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doc
《论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doc(20页珍藏版)》请在沃文网上搜索。
1、论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本章概要 因为高度发展的现代传播媒介对传统的艺术方式具有很强烈的的冲击,同质化的全球文化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艺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当代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对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存在意义的消解,文化艺术保护的问题日渐被重视,成为了各个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化产业是在市场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与之相应的对文化艺术的保护应该以与市场相适应的方式来构建。如何转变我们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下的文化艺术保护问题,认识艺术保护与文化产业的互补性双向对位性的关系,调动社会中的各阶层,保护文化艺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基本国情,对我国文化艺术的保护应采取法律保护、市场保
2、护、政府保护与社会支持等多个因素综合运用的方向。关键词 文化艺术保护 市场经济 对位性机制 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文化艺术事业的保护,日渐成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多数国家都遇到了文化机构和艺术活动经费入不敷出、民族文化举步维艰、艺术发展裹足不前的窘迫局面。艺术活动的成本日渐增加,而先前的由政府财政预算完全包纳经费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历史。日韩和欧洲等较发达国家纷纷效法美国的方式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形成了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热潮。相应的,也产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保护的问题。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对文化产业怀有疑虑
3、的人主要是怀疑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严重打击甚至摧毁传统的经典艺术或探索性的先锋艺术等精英文化艺术,那些不能或无法进行市场化经营的艺术种类和非营利的文化艺术活动将会遭到灭顶之灾。其实这是站在原有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里的关键是,文化产业是在市场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与之相应的艺术保护也必须以与市场适应的方式来构建。所以新的文化场业的发展必须将文化艺术分为经营性(以盈利为目标)和非营利性(以非盈利的文化建设为目标)两大部分,在建立市场性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对位性互补的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当代文化发展的合理构架。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中
4、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对今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初步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文化网络。但计划经济模式下单纯依靠国家事业性投资的单一机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以使国家财政愈益不堪负重,而文化艺术事业则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日益面临着能否生存的危机。在这种体制下,文化艺术本身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80年代,基层文化馆率先开展了有偿服务活动,到80年代末,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文化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文补文”活动,营业收入的总额近10亿元,扣除各种税金和上交主办单位的费用外,“补交”收入达1
5、.9亿元,占同期文化费的近15%,这种“以文补文”的形式,其初期只是被视为国家文化投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形式,随着文化改革的深入,其重大意义便日益凸显出来。它成为改变计划经济的事业型、福利型文化模式,发展市场条件下文化产业与文化保护方式的突破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战略决策大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一批文化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开拓。如音像市场、演出市场、图书市场、商业体育竞赛市场、旅游市场、艺术品文物拍卖市场、工艺美术品市场等,特别是电影电视市场、广告与传播市场、娱乐业市场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这一系列文化市场的建立健全,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现实途径,为文化生
6、产力的发展准备了现实条件。随着文化市场的形成,我国一大批文化产业也逐步成长起来。它们已打破改革初期“以文补文”,以多业助文作为文化“谋生”的权宜之计的思维框架,开始全方位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产业的经济实体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音像业、图书业、影视业、广告业、高档娱乐业等率先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与之相应,我国当代文化机制也发生了重要改革,各业经纪人、制作人、拍卖人、代理人等新的文化经营者和经济流通环节产生并发展起来,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企业随之建立,多种文化经营的运作方式也大胆探索、实践。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应,我国文化的市场保护方式也开始启动。以宝钢建立扶持高雅艺术基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年资
7、助中央乐团为标志,我国对文化艺术的保护进入一个新阶段。199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向中央乐团提供每年不少于250万元的长期资助且逐年增加资助金额,用于支持中央乐团的全面改革,振兴和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我国市场保护方式的标志,关键在于资助方不涉乐团的艺术生产活动。这一资助数额巨大,长期执行而且无偿,资助方明确宣称不参与中央乐团的管理,全部资助额由中央乐团自主支配使用,充分尊重乐团艺术生产和内部管理的自主权,并郑重表明自主行为无任何商业目的,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商业性回报。同期,上海宝钢拿出1000万元作为扶植高雅艺术的基金;北京丹侬企业总公司每年向京剧剧院提供25万元的自主,
8、并在北京京剧院中选定40人组成北京丹侬京剧团;河北唐山富豪实业总公司在其后五年内每年出资60万,与中央歌剧院共同组建“中央歌剧院富豪艺术团”;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每年出资25万元,与青岛歌剧院合作组建“青岛海信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每年接受深圳候机楼有限公司20万元资助,此后两年内以中国深圳空港交响乐团的名义分8个月演出五套10场交响音乐会。这一系列活动表明中国当代社会已进入了从市场出发寻求新的艺术保护方式的新阶段。总而观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转型时期的文化逻辑发生了重大变革,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文化体制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文化市场的运作方式为我国文化艺术开辟了新的保
9、护方式与保护途径,为建设面向21世纪的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艺术准备了条件、发掘了资源。但是,我国文化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比例仍然呈现为相当程度的不平衡,远远低于全国社会发展总指数的增长率及国民经济增长率,造成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失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投资长期偏低,这一基本状况至今仍未根本改观,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的基本体制仍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完善。近年我国对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从狭义的历史文保护化遗产来看,近年来我国的文物保护获得了很大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十分紧迫必须解决的问题。1982年,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1911-199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5.8亿元用于全国
