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doc
《青少年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学.doc(144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在人生发展的历程中,童年期是人生发展的成长期或幼稚期,成年期是人生发展的成熟期,而青少年期是从童年期走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因此,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青少年永远是社会最关注的一代。为了更加明确和清楚地莅临青少年心理世界的发生、发展,更好的洞察和聆听青少年心理呼唤的真实和真情,我们将在本章就什么是青少年期,什么是青少年心理学以及使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青少年心理的问题作以逐一的讲解和探讨。第一节 青少年期长久以来,各学派都在努力为青少年期寻求一个统一的答案,然而至今为止,有关青少年期的看法仍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一、青少年期的观点关于青少年期的观点,不同
2、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到目前为止,活跃在舞台的上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精神分析的观点 青少年期是“必然剧变期”。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的看法,提出下面这种关于青少年期的观点:潜伏期结束时,一个儿童的性格结构代表本能冲动与自我这两种力量之间长期持续冲突的结果。所达到的内部平衡只是初步的,不稳定的。必须把它抛弃,以便使成人性欲可以整合到个人的人格之中。所谓青少年期的剧变不过是在进行中的这种内部调节的外部表现。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大到 14、15或16岁的儿童,这种内部的不安并没有表现于外部的迹象这些儿童也许比任何其他儿童更需要治疗的帮助,以消除内部的束缚并为正常发展扫清道路,不论这里所说的其他儿童可
3、能表明是如何的“心烦意乱”。 (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二)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 青少年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人类学者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不同文化在鼓励儿童去从事或注意成人活动上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这种鼓励是广泛的,青少年期的不安就缩减到最低限度。不同文化在青少年过渡时期中所提供的支持量也各不相同;某些文化是通过仪式如青春期的宗教仪式来明确标志进入成年期的,这使得儿童较容易于担负成人的角色。这类支持在我们的文化活动中是没有广泛采用的,虽然青少年也可自己从事某些特殊活动已作为过渡的仪式。例如,在若干年前,在青少年社会中喝酒比吸大麻等类麻醉品较为盛行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研究报告
4、 马多克斯和麦卡尔,1964提到:这个研究中的10多岁的青少年把大多数成人视为酒徒。此外,特别在男孩中,扮演或喜欢扮演成人角色的10多岁的孩子多半比其他孩子更喜欢饮酒,并以酒徒自居。只要社会给成人以受尊重的地位而饮酒又惯常地被看成是已经成人的一个标志,那么中学生饮酒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这种行为使他有可能得到这种地位。(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二)社会学习的观点 班杜拉 (1964)赞成社会学习的观点,他辩解说,经常把青春期描绘成暴风骤雨般的情况是过分夸大了。例如他指出,虽然10多岁的青少年确实可能在衣着上布点爱好新奇,但是成年妇女们也是一样,她们追随巴黎时装,穿
5、袋式外衣、梯形服装和无袖衬衫。按照班杜拉的意见,过分渲染青少年对与众不同的新装的爱好,是把青少年期视作一个大剧变期这种一般看法的一个原因;大众宣传工具的危言耸听的手怯,夸大偏离常规的年轻人的形象以及自圆其说的预言,则是其它一些原因。不过他并不是把青少年期看作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仅仅是把它看作另一个发展的时期,有着与过去行为及训练有关的并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特性。 (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一般说来,大多数人大概都是相当愉快地转入成年时代的。不过也不能否认,青少年期是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与适应的,这种适应并非总是能称心如意地实现的,往往是经过困难才达到的。视频一人大十八变二、青少
6、年期的年龄划分 (一)心理学中不同界定标准对青少年期的划分 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看,由于存在着多种青少年期的界定标准,如生物学的、认知的、情感的、教育的以及法律的等。因此,直到今天,有关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还存在着分歧。 表 1-1 青少年期起止时间的标志 标志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生物学的情绪的认知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的教育的法律的时序年龄的文化的 青春期的到来与父母疏远的开始高级推理能力的出现人际交往的兴趣从父母转向同伴开始接受相应的训练,为从事成年人的工作,承担家庭与公民角色等做准备进入初级中学少年地位的获得达到社会所确定的青少年期开始的年龄(如 13岁)进入向成年过渡的仪式化的训练阶段
7、 生殖能力的获得独立的同一感的获得高级推理能力的牢固获得与同伴亲密交往的能力、体验到亲密感完全拥有成人的地位和特权完成正式的教育法定成年地位的获得达到社会所规定的成年期开始的年龄(如 20岁)成人仪式的结束 (资料来源: Steinberg,1999) 不难发现,尽管界定青少年期所采用的标准不同,但起止时间也都非常接近。例如,采用生物标准和法律标准所界定的青少年期的起止时间就基本一致。一般而言,青春期开始的时间在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个体开始获得生殖能力则意味着青春期的结束。在大多数国家中,法律规定十二三岁个体进入少年期,在十八岁左右获得法定的成人资格。但有的界定标准之间差距较大,例如,以完成正
8、式教育作为青少年期的终止时间和以生物学标志确定的青少年期的终止时间会相差数年之多。另一方面,上述青少年期的不同界定标志的稳定性也是不同的。生物的,认知的,情绪的以及人际关系的标志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的一致性。而教育的、文化的以及法律的标志则受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年限差异会相当悬殊,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青少年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年限要长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这样,以学校教育结束的时间作为标志,会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个体青少年期的终止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
