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pt
《第1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pt(7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Spring 2011第一章第一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Spring 20112华南理工大学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讨论基本的单闭环控制系本章着重讨论基本的单闭环控制系 统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统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1.1 直流调速系统的构成 1.2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与设计 1.3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与设计 1.4 无静差调速系统1.5 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调速系统 Spring 20113华南理工大学1.1 1.1 直直流调速系统的构成流调速系统的构成1.1.1 1.1.1 由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由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主要
2、采用变电压调速,最早的直流调速系统是曾在50年代获得广泛使用的由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G-M系统。图11 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GM系统)Spring 20114华南理工大学 采用变流机组供电时电动机可逆运行的机械特性如下图:图12 GM系统的机械特性Spring 20115华南理工大学 由图1-2可见G-M系统可以在允许的转矩范围内四象限运行,无论是正转减速还是反转减速时都能实现回馈制动,可满足调速性能方面的要求。但是,这种系统至少包含两台与调速电动机容量相当的旋转电机,还要一台励磁发电机,因而有旋转部分多,设备占地面积大,安装必须打地基,运行噪音大、费用昂贵、效率低
3、、维护不方便等缺点。Spring 20116华南理工大学1.1.2 1.1.2 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 速系统速系统 50年代末,晶闸管(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变流装置的相继出现,使变流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开始进入晶闸管时代。由晶闸管变流装置直接给直流电动机供电的调速系统,称为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这种系统已成为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Spring 20117华南理工大学V-M系统的简单原理图如下:图-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系统)图中V是晶闸管变流装置,可以是单相、三相或更多相数,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等类型,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 来移动触发脉冲的
4、相位,以改变整流电压 ,从而实现平滑调速。由于V-M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大、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效率高、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已在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得到普遍应用。Spring 20118华南理工大学1.2 1.2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 析与设计析与设计1.2.1 V-M1.2.1 V-M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对于图1-3所示的V-M开环调速系统,当电流连续 时,其主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1-1)式中 电动机反电动势;主电路总的等效电阻,包括整流装置内阻、电动机电枢电阻和平波电抗器电阻;理想空载整流电压的平均值,对一般全控式整流电路,当电流波形连续时,Spring
5、 20119华南理工大学式中 从自然换相点算起的触发脉冲控制角;=0时的整流电压波形峰值;交流电源一周内的整流电压脉波数。将 和式(1-2)代入式(1-1)经整理可得V-M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方程式为 (1-2)Spring 201110华南理工大学 (1-3)式中 理想空载转速,为额定磁通下的电动势与转速比,改变控制角,可得不 同的 ;对应负载电流 时的转速降落。Spring 201111华南理工大学 改变控制角,可得一族平行直线,如图1-4中实直线所示和G-M系统的特性很相似。上述结论表明,只要电流连续,晶闸管可控整流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线性的可控电压源。当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方程要复杂得多,
6、这里不再讨论。图1-4 V-M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箭头表示增大的效果)Spring 201112华南理工大学1.2.1.1 1.2.1.1 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 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 和最低转速 之比叫调速范围,用字母D 表示,即静差率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对应的转速降落 与理想空载转速 之比,称为静差率即Spring 201113华南理工大学或用百分数表示,显然,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稳定度的。它与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特性越硬,静差率越小,稳速精度越高。然而,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的硬度又是有区别的
7、。同样硬度的机械特性,理想空载转速越低,静差率S越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越差。Spring 201114华南理工大学1.2.2 1.2.2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 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1.2.2.1 1.2.2.1 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组成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其原理图示于图15。图5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 Spring 201115华南理工大学1.2.2.2 1.2.2.2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静特性概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静特性概念 改变转速给定电压 的大小,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实现平滑调速。如图16所示,设电动机在 决定的特性上的点1处以转速 稳定运
8、行,这时负载电流 控制电压 整流平均电压 ,当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 加大时有如下自动调节过程:Spring 201116华南理工大学 图16 闭环系统静特性与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Spring 201117华南理工大学 上述自动调节作用表明,增加或减小负载,就相应地提高或降低整流电压,因而得到一条新的开环机械特性。按上述工作原理在每条开环机械特性上取一个相应的工作点,再将这些点集合起来,就是闭环系统的静特性,也就是说,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实际上是由许多机械特性上的不同运行点集合而成,可视为一条综合的特性直线,它代表闭环调节作用的结果。闭环系统能减小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
