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11册教案.doc
《人教版第11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11册教案.doc(143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组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三篇课文: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 桂林山水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奇美的山光水色,赞颂了祖国美丽的河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以深情的笔调赞美了祖国大兴安岭上的茫茫森林,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岭、林、花三个方面的景物,让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热爱
2、之情。 古诗三首分别是:墨梅、竹石、石灰吟。 墨梅是王冕所写的题画诗。诗人通过咏梅的清雅来赞美梅那不屈不挠的高洁品性。 竹石也是题画诗,也是咏物诗,诗人将岩竹拟人化,赞美了它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写志诗,吟咏一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与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单元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按要求熟练地背诵课文。4、 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优美景物。5、 领悟课文内涵,从中体会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6、 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单元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优美的文字,体会优
3、美的意境。2、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作者所要赞颂的精神。单元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1、桂林山水教学要求1、 掌握生字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口述桂林山水的美。3、 体会作者优美的文字,体会优美的意境并能以自己的语言或借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口述。2、 体会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能吟诗写话来表达。教学难点体会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能吟诗写话来表达。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课
4、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难点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1出示书中插图;2教师范读课文;3学生谈谈感受。(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
5、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3交流讨论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3体会词语和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6、。)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2背诵全文。3检查生字、新词。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总结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总结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7、、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抓
8、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三)检查生字预习。(四)指导背诵1朗读练习。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六)作业1抄写字、词。2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总述甲天下水:静清绿桂林山水分述热爱山:奇秀险总结美如画卷林海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
9、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建设中的作用。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0、引入新课。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板书:林海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3、简介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1)分析字形结构。(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
11、地耸立着。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悦耳:好听。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2)岭的样子。(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4)林就像大海一样。(5)花多而美。(6)木材用途广泛。(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2)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
12、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自由读课文。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
13、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三、重点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3、讨论、交流。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
14、,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
15、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四、讲读第三段。1、自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2、讨论、交流。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
16、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4、指名感情朗读。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五、总结、扩展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
17、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六、布置
18、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岭 温柔林海 亲切、舒服 林 绿、多 热爱花 美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悟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悟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
19、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2、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3、 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2、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
20、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二、指导预习。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2、朗读古诗。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三、检查预习。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第 11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