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浮士德》中的主仆关系.docx
《论《浮士德》中的主仆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浮士德》中的主仆关系.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摘 要歌德的浮士德中对主仆关系描写不同于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刻画,在 这部诗剧中,作者主要描绘了三对主仆:天主与梅非斯特,二者是因赌注联系 在一起的;天主与浮士德,二者的关系基于人类对天主的信仰;浮士德与梅非 斯特,双方在契约的约束下得以结成主仆。主仆关系本是人类等级社会的产物,放置于人神魔共生的浮士德中,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宇宙始创者的天主是主宰世界的大神,是万物之主,无论 浮士德还是魔鬼都要臣服在他的统治之下;作为反叛上帝而坠落入地狱的梅非 斯特,骨子里的邪恶叛逆精神支撑着自身与天主达成一种制约下的相互认同; 浮士德虽是天主的创造物,却具备了主观能动性,在敬奉天主的同时开掘着属 于自己的价值
2、;作为叛逆者的梅非斯特与作为天主杰作的浮士德之间,也存在 着冲突而相对平衡的制约关系。一份契约,一个赌注,将人神魔三界连结;主 仆约定,将三个人物的责任明确。这种有别于存在等级约制的主仆关系,体现 出特定的文化价值。表现为主仆双方冲突中自我价值的如何实现,“契约”规 定下自由的如何张扬,宗教观念里道德的如何指引,具体以主仆制约下人物活 动的多样性加以表现。主仆共生的文化价值就体现在这一系列价值的实现过 程。这一系列的主仆关系还体现出深层的审美意义,即主仆双方性格中存在辩 证统一关系,实现了主仆关系中的制约与平衡;人物设置具有狂欢化色彩,实 现了对自由的赞美、对自我意识觉醒的认同;主仆间的善恶对
3、比又映照出人生 意义里悲喜共存的复杂景观。浮士德的博大深厚之处就体现在这错综的关系之中,展现出人类文化 与价值的凝结。作为人类代表的浮士德博士的双重身份,沉沦与追寻,都是在 与他者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主仆关系成就了这一充满血肉的人,充盈 了浮士德这部世俗的经典。关键词:“契约”;浮士德;主仆关系;文化价值;审美意义IAbstractThe description of master-servant relationship in Goethes Faus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works. In this g
4、reat work, the writer describes three couples of master and servant: the God and Mephisto, the counter of gambling ties them together; the God and Faust, their relationship is based on their same faith in God; Faust and Mephisto , they become master and servant because of the contract.The master-ser
5、vant relationship is the result of hierarchical society present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ymbiotic society, with good and evil spirit and human living together. The God is the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and dominates the world, the lord of all whom human and evil must submit to. The devils r
6、ebelled against God and fell to hell, with the rebellious spirit then reached a mutual agreement with God within some restrictions. Faust is the creature of God, but he has been endowed with subjective initiative. While piously worshipping the God, he explored his own value. There is a relatively ba
7、lanced binding relationship with conflicts between the rebellious Mephisto and Faust, the masterpiece of God. The tripartite of human, God and demon was connected by a contract or a stake. The master and the servant agreed to clear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The master-servant relationship, different
8、 from the hierarchy restrictions, reflects the specific cultural value, which was embodied in how they realized their own values between the master-servant conflicts, how they displayed the freedom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ntract, how the morals guided them within religious concepts, in details th
9、is relationship shows on the activities implemented to confirm their own identity under the restrictions.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coexistence of master and servant was reflected in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series values. The deep aesthetic value was embodied in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
