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doc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doc(26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兜率上师瑜伽导修(喜饶嘉措按:此导修乃依据多识仁波切于广州等地两次传授本法内容整理编辑而成,大部分内容保持了现场的口语,少数地方做了编辑和调整。同时感谢禅喜等数位同修的录音整理。)目录:导言观修前的准备皈依发心迎请圣众七支供养观修“缘悲颂”三昧耶灌顶加持身心法结行回向备注附录导言上师瑜珈是藏传佛教密法里面的一个核心密法。过去本来都是密传的,是不公开传的。一般根基不够的话是不传的,这个上师法是宗喀巴耳传密法里面的。一般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听这个法也比较难,一般不给这个传承,因为这是高层次的法门。如果修好了话,可以不修别的本尊,专门学这个就行了。这个里面有成佛之道,而且内含格鲁大手印,结合这个可以
2、修格鲁大手印。有些人知道大手印只是嘎举派中存在,从来没有听说过格鲁巴有大手印。是的,格鲁巴大手印是个秘密的教法。在四世班禅之前,都是耳传的、不写文字的,后来,四世班禅第一次把这个耳传的教授笔之于书。到现在有这个传承的不太多了,大概也就是那么几家,没有很多家传承。因为他是属于密法,对根基不够的一般人不轻传。萨班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我们藏地很多密法上的成就,都是来自于上师法,很多有名的都是上师法成就。上师法修得好,其它的可以不修,可以以一法来代万法,各种法门都包括在这里头,所以是非常殊胜的。后来四世班禅写出了著名的上师供,那是非常有名的。不但它的内容非常广,而且在藏文当中文字也是第一流的,是用诗一样
3、的语言来写的。因为它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美。译为汉语以后,就没办法保持原样了。对修法者来说,有二种情况:有时间的人可以观修上师供,每天观一次,这非常好;但对于时间不多的人,就可以修持今天所传的这个仪轨,可以用这个来观,而且每天可以观修四座,非常容易,大概有个一二十分钟就够了。这个仪轨虽然比较简略,但是内容和上师供是一样的。无论修哪个仪轨,最主要是观修,意念要集中,念每个字的时候都要一字一句了解相应的意思,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不然的话嘴里念过去了,不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究竟说的什么,这个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读懂它的内容是什么。一切供养包括在这个上师法里面。其它的经可以不念,就专门修这个,特
4、别要生起非常虔诚的信心,思想一定要集中。这个上师颂,是无字经(变幻经函)里传下来的,所以非常灵验,有各种用法。单单是念这个上师颂(穆则玛),就有很多神奇的效应。藏文中专门有解说它的用法的事业法如何修这个穆则玛,如何用它来做事等等。比如说治病、求雨、挡冰雹,或者是降魔等各种各样的法术。有专门解说这样修法的经典。虽然穆则玛只有四五句,但实际上效用非常灵验和不可思议。现在我们修法的人觉得好象多念一些,多修一些比较好,但这样不一定好。不要今天修这一个,明天修那一个。修来修去什么也修不好,这是思想不专一。要专一地修,得成就最殊胜的法门就是专一。哪怕就念六字真言也好,你念上个上亿的六字真言,殊胜成就就会出
5、现了。有的人每天就念一二百遍六字真言,这个念念是可以,但是出成就的话是不够的。我们藏区有的人一生念六字真言三个亿。这个是非常少见的。如果不是专修的话,三个亿大概得念个将近五十多年才能完成,即使一天念五万,可能也要七八年的功夫才能完成一个亿。大家念六字真言也好,念其他经咒也好,都可以。我知道有一个老年人,他念金刚经,白天晚上都念金刚经,这是我小的时候亲自见到的。他原来是个猎户,后来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忏悔了。他见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训,赶紧把这个打猎用的枪支处理掉以后,就发誓以后念金刚经。金刚经他念到舌头都变成黑色的。因为念经时间久了,舌头就会变色,变了色的舌头即使在火化以后也烧
6、不烂。藏传佛教有三不烂的说法:眼睛烧不烂,舌头烧不烂,心烧不烂。这个属于舍利子成就。我亲自见这个念金刚经的老年人,大概是十几岁吧。死了以后超度的时候把我也请过去了,超度的时候有很多人到他家里去。火化的时候,好象是春天,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天气很晴朗,一点云彩也没有。当时火化的烟起来的时候,满天的彩虹。彩虹又都变成一个一个的圆圈。很多人都看见了。这个老年人就是一辈子念金刚经。所以说,无论什么经,不要念上一遍二遍就开始更换,这样不会有成就,要想出成就,你必须专一修持。即使念心经也是一样的。你不要看心经是那么短。心经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是般若经的核心,短短200多个字,把般若经的内容全部包括了。如果每天
