混凝土的桥面板,超过25 年的桥面板大都己经翻新或需要修复。美国大坝委员会统计,1972 年以前发生大坝病
10、害事故 349 起,其中严重破坏甚至废弃的重大事故有 74 起,威胁公众安全的大坝有 160 座。国内的建设规模虽不如发达国家,工程历史也不长,但也存在较严重的混凝土工程损害情况。据对我国 70 座大坝调查结果,有裂缝者占 100%,渗漏溶蚀占 87.5%,冲刷磨损及空蚀占 68.8%,碳化和钢筋锈蚀局部破损占 43.8%,水质侵蚀占 28%,冻融局部破坏占 15.6%。据综合估计,我国的某些混凝土结构,如混凝土坝的平均寿命仅约为 3050 年。另外,一些机场跑道、高速公路、铁路和不能解决的技术关键,对存在潜在损坏危险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有效保护、对造成裂纹和损伤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自修复,使混凝土结
11、构具备自防护功能。自愈合混凝土作为一种智能混凝土材料,其未来发展应既是高性能的建筑结构材料,同时又具有优异的智能性能。真正达到混凝土材料结构一智能一体化的境界。这就需要在自愈合混凝土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信息科学的内容。如感知、识别、和控制驱动等,从而达到适应环境、调节环境、材料和结构健康状况的自诊断和自修复等目的。使其具有多种完善的仿生功能包括骨骼系统(基材)提供的承载能力、神经系统(传感网络)提供的监测和感知能力、肌肉系统(驱动元件)提供的调整响应能力和免疫系统(修复元件)提供的康复能力发展智能混凝土是智能化时代的产物。智能混凝土材料作建筑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为传统建材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12、和活力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通过对其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深入研究将使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发展步入科技创新轨道,使传统混凝土工业获得新的、突破性的飞跃。现已经有好几种裂缝仿生自修复技术,混凝土自修复技术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其一为封闭裂缝自修复,其二为填充裂缝自修复。1.2.1 国内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的发展状况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鲍俊杰等人通过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反应,制备系列混凝土裂缝修补胶。研究表明,聚氨酯预聚体控制在 10%左右,环氧树脂质量分数在 20%左右,丙烯酸酯质量分数在 70%左右,增塑剂含量在 5%左右所得的胶液各方面性能最佳。制
13、备的裂缝修补材料均具有低黏度,固化速度快,固化后材料强度高,硬度大,且具有很好的韧性,材料成本较低,制备工艺易掌握,产品使用操作方便,是一种很好的裂缝修补材料。2)李世秋、汪厚植等人结合湖南某工程地下车道混凝土裂缝处理工程,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经分析后决定对干缝隙以环氧树脂灌浆,对正在漏水的裂缝采取水溶性聚胺脂灌浆材料为最佳方案,其特点为两者均可以封闭裂缝,还能保护钢筋免遭水气的锈蚀,又可以达到混凝土补强的作用11。3)李旨强、白建军对裂缝性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后,采用化学灌浆进行了处理。通过三个阶段的持续研究改进实践,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混凝土板裂缝缺陷化学灌浆处理施工工艺方法。即水溶性聚氨酯
14、灌浆材料,该材料注入裂缝后能立即与裂缝中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弹性体填塞于缝隙中,并能遇水膨胀,从而达到抗渗目的。 4)丙烯酸酯等修复剂材料的空心玻璃纤维埋入水泥砂浆基体中,在水泥砂浆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系统。砂浆开裂后空心玻璃纤维断裂,致使修复剂流入基体,愈合基体微裂缝且修复损伤界面。使用INSTRON实验机和声发射仪分别测试了砂浆愈合后的强度和质量。结果表明:砂浆的愈合效果明显,且断裂韧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5)于辉等人探讨了自诊断智能混凝土、自调节智能混凝土及自修复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指出了智能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修复、自指令的性质,可以极大地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
15、性,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6)匡亚川等人研究了一种具有损伤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混凝土梁。将常温下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形状记忆合金和内含修复胶粘剂的修复纤维管,预埋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或易产生裂缝的位置;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和受限回复产生较大驱动力的特性,控制并恢复结构、构件的变形和挠度,减轻台风、地震的冲击,提高结构的抗灾性能,确保其安全性;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修复特性,恢复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显著的提高了梁的变形能力;一旦外力消失,梁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效应的驱动下,挠度迅速恢复,裂缝闭合,试件再次受力时,经修复胶粘剂修复后的裂缝未再次开裂,而在试件
16、中出现了新的裂缝。7)姚武等人研究了不同龄期受损混凝土经过相同养护期后的自然愈合象。混凝土受损后的自愈合实质上是损伤部位未水化或水化不充分的胶凝材料加速水化或进一步水化生成新的水化产物弥合裂缝的过程。以超声波速的变化表征混凝土受压开裂后的损伤程度,建立了混凝土损伤量与愈合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存在一个损伤阈值:当混凝土的损伤低于损伤阈值时,自愈合率随着损伤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混凝土损伤超过损伤阈值时,自愈合率随着损伤量的增大而降低。8)全世海等人预埋管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技术,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中的一种新尝试,同时也为新型自愈合仿生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作前期准备。测试了不同稀释剂、
