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生态功能区划.doc
《陕西生态功能区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生态功能区划.doc(109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 总论1. 项目背景人类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可通过对气候等的调节为人类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人类为发展经济的各种生产活动又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环境的恶化则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稳定而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共处。然而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破坏,以致于超过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的限度。可以说,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断掠夺性开发利用以
2、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平衡不断失调的过程。这种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及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原生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功能衰退所引起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就是生态环境的退化。由此可见,生态环境退化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在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退化可能有其本身的客观原因,但是,人类活动作为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局域性的,也可能是区域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流域上游的环境恶化可能给下游带来严重的威胁;土地沙化所引起的沙尘暴能影响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区域以及气
3、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等等。二是呈链式反应,环环相扣:生态环境的退化并非是单一的,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土壤瘠薄、土地生产力下降,乃至土地丧失,同时也可能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等。三是滞后性: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有时并非当时就能显现出来,常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四是恢复困难: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其恢复是非常艰难的,主要表现在恢复时间长以及资金投入大,而且,有些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退化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在看待生态环境问题时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程度,说明发生区域生
4、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具体说是,如果在同样的人类活动强度影响或外力作用下,各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酸雨)的概率大小就是其敏感性。在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环境因子在空间上进行综合。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有些因子的分布是连续的, 如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而另一些因子的分布是间断的,如地貌单元。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GIS技术进行各种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异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敏感性评价,将结果与各区域的土壤盐渍化、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酸雨分布等现状图进行比较,以说明其合理性大小。敏感性的空间分布主要体现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5、,反映了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由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的不了解,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明显损害,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实质就是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与削弱,而
6、阻碍城市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其核心就是要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其生命支持系统的良性循环。陕西省横跨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类活动历史悠久.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关中则是陕西重要的经济产业带和人类活动密集区,秦岭山地既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但因长期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支持服务功能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不足,在处理和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时
7、缺乏科学的依据,致使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并对中部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 1999年,中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并明确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在2000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生态功能特点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示:“加快生态环境调查,抓紧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环发2002117号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陕西省环
8、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成果及相关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制定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完成了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任务.2.生态功能区划目的及其意义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所谓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它是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理论为基础,以地理空间为对
9、象,按区划要素的空间特征,而划分出具有多级结构的区域单元的方法。由于地理空间上各种要素的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两个不同的区域之间也不可能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所以区划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区划的目的,一方面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保持各区域单元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间的相异性,又要按区域内部的差异划分具不同特征的次级区域,从而形成反映区划要素空间分异规律的区域等级系统。陕西省曾先后进行过多次区划工作,如陕西省自然区划、陕西省农业区划、陕西省经济区划以及各类专业区划.但总体来说,目前现有的区划方案都缺乏对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系统分析,尤其是
10、忽略了对生态资产、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敏感性等指标的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对生态系统的保护,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仅严重地阻碍本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协调日益突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维护区域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区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持服务功能,尤其是对人类活动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规律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提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方法与途径。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
11、地方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区域生态功能比较单一,可能受某个环境问题的困扰,而另一些区域具多种生态功能,人类干扰频繁,可能同时受两个或几个以上环境问题的影响;一些区域可能因区域内自身的条件较好,从而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能够很好地抵抗这种外来的影响或及时地进行自我修复,因此其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更大;而另一些区域,由于其本身比较脆弱,对外来的破坏较为敏感,即使一些轻微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的评价、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的对策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等都应随着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
12、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客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主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合并,最终确定不同的区域单元,明确其对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订和合理地环境整治。而这些正是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可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是极其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生态功能区划的结果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分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与分区、生态功能区划图等一系列图件来表示。其主要作用是为区域生态反映区域尺度上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阈值或恢复能力。不同的生态区域因其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有较大的区别,导致其对人类影响所能承受
