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笔记(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西方经济学笔记(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笔记(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5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言 一、主要问题提示:1.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没有稀缺性,经济学就没有意义。(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2.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
2、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3.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微观
3、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6.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4、的定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
5、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7.经济学的划分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8.理论(1)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
6、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2)理论的形成。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3)理论的表述方式。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用函数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一
7、、主要问题提示: 1.需求的定义(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2)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3)需求不同于欲望。欲望仅仅是消费者的一种愿望,不一定有购买能力,而需求一定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者的统一。两者差别在于是否具有购买能力。2.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
8、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一定理可以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来解释。a.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b.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c.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
9、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3)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注意:相关商品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4)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句话。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它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不变。这就是说,需求定理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
10、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2)二者的区别:a.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b.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如图所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D0上,当价格由P1上升为P2时,需求量从A到B,这就是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它反映了需求量的变化。如果在相同的价格上(如P2
11、),由于人们收入增加,假如这种商品为正常商品,那么,需求量便从B增加到C。因为在任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都会上升。因此,整个需求曲线从D0平移到D1,这便是需求曲线的平移,它反映了需求的变化。4.供给理论 (1)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2)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实际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
12、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理解这一定理时,也同样要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假设前提。这也就是说,供给定理是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前提,供给定理就无法成立。(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
13、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是供给增加。5.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均衡价格含义。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
14、(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3)供求定理:(要求能够使用图形来进行分析)a.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6.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
15、用。第一,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第二,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第四,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第五,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第一、人是理性的。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第三,信息是完全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必将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
16、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7.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在实行价格上限时,价格起不到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
17、于价格下限。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增加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3.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都可以使彩电的市场销售量增加。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增加和价格下降引起的销售量增加有什么不同?答案: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整个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提示:注意能够运用图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9.对下列的两个命题作出判断:(1)有人说,“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2)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入者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18、为什么?答案:(1)对。因为在限制房租(即实行价格上限)的情况下,房东不愿意修理房子,也不愿增加住房,一个城市一定破破烂烂。(2)不对。最低工资法保护已有工作的低收入者,使他们的收入有保证。但增加了失业(即供给过剩),使另一些低收入者找工作更困难。提示: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些现实经济问题。10.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价最高不得超过25元,最低不得低于10元。你认为这种作法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种作法有利于还是有害于电影事业的发展?参考答案:(1)25元属于价格上限,10元属于价格下限。(2)当影片好时,25元价格会引起观众人数太多;当影片不好时,10元价格会使观众太少。(3)不利于电影业发展
19、。11.现在我国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放开收购。你认为这种政策有什么利弊?在加入WTO以后能否仍然采用这种办法?参考答案:(1)有利之处是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不利之处是农产品供大于求,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加入O之后要放开价格,调整产业结构。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主要问题提示: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
20、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a.一般公式:Ed=(Q/P)(P /Q) b. 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Ed (Q/P)(P1+P2)/(Q1+Q2)2.需求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
21、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2)需求无限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3)单位需求弹性,即Ed 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3.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2)
2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4.收入弹性(1)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EM=(Q/M)(M / Q)(2)收入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收入弹性分为五类: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m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平坦的线。第三,收入缺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笔记 大学 期末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