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解答.doc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解答.doc(35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 张伟明 I试题评价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进一步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落实了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稳定、平实,难度适中,具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较往年增多,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总体上是成功的。 一、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 1测试内容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今年的试题仍分为语言知识和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突出能力考查。语言知识和运用部分,除了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理解、病句辨析之外,还考查了句子的衔
2、接、语序调整、仿造句子等语言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全卷93以上的内容侧重读写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与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 2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有所提高。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难度一直稳定在o60至o65之间,符合汉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据各省提供的数据,今年的试题难度大体在为065左右,比较适中。其中较难的题目有5道(3、4、19、20、24),占试题19;中档题目有7道(11、12、16、17、22、25、26)占试题27;较容易的题目有17道,占51。其中1、2、4、6、7、9、11、12、13、14、15、16、17、18、20、21、22、24、25、26等
3、试题的区分度较为理想。 3测试目标明确,试题设计科学;答案科学、规范,既有一定弹性,也注意了操作性。如对自然科学类文章沙尘暴的阅读共编制了4个题目,依次考查了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的能力,测试目标非常明确。又如对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的测试,共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但都是围绕“折柳”一词设问,三问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指向性非常清晰,但三个问题又并不形成连锁。在答案的制定上,很注意准确、规范,得分点说明清晰,但又比较简洁,例如16、17、23、24、25和现代散文阅读题等。 4试卷长度适中。2002年的语文试题仍保持了2001年26个题的题量。全卷阅读量约8 500字,
4、考生需要书写1 100字左右。根据考场调查得到的反馈看,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试卷,且还能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检查。各省阅卷点共同反映,很少有考生没有答完卷子,也说明这个长度是比较适中的。 二、命题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变”得科学、合理 1测试形式的稳中之变。首先表现在减少选择题的题量和赋分上。今年的试题把原来由选择题承担的测试内容调到第卷用主观题型测试,如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翻译。这些调整更突出了语文学科特点,贴近了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还有第3小题、第18小题等也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创新的特点。 2测试内容的稳中有变。如语言运用的主观试题,往年的测试目标比
5、较单一,但今年的23、24、25三个小题,有的把病句修改与句子衔接结合起来,有的把语序调整与句式变换结合起来,有的把仿造句子与修辞结合起来,着眼学科内部知识综合运用的考查,导向是非常好的。 3试卷结构的稳中之变。一是把新增或变化的测试内容相对集中编成第四大题,使语文试卷由近年来的六道大题变成七道大题,测试内容更加清晰;二是二、三大题位置的调换,这一调整,更加方便考生答卷,避免无端失误,体现了以考生为本的意识。 三、注重突出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1试题突出了文学性内容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诗歌鉴赏、散文赏析话说知音,乃至句式仿造题等语言技能性较强的题目,都体现了鲜明的人
6、文色彩。 2作文题“心灵的选择”,符合正在确定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学生的实际,符合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引起考生的共鸣,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从反馈的情况看,各地都出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作文。 这两个方面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四、试题在选材方面注意贴近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有较强的教育性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的语言材料涉及到十美关系、俄罗斯内部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终身教育、校园宽带网、电子邮件等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内容,还涉及人们的现代观念,涉及造假等不良社会现象,可谓丰富多彩,时代特点鲜明。这些材料有利于引导
7、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 2阅读题方面,文言文材料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的故事有广泛的文化传播基础,学生比较熟悉,再加上文字平实、浅易,剪裁得体,很适合学生阅读。沙尘暴是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科学小品类的文章,与以往的科技文不同,其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文采,没有名词术语的障碍,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现代散文话说知音立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文中的“知音”故事也是广大考生熟悉的,读来亲切,这不仅给学生一定的教益,而且还有美的熏陶。 其他如名句名篇等试题的选材对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改进建议 1当前,基础教育处在一个“转型期”,新修订
8、的语文大纲刚刚颁布,新旧教材交替,加之2003年高考提前一个月举行,从这样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2003年的语文试题在2002年试题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应有过大的变化。 2鉴于2003年是全国使用新高中教材后的第一年高考,故命题应在总结两省一市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教材给予一定的关注,更加突出能力考查,适当减少一些纯知识内容的考查。 32003年的语文试题应该更加求精,从题干的表述到材料的选择,不仅注意内容也要注意形式,例如对今年的23题“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表述,不少教师就有争论。试题应经得住推敲。 .试题分析 与2001年相比,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都有
9、所调整。在内容方面,取消了对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结构方面,将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七个部分。其中,新增加的第四大题囊括了新增加的3个题型,即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试卷的主客观题比例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分别由原来的40%和60%调整为30%和70%。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 语言知识题继续体现出对考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则体现了对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文言文选材继续体现了“浅易”的特色。整套试卷进一步加强了对语文能力的考查,没有偏、
10、难、怪题,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作文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继续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也许有人把“心灵的选择”与诚信归为同一类话题,即道德层面的话题,这个认识是片面的。“心灵的选择”针对的是人思想和内心活动,在生活中,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我们在心中是怎样思考的?我们又是怎样作出选择的?这里的矛盾冲突可以是道德层面的也可以是非道德层面的。比如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是选择历史还是选择物理,是追寻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还是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选择也是可以触动心灵的。“心灵的选择”这题目与以往的作文相比更加关注人的感情、思想和精神,同时与学生的