7、念上几百遍,你念上很多年以后,就会有成就了。问题就是我们不得法,修不起来。而且是没意乐修。就是随随便便念一念,随随便便地修,这样没用的,一定要下很大的功夫。你就念一种,修一种,就会出成就。印度的那些大成就师,都是修一个。在藏传佛教中,我们的上师们多次说到,灌的顶多,接受的法脉多,学的也多,本尊也多,到头来一个也修不成。是什么原因?思想不专。印度修成就的人,都是一法一直到成就他才罢休,不得成就他是不罢休的。密宗的成就可以看得见的,不象显宗那样慢。成佛要三个无量劫。密宗的殊胜好处就是快速成佛,快速出成就。但是快速成佛,快速出成就,首先信心要虔诚,再就是戒律非常严格,必须要守戒。这些法门都是清净的法
8、门。从释迦牟尼一直传下来的法门,有的是从文殊传下来的,有的是从弥勒传下来的,都不是随便创造的。而藏传佛教里面各教派都有上师法,各教派的上师法都不同,各有各的传承。但是不论哪一个教派,上师法都是第一法,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在密法里上师法是第一法,不修上师法的话,其它的法都不能修成就。所以在宁玛派中,莲华生大师的心咒首先要完成百万乃至千万,然后再给你传后面的法,就是为了让你得到这个加持。上师瑜珈的瑜珈是什么意思呢?瑜珈就是和自己的心相应的意思,也就是说上师和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样一种法,就叫做上师瑜珈。上师是三宝里面最尊贵的,为什么尊贵呢?佛教里面进入佛门必须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就不是佛教弟子,
9、三宝合而为一就是上师。在汉传佛教里面,不是象藏传佛教那样重视,这可能有他的原因。他们认为佛陀是最大的,上师是一个人,他们瞧不起。实际上正好错了。佛陀是最大的,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因缘来见到佛,也没有因缘听到佛来传法。那么佛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圆寂了以后,就是一代一代通过人传下来的法,就叫做法脉。法的源头是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法的脉就是一代一代的三宝皈依弟子、佛的弟子传下来的法,所以藏传佛教里面讲,没有上师之前,你不要说懂得佛教,你连佛这个名字都无从得知。因此,上师是最殊胜的,对自己而言,上师就是佛,所以把上师放在三宝之首。在皈依颂里面,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的。上师作为佛的
10、继承者,佛法的传播者,佛法的修证者,他就是三宝。佛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乐空不二”法里面有一句话,在上师仪轨里面说:“您是上师,您是本尊,您也是护法。”上师就是佛、本尊、护法合为一体的。所以这个上师法是非常殊胜的,在菩提道次广论里面,亲近上师是入法之门。进入修法时,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上师,这个上师来把你引入佛教当中去,所以是入法之门。没有上师,就进不了佛法之门。因此,在佛教里面,在修证佛法中,没有比上师更重要的。我们很多人对于上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佛更重要。是的,佛更重要,但是我们看不到佛,听不到佛给我们说法。最重要的是,能够听到佛的声音,能够知道佛的精神,这就是最好的上师。因此,在藏传
11、佛教里,上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如佛之尊。在皈依上师的资粮田里面,田的最中间,就是代表上师之祖,主要的上师。一般都是自己教派的创始人,比如我们格鲁派,就是宗喀巴上师,是我们一切上师法脉传承之首。各教派都有自己的创始人,比如宁玛派是莲华生大师,噶举派是玛尔巴大师,萨迦派是萨迦五祖等,来作为自己的上师。我们的上师主要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是集文殊、观音、金刚手为一体的佛的化身。自己传法的上师虽然不是宗喀巴,但是观想的时候,应该看成是宗喀巴大师的一个化身,或者当作宗喀巴化现出来的一个人,来度引自己,教化自己。我们观想时,直接不是观想自己的上师,而是把上师看作是宗喀巴大师无数化身当中的一个化身,因此,要
12、观想的对象是宗喀巴大师,而不是自己的上师。这样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的修行阶位不到那个层次时,一般不观想现实中的上师,原因是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觉得上师不可能清净,觉得上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这种世俗的心理很难消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观想自己的直接上师。不观有好处,观了以后反而自己的心里面有障碍。作为上师要具备很多条件。第一是他的德行,这是最主要的,作为佛教的上师,第一个要具备慈悲、德行、益众心。第二个是智慧,学问等等,这是主要的。没有学问的话,他没有资格作上师。第三个是传承,佛教就象戒脉一样,僧人的戒就是从释迦牟尼一直传下来的,到现在,僧人的戒律都是有戒脉的。据弘一法师讲,汉地没有比丘
