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计算说明书.doc
《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计算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计算说明书.doc(28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长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因此,公路运输有“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的功能,尤其是“送达”或“集散”功能作为其它几种运输方式(管道除外)的终端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速公路向网络规模的发展,利用高速公路的干线运输功能,公路运输作为一种具有功能齐全(“通过”和“送达”或“集散”齐备)的运输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网络、通信
2、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又实现着快速性“门到门”运输和被称为零库存(just in time)的运输特点,促使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 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主要表现在批量、运输条件、时间和服务上的灵活性以及时间上的快速性。由于公路运输的批量小和要求的运输条件相对宽松,所以在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上容易得到保障。也正因为如此,公路运输具有生产点多、面广的特点。1.1.2 我国公路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从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看,公路客运已成为主要的客运方式,公路货运量远远超过其他运输方式,周转量也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公路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3、我国公路运输服务方式和经营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 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较差。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修建各种级别的公路近1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路网密度仍然较低,只相当于巴西的1/2,印度的1/5,美国的1/6,日本的1/30。公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2) 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还较差(3) 运输生产的效率,效益较低;(4) 运输经营组织与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市场缺乏基础。1.2 我国公路
4、发展规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T(intelligent technology)产业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呈如下趋势:(1) 随着高速公路由单线向跨区域和全国网络的发展,开展公路快速客、货运业务;(2)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WTO的加入,促使公路运输企业按规模化要求建立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3) 公路货运业将纳入物流服务业发展的系统中,更强调在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包括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与服务对象的合作;(4) 在经营管理方面,现在许多运输企业都建立并运用了运输信息管理系统;(5) 运输组织方式按生产力水平分层发展。(6) 逐步加强运输规划,使公路建设及运输站场
5、设施的配置与客货流规律更好地协调起来,同时还根据效率与效益原则,把运输服务向纵深推进。1.3 设计背景本次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方调配等内容主要采用了纬地道路设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是一套具有领先技术的工程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主要应用于测绘,道路设计,铁路设计和管道工程领域。纬地道路设计系统将道路设计所需的各种平面线形,纵断面坡度组合,横断面形式,超高方式等设计要素归纳为符合设计者设计习惯和思维的”设计目标”概念,进行目标化设计,而不是单纯的绘制线,点等几何图素。设计者是在三维数据模型中进行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的,其中各种地形信息,中线线位,超高控制,数模数据可互相传
6、递,参考,辅助设计者设计出合理的平,纵,横断面组合。设计完成后,纬地道路设计系统能够自动绘出所需任意比例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第2章 道路类型、等级的确定和技术标准论证2.1 道路类型及等级论证 根据本路段OD调查和各交通观测站历年观测资料分析,2012年平均日交通量组成如表1.1所示。由资料可知,年平均增长率为4.8%,本路段设计年限按n=15年计算。表1.1 交通量组成车 型相当型号交通量(单位:辆/日)折算系数小汽车跃进NJ1313381.0载重汽车东风EQ1402501.5解放CA10B4101.5黄河JN1502202.0 据相关交通量计算规定: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
7、车,在设计交通量换算中按路侧干扰因素计;一、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计,三、四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辆小客车。所以,本路段2011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ADT=3381.5+6602+2203=2487(pcu/d)故设计交通量 AADT=ADT(1+r)n-1=2487(1+0.06)10-1 =4200(pcu/d)所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双车道三级公路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 0006 000辆,所以本公路应选双车道三级公路。2.2 道路技术标准论证2.2.1 设计速度论证 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由于本路段局部处于丘陵
8、地区,而且其在路网中主要起集散作用,混合交通量较大,且设计为三级公路,故采用的设计行车速度40km/h。2.2.2 平面线形标准论证 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确定平曲线线形标准,主要包括各种曲线线形、半径、长度和直线长度、超高等规定的取值范围。二级公路的平曲线要素有直线、圆曲线、回旋线三种。 2.2.2.1 直线长度论证直线长度的最大值应有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的单调之缺陷,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技术措施,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当设计速度不小于40km/h 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设计速度行驶70s左
9、右的距离控制,即最长直线距离为780米。2.2.2.2 曲线线形论证曲线要素的组合类型主要有基本形,S 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 形。其中,基本形曲线组合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顺序组合,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为1:1:11:2:1,同时还应满足基本形曲线的几何条件:。S型曲线是将两个反向曲线以回旋线连接组合,在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在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m) L反向回旋线间的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m) A1,A2回旋线参数,并且S型两曲线的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R1/R2=
10、11/3(式中:R1为小圆的半径,R2为大圆的半径) 。 卵型曲线组合是同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曲线的组合,且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R1/2=A=R20.2=R1/R2=0.8 0.003=D/R1=0.03 式中:R1为小圆半径,R2为大圆半径,A为回旋线参数,D为两曲线之间的最小距离(m)。凸型曲线为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设的衔接。 复合型曲线为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互相连接的形式,两回旋线参数之比为A1:A2=1:1.5。 C型曲线指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向连接的组合形式。2.2.2.3 曲线的半径和长度论证标准规定当设计速度为40km/h 时,圆曲线的一般最小
