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课件.ppt
《第8章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课件.ppt(28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8章 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第三节 蒙古族舞蹈第四节 维吾尔族舞蹈第五节 东 北 秧 歌第三节 胶 州 秧 歌第四节 云南花灯舞第五节 朝鲜族舞蹈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特征;2.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和脚位以及基本姿态;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和基本舞姿特征;4.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并能够规范而流畅地完成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组合。知识目标第8章 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傣族舞蹈简介 一、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傣族舞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
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傣族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优美、含蓄、灵巧、质朴的舞蹈基本风格特征。(1)学习民族民间舞最基本的体态,系统掌握傣族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规律。(2)通过对舞姿的训练,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表现力和造型感。(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傣族舞蹈的动静相宜、三道弯体态和特有的起伏等特征。训练目的与训练体系 二、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傣族舞蹈以基本动律训练为基础,以循序渐进为手段,将常见特征性动作的组合进行细致讲解和教授。首先进行基本体态、动律、步法、手位和动势的基础训练和风格训练,进而
3、逐渐过渡到舞姿组合的训练,形成从低到高、从简到难,由单一到复合、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训练体系。其中,主要训练腿在半蹲的状态下做重拍的屈伸带动身体起伏,膝部均匀延绵地颤动,上身左右微摆,脚有力地抬起以及身体各关节的三道弯等。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基本动作训练 三、1.1.手型手型1 1)掌形掌形动作要求 四指并拢伸直,指根下压,虎口张开,大拇指向里45(见图8-1)。图8-1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2 2)爪形爪形动作要求 在掌形的基础上,食指第二关节向掌心折曲,其余三指依次张开形成扇形(见图8-2、图8-3)。图8-2图8-3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动作要求 在爪形的基础上,大拇指与食指
4、相捏成圆形。3 3)冠形冠形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4 4)嘴形嘴形动作要求 在冠形的基础上,大拇指食指相捏伸直似孔雀嘴(见图8-4)。图8-4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5 5)叶形叶形动作要求 在嘴形的基础上,大拇指与食指略分开(见图8-5)。图8-5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6 6)曲掌曲掌动作要求 四指并拢从指根处向里曲呈半握状(见图8-6)。图8-6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2.2.手位手位1 1)一位手一位手动作要求 双手自然下垂,在胯前、斜前、旁、斜后的位置(见图8-7)。图8-7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2 2)二位手二位手动作要求 双手在胸前的位置(见图8-8)。图8-8第一节 傣 族
5、 舞 蹈 3 3)三位手三位手动作要求 双手在头前、斜前、斜旁、旁斜、旁、斜后、后的位置(见图8-9)。图8-9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4 4)四位手四位手动作要求 一手二位、另一手三位(见图8-10)。图8-10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5 5)五位手五位手动作要求 一手三位,另一手在体旁,如五位、小五位(见图8-11)。图8-11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6 6)六位手六位手动作要求 一手二位,另一手在体旁(见图8-12)。图8-12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7 7)七位手七位手动作要求 双手在体旁,手臂三道弯(见图8-13)。图8-13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8 8)一七位一七位动作要求 一手
