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1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摘 要:目前研究维生素研究维生C的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如滴定法、光度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特别是紫外分光度测定法。本论文利用维生素C 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水果维生素C含量的新方法。维生素C 浓度在1.0012.0g/mL 范围内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g/ mL;加标回收率在97.9% 99.0% 之间。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应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关键词:维生素C,紫外分光度测定法,水果前言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
2、坏血酸。维生素C能保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有解毒作用等。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 维生素C的性质及测定方法1.1 维生素C概述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Ascorbicid),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是一种水可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其结构式如图1),可以与许多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其还原性测定维生素C
3、的含量。目前食品中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因其酸度不易把握,碘需要标定且易挥发,而维生素C不易稳定保存,使测定结果易出现偏差,且这种方法不适合微量分析;国标GB/T6195-1986是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利用样品溶液由蓝色转变为粉红色来辨别其滴定终点的到使测定准确度降低。另外还有荧光光谱分析法J、色谱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过程复杂,所用试剂不稳定,速度慢、背景干扰大。近年来,建立的测定维生素C的其他方法还有催化动力学和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及维生素C传感器测定方法,固定pH滴定法等。本论文将用紫外可见
4、分光度法对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图1 维生素C的结构式1.2 理化性质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在皮肤护理和衰老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中维生素C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同时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索C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其C2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所以维生素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仍然具有有机酸的性质。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到空气中的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的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
5、化分解,呈现强还原性,为己糖衍生物。紫外吸收最大值为245nm。1.3 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的作用之一:维生素C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参与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生化反应,如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组织细胞间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过程。胶原蛋白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都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缺乏,胶原合成减少,血管壁和骨骼的脆性会增加,使血管易于出血,骨骼易骨折。维生素C可维持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有利于组织创伤更快愈合,还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维生素C的作用之二:维生素C能参与氨基酸代谢,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机体寿命。并且可以改善脂肪
6、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机体对铁、钙和叶酸的利用,帮助铁的吸收,并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的作用之三: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它在人体内是酶的激活剂和物质的还原剂,是多种自由基的清除剂。同时还可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抗氧化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维生素C的作用之四:维生素C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人体对外界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有参与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具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1.4维生素C测定方法概述1.4.1 原子吸收分光光
7、度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维生素C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掉的金属离子的量,进而间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1.4.1.1 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维生素C分子中的有二烯醇基具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维生素C,同时产生黑色银沉淀(反应式如图2)。沉淀经离心分离后,将分离得到的沉淀用硝酸溶解后,再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银离子的含量,从而接测得维生素C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配制一系列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依次吸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置于10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
8、2mL(1mg/mL)Ag+标准溶液,然后加水使总体积为4mL,摇匀,在室温下避光放置35min离心分离弃去上清液,用2mL超纯水洗涤沉淀3次,然后用l:1的浓硝酸3mL溶解沉淀,移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将处理过的待测样按上述方法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图2维生素C与银离子反应的反应式上述方法因维生素C标准溶液及样品的配制都是利用2的柠檬酸作为溶剂,并在棕色瓶中保存,原因是维生素C在溶液中不稳定,遇氧气、光、热、碱性物质易受破坏,而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用2的柠檬酸溶
9、液来配制维生素C标准溶液,减缓了维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同时消除了一定外界因素的十扰,使得测定结果比较稳定。1.4.1.2 以铜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铜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也是利用维生素C在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可将Cu2+定量的还原为Cu+,然后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在高速离心机下有效地分离出CuSCN沉淀,洗涤后再经浓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沉淀中的含铜量,即可推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分别吸取1mL配制的含一定量维生素C的标准溶液(随配随用)(分别含维生素C 50g、100g、200g、300g、400g、500 g)和
10、样品提取液,依次放置于已编号的15mL离心管中,各加入1mLCuSO4饱和溶液、1mL浓度为2硫氰酸铵溶液、0.5mL盐酸醋酸钠缓冲液和0.5 mL饱和NaCl溶液充分混和,稍后离心分离,弃去上层清液,小心地用少量水洗涤沉淀23次(注意每次用水不能超过1 mL),加入0.5mL硝酸溶解后,转移至lO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铜量,由所得的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曲线,可以得到相应样品的试验结果。该方法所得的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6.56100.67,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痕量分析要求。此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89,表明相
11、关性很好。1.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12、也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范围。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前面介绍的方法由于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限制,操作复杂、前处理较麻烦。因此在使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目的已逐渐被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取代。HPLC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靠等特点。王艳颖,姜国斌等采用HYPERSIL-C8fz谱柱、浓度0.1的草酸作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草莓中的维生素c含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HPLC检测条件如下:流动相0.1草酸溶液,流速1.0