13、戒了。现在不是汉地有很多比丘吗?但是,据弘一法师讲,明朝以后,汉地的僧戒已经断了,没有了,正式的传承已经没有了。原因是什么呢?光有仪式不行,这必须是一代一代传下来,而且传的这个人,不能在戒行上有任何损坏,否则就不能传戒。比如说一个僧人的比丘戒里面,起码的杀盗淫妄,这是作为比丘最主要的根本戒。如果这个戒在他的身上不存在,坏了以后,那他就根本没有资格来当上师。所以传戒的人,必须是一个戒行清净的人,他可以没有修证,可以没有学问,传戒的人不一定要求他有学问,但是他有戒脉,传下来的戒他守持得很好的话,他就有资格给别人传戒。但是,即使你修证很好、学问很好,如果没有戒脉,你就没有资格来传戒,这些是非常严格的
14、。戒与戒脉、法与法脉。不能随便拿上一个本子来就讲,也不能骗人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法的根本在于上师,对于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必须要达到一个非常殊胜的高度。萨迦五祖中的萨迦班智达,他的上师就是他的叔叔萨迦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一两岁时,就能在地上写梵文。后来他的母亲每天都见这个孩子在地上写着很整齐的东西,不知道写的什么。就去请他的叔叔萨迦扎巴坚赞来看,结果他叔叔一看,写的是梵文。当他才两三岁时,他叔叔就对他母亲说:“这个孩子给我,你不能留,我来教育他。”后来他的叔叔就一直带在身边,养育他长大。一直培养他,教他文化。萨班一直在他叔叔身边,灌顶传承都学了。后来,萨迦班智达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成就,虽然他学了
15、很多法,得了很多灌顶,但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修证成就,同普通人一样,他的菩提心都生不起来。最后他对叔叔说:“怎么回事?我跟了你多少年,你的法脉几乎我都传承下来了。但是我现在思想一点也不变,我的思想同世俗人一模一样,菩提心也生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他的叔叔说:“你对你的上师发心不够。”“我把你当叔叔对待,在你的身旁。你从小教育我,你是我的亲人,我怎么对待不够?”他的叔叔说:“你只是把我当做叔叔来对待,你没有把我当做佛来对待!问题就在这里。”当他的叔叔点明以后,他就开始忏悔过去的这个认识。后来有一次他的叔叔生病了,他在病榻前,昼夜守护,端屎端尿,一直非常孝顺。这样伺候了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他觉得与
16、以前不同了,感觉到了变化,神通也产生了,很多觉受也产生了,思想突然变了,菩提心也突然生起来了。所以,萨迦班智达就说:“这法那法,都不如上师法。”一切法里,上师法是非常重要的。宗喀巴有几个传承,特别是心传这个部分是他最主要的弟子克珠杰(备注一)传下来的。给克珠杰传法的时候是怎么传的呢?白天给大家传法,大家散了以后,晚上克珠杰单独去他住的房间,把门从里面关上,不让任何人进来,连侍者都不能进。点着灯,在灯下给克珠杰传了很多的法,其中之一就是上师法。克珠杰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本身是一个智慧非常高的弟子。他原来是萨迦派的一个学者,他在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为藏地非常有名的一个辩论家。当时藏地有一个有名的学者
17、叫博东乔列南杰(备注二),他的著作最多,他有多少著作呢?这样厚的本子,有一百四十二本。活了七十六岁,写了那么多的书,这是我们藏地著作最多的一个人。他又称博东巴,当时非常有名。他批驳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量理宝藏论是萨迦班智达关于因明论里的一些观点,他认为是错的,他把宝藏论批得体无完肤,并说从此你们不要再讲宝藏论,他还说:“藏地如果谁能和我辩论的话,请他来和我见面。”后来十六岁的克珠杰就去同他辩论,当时博东仁波切在很高的宝座上讲话,下面上千的高僧学者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下面坐着。克珠杰直接就到他的宝座前面去了,当时他只是一个很年轻的孩子,博东仁波切就很瞧不起他,问:“你是谁?”“我是克珠杰。”
18、“你干什么来了?”“听说你要批宝藏论,我今天就来和你辩论。” 博东乔列南杰很瞧不起他,捋着胡子说:“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你去那边坐着。”一付很高傲的样子。当时克珠杰就站在那里同他辩论开来,他问了几个问题,博东乔列南杰也答不上来,非常尴尬,在那么多弟子面前,他被克珠杰批得无言以对,面子上很下不来,最后他急得没办法,就拔自己的胡子,结果把很多胡子都拔掉了。以后我们就有一个笑话,在辩论当中如果答不上来,就说:“拔你的胡子吧!”后来克珠杰听到宗喀巴的名声很大,在前藏传法,就专门去辩论去了。他听说青海来了一个学者,很有名,弟子很多,名叫宗喀巴。心里面也瞧不起,就专门从萨迦跑到这里来辩论。走到快接近拉萨