9、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 (林崇德,2002)。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又称青春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林崇德,1995)。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对青少年期的界定更为宽泛一些,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青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十一二岁至二十一二岁,这大致相当于人生整个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 (二) 不同学科领域对青少年期的划分 1医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领域多以青春发育期的开始作为童年向青少年转变的年龄,一般规定为 11一12岁。由于女孩的性成熟过程要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这个转变年龄更精确点说,女孩应该为ll13岁左右
10、,男孩为13一15岁左右。女孩到16岁左右子宫发育完全,男孩到1617岁前列腺迅速成长,开始遗精。至此,青春发育期基本结束,但发育并未完全成熟。比如,女子般要到1820岁才停止增长,男子身长要到20一22岁才停止增长。所以,一般认为青春期年龄为ll、12岁一16、27岁,青年期年龄为1617岁到2325岁。 2教育学领域多以学制为依据,参考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标准,把儿童进入中学作为青少年期开始的转变年龄,一般规定为 l1l 2岁。把初中阶段划为少年期(11、1214、15岁),把高中阶段划为青年初期(14、1517、18岁),把大学阶段划为青年中晚期(17、1822、23岁)。 3生理学领域
11、同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领域有近似之处,主要以生长发育变化、生理机能变化作为划分年龄阶段的依据,但划分结果略有不同。苏联年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问题第七届学术讨论会通过的个体发育年龄分期模式规定,少年期男子定为 13一16岁,女子定为L215岁;青年期男子定为1721岁,女子定为1620岁。一些权威的年龄生理学家则认为青年期开始于17岁,结束期男女有别,男于为2223岁,女子为1920岁。 4社会政治思想工作领域不仅要考虑上述种种因素,还要考虑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成熟状况,因而划分年龄阶段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共青团工作,团龄期限规定为 14岁一25岁,超龄团员的期限规定为28岁,少先队队龄
12、期限规定为7岁一14岁。这就是说,把少年前期的孩子和小学儿童合在一起,归为少年先锋队的工作范围;把少年后期的孩子和青年合在一起归为共青团的工作范围。如果把超龄团员和团外青年都算上,这个年龄区划分范围还要更大些。一般地说,直到30岁左右都可以算作青年工作的范围。5文学艺术领域随社会习俗的变化、作家观念的不同而对青年期的转变年龄和时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我国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把 15岁看成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转变年龄;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曲中把 15岁作为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转变年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少年中的主人公则已满20岁。至于青年期的结束年龄,一般都认可在30岁左右。 (引自:青少年心理学吴凤岗)
13、 (三)不同历史时代对青少年期的划分1中国古代 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遵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又记:“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条 ,治丝茧,织经组荨 ,学女事,以供衣服。十有五年而绊 ,二十而嫁。”大戴记保傅记载:“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蔫,履小节焉。束发 (成童,年十五)而就大学,学大艺漏,履大节焉。”看来是以10一20余岁为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以15岁为进入青年期的转变年龄。20岁为青年成熟期,标志是可以出嫁了。男子从13岁左右进入少年期,标志是可以开始学“乐”,诵“诗
14、”,舞“勺”(一种舞蹈);15岁左右进入青年初期(成童,15岁)标志是可以舞象(一种舞蹈),学射箭、驾车就大学而学大艺、履大节;20岁进入成熟的青年期,标志是可以穿戴标志成人的衣、帽,并开始学“礼”;30岁结束青年期进入成年期,标志是成家立业,管理家事。史料记载,从唐朝起设童子科,以选拔神童,年龄限于l0岁以下。据新唐书 ? 选举志上记载:“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宫,通七与出身。”近代的宋史选举志中把年龄放宽至 13岁,到宋真宗时放宽至15岁。看来童子期最大不超过15岁(我国古代以虚岁记,实则只有14岁),其后进入青年期。2古代雅典 7岁前的儿童在家里受教育,7岁也男孩
15、进学校学习;713、14岁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13一14岁升入“体操学校”学习23年,至1617岁结束。古代斯巴达则把l 820岁的青年升入青年军训团受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阶段划分为 36岁,7一12岁,12一16岁,1618岁和1820岁几个阶段。他把童年向青少年转变的年龄定为12岁左右,提出1216岁的少年进体育学校一种角力学校。1618岁要研究算术、几何与天文学,1820岁进青年军训闭。他还认为抽象思维发展突出的少数青年可以受第三级,即最高阶段的教育,直到30岁为止。到了封建社会,世俗封建主的教育认为可把 7岁孩子送到城堡令的大封建主(绪则林)那里受教育。从
16、14岁起在隆重的场面将剑授予少年,到21岁,可充当绪则林的侍卫。年满21岁的青年,可在隆重的典礼上接受武士的称号。 古代有关年龄阶段的分期比较笼统,概念也较含混。以后,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生理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特征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年龄阶段的分期也越来越精确。在独立的发展心理科学出现以前,它多见著了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理论著作中。比如,卢梭在爱弥儿书中提出15岁是青年期的开始并称之为“第二次出生”。夸美纽斯从人的自然特征出发,将人的成熟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幼年期出生一6岁),其特征是迅速的身体增长和感觉器官发展;少年朋(6岁一12岁),其特征是记忆力和想象力连同它们的执行