10、重点文物保护,地方财政用于文物事业的经费47.9亿元。19992年,面对大量文物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现实状况,文化部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二”的方针。1992-1995年又增拨文物保护经费3.83亿元,安排维护、保护、考古发掘项目1162项。其中对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的大规模维修一项,中央财政投入6000与万元。1995年文化部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实施并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对不可移动文物,国家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和总体社会文明价值,实行了分级保护管理。到目前为止,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70
11、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0 000处。近年来,我国在古代遗产的考证与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个中期计划(1977-1983)中指出:人类文化遗产是由“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两部分组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日益提上了议事日程。2001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02年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标志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大落后于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拥有及其丰富的无形文
12、化遗产,比如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的地方戏曲剧种就达300余种,以往由于各地封闭的而得以在当地传播绵延。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现代都市文化的兴起、现代交通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正在日益没落、走向消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大量民间民俗文化和及其丰富的民间文学。我国有56个民族,个民族之间风情民俗各不相同,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如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其种类便有数百种,不同地域的汉族民间舞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民间民俗文化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消费方式冲击下正日益缩减或后继无人。大量民间文艺特别是民间口头文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抢救民间文艺遗产,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工程,
13、在当代世界全球化日益推进、文化同质化日益加深之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首先理顺下面几个关系。(1) 文化遗产的“救亡图存”与复兴光大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困境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相对贫弱的经济基础与作为数千年文明古国的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是现有经济实力与超能力负载的矛盾。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面临着最基本的“生存”或“存在”问题。我国有形文化遗产的开掘,开掘后的保护,维修,保护机构的运行、保护资金的筹措和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一部分已经发掘的有形文化遗产正在大
14、量风化、颓败。我国有形文化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衰落和消亡。大量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如地方剧种、曲艺、说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社火等民俗艺术正在消亡,这些文艺形式的传入也正在衰老或死亡。同时由于保存资金、保存条件、保存水平和保存技术更新等多种原因,国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艺术家投入巨大心血收集、整理的文字、曲谱、音像资料正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许多档案材料已开始发黄霉变,录音、录像带脱磁、变质,急需进行再抢救。因此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需首先解决“抢救”的问题。但抢救毕竟只是应急之策,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进入“保护-发展”良性循环的新阶段。(2) 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历
15、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引起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库区和新疆油田开发工程的文物保护规划的诞生,在我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石头写成的史书”,是我国的祖先留给我们民族的精神馈赠,它具有不可再造不可重复的历史唯一性。因而它们往往是无价的。文化遗产保护因而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千年大计”。然而文化遗产保护往往非关个体、非关当下,短时期人们一般不能获得实际利益。由于文明程度、教育水平、国民素质、各级干部文化素养等多种原因,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需要巨大投入的社会文化福利性公益性事业,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16、的现有国力、经济发展程度有限,相当多地区温饱目标尚未实现以及贫困、灾荒侵扰等显示状况,往往不允许我们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低目标。比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有关专家提出了19亿的保护预算方案,与实际预算相差巨大,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大规模经济开发中,对北京及洛阳、西安等都城遗址和历代帝王陵墓等大型遗址的保护,也在逐步总结经验,探索合理可行的保护途径。因此搞好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必须转变国民观念,全面提高国民文化保护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改变思路,改变急功近利的短期效益观念,改变注重形式,刻求表面政绩的单纯经济开发策略,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宏阔视野来认识文化
17、遗产保护问题,切忌出现经济与文化的新的“生态失衡”。(3)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的当代利用的关系要进入“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必须寻求字体发展的现实途径,与一定成程度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与旅游业、音像业,娱乐业、民间手工艺、交通运输乃至餐饮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比如近年天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有关部门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实施百集著名老艺术家“音配像”录像精品工程,即对一批老艺术家在其艺术高峰期演唱的唱片、录音带等声音资料进行修补、翻制,配上一些正值盛年的演员的表演,制成录像资料,力求创制一批为大众喜爱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这是一
18、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开发相结合的现实途径,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保护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一方面要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通过国家公共体系的建设全面保护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长存不衰,保证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孙享有这份伟大遗产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和配套是文化全面发展的必要构成,缺一不可。因此,文化发展两轮驱动、两翼起飞,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必须与我国旅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积分
下载 |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场 条件下 文化艺术 保护