19、时,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出现了一轮太阳,太阳周围有三十二把发光的剑,象轮子一样旋转着,中间是一轮太阳。他做了这个梦后,第二天醒来后想,今天这个不好辩论了,看来这个宗喀巴不是一般的人,我恐怕辩不赢他了。然后他就去见宗喀巴,传说当时宗喀巴在一个小山洞里坐着,前面有一个桌子,放了一部经在那里看。克珠杰进去以后,也不磕头,很不敬地坐在旁边,正准备提问题时,宗喀巴说:“你等一等,我要出去一下,回来再和你谈。”然后宗喀巴就从经上跨过去出去了。因为山洞的空间很小,没有路,克珠杰在前面也不起来,宗喀巴就从桌子上的经典上跨过去。当时克珠杰心里就想:“这个人,怎么从经上过去了?踩着经典过去了?这个人不是个正规
20、僧人。”他心里就这样想。宗喀巴出去以后,克珠杰就想,这个人看的是什么经典?他就想偷偷也看一下。翻开时经上一个字也没有,他赶快翻着看,都是白纸,没有一个字,他赶快又放下来。这时候宗喀巴回来了。宗喀巴从经上又跨过来,坐在自己座位上,把经打开。他从旁边一看,经上全部是文字。这样一来他当时立即生起了敬仰的心,当即就向他求法。辩也没有辩,直接就求法了,成了宗喀巴的弟子。上师法里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的。现在我碰到很多人,一说就说四皈依,这个可能大概是有一个传承吧,每一个人都说四皈依,说我念了多少曼扎,皈依颂多少万遍,当然虽然心法非常重要,数字也非常重要,但不是光凑够数字的问题,那么这个四皈依,
21、四加行指的是什么呢?四加行里最主要的还是上师法。在宁玛派里就是念莲华生的名咒一百万遍,四加行里面的上师法是第一,下来是皈依颂,下来是曼扎,曼扎是积福的,是供养三宝的供养法。把自身、宇宙全部供养给佛,这就是曼扎的意思。这是积福的。还有一个就是百字明,这是洗罪孽的。洗除自己的障碍,自己的罪孽。在上师法里把这些都容纳到里面来,修这个法就可以代替四加行。在上师法里,供养法、洗罪法,全部都包括了。所以修上师瑜珈,不需要修其他的四加行。这一个就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法。在七支供里,所有四加行的内容,全部都有了,修好了可以代替那些加行。不仅仅是加行,最高成就也包含在里面。在里面也包含着大手印,空性的法就是大手印
22、。除加行之外,连大手印、慈悲心这些都包含在里面了,所有显宗和密宗的法都包含在里面,这是第一。第二个,现在很多的人念很多的经,这个经那个经,有些人说,我灌了顶了,要念咒。那么好,你们灌了几个顶的念几个咒,那么我们灌了上万个顶的怎么念啊?根本就是念不了的。灌顶就是一个传承,并不是你有了灌顶了就可以念。真正的灌顶就是传法,把这个法传了以后,传的法多了以后,修的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多了不可能修好。只有专才能精,只有精才能深,抓住一个法能够修下去,就可以得成就。很多人由于世俗的心理,好象佛都有大小。画的佛像,上面是上师,下面是四部的本尊,再下面是佛,再下面是菩萨,再下面是罗汉,再下面是空行,再下面是护法,
23、十一个层次。这是因为画的时候只能那样画,观想的时候也只能那样观想。但实际上,佛、本尊,他有三平等。三平等是什么?一切佛成佛的条件都是同样的,成佛的福慧资粮平等,是同等条件下才能成佛的。第二个,佛的法身平等,就是说,佛的智慧、慈悲、能量都是平等的。佛里面没有高低,没有世俗概念里的皇帝最大,下面宰相将军,不是这样排的。佛的层次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能量大小、慈悲大小、智慧大小,没有这个说法。佛的法身平等,佛都是一样的。第三个是,事业平等,对每一个佛来说,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是佛的事业。各个佛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特殊一些,这是事业平等。这就是三平等。所以我们修法的时候,不要挑挑拣拣,这个佛可能好一些,这
24、个佛不好,不能这样判断,只能有个适应和不适应,有没有传承的问题。所以当佛教理论学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明白,空性是平等的,佛性是平等的。那么观世音为什么是慈悲的代表呢,文殊为什么是智慧的代表呢?他在度化众生的某方面特点要殊胜一些,佛的法身分解开来,当他用慈悲来度化众生时,佛化身为观世音;用智慧来度化众生时,化身为文殊菩萨;用能量、神通来度化众生时,化身为手金刚。实际上,佛性是一个,把这个道理要搞懂。不要看待佛的时候,这个这方面好,那个那方面好,这只是我们世俗心理的反应,佛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那个法,最后学法的目的,就和学知识一样,在开始的时候要展开,什么都学。最后把这些都归纳到一起,学者达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 瑜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