9、载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整流电压。Spring 201118华南理工大学1.2.2.3 1.2.2.3 系统的静特性方程系统的静特性方程为便于分析,先作如下假定:(1)忽略各种非线性因素,认为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是线性的。(2)假定只工作在VM系统开环机械特性的连续段。(3)忽略直流电源和电位器的内阻,且认为电动机的磁场不变。Spring 201119华南理工大学 根据各环节的稳态输入、输出关系,画出闭环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17(a)所示。图1-7(a)闭环调速系统运用结构图运算方法将给定作用 和扰动作用 看成两个独立的输入量,先按它们分别作用下的系统(图1-12b和c)求出各自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10、,再进行线性叠加。静特性方程如下:Spring 201120华南理工大学 (1-4)图1-7(b)只考虑给定作用n时的系统图1-7(c)只考虑扰动作用dR时的系统Spring 201121华南理工大学1.2.3 1.2.3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与闭开环系统机械特性与闭 环系统静特性的比较环系统静特性的比较 比较一下VM闭环系统的静特性与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就能看出闭环控制的突出优点。若断开反馈回路,则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为 (1-5)式中 和 分别表示开环系统的理想空载转速和静态速降,比较式(14)和式(15)可得以下结论:Spring 201122华南理工大学(1)闭环系统静特性比开环系统机械 特
11、性硬得多。(2)若理想空载转速相同,即 ,则闭环系统的静差率小得多。(3)若要求的静差率一定,则闭环系 统的调速范围将大大提高。(4)要使系统具有上述三项优点,闭环系统必须设置放大器。Spring 201123华南理工大学1.2.41.2.4闭环调速系统的基本性质闭环调速系统的基本性质 转速闭环调速系统是一种基本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具体特征,也就是反馈控制的基本规律。(1)应用比例调节器的闭环系统是有静差的(2)闭环系统对于给定输入绝对服从(3)闭环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扰性能Spring 201124华南理工大学 抗扰性能是反馈控制系统最突出的特征。然而,闭环系统对给定电源和反馈检测装置的扰动
12、量无能为力。因此,提高给定电源和反馈检测装置的精度对提高闭环系统的调速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1-8自动调速系统的给定作用和扰动作用 Spring 201125华南理工大学1.2.5 1.2.5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 系统稳态参数计算系统稳态参数计算 稳态参数计算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它决定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通过动态参数设计使系统臻于完善。它包括以下各参数的计算:(1)额定负载时调速系统的稳态速降 ;(2)根据 求出系统应具有的开环放大系数K;(3)闸管装置的放大系数 ;(4)计算测速反馈环节的放大系数 和电位器 (5)计算比例调节器的放大系数和参数。Sprin
13、g 201126华南理工大学1.2.6 1.2.6 闭环调速系统中的电流闭环调速系统中的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及其特性截止负反馈环节及其特性 1.2.6.1 1.2.6.1 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问题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问题 有两类生产机械要求限制电动机电流。(1)一类是快速起动和制动的生产机械。为了实现快速起动,采用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给定信号多半采用突加方式,这时,由于电动机和生产机械的惯性大,转速不可能立即建立起来,反馈电压仍为零,差不多是其稳态工作值的(1+K)倍,而放大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惯性都很小,整流电压一下子就达到它的最高值,对电动机来说相当于全压起动,其起动电流高达额定电流的几
14、十倍。Spring 201127华南理工大学(2)另一类是经常在堵转状态下工作的生产机械,例如挖土机,轧钢机的推床、压下装置等。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若不采取限流保护措施,则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堵转电流会大大超过电动机的最大允许电流值。这样大的冲击电流对电动机的换向十分不利,尤其对于过载能力低的晶闸管来说,更是不能允许的。Spring 201128华南理工大学1.2.6.2 1.2.6.2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 为了解决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在系统中引入电流截止负反馈,即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电流负反馈。其典型电路如图1-9所示。(a)用直流电源作为比较电压
15、 (b)用稳压管产生比较电压 图19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Spring 201129华南理工大学1.2.6.3 1.2.6.3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单闭环调速系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单闭环调速系 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1-10所示。图10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 Spring 201130华南理工大学将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与系统其它部分联在一起,即可得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如图1-11所示。图11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Spring 201131华南理工大学由图1-11可推导出该系统
16、的静特性方程。当 时,电流负反馈被截止,(1-6)其相应的静特性相当于图1-11中的 -A段,它是单闭环调速系统本身的静特性,比较硬。Spring 201132华南理工大学当 时,电流负反馈起作用。(1-7)其静特性对应图1-20中的A-B段。Spring 201133华南理工大学 图11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上面只是从静特性上分析了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起动限流作用,实际起动时电流的变化过程还取决于系统的动态结构与惯性参数,以及转速给定信号的加入情况。进一步的动态分析和较理想的动态控制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逐步深入讨论。Spring 201134华南理工大学1.3 1.3
17、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 析与设计析与设计 上一节讨论了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显然,从稳态精度看,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K越大越好。然而,由自动控制理论可知,为了保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K值不能随意增大,即在闭环系统中稳与准是互相矛盾的。为此,必须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Spring 201135华南理工大学1.3.1 1.3.1 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1.3.1.1 1.3.1.1 取数学模型的步骤取数学模型的步骤建立线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规律,列写出描述该环节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2)求出各环节的传递函数;(3)组成系
18、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Spring 201136华南理工大学1.3.1.2 1.3.1.2 建立系统各环节的微分方程和传建立系统各环节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递函数(1)(1)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电压平衡关系电动机的电压平衡关系 在额定励磁,电枢电流连续这两个条件下,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1-8)式中R是电枢回路总电阻;L是电枢回路总电感;而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端取拉氏变换得电枢电流与电压之间的传递函数为:(1-9)Spring 201137华南理工大学 电动机转矩平衡关系电动机转矩平衡关系 忽略粘性摩擦,电动机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力矩平衡方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闭环 直流 调速 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