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中国医科大学)教学资料.pdf
《流行病学(中国医科大学)教学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中国医科大学)教学资料.pdf(3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1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1.流行病学(e p i d e m i o l o g 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病因推断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
2、病发展的数学模型。4.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2 0 2 1 论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5.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核心);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6.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 0 2 1 论述】: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产生假设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产生、检验假设)、队列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社区)验证假设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i n c
3、 i d e n c e r a t 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K计算发病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新发病例数;暴露人口数;观察时间。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2.罹患率(a t t a c k r a t e):也是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如食物中毒。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3.续发率/二代发病率(s e c o n d a r y a t t a c k r a t e,S A R):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
4、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2 0 2 1 名词解释】续发率=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 0 0%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1.患病率/现患率(p r e v a l e n c e):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时间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患病率增加:新病例增加;诊疗水平提高,病人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2患病率减少: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
5、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分类发病率患病率资料来源疾病报告、疾病监测、队列研究现况调查、筛检等计算分子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之和计算分母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调查人数(时点)、平均人口数(期间)观察时间一般为 1 年,或更长时间较短,一般为 1 个月或几个月适用疾病种类各种疾病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特点动态描述静态描述用途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影响因素相对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疾病报告质量等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结局及病人病程等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2
6、.感染率(p r e v a l e n c e o f i n f e c t i o n):是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为估计某病的流行态势和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传染病。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1 0 0%三、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1.死亡率(m o r t a l i t y r a t 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还可作为疾病发生风险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中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2.病死率(c a s e f a t a l i t y r a t e):表示一
7、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病人的比例,表示某病病人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说明疾病对人群生命威胁程度的指标。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某病的病人数1 0 0%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死亡率病死率分子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分母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病人和非病人)同期某病的病人数(所研究疾病病人)性质频率比例3.生存率(s u r v i v a l r a t e):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病人中,经 n 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生存率=随访满 n 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 n 年的病例数1 0 0%各指标的专率和标准化率:直接法的计算:以年龄别人口数作标准时:以
8、年龄别人口构成比作标准时:为标准年龄别人口数,为实际年龄别死亡率,为标准人口总数,是期望死亡数。为标准化死亡比(S A R)。标准总死亡率与 S M R的乘积即得间接法的标准化死亡率。3间接法的计算:以年龄别死亡率作标准:为标准总死亡率,为实际总死亡数,为实际年龄别人口数,为标准年龄别死亡率。四、疾病负担指标1.潜在减寿年数(p o t e n t i a l y e a r s o f l i f e l o s t,P Y L 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式中:为预期寿命(岁);为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为剩余年龄,;为
9、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2.伤残调整寿命年(d i s a b i l i t y a d j u s t e d l i f e y e a r,D A L 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 L 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 L D)两部分。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s p o r a d i 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确定散发时多与当地近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散发常见于如下情况:病后免疫力持久的疾病,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免疫水平的疾病常呈散发,如麻疹。有些以隐性感
10、染为主的疾病,常以散发形式存在,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如斑疹伤寒、炭疽等。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以散发形式存在,如麻风。2.暴发(o u t b r e a k):是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病人的现象。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3.流行(e p i d e m i c):是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存在共同的传播因素。4.大流行(p a n d e m i c):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
11、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是描述性研究和核心,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是制定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一、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流动人口、宗教信仰。1.横断面分析(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某时期传染病或潜伏期较短疾病的年龄分布分析。不同年代相同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不同;同一时期各年龄组人群肺癌的发病率不同。2.出生队
12、列分析(b i r t h c o h o r t a n a l y s i s):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随访若干年,观察发病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称出生队列分析。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有很大意义。明确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暴露特点及经历在疾病频率变化中的作用。P 2 3、2 4 页,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2 0 1 9 论述】4二、地区分布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输入性疾病)、地方性疾病。1.地方性:统计地方性;自然地方性;自然疫源性。2.输
