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毕业论文.doc
《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毕业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题 目: 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 II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主要母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因为起步较晚,其可靠性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控机床技术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研究数控机床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进展及趋势。首先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建模技术;探讨了数控机床故障分析;说明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并进一步介绍了可靠性增长技术;最后对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即肯定了数控机床可靠性
2、技术已经取得的进展,也着重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以后的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床可靠性;可靠性试验;故障分析目 录内容摘要I前 言11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技术进展22 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43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73.1 数控机床的 FMECA73.2 数控机床的 FTA84 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104.1 可靠性试验的前期准备104.2可靠性试验内容104.3数控机床的故障分类、判别及计数准则114.4故障数据的记录与整理124.5可靠性考核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研究125 可靠性增长技术145.1 基于故障分析的可靠性增长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方法研究145.2设计、制造、
3、装配、外协、调试等阶段的具体增长可靠性的方法155.2.1 可靠性设计改进措施155.2.2 制造阶段的可靠性保证措施185.2.3 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保证措施196 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226.1数控机床可靠性数据积累薄弱226.2 数控机床故障机理研究不足226.3 重机床整机、轻功能部件22参考文献24前 言在装备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是数控机床,它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始终位于世界机床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数控机床不论在精度,还是在速度、复合加工等取
4、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方面功能都有所进展。但是不得不承认,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数控机床可靠性偏低,导致数控机床在中高档机床市场占有较低份额。国内数控机床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该项技术瓶颈,而这需要行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很多国际大牌陆陆续续来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提升我国数控机床可靠性势在必行。数控机床如果不可靠会给企业带来大量损失,包括厂家的售后服务以、停工损失、各种维修费用等。增强我国数控机床可靠性,可以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一方面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增加出口。从经济效益和提升我国工业实力上看,此项研究
5、效果显著。数控机床是一种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产品。由于其复杂的机械结构,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理论尚未发展和完善。本文概述了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技术、故障分析技术、可靠性设计和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和台架试验的设备状况。11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技术进展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随着数控机床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普及和先进功能的不断增加,机床的故障问题开始引起行业的关注。现代数控机床是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为一体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装备。它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柔性好以及可加工复杂曲
6、面类机械零件等优点。随着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一方面数控机床大幅度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数控机床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功能日趋强大。如今,数控机床技术是体现某一国家和地区综合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也具有一般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产品的可靠性属性是指产品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其特定功能的能力2。它是衡量产品质量、运行故障率、加工质量稳定性、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的重要参数。甚至影响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现在,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指数控机床两次连续故障之间的
7、平均时间。数值越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越高。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是指修复数控机床故障所需的时间。数值越小,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越高。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一些研究者就应用现代数学、物理和工程理论研究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析数控机床的失效模式,建立初步的数控机床可靠性模型和基础研究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始了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研究工作。英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数控机床故障时间服从威布尔分布的理论3。日本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数控机床的大量现场加工数据指出,数控机床的主体是数控机床可靠性中最薄弱的环节,其故障率可达一半。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一开始发展的并不顺利,走过一些弯路。从19