6、胯旁,一手体旁(见图8-14)。图8-14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9 9)一三位一三位动作要求 一手胯旁,一手头上(见图8-15)。图8-15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1010)小一七位小一七位动作要求一手胯旁,一手曲肘于头旁。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3.3.常用手臂动作常用手臂动作1 1)柔手柔手动作要求 旁一位,双手压腕掌形,指尖朝前,右手腕带动向前上抬至二位,左手腕带动向上抬至二位,同时右手腕带动向下,手臂呈波浪形。左右手交换做。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2 2)曲掌翻腕手曲掌翻腕手动作要求 旁一位,双手压腕掌形,指尖朝前。双手旁一位,提腕曲掌。双手提腕翻成六位手。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3
7、 3)掏盖手掏盖手动作要求 里二位,右手从下绕到左手里面,提腕向上向右,掏出到小三位,手心向上,指尖向右,左手向下盖手心朝下(见图8-16)。左手按以上动作向左掏出,同时右手原路盖回,动作同左手。图8-16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4 4)翻掌托按手翻掌托按手动作要求 左一三位手,右手托掌手心朝上大三位,左手提肘指尖对胯,手心朝下。左手翻腕,从旁向上托到大三位,同时右手经胸前按至右旁一位,即右一三位手。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5 5)下穿手下穿手动作要求 左一三位手,右手指间带向内曲,从右肩向下穿手到右胯旁向外翻腕,同时左手翻腕手心朝上,向前托到三位,身体右拧。左右手交换做。第一节 傣 族 舞
8、蹈 6 6)环手环手动作要求 左一三位手,左手向外翻腕,经斜前手心向上托到三位,同时右手经斜后往右胯后按,左手头上里翻腕,右手胯后外翻腕。左右手交换做。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动作在流动和静止中都要保持“三道弯”臂形,手臂线条柔和,肩、肘、腕各关节略弯曲。掌形手手腕无论提、压,指根都要下压,指尖上翘。在各种手臂动作中要体现傣族舞蹈柔、软、韧、力、脆的动作力势。注意事项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1)正步八字位 2)3)丁字位 点丁字位 4)5)之字位点之字位 6)1.1.基本脚位基本脚位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2.2.基本步法基本步法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1)平步2)点吸步3)点跳步4)踮步5)
9、碎踮步6)吸踮步 舞姿组合训练 四、准备动作:正步,对1点。第一个八拍:1拍右脚向2点走平步,双手向左一七位曲掌推腕;2拍左脚平步,落右脚右斜方前,双手旁一位曲掌,左脚旁点步,双手翻腕,指尖对2点;36拍重复12拍动作2次;78拍右脚原地平步,双手旁一位曲掌,左脚旁点步,双手翻腕到一三位,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上身左倾。第二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准备动作:正步,对1点。第一个八拍:1拍右脚向前平步,双手旁一位曲掌;2拍左脚用前脚掌内侧在左斜后方点地,双手翻压手腕到五位,右手在上,上身左倾;34拍做12拍动作的反面;56拍原地颤两次;78拍右脚向前一步
10、,左脚旁后点地,双手到左一三位,左手心向下,右手心向上。第二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准备动作:正步,对1点。第一个八拍:16拍右脚在旁,点跳步6次,双手左小一七位,曲掌翻腕一拍一次;78拍右脚向旁迈出一步,双手七位曲掌。第二个八拍:14拍左脚旁点,双手翻腕到一七位;58拍右脚做反面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准备动作:正步,对1点。第一个八拍:12拍右脚向2点跳步,左小腿旁抬,双手向右斜前掏出,指尖向前,手心向上;34拍左脚落右脚旁;56拍右脚再向2点跳一步,屈膝,左小腿旁抬,双手翻腕到右小一三位手,左手心向上;78拍舞姿不变,右腿膝盖伸直。
11、第二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准备动作:正步,对1点。第一个八拍:14拍右脚向前做4个平步,双手二位,右手托掌,左手按掌,一拍一次交替;56拍双腿蹲、起,左小腿旁抬,双手胸前向左小晃手到右前方,右手高,左手低,手心向外,手指向左;78拍左脚向8点吸踮步,右小腿勾脚旁抬,双手经过向8点掏手到右一三位,最后一拍变嘴形手,左手指尖对下,右手指尖对上,头看右手。第二个八拍:14拍右脚起,向4点退四个平步;56拍右脚向2点迈一步,双手向2点前掏手;78拍转向4点做56拍的反面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1)准备动作。正步,双手自然下垂。(2)前奏。双手
12、经前向外掏,经下弧线到旁,再由旁盖至前贴腹叉腰,双腿跪地坐。第一个八拍:14拍跪地做起伏,四拍做一个,二拍一次做两个时吸气,坐时呼气;58拍重复14拍的动作。第二个八拍:12拍跪坐起;3拍上身略微右倾,向左斜后方出胯;4拍向下坐;58拍做14拍的反面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第三个八拍:14拍将第二个八拍的动作加快一倍;56拍跪坐;78拍起伏一次。第四个八拍:12拍一七位曲掌,翻腕到三位,双手提腕;34拍一七位曲掌,翻腕到三位,提腕跪立;58拍重复14拍的动作。第五个八拍:12拍七位手曲掌,翻腕到四位,提腕;34拍做12拍的反面动作;56拍双手旁一位曲掌,翻腕六位手提腕,左手左前
13、,起伏一次;78拍重复56拍动作。训练步骤:第一节 傣 族 舞 蹈 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藏族舞蹈简介 一、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果谐、果卓(锅庄)、堆谐与谐四种。果卓流行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称谓不同。萨迦地区称之为“索”,工布地区称之为“波”“波强”,藏北牧区称为“卓”或“锅庄”。堆谐是最早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谐也称为弦子,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藏族舞蹈形式