11、半径为100m,极限最小半径为60m,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600m(路拱2 )和 800m(路拱2 );当直线与半径小于600m的圆曲线相连接时,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为40m,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采用大的半径,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2.2.2.4 超高和加宽的规定取值范围论证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设计速度为40km/h时,当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的最小半径600m(路拱2 )和800m(路拱2 )时,应在圆曲线上设超高。规范规定当圆曲线的半径小于250m 时,需要设置加宽。2.2.3 竖曲线要素标准论证2.2
12、.3.1 坡长论证我国标准规定,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最小坡长的一般值为160m,最小值为120,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也有限制。如表1.2: 表1.2 纵坡的最大坡长坡度(%)3456789最大坡长11009007005003002.2.3.2 纵坡论证纵坡论证包括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论证。确定最大纵坡时,要综合考虑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标准规定在设计速度为40km/h时,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需要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 的纵坡(一般情况以不小于 0.5 为宜)。2.2.3.3 竖曲线
13、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论证 由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以及视距要求三个限制因素,可计算出各设计速度 时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我国标准规定,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为700m,极限值为450m,且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为35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为700m,极限值为450m,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同凸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取大于一般最小半径为宜。2.2.3.4 视距长度论证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叫停车视距。设计速度为40km/h时的停车视距为40m。2.2.4 横断面的技术标准论证2.2.4.1
14、行车道数目及宽度论证二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根据交通量的调查和服务水平的确定,此路确定为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行车道宽度为7.0m,每个车道宽为3.5m。2.2.4.2 净空高度论证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规定三级公路的净高为4.5m,同时还规定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2.2.4.3 路基路面的宽度论证路基路面的宽度主要取决于车道数和每个车道的宽度。公路路基的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和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部分的宽度。设计速度为40km/h的三级公路路基宽度的一般值为8.50m。其中路面宽7.0米,行车道宽3
15、.5米,行车道外设土路肩,土路肩宽0.75米。2.2.4.4 路拱横坡和路肩横坡度论证为了排除路面的积水,将路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起形状,即路拱。路拱横坡度的大小与当地自然条件有关,标准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度取为12,本次设计所取的路拱坡度为2。路肩应设置一定的横坡度以有利于排水,一般情况下,硬路肩的横坡可与路坡相同,土路肩横披比路拱横披大12。对设有超高的平曲线路段,其土路肩横披应按设置超高的要求而定。本设计取土路肩的横披为3。 2.2.4.5 车辆荷载论证我国标准规定,根据三级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规定三级公路的桥涵结构采用公路级汽车荷载。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车
16、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压力等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不能叠加。公路II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和集中荷载标准值为公路I级车道荷的0.75倍。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准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影响线峰值处。车辆荷载为550KN的标准车的布置图如图1.1所示,其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1.3。a 立面 (单位:m)b 平面 (单位:m)图1.1 公路级车辆荷载布置第3章 路线技术设计3.1 纸上定线和平面线形设计 3.1.1 纸上定线公路选线是公
17、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公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在路网中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定线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微丘区由于地势较平坦,路线受地形限制不大,但往往地物较多,因此应注意:表1.3 公路级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车辆重力标准值kN550前轴重力标准值kN30中轴重力标准值kN2120后轴重力标准值kN2140轴距m3+1.4+7+1.4轮距m1.8前轮着地宽度及长度m0.30.2中、后轮着地宽度及长度m0.60.2车辆外形尺寸(长宽)m152.5符合路线总方向前提下,在各必须避让的障碍物中穿行; 尽可能的采用较高技术指标(平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和排水等构
18、造物,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以避免起伏频繁,也不能过缓; 路线尽可能选择高地或微丘地形通过并与桥涵、通道等配合建立有效地面排水系统; 土石方量、填挖方尽量少些,且将路线靠近筑路原料产地;正确处理好新、旧路的关系。因为是二级公路,遇到高速公路或火车轨道等则要考虑设高架桥。根据要求定导向线,然后修正导向线,作平面试线定出二次导向线,最后选定线位,路线。3.1.2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各几何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内移值 (m) 切线增长值 缓和曲线角 切线长 平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式中:Ls 缓和曲线长度 R 圆曲线半径 转角 结合相关知识,通过纬地软件进行道路平面线型设计。3.2 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
19、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的自然条件和构造物的控制标高,确定路线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3.2.1 纵断面设计步骤准备工作:先在纵断面图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起讫点位和半径等),写出每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并绘出地面线。标注控制点:如路线的起、终点,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并结合地面起伏的变化,在这些点位之间进行穿插取值。当同一个方向的两个坡度值较大时,应在两坡之间插入一
20、段缓和坡,缓和坡的坡度应不大于3%,最小坡长为100m。某一坡度的坡长应不超过该坡度的限制坡长。变坡点宜落在平面线相应的圆曲线或是长直线上。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是否满足标准,平纵组合是否得当,如有问题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对初定的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更改坡度值。定坡:经调整后 ,逐段把直线段的坡度值、边坡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取到0.01%变坡点调整到10m的整号桩。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的组合等确定竖曲线的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3.2.2 设计计算公式竖曲线的长度L: 竖曲线切线长T: 竖曲线上任一点的竖距h: 竖曲线外距E: 结合相
21、关知识,通过纬地软件进行道路平面线型设计。3.3 平纵组合设计 从获得良好行车条件的目的出发,协调平、纵、横三方面的线形使之成为连续圆滑顺适美观的空间曲线,满足驾驶员和乘客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关于平面线形配合规定:各级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平纵面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平纵组合设计的原则:平曲线和竖曲线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得线形顺滑优美,行车安全舒适。平、竖重合时,应满足平包竖的。最理想的平、竖顶点对应关系是顶点重合,若错开不能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运输 灵活性 快速性 计算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