17、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青年期(12918岁),其特征除了上述品质外,还包括思惟(理解和判断)的迅速发展;成年期(18岁一24岁),其特征是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夸美纽斯使用的某些分期概念同现在的有些不同,比如,他把童年期称为少年期,阶段的区划却和现在的一些区划十分相近。(引自:青少年心理学吴凤岗)三、青少年期的分期 在青少年期的年龄划分上,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条件和是文化等不同,又由于学者们研究的目标不同,因而年龄的上限和下限,存在着一些差异。有的根据身体的发育,有的根据心理的变化,也有的根据学校的制度来划分。所以,青少年期的长短,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学派中是不尽相同的,在非洲和以色列甚至根
18、本就没有青少年期这一年龄阶段,一到 13岁就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表示进入了青年期。在日本,武士执政的时代,元服制度也把15岁以后的人看作成人。目前西方许多国家以11、12岁至21、22岁为青年期,他们把这命时期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年龄划分如下:年龄划分 早期 中期 晚期女性 11-14岁 15-18岁 19-21岁男性 12-15岁 16-19岁 20-22岁年级 7-9年级 10-12年级 中学以上我国学者朱智贤把青少年期分为初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初期是指 14、15岁到17、18岁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晚期是指18一25岁的阶段。整个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期”
19、,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的时期。苏联由A.B.彼得罗夫斯基教授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参考书中,也将14、15岁和17岁之间的年龄确定为青年早期。青少年时期并不是一个完全同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不同年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以及发展的社会背景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个体在青少年期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与发展主题也不尽相同。例如,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与大学阶段的青少年相比,不论是在认知 (如思维)能力的发展上,还是在自我、价值观以及情绪与情感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心理学家通常将青少年期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亚阶段(Steinberg,199
20、9):(1)青少年早期(1114岁),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2)青少年中期(1518岁),大致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3)青少年晚期(1821岁,大致相当于大学教育阶段。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各种心理活动现象和年龄规律的科学。它是整个年龄心理学中的一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智力发展特征、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特征,个性特征、社会性特征、性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压力缓解等方面。一、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 (G .Stanley Ha11,1844-1924年)是青
21、少年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人。其典型标志是1904年出版的青年期一书。这本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问卷和各种测定,其副标题为:一青年期心理学及与其相联系的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具体内容有青年期的身体成长,青少年期的疾病、犯罪、性的发展,在文学、传记和历史中所表现的兴趣,青年期的感觉和声音的变化,感情与本能,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然的感情,成年仪式,信教,社会的本能,理智的发展等等。不难看出,这本书就象是一本青年期的百科全书,囊括了青年期所能发生的任何问题和现象。然而,在这本书中对青少年期本身和它的发展并未给予系统的说明。 继霍尔之后,一批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开始了青少年心理学的研
22、究。其主要代表作有F布鲁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学、H霍林沃思的青年心理、科尔的青年期心理学、哈罗克的青年的发展、格塞尔的10岁至16岁青年、以及H霍林沃思的心理的进展与衰颓(中文译本为发展心理学概论)。其中,H霍林沃思的心理的进展与衰颓出版于1930年,其中一章专门介绍了青年心理,其内容有:公众的仪式,身体的影响,身体变化中所含的心理适应,个别差异,父母的习惯与需要,社会化的过程,怀疑及知识的渴望,青年的智力教育及职业,青年的情绪与情操,情绪的稳定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转换和巨变,欧洲出现了青少年的许多不良倾向和新旧两代人的冲突,以及青少年失业等问题,因此,青少年期的问题成为一个社
23、会问题。从此,对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在美国展开,而且经过欧洲各国,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 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从介绍欧美的研究成果开始的,其历史还比较短。如1932年徐金泉译的H霍林沃思的青年心理,1933年杨贤江译的美国霍尔著的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1933年汤子庸译的美国F屈雷西的青春期心理学,1935年赵演译的H霍林沃思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7年丁祖荫、丁瓒同译的美国F布鲁克斯著的青年期心理学,1940年朱智贤译的日本野上俊夫著的青年心理与教育等。同时期,我国心理学者在吸收国外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之上,也开始撰写一部分青年心理学著作。但由于当时我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