14、多样,内容丰富,动律奇特,风格古朴。颤、开、顺、左、绕是各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点,或称为藏族舞蹈五大元素。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四转的共同规律。比如,最突出的共同特点“颤”,在膝部上分别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或有弹性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连续不断的颤动或屈伸,在步法上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这些独特的动律是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把握了藏族舞蹈的核心动律,也就把握了藏族人民在精神气质、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上的特点。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训练目的与训练体系 二、Add Your Text(2)通过身体的训练,增强身
15、体协调性、韧性,弥补其他民族民间舞的身体训练在这些方面的不足。(1)学习藏族民族民间舞最基本的体态,掌握藏族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规律。(3)通过对学习和训练,加深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的了解。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以藏族舞蹈动律训练为主线,循序渐进地进行分解、连贯。把基本体态、动律、步法、手位和动势的基础训练、风格训练和表演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将藏族舞蹈中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基本手势和步法,以及上身随动和膝部屈伸的基本动律贯穿在舞蹈组合中,从而形成从低到高、从简到难,由单一到复合、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训练体系。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基本动作训练 三、动作要求 重心偏前,上身微前送或90前
16、俯,含胸、垂臂、前倾、懈胯,下身膝关节连续不断、有弹性地颤动和连绵柔韧地屈伸。总体形成了上肢松弛,手臂动作随附而动,松垮、弓腰、曲背的基本姿态。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1.基本手型基本手型扶胯手型自然手型垂柳手型 1)2 2)3 3)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2.2.基本手位基本手位1 1)自然手位自然手位(1)一位手(扶胯手位)动作要求 双手放松扶于双胯,手臂稍向前包(见图8-17)。图8-17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2)二位手(斜下手位)动作要求 双臂伸于左右斜前下45(见图8-18)。图8-18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3)三位手(交叉手位)动作要求 手臂放松,腕部交叉于身前,与身体距离
17、约一拳(见图8-19)。图8-19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4)四位手(托手位)动作要求 手臂上托至身体斜上45,手掌相对(见图8-20)。图8-20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5)五位手动作要求 左臂伸于旁平位,稍向下垂,手心向下,右手抬于头顶稍向前方,手心向下,视线看向8点(见图8-21)。图8-21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6)六位手动作要求 五位手的反方向(见图8-22)。图8-22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7)七位手动作要求 在背水体态的基础上,身体面向7点,右手做举手状向上延伸,左手向3点方向斜上延伸,手心向下(见图8-23)。图8-23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8)八位手动作要求七位手的反方
18、向(见图8-24)。图8-24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9)围腰手位动作要求 大臂放松,手腕带力,一手身前,一手身后,提至腰部正中,手距身体一拳远(见图8-25)。图8-24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1.基本脚位基本脚位1 1)正步位正步位动作要求 双脚内侧完全平行并住,脚跟对齐(见图8-26)。图8-26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2 2)小八字位小八字位动作要求 脚跟对齐,脚尖打开,双脚成45(见图8-27)。图8-27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3 3)前踏脚位前踏脚位动作要求 在正步位的基础上,右脚向前踏出约半脚远,全脚着地。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4 4)丁字步位丁字步位动作要求 身体向小2
19、点方向,右脚尖向小2点,右脚跟贴于左脚内侧中部,右脚尖向小8点方向,双脚约成直角(见图8-28)。图8-28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5 5)大丁字步位大丁字步位动作要求 在丁字步位的基础上,左脚向小8点方向踏出一步,约一脚远,双腿微蹲(见图8-29)。图8-29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6 6)前点步位一前点步位一7 7)前点步位二前点步位二动作要求 在正步位的基础上,右脚微微打开约15,左脚跟点于右脚前,左脚尖外开。动作要求 在前点步位一的基础上,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做摆臂状,上身微向后仰,下颌微向上抬。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8 8)前点步位三前点步位三动作要求 在前点步位一的基础上,做交叉