13、的阈值以及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制订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和生态环境管理条例时应根据各区域的情况,区别对待。(3)预测未来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演变规律。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内当前人类活动的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恢复技术的发展,预测区域内未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4)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对工农业的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即使区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又不至于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持续地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持功能。总之,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需求,是客观的必然的结果。通过生态功能区划不仅可以合理地把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
14、护的矛盾统一起来,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布局,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提高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一章 生态功能区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1. 生态功能区划目标明确省域范围内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特征;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及其空间分布;提出省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2. 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地理学、环
15、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过程、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和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地域特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问题的敏感性划分生态功能区,揭示各生态单元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服务功能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为区域环境分区管理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整治服务.3.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根据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和要求,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时遵循以下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
16、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 发生学原则与主导性原则: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密切相关,如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的形成与降水特征、土壤结构、地貌特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许多因素直接相关。研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3) 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往往要从流域、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4) 相似性原则: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
17、区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而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据此,可以把高级区划单位划分为低级区划单位,也可以把低级区划单位合并为高级区划单位。(5) 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4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根据暂行规程,确定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包括以下内容(1)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评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方案(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生态功能区划按以下工作流程开展:确定区划目标区域生态
18、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确定区划指标和依据制订分区方案区划结果与图件编制分区特征描述完成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第二章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接;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3142 3935,东经1052911015,南北长约870 km,东西宽约510km,面积20.58104km2.陕西是欧亚大陆桥上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枢纽和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和集散中心,是西部开发中西北地区的桥头堡。截止2002年,全省设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
19、、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杨凌等11个省辖市(区),107个县(市,区)。省会西安是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科研、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1.1自然环境特征1.1.1地质、地貌 陕西省在大地构造上跨3个大地质构造单元.秦岭以北部属中朝准地台,包括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和小秦岭断块隆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北部地区广泛分布各种沉积岩,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秦岭褶皱带南部以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为主,蕴藏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扬子准地台在陕西部分称大巴山过渡带.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陕北高原,以黄土高原为主体,海拔9
20、001500m,占全省总面积的45%;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15003000m,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中间为关中平原,海拔320650m,属典型的地堑型河谷平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陕西省地貌类型有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沙丘沙地等7大类。在平原类型中,关中平原、汉中平原、月河平原等属河流游荡迁徙和洪水泛滥冲积物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而由河流冲积洪积形成并沿河流呈狭长带状分布的为河谷平原,如无定河河谷平原、嘉陵江河谷平原、千和河谷平原、丹江河谷平原、北洛河河谷平原等;在秦岭北侧山前地带、秦岭山间盆地周围还分布冲积洪积平原.台地在陕西分布较广,其中黄土台地有黄土塬、黄土台塬和黄土平
21、梁等类型,而流水侵蚀剥蚀台地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包括河流高阶地和冲积洪积台塬等.丘陵在陕西省主要有黄土丘陵、盖沙黄土丘陵和流水侵蚀剥蚀丘陵等类型,其中黄土丘陵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的广大地区,以黄土梁状丘陵、黄土梁峁状丘陵和黄土峁状丘陵为主;沙盖黄土丘陵见于陕北北部风力与流水作用过渡带,以盖沙黄土梁状丘陵和盖沙黄土梁峁状丘陵为主;流水侵蚀剥蚀丘陵多呈带状、环状、块状或零星斑状分布在山地周围、断陷盆地周围及河流沿岸.低山主要包括黄土覆盖的低山、流水侵蚀剥蚀的低山和喀斯特作用的低山.中山在陕西省分布广泛,地域跨度大,形态各异,包括以白于山、子午岭、黄龙山为代表的黄土覆盖的中山;秦岭
22、、大巴山、陇山等绝大部分地段分布的流水侵蚀剥蚀中山;大巴山、关中北山等地的喀斯特作用中山;以及北秦岭和大巴山主脊地带的古冰川作用的中山.高山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秦岭的太白山地区.沙丘、沙地集中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以北的风沙区,以沙丘、平缓沙地和风蚀梁丘为主.按地貌类型和区域差异,从北向南依此划分为陕北风沙高原区、夹有石质孤山的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区、夹有汉江谷地的秦巴山地区等4个大地貌区.陕北风沙高原处于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为毛乌素沙地的组成部分,其北部以沙丘沙地草滩地貌为主,中部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组合地貌,西南部以草滩盆地为住,东部属覆沙黄土梁峁地貌.陕北黄土高原区北接风沙高原,南连关中盆地
23、,是我国黄土分布的中心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关中盆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陇县,东至韩城-潼关黄河西岸,北以北山为界,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带为界.其中部是渭河冲积洪积平原,北部为渭北黄土台塬,南部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和驪山低山丘陵.秦巴山地区包括秦岭山地、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大巴山地等.秦岭是我国南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m,是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自然垂直带谱在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1.1.2气候、水文 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南被狭长,跨近8个纬度,加之地形复杂,因而气候类型多样. 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气候区:秦巴山地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关中平原和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 生态 功能 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