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oc
《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oc(1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目录1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1 当前地理教育的特点. 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1.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1.3 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1.2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1.2.1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性1.2.2 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性2. 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含义. 2.2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地理素养的构成.2.2.1.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2.2.2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2.2.3国际与全球意识3. 通过地理教育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3.1 地理课堂教育的培养.3.1.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
2、化水平3.1.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2 地理实践教育的培养.3.2.1 开展观测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合作意识3.2.2 通过调查性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4. 结束语i内容摘要 地理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伴随着日益突出的地理问题,比如气候、环境问题全球化,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等,所以在倡导并积极实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今天,地理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地理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课改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学生,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备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
3、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广泛,比如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人地关系观的培养,全球意识的培养等。通过具体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认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学生能够获得基本地理知识,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研究地理学的主要手段,比如RS,GIS GPS等,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意识;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所以说生活处处皆地理,因此必要的实践活动和野外考察对丰富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乡土地理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
4、感有重要作用。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通过地理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基本地理知识,自觉树立全球化意识,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诸多地理问题日益显现的今天。关键字:地理教育 学生 综合素质1. 当代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1 当前地理教育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自然地理,也包含人文地理,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中学地理教学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形象生动,其中蕴含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学生通过读图能够清晰明了的获得地理信
5、息。地理信息技术(3S)是地理学问题研究和促进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关于地理信息技术技术的知识在中学阶段只是略有提及,并未深入。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地理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既丰富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效果。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对地理学研究还是地理学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直观、形象表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教学用具。地理学研究空间事物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而地图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将复杂多样的地理事物加以区别的呈现在地图上,学生学会应用地图,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
6、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地理教学中最常见,最容易获取的教学用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地图表现的,而当前中学阶段地理教师对通过地图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思想的贯彻并不是非常到位。初中阶段,地理不参加中考,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地理几乎被完全忽略,学生的地图意识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几乎没有地图的概念。高中阶段在高考压力下,教师只是在为读图而讲图,为了考试而讲图,没有做到充分的挖掘地图所包含的信息量。在具体教学时,忽视了地图本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背图,加之高中阶段,
7、地理知识难度相对较大,读懂地图,活用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题,所以学生的主动读图绘图意识比较弱。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许多课标要求都是运用某某地图,分析怎样的内容,比如在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中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还比如地理必修一第三章中“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等。地理教学应当紧跟新课标的脚步,在实际教学中严格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在具体化了的地理知识梳理和讲授中将内容和地图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因为把繁琐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地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
8、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读地图的习惯。1.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空间性”是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之一,地理事物在空间中表现为复杂多样,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网络资源的日趋丰富,许多地理事物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整合的方式综合立体的表现出来,从而更加直观,清晰的表现了某些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计算机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资源,对于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大地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日常休闲娱乐以
9、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当前私家车中已经装备了GPS,所以说地理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RS(遥感技术)也同样是地理学中一种从高空远距离探测识别并获取地表事物信息的技术,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等部门也将遥感作为必备系统之一。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的空间资料,并结合其他的计算机技术,共同致力于地理问题的研究中。但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比较少,新课标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是“了解”,并不要求深入掌握,因为地理信息技术本身比较有难度,高中地理教学的课时和有些教学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加之学
10、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阶段就应当被忽略,高中阶段所学的很多地理知识和原理,以及牵扯到得许多地理问题都得依靠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结论或解决,所以,当前中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在高考压力下,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在教学时忽略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立场倡导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所以当前中学教学中教学一切以服务高考为中心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1.2 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1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倡导“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对于地理问题的探究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诸如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实践比较少,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只对综合的大范围的地理知识有了解,而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地理,家乡的地理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这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中学阶段,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毕竟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安全,实践活动所花费的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实践活动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仍然是薄弱的一方面。由于不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对
12、于野外监测、社会调查之类的学习方式基本没有概念。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但是在当前中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这不利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和学生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性观念的树立。1.2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1.2.1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性教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中学教学阶段,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足以支撑对新内容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如通过多样的情境创造、问题设计、探究式讨论、生活观察等诱发学生思考,这样既遵循了“启发
13、性”原则,也达到了引导的目的。相反,当前中学教学中,满堂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要地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进行灌输性学习,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典型的模式就是“教师讲得很有激情,学生看起来很木讷”。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会比较单一,即“听,记,做”。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忽略思考与主动探究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身是要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导,扮好“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教师本身的水平比较低,更谈不上如何在教学中寻找新方法,突破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这不利
14、于我国整体人才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以说教师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长远利益的百年教育大计。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他们既是有着共同生理,心理特点的未成熟的人,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欲,也是具有自身特点,个性差异明显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所以面对自己的劳动对象,教师“引路人”角色的扮演也应因材施教,既重视学生整体的学习,也应当把握普遍性中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高的示范性,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在有意
15、无意间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效仿心理,所以中学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在教学,而且在通过自身的品质,个性,行为影响着学生,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树立自己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以自己积极地正面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师不仅要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做好“引路人”,而且要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做好示范。1.2.2 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未成熟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在学习
16、中的主体性。即教学效果的达成应该是如下的过程:学生主动积极的了解有关于新课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结合自己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能够认识到问题背后反映的实际生活,从而培养自身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学习的兴趣度比较高,不容易导致课业倦怠,所以学生的主体性还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来发挥。反之,被动的灌输接受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降低教学质量。地理学在中学教学阶段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教师,学生都从心理上不重视地理,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
17、的学习主体性也不明显,所以地理的学习相对尴尬,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中的难题之一。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理科生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只停留在考过水平测试,这有违地理教育本身的目的,文科生学习地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初中阶段一带而过的地理教学使学生经过中考升入高中后的地理知识储备几乎一片空白,所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成为学生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这也反映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相脱节,学生的地理意识薄弱,自己学习的能动性不足,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地理素质的培养是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薄弱甚至不重视地理的观念使学生意识不到地理的重要性。2. 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2.1 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教育 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