17、固化剂及增韧剂综合改性的环氧树脂多组配方灌浆液的性能,对通过预埋玻璃管模拟灌浆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效果与通过缝面灌浆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效果进行了比较。9)匡亚川等人根据生物体损伤愈合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具有裂缝自愈合行为、内置纤维胶液管的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受拉开裂时,纤维胶液管破裂, 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愈合裂缝。首先,分析了修复纤维对混凝土自愈合效果的影响华南地区海港码头等工程在远低于其设计寿命(有的甚至几年内)即遭破坏。可见,混凝土构筑物的耐久性问题已尖锐地摆在人类的面前,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研究与耐久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裂缝对混凝土构筑物耐
18、久性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此混凝土的裂缝修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认为,一般表面裂缝,宽度小于0.5mm的细小裂缝对建筑功能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假定小于0.5mm的裂缝的结构为无裂缝结构。但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或者荷载的增加,裂缝会发展成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则会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4。裂缝既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又破坏建筑物的完整性,影响建筑物的安全运行,降低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也导致其他病害的发生,如冻融破坏、渗漏溶蚀、钢筋锈蚀等。传统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表面修补法:此法适用于对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亦适用于大面积细裂缝防渗
19、堵漏的处理。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选择表面修补用的材料,材料必须具有密封性、不透水性和耐侯性,其变形性能应与被修补的混凝土性能相近。常用的表面修补材料有环氧树脂、丙烯酸橡胶。较大的裂缝也可用水泥砂浆、防水快凝砂浆涂抹。根据施工工艺可具体细分:表面涂抹水泥砂浆法、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法、表面粘贴环氧玻璃布法、表面凿槽嵌补法、表面贴条法、扒钉钮合法等。压浆修补法:压浆就是用压送设备将修补用浆材压入构件的裂缝中,浆材凝结、硬化后起到补强和恢复结构整体性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常用的灌浆材料分为水泥浆材和化学浆材,可按裂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一
20、般对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可采水泥灌浆;对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宜用化学灌浆。水泥灌浆具有强度高、材料来源广、价格低等优点,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修补。主要施工程序包括:钻孔-冲洗-止浆及堵漏-埋管-试水-灌浆。化学浆材与水泥浆材相比,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粘度低、可灌性好、收缩小及较高的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弹性等优点,恢复结构整体性效果好,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裂缝修补、堵漏及防渗处理。浆材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和干湿情况选用。浆材的性能对裂缝的修补施工和修补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是环氧树脂浆材和聚氨酯浆材。结构加固法:2元的平衡状态,得到了修复纤维能及时发挥修复作用的合
21、理参数;最后,通过三分点弯曲试验,验证了梁的裂缝自愈合能力;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胶粘剂进行了试验,得到了一种适合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愈合的理想胶粘剂。1.2.2 国外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的发展状况1)日本东北大学三桥博三教授将内含修复剂的空心胶囊或玻璃纤维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一旦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部分胶囊或空心纤维破裂,修复剂流出渗入裂缝,使混凝土裂缝得到修复。三桥博三教授在试验中分别采用水玻璃,稀释水玻璃和环氧树脂等材料作修复剂,将其注入空心玻璃纤维并掺入混凝土材料中,测试 7d 和 28d 不同龄期,裂缝经不同修复剂修复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回复率。日本茨城大学教沼尾达弥和福尺公夫对自修复
22、混凝土中不同的纤维尺寸、掺量和不同的水灰比等特性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径、不同掺量的玻璃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差别不大,但是过多的掺入玻璃纤维,将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降低。2)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 Carolyn Dry 在 1994 年采用将空心玻璃纤维中注入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胶粘剂,埋入混凝土中,使混凝土产生自修复效果。试验试件采用三点弯曲法加载,荷载导致修复纤维开裂并且释放胶粘剂进入混凝土基体。从试件的表面可看出胶粘剂已经渗透外表面,当修复胶粘剂固化后再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试件修复前后的承载力状况及修复后材料的柔韧性状况。试验表明,第二次弯曲试验中,被
23、胶粘剂修复后的试件将能承受更大的荷载,并且材料的延展性柔韧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Carolyn Dry 还根据动物骨骼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尝试制备仿生自修复混凝土材料。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磷酸钙水泥(含有单聚物)为基体材料,其中加入多孔的编织纤维网,在水泥水化和硬化过程中,多孔纤维释放出聚合反应引发剂,单聚物聚合成高聚物,聚合反应留下的水分参与水泥水化。因此,在纤维网的表面形成都需要做结构补强。结构加固法适用于整体性、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的、表面损坏严重的、表面、深进及贯穿性裂缝的加固处理。对因设计或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要求、使用功能改变、遭受灾害以及耐久性等原因需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常用方法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混凝土 裂缝 智能 修复 综合 系统 初步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