20、手位,出右腮(见图8-30)。图8-30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9 9)旁点步位一旁点步位一动作要求 以左腿为重心,右脚脚尖点于距左脚约一脚远处,膝盖内扣,手做二位手位,出左腮(见图8-31)。图8-31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010)旁点步位二旁点步位二动作要求 右腿微蹲,左脚旁擦,脚尖点地,两脚间距约为一脚,重心在右脚上。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111)后点步位一后点步位一动作要求 右脚尖点于左脚正后约一脚远,上身微向前倾,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做摆臂状,视线看向右斜下方45方向(见图8-32)。图8-32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212)后点步位二后点步位二动作要求 以左脚为重心,右脚脚
21、尖点于左脚左斜后45方向约一脚远处,膝盖夹紧,双臂上抬至斜前上位约45,出右腮(见图8-33)。图8-33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313)后踏步位后踏步位动作要求 左脚尖点于右脚斜后约45,两脚间距约为一脚,膝盖夹紧,重心在右脚上(见图8-34)。图8-34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414)别步位别步位动作要求 右腿微蹲,左腿与右腿于膝盖交叉,右脚点地于斜前方8点方向,两脚间距约为一脚,重心在左脚上(见图8-35)。图8-35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515)结束步位结束步位动作要求 在前点步位的基础上,手做扶胯手位,身体面向1点。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2.2.基本步法基本步法1 1)前抬
22、步前抬步动作要求 在正步位基础上,双腿快速屈伸,伸膝的同时重心后移至脚后跟,双脚脚后跟贴地,脚掌同时前抬(见图8-36)。图8-36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2 2)让步让步动作要求 左脚做前抬步的同时,右脚向上抬起,然后右脚向右踏出一小步,左脚随着并住,向右出胯,身体向右让出(见图8-37)。图8-37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3 3)前踏步前踏步动作要求 以左脚为重心,在快速屈伸的同时,右脚在左脚前半步处全脚掌踏地(见图8-38)。图8-38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4 4)单抬步单抬步动作要求 左脚做前抬步的同时,右脚向上抬起,然后右脚落地做前抬步,如此反复,胯随动(见图8-39)。图8-39
23、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5 5)嘀嗒步一嘀嗒步一动作要求 在丁字步位的基础上,双腿做伸的同时左脚做前抬步,双腿做屈的同时右脚抬起,如此反复,上身前倾(见图8-40、图8-41)。图8-40图8-41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6 6)嘀嗒步二嘀嗒步二动作要求 在踢踏步的基础上,右脚每一步落地,稍向身体后方落下,使动作连接成自转一圈(见图8-42、图8-43)。图8-42图8-43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1.1.背水位舞姿背水位舞姿动作要求 身体朝向2点,脚下为后踏步位,上身下俯,尾椎向上,胸部向上,面向1点,双臂自然下垂(见图8-44)。图8-44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2.2.七位手舞姿七位手舞
24、姿图8-45动作要求 在背水舞姿的基础上,做七位手,视线看向1点(见图8-45)。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3.3.五位手舞姿五位手舞姿动作要求 脚下做前点步,手做五位手位,视线看向小8点,背部向上延伸至头顶。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4.4.托手舞姿托手舞姿动作要求 脚做前点步位,手做托手步位(图8-46)。图8-46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5.5.报告手舞姿报告手舞姿动作要求 脚做后踏步位,身体面向8点,右手做举手状,向上延伸,左手背手,后背挺直,向上延伸,视线看向8点斜上方(见图8-47)。图8-47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6.6.塌腰舞姿塌腰舞姿动作要求 在背水舞姿的基础上,右手虚握拳放在
25、下颌处,左手背手,腰部下塌,胸腰向上,抬头看向1点(见图8-48)。图8-48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7.7.大雁舞姿大雁舞姿动作要求 在背水舞姿的基础上,右臂向3点延伸,小臂微向前包,左臂向7点延伸(见图8-49)。图8-49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动作短句及组合训练 四、1.1.下肢步法动作组合下肢步法动作组合1 1)屈伸组合动作屈伸组合动作动作要求 双膝连绵不断屈伸,双腿放松,自然直立,脚点地时双腿不完全伸直,重拍向上,双手一位即扶胯位,气息贯穿始终,上身带动头部舞动,动作过程中注意呈现“S”形体态(见图8-50)。图8-50第二节 藏 族 舞 蹈 准备动作:身体面对1点,双脚小八字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舞蹈 民族 民间舞 基础训练 教学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