8、89年开始,中国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评估,此后,我国制定了数控机床可靠性考核办法(试用稿)以及一系列数控机床可靠性标准,对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直到1999年,我国数控机床技术才逐渐发展,进入产业恢复期。现在我国机床工业属于技术的成熟期,完成了机床的大规模的使用和制造。数控机床技术的模块化和专业化是现阶段的主要标志。目前,中国已成为数控机床生产大国,年产数控机床12万多台。然而,我国数控机床在性能、加工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高端数控机床市场份额较低。32 数控机床可靠性建模 可靠性建模是进行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与分析和可靠性设计的前提。数控机床可靠性
9、建模是指根据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析要求,逐步简化数控机床系统的结构并将其分解为子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控机床逻辑分析模型,从而对整个数控机床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分配、预测和评估的过程4。这是分析数控机床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前提。目前,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模型有三种:串联型、并联型和并联型。图2-1是某卧式加工中心整机可靠性模型框图,它是一个典型的串联可靠性模型,根据卧式加工中心整机的机械结构,其可靠性也相应地分为:B轴、刀库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排屑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托盘交换系统、主轴箱、传动装置和防护装置等12个单元模块。可靠性框图是可靠性模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它由块、逻辑关系、连接、
10、节点等组成,代表产品或功能的,必要时可以标记节点。它只反映各种组件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与组件的顺序无关。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将产品或系统分成几个功能或结构单元,分别分析这些功能或结构单元的可能故障,然后根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的系统的故障和传输模型。根据该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可以容易地预测或判断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指导产品各功能或结构单元的可靠性分布。可靠性模型可分为两部分:可靠性结构模型和可靠性数学模型。同时,可靠性结构模型和可靠性数学模型一一对应。可靠性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相应的可靠性模型也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基本可靠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间
11、内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基本可靠性模型真实地显示了维护系统及其组件正常运行所需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并反映了系统及其组件所需的维护和保证要求。同时,它也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模型。任务可靠性反映了系统执行特定功能的成功率,即系统完成特定任务或功能的能力。一般来说,组成系统的冗余单元越多,任务可靠性指数相应越高。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如下:1、 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都指系统无故障工作的能力。不同的是,基本可靠性和无故障工作的持续时间是在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内定义的,而任务可靠性和无故障工作的持续时间是在完成指定任务或功能的时间范围内定义的。2、 任务可靠性强调系统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它会引起对
12、影响任务完成的故障的注意,而不影响任务顺利完成的故障通常会被忽略。基本可靠性反映的故障涉及整个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即所有故障都应得到充分考虑。3、 基本可靠性与系统的维护和保障成本密切相关,任务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执行任务的效率。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系统的可靠性时,应及时按照规定建立相应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以便权衡各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充分计算设计方案所需的人力、物力、任务和费用等因素,从中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可靠性模型应在新产品目测法方案的论证阶段建立,可靠性模型应随着设计工作的逐步细化和修改而不断修正和改进。建立可靠性模型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定义产品、绘制可靠性框图、
13、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等。1、定义产品也就是说,首先定义设计产品和每个单元的组成、功能、接口和故障标准。在静态分组产品各层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产品和各组件单元的功能、相互关系和数据流绘制功能框图或功能流程图。功能流程图是动态的,通常用于描述产品每个组件单元的功能之间的时序关系。2、绘制可靠性框图可靠性框图以图表的形式逻辑地描述了产品的正常运行。可靠性框图应描述产品每次完成任务时所有单元功能组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绘制可靠性框图,必须完全理解产品的任务定义和寿命曲线。在最终的可靠性框图中,通常一个模块只对应一个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模块应清楚地标记并并联、串联、并排或其组合连接。3、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可靠
14、性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函数关系表达产品可靠性框图中各功能单元的可靠性以及各功能单元的可靠性与系统可靠性之间的关系5。典型的可靠性模型通常包括备用可靠性模型和非备用可靠性模型。储备可靠性模型分为工作储备可靠性模型和非工作储备可靠性模型。根据可靠性模型的结构特点,可靠性模型又分为并联模型、串联模型、混联模型、旁联模型、桥联模型和表决模型等。1)串联模型假设一个产品由单元1、单元2,.只有当所有n个单元都正常工作时,产品才能正常工作;只要任何一个单元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故障,这就是所谓的系列模型。2)并联模型假设一个产品由N个单元组成。只要一个单元正常工作,产品就能正常工作。只有当所有的N个单元
15、都失效时,产品才会失效,这被称为并行模型。3)串并混联模型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常由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单元组成,这被称为串并联模型。利用串并联原理,串并联模型中的串并联部分可以简化为等效单元,最终得到与原串并联模型等效的串或并联模型。建立可靠性模型的要点1)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开始建立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的建立是预测和分配产品可靠性以及制定可靠性改进措施优先顺序的基础。随着设计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和修改,可靠性框图应不断改进和及时修改,以使可靠性框图适应设计工作。2)基本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应包括产品的所有组成单元。对于在多个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每个单位,应选择可靠性最低的数据进行分析。3)对于不同的功