10、ons between the master and the servants characteristics, realizing the restrict and 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setting for revelers realized the praise for freedom and approve of the awak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The comparison of good and evil between the master and servant reflects the comp
11、lex pursuit of the coexistence of sadness and happiness in life significance.The broadness and profoundness of Faust reflects on the reticular relationships and reveals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value. Doc. Faus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human, his dual identities, his degradation and pursue wer
12、e based on his relationshipIIwith the other. The special master-servant relationship makes such a flesh and the world-renowned work Faust.Key Words: Contract; Faust; master-servant relationship;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significance4目 录绪论1第 1 章 浮士德中的三对主仆61.1 赌约为注的主仆天主与梅非斯特61.2 信仰影响下的主仆天主与浮士德101.3 “
13、契约”约束下的主仆浮士德与梅非斯特13第 2 章 主仆共生的文化价值162.1 主仆冲突中的价值体现162.1.1 主仆冲突中价值的实现162.1.2 双重身份下的自我意识192.2 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文化的二元整合222.2.1 自由的张扬与赞美222.2.2 神性的指引与升华25第 3 章 主仆相伴的审美意义283.1 性格组合的对立统一283.2 人物形象的狂欢化323.3 悲喜共存的人生意义35结语39参考文献40致谢43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绪论“一部难读的大书”学界对浮士德的评价,可谓数不胜数,海涅曾断言:“这是一部世俗 的圣经”;普希金称其为“现代生活的伊利亚特”;马
14、克思将它列为 “最喜爱的”德语文学著作;郭沫若曾称浮士德是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 史”这样一部保持着持久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德语文 学中寥寥无几,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屈指可数。浮士德先是在德国、继而扩 展到欧洲乃至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部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研究 它的著作论文更是汗牛充栋,世界范围内对浮士德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取材于民间传说的浮士德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六世纪。1507 年德国出 版的约翰浮士德的一生就已经开始讲述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的故事, 有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前苏联歌德研究者阿尼克斯特曾有详细论述。 此后不断有人运用这一题材进行文学创作
15、,不仅有故事书、谣曲,还包括戏 剧、木偶戏,如马洛在 1588 年创作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莱辛也曾将 浮士德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改编。 此外, 与歌德同时代的魏德曼、弗里德里 希米勒、马克西米连克林格尔、沙米索、克林格曼等作家也分别以不同体 裁、不同角度对浮士德故事进行过创作。首先,我们简略地回顾和梳理国外的研究状况。由于西方对于浮士德 的各种研究著作堆积如山,仅仅开列书目就可能超过一部书的容量。所以,在 此仅以年代为界对国外研究做简要的梳理。一、浮士德完成之前,就有解释第一部的书籍问世,比如在 1820 年, 舒巴特就发表了评,1824 年格尔舍发表论歌德的及其 续篇。次年,欣里希斯发表关于
16、歌德的作为对艺术进行鉴赏尝试 的美学论稿,1830 年劳赫发表关于歌德的。此后,相关的研究 论著层出不穷,法尔克论歌德的(1832)肯定了歌德创作中的 “真实”神秘论,但对悲剧情节未有涉及。虽然研究者众多,而歌德本人并未 对此作过多评述,而是让批评家和读者自己辨别各类评论的正确与否。他在与 自己的朋友路登谈话中曾说:“诗人不应该做自己的解释者,不应将他的诗细 黎跃进,曾思艺.外国文学争鸣述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5. 德海涅.论德国M.薛华,海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7. 杨武能.走进歌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48. 苏阿尼克斯特.歌德与浮士德
17、M.晨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54-65.13微地分析为日常散文;倘若这样,他便不成其为诗人了。诗人将他的创作呈现 于世界,而研究这位诗人在其创作中所表明的是什么,这却是读者、批评者, 美学家底事情了。”卡卢斯医生发表的关于歌德的书简(莱比 锡,1835)是浮士德批评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认为歌德的浮士德可 以跟但丁的神曲相媲美,是表现人的伟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史诗。歌德去 世后,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也从未停歇。二、从浮士德问世到 20 世纪之前,著名的歌德研究专家及代表性研究 论著有:弗里茨斯特利希的歌德、丁格尔斯台特的一部浮士 德三部曲、古斯塔夫冯吕帕尔的一歌德的一部悲剧、 杜波依斯莱蒙