11、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有利于考生施展写作方面的才能。下面就对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作一些具体分析。 第 一 大 题 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有6道小题,每题3分,共18分。2002年语文试卷中客观类试题的数量比往年有所减少,以前归入这一大题的“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现改放在第二卷,因此这一大题的内容主要就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这一块。这部分题目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即辨识错误读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即辨识错别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恰当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等方面的能力。下面分各个小题对命题的意图和试题的正确答案作一些具体分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
12、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 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答案】D 【分析】第1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及普通话,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仍将普通话的语音列为语言知识部分考察的一项内容。与往年相同的是,本试题不要求考生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汉字的字音;但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今年在试题中没有给出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包括没有给出一组词语
13、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形声字的字音是否相同。出这种题目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读音读半边”现已成为造成汉字字音误读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形声字辨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从考试角度说,这也是对是是否可能采用其他不同形式来进行汉语普通话语音试题命题的一种尝试。 由于这道题的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与往年稍有改变,可能有些考生会感到不大适应。但其实这道题不仅没有超出考试说明中关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这一基本要求的范围,而且事实上试题的整体难度还有所下降。一方面,试题只是选择了最常用的一些具有相同声符的形声字
14、要求考生辨识,这比考那些相对冷僻的汉字的读音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更容易掌握;另一方面,试题还给出了包含这个汉字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这也可以避免多音字的干扰,缩短考生思考的时间。此外,今年的试题中除1个字外(且也是常用的成语中的字),其余给出的形声字基本上都是声母和韵母不同的字音,不涉及声调,这也与往年尽量减少声调干扰的考虑一致,应该说即使是方言区考生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其中“滇池”的“滇”读音为dian,“嗔怒”的“嗔”这读音为chen;“缜密”的“缜”读音为zhen,“精卫填海”的“填”读音为tian,“谨小慎微”的“慎”读音为shen。这5个相同声符的形声字的读音(包
15、括声母或韵母)全都不相同,且5个词语都是常用或常见的,其中作为语素的汉字也不冷僻,考生应该能够正确辨识。而其余3组都包含有2个读音相同的字,如A组中“盐碱”的“碱”和“减员增效”的“减”;B组中“弹药”的“弹”和“肆无忌惮”的“惮”;C组中“赤膊上阵”的“膊”和“博大精深”的“博”。B组有一个字音的差别是声调不同,即“殚精竭虑”的“殚”(dn),与“弹”和“惮”(dn),不过,即使方言区考生无法区别它们是否相同,也不会干扰考生把这一组排除,因为题目要求是选择“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16、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答案】B 【分析】第2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部分对汉字字形的考察,一般都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笔画的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的汉字偏旁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察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关于错别字的考察,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2
17、个错别字,等等。相比较而言,2002年这道题目的难度是较低的。因为考生只需要在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且基本上都是常用词语)中辨识包含有1个错别字的一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在使用中最可能出现错别字,这对于平时注意不够的考生来说又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由于各例都选用了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这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也增加了某种干扰。当然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特别是容易混淆的音同或音近的词语)的总量并不是很多,所以估计今后对于错别字的考察不可能每年都采用这种题目。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的
18、意思,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的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尽管也都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到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
19、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答案】B 【分析】第3题重点考察考生对词语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层级为D级。 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考察,2002年高考试卷中共有3题,即对词语意思的理解1题,正确选用词语1题,辨析成语正误1题,总体所占比例与往年基本相同。但与最近几年的试题相比,2002年这部分试题增加了对词语意义理解的题目,减少了虚词或语句排列一类的题目。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一是由于词语运用方面共有3道试题,因此在命题形式上势必要有所区别,今年关于虚词的试题(即第5题)采用了选用词语的考察形式,因此实词的考察就不宜再采用完
20、全相同的形式:这是本题改用判断词语释义是否正确这种考察形式的一个原因。二是虽然考试说明把“正确使用词语”归入“表达应用”的D级,但实际上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在语句中选用恰当的词语也是以正确理解词义为基础的;换句话说,考生如果不知道词语的正确释义,也就无法正确使用该词语:这是本题改用判断词语释义是否正确这种考察形式的另一个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题现在采用的要求考生判断词语的释义(特别是其中具有相同字形的多义词或多义语素的释义)是否正确的考查形式,在过去的试卷中也出现过(如判断字音、字形、释义是否正确等),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命题形式。而且一方面试题要求判断的词语释义都是一些常
21、用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并没有涉及冷僻的词义或词语的某个义项,考生应该熟知;另一方面试题是要求考生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排除错误的3项,而给出的多义词或多义语素某个义项解释的错误也是比较明显的,加上试题同时给出了整个词语的解释,并非仅仅给出相同字形的多义词或多义语素的释义,这也可以帮助考生做出判断。所以本题目的整体难度应该说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降低。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即“道义”、“道歉”、“道听途说”和“能说会道”4个词语(包括其中相同汉字的语素“道”)的释义都是正确的。而A组中“闻过则喜”的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其中的“过”指“缺点、过错”,不是用在动词后表示
22、“完毕”或指“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的“过”的意思,因此“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的意思是不对的。C组中“适逢其会”的意思是“恰巧碰到那个时机”,其中“会”的意思是“时机”,因此把“适逢其会”解释为“恰巧碰上那次聚会”,显然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解释。D组中“剑拔弩张”的正确意思是“拔出刀剑,拉紧弓弦(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其中的“张”意思是“拉紧、拉开(弓弦)”,不是“(把箭)射出”的意思。即使考生不知道此处“张”的意义,从“剑拔弩张”整个成语的喻意,即“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来看,显然“箭”也没有“射出”的意思,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
23、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答案】A 【分析】第4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这种试题的形式与去年相比没有改变。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这句话中“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2 年高 语文试题 分析 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