16、能或任务,应建立独立的任务可靠性模型,每个任务可靠性模型应包括执行任务的所有功能单元。4)当采用冗余模型的成本或停机维护成本超过机组可靠性的预算成本时,应选择冗余模型。5)对于仅并联两个单元的可靠性模型,更容易在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取得显著效果。随着冗余模型数量的增加,提高可靠性的速度将会减慢,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因此,设计者在决定采用并行模型还是冗余模型时应该仔细考虑。6)在较低的产品级别采用冗余模型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但在工程实践中,冗余模型的一般级别是组件级别或设备级别。 7)在决定是否采用并行可靠性模型之前,必须仔细而全面地考虑,因为并行可靠性模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任务可靠性,
17、另一方面会降低产品的基本可靠性,增加产品的体积、复杂性、重量、成本和设计时间。63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是实施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的必要措施。国内外主要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其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和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等两种方法。3.1 数控机床的 FMECAFMECA 的主要目的是辨认产品的各种故障模式和评价其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为消除或减少故障的发生提供依据。在进行 FMECA 时,如不进行危害性分析则为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18、 effects analysis,FMEA)6。20世纪60年代,FMEA首次被用于航空工业。1986年,英国学者麦高德瑞克等人分析了同一型号的同一批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他们对专家和操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数控机床经常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没有完全了解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戴毅等人用传统的FMEA方法对立式加工中心的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故障模式下,零部件故障率为百分之42.31,蒸汽和油泄漏故障率为26.92,轴和刀库故障率为38.46,滑动系统故障率为24.36,进给系统故障率为16.67。在FMEA分析过程中,由于专家对各种失效模式的主观
19、评价和评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主观误差。一些学者对专家的评分信息进行了统计,并对其进行了模糊隶属函数拟合。FMECA是对FMEA的进一步补充。国内学者于捷等人在与FMEA首先分析了一批数控车床的故障模式后,对该批数控车床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即实施了故障模式识别。最后,于捷等人认为,数控系统和刀架是这批数控车床的薄弱环节,对系统的可靠性影响最大。因此,应立即更换数控系统,以改进刀架的设计。对数控车床的现场可靠性试验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故障模式概率比根据机床的主要故障模式,从数控车床的故障数据信息统计计算出子系统各故障模式与总故障模式的频率比。例如,如果F1是主传动系统的主要故障模式之一,则存在F1故
20、障模式的频率比为: (1.1)式中F1故障模式的数量;主传动系统的数量;故障模式所在子系统的故障率和各子系统的故障率是指在被分析各子系统在任务阶段内的故障率,通过故障总时间法的数据预处理,计算分析各子系统的故障率,如主传动系统的为 (1.2)式中表示所有数控车床在测试阶段的故障总时间。一般认为,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时间或状态称为故障,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模式,如开路、短路、断裂、过度磨损等。在研究数控机床故障时,通常从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入手,通过分析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找出故障原因因此,应用FMECA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故障分析方法的前提是找出系统的鼓掌方式。在分析
21、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时,由于故障模式本身与数控机床的指定功能和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必要首先明确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失去指定功能的数控机床的识别标准,即数控机床异常状态的标准。在分析故障模式时,应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故障,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功能故障(Function failure)是指数控机床或其部件的一部分突然完全失去指定功能,无法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潜在故障是指数控机床或其部件的一部分可能无法完成预期功能的事件或状态。潜在故障是一种可以用肉眼或仪器检测到的状态,表示某一功能故障即将发生的状态。然而,有些故障可以直接表示为功能故障,而无需经过潜在故障阶段。数控机床通常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因此
22、有许多故障模式。因此,在分析数控机床的故障模式时,应采用FMECA分析方法,找出数控机床各项功能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3.2 数控机床的 FTA FTA 是采用特殊的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对产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 FTA,可以知道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故障(故障树的顶事件)的基本原因(故障树的底事件)7。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数控机床时,由于故障树结构复杂,计算难度大,难以在数控机床中推广。为此,国内学者陈传海等人提出使用二元决策图技术来提高计算效率,并分别建立了整机故障树和数控机床液压系统故障树。通过计算,解决了数控机床的结构重要性和概率重要性,从而找到了数控机床可靠性的薄弱环节。苏州大学
23、的陈张荣等人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数控机床进行故障诊断。他们预先将故障树模型存储在计算机中。当机床出现故障时,计算机根据故障信息搜索可能导致故障的最小切削集。如果符合规则,将输出诊断结果。如果没有匹配的规则,在手动干预下添加新规则以补充规则集。94 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试验主要分为整机的机床用户现场可靠性试验和功能部件的实验室台架可靠性试验。4.1 可靠性试验的前期准备1、进行可靠性试验人员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应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熟悉编程工作,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8。还应全面阅读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和维护说明,全面掌握测试数控机床的规格、性能、结构布置、电缆连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机床 可靠性 研究进展 趋势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