18、特的流浪者和他的影子等。这些论著以不同的视角分析 了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及其精神历程。19 世纪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 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浮士德。有的学者从美学的角度来论述,如女学者 海伦娜赫尔曼的悲剧的第二部:对作品的内在形式的研究;有的 学者从宗教和自然哲学角度来进行研究,如康拉德布尔达赫德浮士德和摩 西、歌德中的宗教问题,威廉海尔茨的中的歌德 自然哲学以及歌德中的自然和精神等,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大提 升了浮士德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声誉。三、进入 20 世纪,歌德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实证主义的歌德学被抛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歌德学。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有尼采、HS张伯伦、 西麦尔以及贡道
19、尔夫等人。就像曼德尔科夫所说的“没有尼采、张伯伦、西麦 尔和贡多夫(贡道尔夫)的歌德描述是不可想象的。”如研究歌德的代表性人物 尼采在研究歌德对希腊精神的态度上,他一方面认为歌德不理解酒神狄俄尼索 斯的世界,歌德理解的希腊是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另一方面,尼采认为,歌 德体现出一种强健、具有高度文化修养、有自制力、崇敬自己的人,因此尼采 用狄俄尼索斯来形容歌德。这些认识都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对歌德既有接 受又有反思,他们的研究为“浮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注解。其次,我们来看国内的浮士德研究。浮士德的译介始于“五四” 之前。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就曾写道:“欧洲近世之文学中,所以 推格代(歌德)之法斯
20、德(浮士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 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 异于彼乎?”1922 年 8 至 9 月,张闻天在当时著名刊物东方杂志上分三期 德歌德.葛德论自著之浮士德M.梵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王国维.评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9:10.发表论文哥德的浮士德,有学者评认为这是中国人写的最早的一篇研究浮士德的论文。“五四”之后,有学者开始了对诗剧的翻译,这里面的 “主力军”则是郭沫若先生。建国后,整个译介和研究工作进展不大。直到 1978 年以后,相继出现董问樵、钱春绮、樊修章、绿原、杨武能等译本,自此 研究的著作也才开始丰富起来
21、,代表性文章有董问樵的浮士德研究。 此外,名作欣赏在 1990、1991 年间连载浮士德面面观,角度较为多 样。综观国内近年来对浮士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艺术风格研究。绿原在其译本前言中称浮士德为“富有鲜 明的乐观主义的性质”的悲剧。余匡复在 1991 年编写的德国文学史中提 出,浮士德同时包含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是严肃的正剧,因为诗剧的结 局是光明的,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前途的回答是乐观的、肯定的。韩瑞祥、 仝保民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的浪漫主义色彩(外国文学1999 年第 3 期)中认为,浮士德是一个在幻想和戏弄人生中追求着的浪漫主义形象,整 部作品呈现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意
22、义的人性分裂的悲剧。赵崇璧歌德 的悲、喜剧精神之辨(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第 6 期)综合引证学界 的各类评判,得出浮士德是用人神合一的狂欢来反讽人类的悲剧本质的结 论。蒋世杰浮士德潜藏的原型象征体系(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 年第 2 期)一文认为诗剧以希腊和圣经神话为原型,潜藏着一个原型象征 体系,从这一体系中传达出作者的宗教观。第二、思想内涵研究。这一研究包括:“浮士德精神研究”,如董问樵认 为浮士德中所表达的是是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 的精神;“辩证思想研究”,如杨武能的试析的哲学内涵(外 国文学评论1999 年第 4 期)提出:浮士德精神非纯粹的德意志精神,
23、而是整 个欧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延续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欧洲精神的凝聚和 结晶。浮士德精神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对现实世界具有鼓舞和激励作 用。刘建军在两面神思维与浮士德辩证法思想的深化(东北师大学 报1998 年第 4 期)中指出了善恶对立中的善善对立,即在异质对立中还包含 着同质对立;此外,陈晓兰的文章浮士德与神秘主义(兰州大学学 报1996 年第 1 期)在神秘主义的语境下提出,歌德用神秘主义和基督教正统 的对立来决定人物形象和主题,他“讴歌”死亡,以唤起新生事物,用巫术的 颠覆性意义为他的个性主义思想及批判服务。余匡复浮士德歌德的 精神自传(戏剧艺术1998 年第 5 期)一文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浮士德 中的 主仆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