13、入性/外来性疾病:凡本国或本地区不存在或已消灭的传染病,从国外货其他地区传入时,称为输入性疾病。3.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地区的居民发病率高;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三、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r a p i d f l u c t u a t i o n):一般是指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是疾病的特殊存在方式。暴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2.季节性(s e a s o n a l v a r
14、i a t i o,s e a s o n a l i t y):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季节性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严格的季节性:流行性乙型脑炎;季节性升高:肠道传染病,夏秋季。3.周期性(c y c l i c v a r i a t i o n,p e r i o d i c i t y):指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影响疾病周期性及间隔时间的常见原因: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当有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者存在,又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时,其流行特征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当易感者积累
15、到足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而疾病流行后,新的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特别是新生儿的增加,影响疾病周期间隔的时间,累积速度越快,间隔越短。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时间越久,周期间隔越长。病原体变异及其变异的速度,是影响疾病周期性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4.长期趋势/变异/变动(s e c u l a r t r e n d,s e c u l a r c h a n g e):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长期趋势的出现主要原因有:病因或致病因素的变化;病原体的变异;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
16、医疗和防制水平的提高;报告及登记制度完善程度。四、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m i g r a n t e p i d e m i o l o g y):是进行疾病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是探讨疾病病因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探讨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常用于肿瘤、慢性病及某些遗传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的探讨。移民流行病学应遵循的原则:(1)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住国(地区)人群不同,而接近移居国(地区)当地人
17、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2)若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则移民人群与原住国(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近似,而不同于移居国(地区)当地人群。5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概述1.描述性研究(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u d y):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2.种类:现况研究;病例报告:罕见病;病例系列分析:一
18、组相同疾病;个案研究:发病现场;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究;生态学研究。3.特点:描述性研究以观察为主要研究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描述性研究中,其暴露因素的分配不是随机的,且在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无法确定,对于暴露与结局间关系的因果推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可做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但可为后续的分析性或实验研究提供线索。4.用途:描述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第二节 现况研究1.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19、从时间上来说,现况研究收集的是某特定的时间断面的资料,故又叫横断面研究(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从观察分析指标来说,由于这种研究所得到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率,故称之为患病率研究(p r e v a l e n c e s t u d y)。2.特点:现况研究一般在设计阶段不设对照组;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现况研究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现况研究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料。3.类型:(1)普查/全面调查(c e n s u s
20、):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病人;了解慢性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分布;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了解人体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优点: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工作量大,因此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
21、和标准化,较难保证调查质量;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较大,费用往往较高。(2)抽样调查(s a m p l i n g s u r v e y):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由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于做得细致。缺点: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资料的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患病率低的疾病也同样不适合用抽样调查,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4.用途
22、:掌握目前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65.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目的;(2)明确研究的类型;(3)确定研究对象;(4)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5)资料收集;(6)数据整理与分析。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的因素:预期现患率(p);容许误差(d);显著性水平();资料的性质,定量还是定性资料;抽样方法。定性资料,d=0.1 p,=0.0 5,Z 1-/2=1.9 6 2,n p 5 时,n=4 0 0 q/p;n p 5 时,P o i s s o n分布。计量资料,n=4 s /d 。q=1-p,Z 1-/2 为
23、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n 为样本量。抽样误差:整群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多阶段抽样 分层抽样1)单纯/简单随机抽样(s i m p l e r a n d o ms a m p l i n g):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 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抽取 n 个,构成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 n/N)。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往往由于总体数量大,编号、臭氧麻烦以及抽到个体分散二导致资料收集困难等。2)系统/机械抽样(s y s t e m a t i c s a m p l i n g):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
24、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设总体单位数为 N,需要调查的样本数 n,则抽样比为 n/N,抽样间隔为 K=N/n。每 K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单纯随机方法在第一组中确定一个起始号,从此起始点开始,每隔 K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优点:可以在不知道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进行抽样;在现场人群中较易进行;样本是从分布在总体内部的各部分的单元中抽取的,分布比较均匀,代表性较好。缺点:假如总体各单位的分布有周期性趋势,而抽取的间隔恰好与此周期或其倍数吻合,则可能使样本产生偏性。3)分层抽样(s t r a t i f i e d s a m p l i n g):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
25、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分类: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各层内抽样比例相同;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各层抽样比例不同,内部变异小的层抽样比例小,内部变异大的层抽样比例大,此时获得的样本均属或样本率的方差最小。优点:每一层内个体变异越小越好,层间变异则越大越好;能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个体被抽到,能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还可以分别估计各个层内的情况;抽样误差小。4)整群抽样(c l u s t e r s a m p l i n g):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特点:易于组织、实施方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群间变异越小,抽取的群越多,则精确度越高;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病学 中国医科大学 教学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