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激励改进论文开题报告.doc
《薪酬激励改进论文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薪酬激励改进论文开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公司研发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改进研究院(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3年 03月 01 日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1.1 选题背景宏观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纵观世界,全球各国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技术人员专业的技术做支撑,尤其是作为公司的核心研发技术人员,是一个公司市场开拓的关键所在。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创新,中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紧跟时代发展,加入WTO。当然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公司管理还不是完善与成熟,所以如何激励公司中研发技术人员更好地为公司的利益与员工利益服务的“
2、人财”们,则成为公司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薪酬激励在其中的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薪酬激励在激励员工方面有着很强的现实感和感召力。薪酬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卓有成效地提高组织的实力和竞争力,使用不当又会给组织带来危机。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薪酬专家发现:薪酬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面越来越宽;组织结构正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员工更多的追求自我成就感和组织认可,但忠诚度和敬业度受到多因素影响而有所降低。所以,如何利用薪酬管理,合理切分组织利益的蛋糕,稳定优秀员工、激发优秀员工积极性,是每一个组织面临的迫切问题。公司介绍:ZJ公司是一家公司成立于199
3、6年,从事工业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行业前十名的地位,但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公司直接经济效益的增长、市场销售能力的提高、产品制造能力的增强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是公司的核心资源,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关键。研发技术人员的状况反映了公司创新的综合能力,研究开发人员的数量、素质、研究活动的组织及激励是一个公司研发技术规模、研发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公司进行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ZJ公司对于研发技术人员采用技能取向型薪资模式,任职者根据其所在职位等级,享受所在等级薪酬。本公司的职位等级设置较
4、多,二个等级之间的差距较大,晋升难度大。同时作为全公司的战略核心部门,公司研发技术人员的待遇由基本工资和提成奖金组成,公司基本工资偏低,工资的调整缺乏制度,往往得开发人员主动提出才调整工资,有经验的员工、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差距较小。老员工也不愿意共享经验,每当员工离职都给公司带来重大创伤,新员工只能自己摸索,从头做起,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试验材料。在奖金方面,公司按照研发技术人员个人开发出来的产品销售后毛利的一定百分比进行提成奖励。刚开始因为行业竞争不太激烈,产品毛利率比较高,基本工资加提成对员工有一定吸引力。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行纷纷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人
5、才。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公司核心能力必须从生产 /销售转向产品/技术研发技术。公司开始不断引进人才。但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公司内有经验的人才却纷纷流失,使公司的研发技术部成了行业的“培训中心”。 同时管理层发现研发技术人员对公司的薪酬福利的结构僵硬化不太满意,每年的福利都没太大变化,所以福利的激励也就没多大作用。由于技术人员的这一特殊资源群体,薪酬问题日益影响着公司的经营利益,因此,构建新的薪酬激励体系已迫在眉睫。1.2 研究意义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薪酬激励不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经成
6、为公司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它能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与此同时,也是激发员工工作创造性的源泉之一。所以,如果能设计一套具体的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可以使整个公司的有限的激励资源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升值空间。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激励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薪酬激励的研究比较早,管理学激励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它以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为基础,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泰勒(Taylor,1895)所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以及干特(Gant
7、t,1910)设计的“任务加奖金制度”是典型的早期激励机制。20世纪30年代梅奥(George Elton Mayo)著名的“社会人”命题的提出,把管理理论引入到行为科学,激励问题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之后,一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投身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诸多著名理论。管理学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历史演变过程。经济学家对激励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70年代以后,以交易费用、产权理论、企业理论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制度经济学取得飞速发展,如何解决代理问题成为激
8、励问题的核心研究课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Demsetz,1972)指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即产品是由集体内若干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由于每一个成员的真实贡献不可能精确度量,从而不能根据各成员的贡献去支付其真实努力的报酬,这给偷懒者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为此。就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而剩余索取权对于激励监督者进行监督具有重要作用。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了著名的“公司所有权结构理论”,并在定义“代理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代理关系中代理成本的产生,进一步研究指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最优的资本结构实际上是企业代理
9、成本最低时的融资结构,因此,让经营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的拥有者,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代理成本。进人20世纪80年代,博弈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使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机制设计成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动态博弈理论、合同理论、委托代理框架成为研究企业激励机制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激励机制设计是这一阶段激励问题研究的突出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二是重视对激励效应的研究。贝克,延森和墨菲(Baker,Jensen and Murphy,1988)指出,对企业内部激
10、励结构的深入了解是提出可行企业理论的前提,而传统经济理论难以解释实践中采用的诸多组织激励制度,对这些激励制度解释主要来自行为学家和从业人员这些解释主要源于公平、权益、道德、信任、社会责任等非经济概念。因此,如何运用经济变量分析补偿行为或将这些概念整合,使之融人传统经济理论框架,是经济学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姆斯特姆与米尔格罗姆(Holmstrom&Milgrom,1994)认为,如同可以提高静态委托代理关系中显性激励效果一样,比较业绩信息在动态隐性激励机制设计中同样发挥作用。研究表明,比较业绩信息通过动态隐性激励效果或加强静态保险效果,或者相反,且效果明显;比较业绩信息总的福利效应是混合的,
11、这取决于内在的信息结构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工作者成为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德鲁克(Drucke,1998)率先提出“知识型员工”概念,并就如何激励知识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Mahen &Tampoe,2000)则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专门针对知识工作者的4个主要激励因素,它们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T作者激励模型。上述理论表明对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应以经济激励为主。1.3.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这时期国内普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薪酬 激励 改进 论文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