13、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L,柱箱温度3O。该方法分析中受样品中其他杂质的影响较小。测定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回收率为97.4102.1,说明该方法具有所需试剂少、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说明该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都是比较高的。陈昌云等采用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80:20(vv)作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定蜜柚中维生素C含量在质量浓度为201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2.4107.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综上所述,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优
14、缺点,因为维生素C自身的不稳定,导致了很多方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所以对维生素C稳定存在条件的探索非常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因为测定较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2 紫外分光光度计相关方面的介绍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概述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基于维生素c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但是因为维生素C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具有还原性,不易稳定存在,直接测定误差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维生素标准溶液和待测样的配制条件非常重要。曾国富,黄玉英研究发现,维生索C在CTAB-C5H11OH-H2O微乳液体系中非常稳定,它存在于微乳液滴膜
15、的内侧,与渗透进入液滴膜外侧的溶液氧接触的机会极少,该体系能极大地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郑京平等利用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稳定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水果、蔬菜维生素c的新方法。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波长245nm处测定样品溶液与碱处理样品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查校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特别适合含深色样品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快速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值得推广应用。张立科等介绍了在0450gmL线性范围内,以Cu2+作催化剂,以溶解氧将还原
16、型维生素C氧化为在245.0 nm处无吸收的氧化型维生素C,实现了样品各紫外干扰成分的本底校正,建立了种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破坏条件的选择尤为重要,确定条件为:Cu用量为30 g,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0min,加热条件下,反应速度快,无需加掩蔽剂。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了香蕉、西红柿等果蔬中的VC含量,结果令人满意。经多次实验得出该方法RSD在0.320.89之间,实际测定了香蕉、西红柿等样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检出限为0.2791gmL,加标回收率在97.16100.18%之间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基础2.2.1比色分析的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用nm为单位,人的眼
17、睛所能感觉到的光波长约400760 nm,这之间的光波称为可见光。短于400 nm的叫紫外线,短于200nm的叫远紫外线,再短的就是X射线和射线了。长于760nm的叫红外线,红外线可长达5mm,再长的就是无线电波了。普通的日光、白炽灯光称为发射光,将这种日光或白炽光通过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青、紫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如果在白炽灯光与棱镜之间放一个有色溶液的玻璃皿,则通过棱镜后的光谱上会出现一处或几处暗带,这种带有暗带的光谱称为该有色溶液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显示该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它的吸收光谱中透过最多、吸收最少的那部分波长光线的颜色,而暗带部分则
18、是它透过最少、吸收最多的那部分波长光线的颜色。 不同分子的原子团和原子,它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其光谱的特征和强度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测定其含量,称为光谱分析法,这也是比色分析的原理。根据发射光谱分析的如火焰发射光谱法(又称火焰光度法,分析钠、钾、钙),荧光光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根据荧光的发射强度进行分析)。 根据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如应用可见光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法;用紫外光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叫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原子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基础当
19、一束单色入射光 I0通过厚度为L、浓度为C的有色溶液后,所透过光的强度 I1 与溶液厚度L及浓度C成负指数乘积的关系:I1=I010KLC 如果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显色强度成正比,则可以应用郎伯-比尔定律通过比色方法从显色强度求浓度,这是比色分析的原理。I1=I010KLC移项成:I1/I0=10KLC 式中K为常数,可因物质的吸光特性和采用单色光的波长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溶液的厚度和浓度无关。上式写成以10为底的对数,log(I1/I0)=KLC,再以透光度T=I1/I0时,则上式成为logT=KLC或者logT=KLC。I1/I0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是入射光强度的百分之几,其数
20、值只能1,从0100%。为了方便起见,经常用透光度的负对数logT来表示溶液吸收光线的情况,并称为吸光度(ABS)、消光度(E)、或光密度(OD或D),这样,ABS= KLC。该式说明溶液的吸光度和浓度C、厚度L之间皆成正比关系。当厚度一定时,溶液的浓度增加,则吸光度成正比地增加,这就是比色分析的依据。实际使用中,溶液的厚度就是比色杯的厚度,它是相对固定的,有0.5、1、2、4cm的比色杯,使用最多的是1cm的比色杯。比色分析中有时也用透光度做单位,根据透光度的负对数logT=吸光度,透光率为100%时,吸光度=Iog1=0,而透光率为1%时,吸光度=log0.01=2,二者间呈对数指数关系。
21、当然,只有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之间成直线正比关系时才能进行比色分析,如果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不成正比(不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则不能使用比色分析。有时,溶液的浓度只在一定范围内和显色成直线正比关系,而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失去正比关系,则不能一概地用比色结果换算,通常都要研究测定方法中什么浓度范围内二者成直线正比关系;或者绘制一系列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发现浓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标准曲线发生弯曲、变折,说明超过该浓度时,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才能用来比色分析。可见光、紫外、荧光分析都要求溶液必须透明,否则引起对光的吸收,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对特殊的均匀的浑浊液也可以进行比色分析,称为比浊法,比如应用于红
22、细胞计数、细菌计数的比浊测定。光线通过透明的溶液时,还有少量的光线在玻璃、溶液的表面被反射或散射,影响到吸光度,所以要用一个空白管进行校正,除去反射光、散射光、试剂中杂质、非反应物的影响,即用空白试剂溶液进行调零的原因。普通玻璃对紫外线也有吸收,所以在普通分光光度计上使用普通玻璃比色杯,而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必须用对紫外线无吸收的石英玻璃比色杯。2.3 仪器概述2.3.1.棱镜式分光光度计棱镜式分光光度计采用棱镜作为分光元件,是分光光度计诞生前后分光的主要元件,随着电气化的发展,棱镜分光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应用起来不够灵活,所以逐渐的被淘汰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的主要厂商都采
23、用棱镜,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国内厂商在721、751等分光光度计上采用棱镜作为分光元器件。我们后边讨论的都是光栅式分光光度计,棱镜式后面不作分析。2.3.2单光束分光光度计1945年美国Beckman公司推出的世界第一台成熟的分光光度计,就是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只有一束单色光、一只比色皿、一只光电转换器。这种分光光度计测试过程简便,有高、中、低档之分。低档的目前国内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设置波长,通过旋钮转动刻度盘,同时带动光栅,从而达到设置波长的目的;一种是自动设置波长,通过电机带动扇形齿轮,同时带动光栅,从而达到自动设置波长的目的。这两种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之所以说它们低档,主要是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紫外 分光光度法 测定 水果 维生素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